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三年上市路未酬,南華期貨淨利增長靠“杭州某公司”助攻?

6年前, 市場上就開始翹首以待“期貨第一股”的誕生, 6年過去卻仍悄無聲息。 4月9日, 南華期貨更新了IPO申報稿, 欲當期貨第一股的南華期貨, 近幾年淨利潤雖一直增長, 卻極度依賴幾個大客戶, 這一次是否又是背後有高人助攻呢?

4月9日, 南華期貨更新了招股書, 距離上一次披露招股說明書已經過去了3年的時間。 這一次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中, 南華期貨增加了2017年的業績部分。

除此以外, 三年後的南華期貨, 在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諮詢、資產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了證券投資基金代銷業務, 全資子公司隊伍也在南華香港、南華資本中增加了南華基金, 但其依舊處於以期貨經紀業務收入為主、創新業務發展緩慢的“靠天吃飯”的處境中。 而早就有投行人士就曾表示過“主營業務過於依賴手續費, 盈利能力單一成為困擾期貨公司A股上市的障礙,

不少公司只能轉道港股或者新三板。 ”

不僅于此, 南華期貨在2015年遞交IPO申報稿之前, 更是接連遭到股東“拋棄”。 2015年6月, 位列南華期貨三四股東的飛達化學、正巨集化工在南華期貨IPO申報前一個月轉讓了南華生物的股份。 而在這次轉讓股份的8個月之前, 2014年10月, 淩峰銅業、中超投資也分別將各自持有的1.96%、0.59%股份轉讓給橫店控股。

深入尋覓南華期貨2017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直線上升的原因, 更可以發現, 2017年公司定價服務業務的最大客戶杭州某有限公司, 以一己之力為南華期貨貢獻了5747.83萬元收入, 占了南華期貨定價服務收入50%以上的比例。

三年終更新IPO申報稿

除去主營並不是期貨經紀業務的期貨公司, 目前有包括“橫店系”公司南華期貨4家期貨公司排隊IPO,

其餘三家分別為南瑞達期貨、金瑞期貨與弘業期貨。

4月9日, 在距離上一次披露申報稿近3年之後, 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華期貨)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 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 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58000萬股, 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

南華期貨的前身為浙江南華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是由浙江華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杭州華能聯合開發公司於1996年共同投資組建。 歷經7次股權轉讓與5次增資, 目前南華期貨控股股東為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83.35%, 註冊資本為1.5億元。

南華期貨的實控人即為“橫店系” , 其直接持有橫店控股70%的股權。 而橫店控股目前已經有英洛華、普洛藥業、橫店東磁、得邦照明、橫店影視等五家上市公司,

業務橫跨影視、醫藥、金融等多個領域。 若南華期貨完成上市, 將成為“橫店系”的第六家上市公司。

但是縱觀南華期貨的IPO歷程, 就可知其的征途並不順遂。 南華期貨招股說明書早在2015年7月10日就首次報送, 並于當年11月13日就進行了預披露, 但直至最近才更新IPO申報稿。 伴隨著近三年的等待期, 南華期貨的公司股東更是要麼見好就收、提前撤退, 要麼便小投一把權當“玩票”, 完全沒有寄厚望于南華期貨上市一事。

股東IPO前“大撤退”, 南華期貨涉嫌做空股指期貨

南華期貨主要從事的主要業務為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諮詢、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基金代銷, 公司子公司也開展定價服務、基差交易、倉單服務及私募基金管理業務,

其更是早在2015年便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照理說, 公司想要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作為公司的股東應該是求之不得, 其他各路資本更是想要擠破腦袋爭先入股。 然而, 南華期貨卻上演了原始股東在關鍵節點毅然退出、鮮少人想要“接盤”的咄咄怪事。

南華期貨在2015年7月10日遞交了IPO申報稿。 招股書顯示, 2005年12月底, 飛達化學、正巨集化工分別接手發行人9%、5%股權, 花費990萬元、550萬元。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南華有限增資, 飛達化學以2099.6萬元認繳註冊資本1243.5萬元, 正巨集化工以2797.1萬元認繳註冊資本1656.6萬元。 2012年10月, 南華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這時飛達化學、正巨集化工分列南華期貨的第三、第四大股東。

而就在申報前的2015年6月, 飛達化學和正巨集化工這兩大股東卻將其持有的發行人4.38%、4.32%股份轉讓給了橫店控股,轉讓價格為1.38億和1.36億元。

“這兩家股東肯定知道南華期貨在積極籌備上市,擬IPO前夜開溜,只能說明他們並不看好南華期貨上市。”一位深圳的投行人士這樣評價道。時間軸再往回前推8個月,淩峰銅業、中超投資也分別將各自持有的1.96%、0.59%股份轉讓給橫店控股。也就是說,橫店控股在南華期貨IPO之前,大量吸籌。

