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元謀江邊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江邊遺址位於元謀縣江邊鄉龍街村委會江邊村金沙江二級階地上, 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 1974年文物部門曾在遺址南部試掘, 出土有斧、錛、鑿、鏃等石器和罐、碗、缽等陶器, 另外還發現有大量陶片、紅燒土、草拌泥及螺、蚌殼等。

元謀江邊遺址位置示意圖

近日, 為配合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建設, 最大程度保護文物和提取文物遺留下來的資訊, 達到文物保護和工程建設和諧發展的目的, 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對遺址淹沒範圍及受影響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 發掘面積15000平方米。 目前發掘工作穩步推進, 已完成工作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地層堆積和相應時期的墓葬14座、灰坑35個。

發掘區航拍圖

地層堆積在目前的發掘區相對簡單, 保存最好、堆積最厚的是TN5E19探方。 該探方的地層堆積總共分為5層, ②層及以下為早期堆積。 堆積內出土大量陶片, 陶片多為夾砂褐陶, 紋飾有繩紋和刻劃線紋, 其中刻劃線紋陶片數量最多。 可辨器型有平底罐、高足器和紡輪等。

TN5E19探方東壁

14座早期墓葬中有一座為石棺墓, 其餘均為豎穴土坑墓。 石棺墓用石板圍砌四壁, 底部無石板亦無蓋板, 下半部分因改地被破壞, 人骨保存較好。 隨葬器物為陶罐, 表面裝飾篦劃漩渦紋, 與豎穴土坑墓內的隨葬陶器風格迥異, 其年代可能稍早。

石棺墓(1號墓葬)

豎穴土坑墓平面形狀呈長條狀, 寬度50~60釐米, 完整墓葬的長度均大於400釐米, 9號墓葬的長度甚至達到了610釐米。 完整墓葬的長寬比值均超過6。 這種大長寬比的墓葬在雲南為第一次發現。

9號墓葬

墓葬開口因為近代改地均受破壞, 墓坑深度均不超過50釐米, 原始深度不明。 墓葬方向基本相同, 為200度左右。 墓坑填土均為紅褐色雜土,

土質沙性。 人骨保存較好, 從四川大學原海兵的現場鑒定結果來看, 均為一次葬。 某些墓葬可能存在停屍現象, 從而導致墓主離世和下葬存在較長的時間間隔以致肉體腐壞, 進而導致墓坑中的人骨發生局部錯位。 發現的墓葬中15號墓葬為疊葬, 兩具人骨上下緊密重疊, 上為女性, 下為男性。

15號墓葬疊葬分層圖

15號墓葬①層

15號墓葬②層

墓葬隨葬陶器的組合較為固定,為大罐、單耳罐和高足器的組合。

11號墓葬出土器物

12號墓葬出土器物

13號墓葬出土器物

15號墓葬出土器物

某些墓葬還隨葬有陶紡輪、石網墜和蚌器等,僅14號墓葬發現有一件青銅短劍。

14號墓葬出土青銅短劍

14號墓葬出土石錐

發現的35個灰坑平面均為圓形,大多弧壁內收,也有某些是袋狀坑,其中22號灰坑可能與祭祀有關。22灰坑平面呈比較標準的圓形,直徑約130釐米,深100釐米,弧壁內收。坑內堆滿了各種石塊,其中某些石塊可能與加工石器有關。坑內還發現有犬類和禽類的骨骸以及半個陶釜。

22號灰坑

目前發掘工作仍在繼續,隨著發掘區域的不斷擴大,將有更多的遺跡現象和文物發現,江邊遺址的文化面貌、年代序列等相關問題將逐漸清晰。本次發掘工作將為金沙江流域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實物資料,同時也踐行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和諧進行的宗旨。

標題:熱點跟蹤——元謀江邊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作者: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 萬楊

編輯:元謀之窗網 繆婭蓉

15號墓葬疊葬分層圖

15號墓葬①層

15號墓葬②層

墓葬隨葬陶器的組合較為固定,為大罐、單耳罐和高足器的組合。

11號墓葬出土器物

12號墓葬出土器物

13號墓葬出土器物

15號墓葬出土器物

某些墓葬還隨葬有陶紡輪、石網墜和蚌器等,僅14號墓葬發現有一件青銅短劍。

14號墓葬出土青銅短劍

14號墓葬出土石錐

發現的35個灰坑平面均為圓形,大多弧壁內收,也有某些是袋狀坑,其中22號灰坑可能與祭祀有關。22灰坑平面呈比較標準的圓形,直徑約130釐米,深100釐米,弧壁內收。坑內堆滿了各種石塊,其中某些石塊可能與加工石器有關。坑內還發現有犬類和禽類的骨骸以及半個陶釜。

22號灰坑

目前發掘工作仍在繼續,隨著發掘區域的不斷擴大,將有更多的遺跡現象和文物發現,江邊遺址的文化面貌、年代序列等相關問題將逐漸清晰。本次發掘工作將為金沙江流域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實物資料,同時也踐行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和諧進行的宗旨。

標題:熱點跟蹤——元謀江邊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作者: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 萬楊

編輯:元謀之窗網 繆婭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