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投中資訊楊曉磊對話九鼎投資古志鵬:用價值投資理念 迎接新挑戰

作者:馬巾坷

2018年4月23-25日, 由投中資訊、投中網主辦, 投中資本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在上海金茂君悅酒店舉辦。 本次會議主題為“價值的力量”, 來自國內外上百家私募股權機構彙聚一堂, 對當前行業熱門話題展開討論。

在本次峰會上, 投中資訊COO楊曉磊與九鼎投資總經理古志鵬進行了主題為“新時期下的投資策略”的超級對話。

古志鵬表示, 九鼎11年的歷史, 一直在堅持的就是價值投資, “發展過程中, 市場及整個政策監管都有一些變化, 我們也遇到過困難”, 但是始終沒有改變的就是價值投資的理念, 還有就是九鼎團隊的執行力。

而對於目前IPO監管大環境的變化, 古志鵬表示, 對於九鼎的投資, 短線是有影響的, 包括現在邀請獨角獸企業回歸, 增大了小規模企業上市的節奏和難度。 “這對投資機構來講, 第一個退出週期拉長, 拉長對投資收益率IRR是有影響的。

目前, 投資市場的熱點輪轉較任何時期都更快, 古志鵬認為這不僅對於九鼎而是整個行業都是新挑戰, 比如存量基金的到期退出問題, 很多同行也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

如何應對這些新挑戰, 古志鵬說, 市場有很多變化, 但投資人不斷切換方向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要堅持一些東西, 就是堅持價值投資, 選一些行業作為自己的主管道。

以下為“第十二屆中國投資年會”上“新時期下的投資策略”超級對話精彩實錄, 投中網整理。

楊曉磊:謝謝主持人!2012年我加入這個行業時, 今天我們請到的嘉賓所在機構風生水起。 這家機構的強在創新, 通過創新進入了A股市場。 有的時候感覺到這家機構動了別人的乳酪,

然後成為了行業的公敵。

所以, 今天我們想聊聊這家機構的打法是什麼。 這家機構成立了11年, 連續10年在投資機構Top 10的榜單, 並有數年是在Top1, 希望嘉賓分享乾貨。 接下來有請九鼎投資總經理古志鵬先生。

古志鵬先生應該是目前國內大型PE機構高管群體中最年輕的。 今天我們想討論的話題涉及方方面面。 有相對宏觀的, 九鼎對行業的判斷及九鼎的未來, 也有相對微觀的, 比如說大家關注的九鼎的投資策略, 包括未來的投資策略。 以及九鼎作為投資標杆, 今年的投資怎樣做。 還有過去外面傳遞的資訊哪些真實, 哪些不真實, 作出一些回應。

第一個問題, 在大家看起來, 九鼎對外是有兩個名字, 九鼎是一個品牌名, 有一個九鼎投資,

還有一個九鼎集團。 您來回應一下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的關係是怎樣的。

古志鵬:九鼎集團是九鼎投資的母公司, 也就是我們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 九鼎投資是A股的上市公司。 兩家的關係怎樣形成?2007年, 我們成立時只有PE業務, 一直到2013年掛牌新三板之前都只有PE業務。 掛牌後做了拓展, 我們發了股票, 然後收購了上市公司、證券公司, 參股了企業。 公司結構就發生了變化, 從以前純粹做投資管理的公司, 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投資集團。

所以, 我們在三板的公司最早叫九鼎投資, 後來業務多元化就改名九鼎集團。 這個時候我們把PE業務放到A股公司, 所以A股公司旗下業務中重要的一塊就是PE業務, 就是九鼎投資。 九鼎集團是母公司,

九鼎投資是下屬企業。

楊曉磊:您是2011年加入九鼎的?

古志鵬:2010年12月底加入, 相當於2011年的年初。

楊曉磊:您的經歷是怎樣的?

古志鵬:最早進入九鼎, 我是做風控。 我們的風控與其他機構不一樣, 不是後臺部門, 是中前臺, 也要下到專案現場, 是專案小組的一員。 後來到醫藥投資組做投資。 之後我們在各個區域我們建了分公司, 在當地開發專案和資金。 後來我就到了吉林省公司做吉林省公司的負責人、東北大區的負責人。 2013年, 我們籌畫到三板掛牌發行股票, 我就回到總部做九鼎集團董秘;2016年, 提升為副總裁。 2017年底, 決定我到九鼎投資這邊做總經理。

楊曉磊:六年半的時間。

古志鵬:趕上了好時候, 中國資本發展比較快, 我們在這裡面相對來說也趕上了一個大的趨勢。

2012、2013年人員調整、裁員,確實遇到了困難

楊曉磊:九鼎這11年,從我們外部來看,經歷三次大的創新,你們內部是怎樣定義的?這個過程中您有哪些檻,當時怎樣邁過去的?或者是今天看哪些是非常好的,哪些是順勢而為往前走的?

