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關,都是軍家必爭之地,一關名曰鬼門

(1) 山海關: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東北15公里處, 因位於山海之間而得名。 這是東北與華北相接的咽喉要衝, 是萬里長城起點的第一道雄關, 號稱“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是秦皇島市的一個轄區,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 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 境內長城26公里。 山海關的城池, 周長約6公里, 是一座小城, 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 以城為關。 城高14米, 厚7米。 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 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 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 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2) 武勝關:武勝關位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的大別山脈的雞公山下, 它與平靖關, 妨裡關合稱“義陽三關”, 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有“關中之關”的美譽。

武勝關, 中國古代大別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重要隘口, 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嶺。 中國十大雄關之一, 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風景區南35公里, 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

北屏中原, 南鎖鄂州, 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勝關古稱大隧隘道(一說直轅隘道)。 南朝齊稱武陽關。 唐稱禮山關, 後複稱武陽關。 清始稱武勝關。 與東之九裡關, 西之平靖關, 合稱義陽(今信陽)三關。

(3) 友誼關:友誼關位於廣西憑樣市西南18公里處,

原名鎮南關, 附近是崇山峻嶺, 關藏山谷深處, 為西南邊防的重鎮。

友誼關, 居桂邊三關(平而關、水口關、友誼關)之首。 因其建築雄偉, 形勢險峻, 故又有“天下第二關”之稱, 、歷代為中國南疆邊防要隘、戰略要地。 位於中越邊境上, 關樓兩邊百餘丈, 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 氣勢磅礴, 是嵌鑲在中越邊境上的一顆璀燦明珠。 友誼關始建于漢朝, 初名雍鳴關, 後改名為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 到了明代又改為鎮南關。 新中國成立後, 195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 改名睦南關, 1965年為了表示中越兩國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情, 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為友誼關。

(4) 嘉峪關:嘉峪關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西端的重要關隘, 它位於甘肅嘉峪關市, 古稱“天下雄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 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 北連黑山懸壁長城, 南接天下第一墩, 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 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 因地勢險要, 建築雄偉, 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 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

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 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 全長約60公里。 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佈, 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 形成五裡一燧, 十裡一墩, 三十裡一堡, 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5) 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西北的雁門山腰,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保中原的兵家重地。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甯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恒山沿代縣北境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門關坐落於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於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6) 紫荊關:紫荊關位於河北省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位於居庸關和倒馬關之間,明代時合稱它們“內三關”,是由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區的要口。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磐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7) 娘子關:娘子關位於山西平定縣和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

娘子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民國時期修築的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西入晉境太原的正太鐵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匯相輔相成。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臺、點將台、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8) 居庸關:居庸關始建秦代,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是長城險要關口之一,這裡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疊翠”。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居庸關形勢險要,東連盧龍、碣石,西屬太行山、常山,實天下之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穀,俗稱"關溝"。

(9) 劍門關: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的劍門山上,形同利劍,高連霄漢、峭壁中斷處,兩山對峙,有如兩扇門。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築棧道30裡,設關守衛,稱"劍閣"。

(10) 鬼門關:鬼門關位於廣西北流縣城西,地處於六萬大山與大容山交界之處,因為此地過去多瘴癘,去得者難得生還,故名為“鬼門關”。但如今金色秀麗。

廣西北流市鬼門關,又稱天門關。位於北流市北流鎮甘村天門山,古名鬼門關。明宣德四年(1429年)改為天門關,時人並在山東側石壁上刻"天門關"三大字,旁有小詩"行行萬里度天關,天涯遙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尋舊刻,依然便擬北流還"。今天門關三大字仍赫然入目,那首小詩因歷史久遠,字跡已漫患不清。

據《辭海》條目載:"鬼門關,古關名。在今廣西北流縣西,介於北流、郁林兩縣間,雙峰對峙,中成關門。鬼門關,古籍有記載,說它"高崖峽谷,形勢險要,有雙峰對峙,狀如關門,若經此處,尤入鬼門"。

(5) 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西北的雁門山腰,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保中原的兵家重地。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甯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恒山沿代縣北境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門關坐落於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於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6) 紫荊關:紫荊關位於河北省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位於居庸關和倒馬關之間,明代時合稱它們“內三關”,是由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區的要口。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磐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7) 娘子關:娘子關位於山西平定縣和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

娘子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民國時期修築的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西入晉境太原的正太鐵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匯相輔相成。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臺、點將台、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8) 居庸關:居庸關始建秦代,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是長城險要關口之一,這裡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疊翠”。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居庸關形勢險要,東連盧龍、碣石,西屬太行山、常山,實天下之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穀,俗稱"關溝"。

(9) 劍門關: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的劍門山上,形同利劍,高連霄漢、峭壁中斷處,兩山對峙,有如兩扇門。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築棧道30裡,設關守衛,稱"劍閣"。

(10) 鬼門關:鬼門關位於廣西北流縣城西,地處於六萬大山與大容山交界之處,因為此地過去多瘴癘,去得者難得生還,故名為“鬼門關”。但如今金色秀麗。

廣西北流市鬼門關,又稱天門關。位於北流市北流鎮甘村天門山,古名鬼門關。明宣德四年(1429年)改為天門關,時人並在山東側石壁上刻"天門關"三大字,旁有小詩"行行萬里度天關,天涯遙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尋舊刻,依然便擬北流還"。今天門關三大字仍赫然入目,那首小詩因歷史久遠,字跡已漫患不清。

據《辭海》條目載:"鬼門關,古關名。在今廣西北流縣西,介於北流、郁林兩縣間,雙峰對峙,中成關門。鬼門關,古籍有記載,說它"高崖峽谷,形勢險要,有雙峰對峙,狀如關門,若經此處,尤入鬼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