截至目前,南華期貨共有11位股東,其中,橫店控股、東陽橫華、光大金控、橫店進出口、橫店東磁均有關聯關係,其餘的北京怡廣投資、深圳市建銀南山投資、浙江領慶創投、上海山恒投資、甘肅富祥物資、大微投資等PE機構,在業內並不出名,且合計持股比例僅有5.97%。很多業內人士稱,“留守”的股東讓人不禁懷疑其有“玩票”的嫌疑。

而就在南華期貨申報IPO的節骨眼上,正是國內股市經歷大熊市的階段。2015年6月-8月股市的大級別急速下跌使股指期貨陷入輿論漩渦。彼時,證監會、公安部執法人員更是在7月10日進場對8日涉嫌惡意做空大盤藍籌的十餘家機構和個人開展核查取證工作。

業內當時盛傳南華期貨即是十餘家做空大盤的機構之一,更有消息傳出,2015年6月15日開始,國泰君安、中信期貨、海通期貨、興證期貨、南華期貨等機構大幅做空股指期貨。

2015年以後,一直想著創新業務的南華期貨似乎業績並沒有明顯的起色,一直引以為傲的經紀業務市場佔有率反而在縮水。

資管、經紀業務齊縮水,背後有神秘客戶?

一直想著要創新的南華期貨,不僅老本行的業績有下滑的信號,創新業務更是不見起色。資管業務作為南華期貨目前額主要業務之一,縮水明顯。

南華期貨的資產管理業務客戶數從2015年的259個下降至2016年123個,截至2017年年末僅為44個,管理資產規模在2017年減少至60.43億元,較2016年同期降幅近60%。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南華期貨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母公司口徑)分別為2138.67萬元、4073.28萬元和2503.23萬元,收入較2016年大幅下降,與全年營收相比,占比也很小。

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2015-2017年,南華期貨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89億元、7.77億元和20.42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8109.18萬元、16014.68萬元和19446.3萬元。

2017年南華期貨的營業收入雖然大幅增長,但南華期貨自己表示,是因為“公司‘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中風險管理業務涉及的貿易收入與該類業務涉及的支出同步波動所致,對利潤影響較小”。減去“其他業務收入”後,南華期貨在2017年的營收約為7.42億元,在報告期內出現了營收下滑。

如果從收入結構上看,南華期貨的利潤主要來源於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包括了期貨經紀手續費、交易所減收手續費和保證金利息收入),在2015-2017年,公司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5.45億元、5.85億元和5.5億元,占各年的實際總營收比例為61.3%、75.2%和74.12%。2017年同比去年的經紀業務收入有小幅下降。

但是如果考慮到2015年公司發生股份支付的相關費用7056萬元,2016年南華期貨的實際淨增長率並沒有超過10%。2017年南華期貨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從2016年的虧損166萬元,增長到了1.4億元。

南華期貨對此的解釋為,子公司南華資本開展定價服務業務規模擴大。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定價服務業務收入分別為273.03萬、923.81萬、10325.8萬元,呈迅猛發展。但是如果進一步搜尋,可以發現2017年公司定價服務業務的最大客戶為杭州某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以一己之力為南華期貨貢獻了5747.83萬元收入。

一旦和杭州的“大客戶”合作存在不確定性,那麼勢必對南華期貨的業績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倘若按照成交額計算,南華期貨在境內期貨經紀業務市場佔有率從2015年的2.99%降至2017年1.57%。對此,南華期貨在招股書中表示,對期貨市場高度依賴的盈利模式導致公司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仍面臨市場佔有率下滑的風險。

靠經紀業務吃飯的南華期貨,似乎從2015年開始就想要推動經紀業務轉型、持續拓展投資諮詢業務、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但似乎一直止步不前。

截至去年年末,南華期貨在貢獻營收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損溢、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收益上,分別實現營收-0.36億元、1.41億元、0.018億元、0.02億元、0.28億元、0.14億元,分別在總營收的-4.69%、18.48%、0.24%、0.27%、3.67%和1.79%。

其中,投資收益出現的虧損主要受股票投資收益的影響。去年,南華期貨在股票投資收益方面出現了1.79億元的大額虧損,且在其自有資金參與子公司南華資本的資產管理計畫也頻頻出現虧損。

背靠著“橫店系”並不是南華期貨的長久之計,業務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是期貨公司難上市的原因之一,而不上市融資又無法做大做強,這變成了期貨業的一個閉環。“靠天吃飯”的期貨業也很難獲得市場的青睞,南華期貨的上市征程也許還充滿著坎坷。

