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延續千年文脈,傳承傳統文化,歷時八年修復的文廟,如今什麼樣?

——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每一次打開“常熟文廟”的微信公眾號, 總是會被小小的感動一下。

“蘇州首屆青年篆刻作品展在文廟順利開幕” “200多名學生走進文廟祭拜孔子”, “傳統文化之碑拓體驗”...這麼多有意思的活動, 在這裡進行著。

驚歎著文廟的開筆禮, 那些萌萌的孩子們, 穿著中國傳統服裝, 感受著古老的儀式。

常熟文廟, 始建於北宋至和年間(1054-1056)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經過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不斷的擴建修繕, 直到明清的時候, 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三條軸線:

中為廟, 是祭祀孔子的場所;

西為學, 是常熟古代的最高學府;

東為言子祠, 是祭祀先賢言偃的場所。

文廟, 在常熟的歷史上一直佔有重要地位, 經過複建與修葺, 如今的文廟, 氣勢恢宏, 十分壯觀。

歷時八年的修復, 於2016年9月重新啟用。

選了個非週末的午後, 去文廟走走, 有我想要的安靜。

那日天氣晴好, 溫度適中。

開車經過百年老店“松盛糕團”的時候, 心想著, 一會兒逛餓了, 一定要買塊玫瑰糕吃。

在文廟的西側有一個挺大的停車場, 很是方便。 停好車, 在售票處刷了市民卡, 一腳踏進了文廟。

整個文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紅色。

那一面面紅色的牆,在視線裡鮮豔著,倒影著綠色的植物,和清晰分明的影子,是我眼中的一幅畫。

把無人機升高,從空中的視角,俯瞰整個文廟。那一條古老的琴川河,靜靜地流淌在四四方方的建築群前。

文廟的中軸線建築有:欞星門、東西廂房、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等建築。

西軸線有:泮池、泮橋、禮門、杏壇、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

東軸線有:儀門、言子專祠、崇聖門、崇聖殿(言子書院)等建築。

你會如我般,很奇怪,為什麼地上有那麼多玻璃方塊?從空中的角度看,中軸線的地上,有九個約一米見方的玻璃地面。

原來,新的地面材料的下方,露出的,是曾經無數人走過的過往。

兩扇巨大紅漆大門,正對著的,是雄偉的大成殿,兩邊是常熟科舉文化展的展館。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常熟文廟大成殿為原址原制複建,目前主要用於祭祀孔子和展示孔子文化。

喜歡這樣慢慢的逛,走走停停的午後,如此的愜意。

我愛這座城,願意多去瞭解一些,這座江南古城,那些未曾被遺忘的、過往的歲月。

靜靜踏入一個個展館,看著那些被歷史記載的名字,能在這歲月的長河,被後輩們牢記。

不禁會想,百年之後,還有誰,會記得我?我們大多數人,如此的平凡,在歲月的長河裡,就如一粒塵埃,匆匆來人世走一回。

珍惜當下,珍惜眼前。

狀元,是中國科舉時代經過層層考試而最終成為殿試中選拔出的第一名,是當時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和最高榮譽,歷史上常熟共有八位文武科狀元。

還記得有一次逛山西的皇城相府,裡面有一面牆寫著很多狀元名單,找到很多個常熟狀元,內心特別的驕傲。

狀元,秀才,舉人,進士...這些陌生的名詞,和那一個個久遠的名字映入眼簾。

不禁感歎著,他們是常熟寶貴的精神財富。

兩朝帝師——翁同龢,我靜靜地站在那裡,一字字的看著他的介紹。

走進里間,一盞宮廷落地燈,暖黃的光線,在角落靜靜地。

在文廟的後院,放置著一些藤制的桌椅,供遊客們休憩。靜靜地坐了一會兒,靜靜地看著陽光,投在白牆上的影子。

鳥鳴陣陣,只缺一杯綠茶,就完美了。

西面的泮池、泮橋,還有角落的石碑,這裡的一切,都在訴說著過往。

一回頭,初夏碧綠的樹,飽和度極高的紅牆。一隻花貓,一閃而過。

視線裡,那塊石碑上寫著:言子書院界。

提起言子,大概常熟人無人不曉。南方夫子言偃,是春秋末年吳地常熟人。

常熟文廟將言子作為僅次於孔子的紀念和祭祀對象,單獨設祠,自成軸線,體現了常熟地方對邑人言子的極大尊崇,也是常熟文廟建築的一大特色。

在泮橋上,看著水裡的倒影,尋找著一尾魚的身影。耳邊仿佛傳來上課的種聲,和學堂裡孩童們的朗讀聲,仿佛時光穿越般。

一百年後,也許,有一個女子,如我一般走在泮橋上,看著已經被歲月洗禮的文廟,如我般感歎。

從文廟出來,如願以償的,買了一塊松盛糕團的糕,一邊走一邊吃。

在文廟的東邊,步行幾分鐘的路程,有一些原汁原味的江南舊巷,很適合在傍晚的時候走走。

窄窄的河道,斑駁的牆。

學前街,河東街...粉牆黛瓦的一條條小巷,傍晚孩子們在巷子裡奔跑打鬧著,傳來一陣陣笑聲。

沒有遊客,有的,只是時光的痕跡。

讓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名字,那些歷史需要被記住。很多古老的傳統,都需要被傳承,才不至於被遺忘。

下次找個時間,帶上孩子,一起再去文廟走一走吧!