飛達化學和正巨集化工這兩大股東卻將其持有的發行人4.38%、4.32%股份轉讓給了橫店控股,轉讓價格為1.38億和1.36億元。

“這兩家股東肯定知道南華期貨在積極籌備上市,擬IPO前夜開溜,只能說明他們並不看好南華期貨上市。”一位深圳的投行人士這樣評價道。時間軸再往回前推8個月,淩峰銅業、中超投資也分別將各自持有的1.96%、0.59%股份轉讓給橫店控股。也就是說,橫店控股在南華期貨IPO之前,大量吸籌。

截至目前,南華期貨共有11位股東,其中,橫店控股、東陽橫華、光大金控、橫店進出口、橫店東磁均有關聯關係,其餘的北京怡廣投資、深圳市建銀南山投資、浙江領慶創投、上海山恒投資、甘肅富祥物資、大微投資等PE機構,在業內並不出名,且合計持股比例僅有5.97%。很多業內人士稱,“留守”的股東讓人不禁懷疑其有“玩票”的嫌疑。

而就在南華期貨申報IPO的節骨眼上,正是國內股市經歷大熊市的階段。2015年6月-8月股市的大級別急速下跌使股指期貨陷入輿論漩渦。彼時,證監會、公安部執法人員更是在7月10日進場對8日涉嫌惡意做空大盤藍籌的十餘家機構和個人開展核查取證工作。

業內當時盛傳南華期貨即是十餘家做空大盤的機構之一,更有消息傳出,2015年6月15日開始,國泰君安、中信期貨、海通期貨、興證期貨、南華期貨等機構大幅做空股指期貨。

2015年以後,一直想著創新業務的南華期貨似乎業績並沒有明顯的起色,一直引以為傲的經紀業務市場佔有率反而在縮水。

資管、經紀業務齊縮水,背後有神秘客戶?

一直想著要創新的南華期貨,不僅老本行的業績有下滑的信號,創新業務更是不見起色。資管業務作為南華期貨目前額主要業務之一,縮水明顯。

南華期貨的資產管理業務客戶數從2015年的259個下降至2016年123個,截至2017年年末僅為44個,管理資產規模在2017年減少至60.43億元,較2016年同期降幅近60%。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南華期貨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母公司口徑)分別為2138.67萬元、4073.28萬元和2503.23萬元,收入較2016年大幅下降,與全年營收相比,占比也很小。

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2015-2017年,南華期貨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89億元、7.77億元和20.42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8109.18萬元、16014.68萬元和19446.3萬元。

2017年南華期貨的營業收入雖然大幅增長,但南華期貨自己表示,是因為“公司‘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中風險管理業務涉及的貿易收入與該類業務涉及的支出同步波動所致,對利潤影響較小”。減去“其他業務收入”後,南華期貨在2017年的營收約為7.42億元,在報告期內出現了營收下滑。

如果從收入結構上看,南華期貨的利潤主要來源於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包括了期貨經紀手續費、交易所減收手續費和保證金利息收入),在2015-2017年,公司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5.45億元、5.85億元和5.5億元,占各年的實際總營收比例為61.3%、75.2%和74.12%。2017年同比去年的經紀業務收入有小幅下降。

但是如果考慮到2015年公司發生股份支付的相關費用7056萬元,2016年南華期貨的實際淨增長率並沒有超過10%。2017年南華期貨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從2016年的虧損166萬元,增長到了1.4億元。

南華期貨對此的解釋為,子公司南華資本開展定價服務業務規模擴大。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定價服務業務收入分別為273.03萬、923.81萬、10325.8萬元,呈迅猛發展。但是如果進一步搜尋,可以發現2017年公司定價服務業務的最大客戶為杭州某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以一己之力為南華期貨貢獻了5747.83萬元收入。

一旦和杭州的“大客戶”合作存在不確定性,那麼勢必對南華期貨的業績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倘若按照成交額計算,南華期貨在境內期貨經紀業務市場佔有率從2015年的2.99%降至2017年1.57%。對此,南華期貨在招股書中表示,對期貨市場高度依賴的盈利模式導致公司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仍面臨市場佔有率下滑的風險。

靠經紀業務吃飯的南華期貨,似乎從2015年開始就想要推動經紀業務轉型、持續拓展投資諮詢業務、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但似乎一直止步不前。

截至去年年末,南華期貨在貢獻營收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損溢、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收益上,分別實現營收-0.36億元、1.41億元、0.018億元、0.02億元、0.28億元、0.14億元,分別在總營收的-4.69%、18.48%、0.24%、0.27%、3.67%和1.79%。

其中,投資收益出現的虧損主要受股票投資收益的影響。去年,南華期貨在股票投資收益方面出現了1.79億元的大額虧損,且在其自有資金參與子公司南華資本的資產管理計畫也頻頻出現虧損。

背靠著“橫店系”並不是南華期貨的長久之計,業務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是期貨公司難上市的原因之一,而不上市融資又無法做大做強,這變成了期貨業的一個閉環。“靠天吃飯”的期貨業也很難獲得市場的青睞,南華期貨的上市征程也許還充滿著坎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