關於作者: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知名旅遊撰稿人/環球旅行家/你的分享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整個文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紅色。

那一面面紅色的牆,在視線裡鮮豔著,倒影著綠色的植物,和清晰分明的影子,是我眼中的一幅畫。

把無人機升高,從空中的視角,俯瞰整個文廟。那一條古老的琴川河,靜靜地流淌在四四方方的建築群前。

文廟的中軸線建築有:欞星門、東西廂房、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等建築。

西軸線有:泮池、泮橋、禮門、杏壇、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

東軸線有:儀門、言子專祠、崇聖門、崇聖殿(言子書院)等建築。

你會如我般,很奇怪,為什麼地上有那麼多玻璃方塊?從空中的角度看,中軸線的地上,有九個約一米見方的玻璃地面。

原來,新的地面材料的下方,露出的,是曾經無數人走過的過往。

兩扇巨大紅漆大門,正對著的,是雄偉的大成殿,兩邊是常熟科舉文化展的展館。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常熟文廟大成殿為原址原制複建,目前主要用於祭祀孔子和展示孔子文化。

喜歡這樣慢慢的逛,走走停停的午後,如此的愜意。

我愛這座城,願意多去瞭解一些,這座江南古城,那些未曾被遺忘的、過往的歲月。

靜靜踏入一個個展館,看著那些被歷史記載的名字,能在這歲月的長河,被後輩們牢記。

不禁會想,百年之後,還有誰,會記得我?我們大多數人,如此的平凡,在歲月的長河裡,就如一粒塵埃,匆匆來人世走一回。

珍惜當下,珍惜眼前。

狀元,是中國科舉時代經過層層考試而最終成為殿試中選拔出的第一名,是當時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和最高榮譽,歷史上常熟共有八位文武科狀元。

還記得有一次逛山西的皇城相府,裡面有一面牆寫著很多狀元名單,找到很多個常熟狀元,內心特別的驕傲。

狀元,秀才,舉人,進士...這些陌生的名詞,和那一個個久遠的名字映入眼簾。

不禁感歎著,他們是常熟寶貴的精神財富。

兩朝帝師——翁同龢,我靜靜地站在那裡,一字字的看著他的介紹。

走進里間,一盞宮廷落地燈,暖黃的光線,在角落靜靜地。

在文廟的後院,放置著一些藤制的桌椅,供遊客們休憩。靜靜地坐了一會兒,靜靜地看著陽光,投在白牆上的影子。

鳥鳴陣陣,只缺一杯綠茶,就完美了。

西面的泮池、泮橋,還有角落的石碑,這裡的一切,都在訴說著過往。

一回頭,初夏碧綠的樹,飽和度極高的紅牆。一隻花貓,一閃而過。

視線裡,那塊石碑上寫著:言子書院界。

提起言子,大概常熟人無人不曉。南方夫子言偃,是春秋末年吳地常熟人。

常熟文廟將言子作為僅次於孔子的紀念和祭祀對象,單獨設祠,自成軸線,體現了常熟地方對邑人言子的極大尊崇,也是常熟文廟建築的一大特色。

在泮橋上,看著水裡的倒影,尋找著一尾魚的身影。耳邊仿佛傳來上課的種聲,和學堂裡孩童們的朗讀聲,仿佛時光穿越般。

一百年後,也許,有一個女子,如我一般走在泮橋上,看著已經被歲月洗禮的文廟,如我般感歎。

從文廟出來,如願以償的,買了一塊松盛糕團的糕,一邊走一邊吃。

在文廟的東邊,步行幾分鐘的路程,有一些原汁原味的江南舊巷,很適合在傍晚的時候走走。

窄窄的河道,斑駁的牆。

學前街,河東街...粉牆黛瓦的一條條小巷,傍晚孩子們在巷子裡奔跑打鬧著,傳來一陣陣笑聲。

沒有遊客,有的,只是時光的痕跡。

讓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名字,那些歷史需要被記住。很多古老的傳統,都需要被傳承,才不至於被遺忘。

下次找個時間,帶上孩子,一起再去文廟走一走吧!

關於作者: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知名旅遊撰稿人/環球旅行家/你的分享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