古志鵬:講實話,我們一直有堅持的東西。比如,堅持做價值投資,投一個企業更多地關注基本面,包括行業的基本情況。雖然我們現在是一個業務比較多元化、保險為主的投資集團,但是我們還是堅持價值投資人的理念。

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市場及整個政策監管都有一些變化,所以我們也遇到了困難。

2013年掛牌之前,我們是做PE項目。當時我2011年進入的時候投了很多的項目,市場比較好,我們團隊做了擴張。2013年,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IPO的放緩,監管政策的調整,導致了我們要投很大的量,或者是募很大的資比較困難。所以,人員結構做了大的調整,2012、2013年進行了調整和裁員。有些東西沒辦法預測,我們要做調整,但是總體來說PE機構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它是輕資產,就是招一些人,成本就是員工工資,所以控制成本相對容易,就是做一些縮減。而不像實體企業擁有一些重資產,調整就很難。掛牌前我們是輕資產的公司。

剛才您說我們幾次大的發展和規劃,很重要的是2013年去新三板掛牌,然後掛牌成功了。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很多人說擔心LP退不出,然後轉成股份。其實真實原因不是這樣的。做PE是輕資產的公司,三板掛牌前我們的淨資產很少,雖然管理的規模按實繳有200多億元,但是管理公司自己的資產很小,就是1億元左右。我們想有沒有什麼方式將淨資產增大一點,這樣抗風險的能力就更足一點,而且我們也可以做一些更多的業務,可以做拓展。基於這一想法,我們想三板有沒有機會。因為在A股投資類的公司,不管是借殼、重組都是有限制的,三板沒限制,所以我們想去三板試一試,因為只要到三板就有融資的可能。

所以就上了三板。三板最開始也是想融現金,但是2013年三板沒什麼流動性,也沒有什麼投現金的。但是我們想,LP對我們是信任的,有沒有可能對他們發行股份,不用現金增購,以持有的份額增購股份,這在A股很常見,發行股票增持資產。只不過我們發行的物件是LP,所以,我們以LP增持股份,然後增持資本。後來我們又做了兩次發行,一共是融了100多億元的資產和資金,把資本金增厚了。接下來,我們做A股的收購,包括其他的保險公司等收購,這是我們發展的過程。但是每次規劃是否能夠預計發展什麼樣子,那不確定。我們掛三板,也沒想到上面融到那麼多資、融完資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其實是沒有的,當時的時點是沒有預見到的。

就PE業務,黑石是九鼎的目標;整體更像伯克希爾哈撒韋

楊曉磊:從公開管道看,很多機構去新三板掛牌,以中美海外對比看,實際上這不是潮流,九鼎做了創新。那個時點很多機構到三板掛牌,九鼎給了一個實踐,但實踐過程其他機構沒有很好的應用。看海外黑石,你們有沒有想過黑石是你們的未來?或者是你們是未來的黑石?對比在公開市場,資產管理上怎樣看,是差不多的還是有差異的?

古志鵬:講實話,我們機構與黑石稍微不一樣。作為九鼎集團,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保險這塊,我們收購了香港的富通保險。從集團上面來講,我們更像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有一半是保險公司,還有是地產業務、證券公司業務。但是就PE業務,黑石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向他們學習做到那樣的收益率。可能從結構上來講,我們的一部分跟黑石對標;但是整體上來講,我們像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保險公司。

講到估值,這是市場關心的。集團層面來講,我們更多的是保險公司,所以估值的演算法跟黑石不一樣。黑石現在管理的規模按美元計不到4000億美元,其中1000億是房地產基金,還有1000億是股權,還有1000多億是各種各樣的債券、股票、對沖基金等。因為它相對輕資產,公司的資本金我記得是百億美元左右,是它管理規模的幾十分之一。估值的演算法是管理規模每年收多少管理費,後端的Carry,然後現金流折算過來算算價值多少。比如說黑石管理的規模按照1000億算,過了幾年這1000億的規模變現2000億,賺了1000億,每年收的管理費就打成運營成本,賺的1000億裡面,如果後面的Carry按20%提,就是200億,這200億折出來就是100多億,這是靜態的。然後乘以一個數就是公司的動態價值,市值可能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水準。我看黑石現在是300多億美元不到400億,換成人民幣就是2000多億,所以他的演算法是根據規模及折現來。

我們的演算法是從集團層面,我們是像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樣的保險公司,它是以市淨率來算,比如說平安公司也是以市淨。我們現在淨資產200多億,我200多億乘三倍還是幾倍,所以1000億的市值對應淨資產兩百多億,從PE來說就是4倍左右,而且我們這個是帳面價值的淨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算,其實的500多億。所以我們跟黑石的成本體系不一樣,無法完全做對比。

剛才您說管理規模600億,實際上這是私募投資板塊,算上集團投資一個是公募基金,還有券商的部分等等,加起來大概1500億, 1600—1700億的水準。

IPO監管對價值投資來說,影響可控

楊曉磊:今天很多人對標和比較九鼎,都會說九鼎在Pre-IPO風口上做得非常好。但2018年又遇到另外一個情況,對九鼎未來的投資和退出是不是有影響,您如何看待這個事,您在投資上怎樣考慮?

古志鵬:短線是有影響的,就是監管政策的變化,包括IPO這塊一會兒緊一會兒松,現在的熱點是邀請一些獨角獸回來。但規模小的企業上市的節奏和難度大很多。這對投資機構來講,第一個退出週期拉長,拉長對投資收益率IRR是有影響的。

但是對我們來說,這塊你無法做準確的判斷,包括監管的情況以及宏觀政策的變化,但我們要堅持一些東西,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基於企業的基本面,它是否有價值,是否長期增長能夠帶來回報,這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我們發現投的很多企業,有價值的企業,你不用擔心太多問題,即便暫時不能IPO,只要企業的價值和業績持續增長,你總是有退出方式的,比如說下一輪融資轉老股,發展很好你可以通過並購的方式也可以退出。監管政策的變化,短期來說對我們有些企業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只要堅持價值投資的方向,應該說影響是在一定範圍內可控的。

楊曉磊:去年底,11月、12月我花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行業的FOF,大型機構投資人,包括險資國家引導基金。問了一圈,他們的投資都是持謹慎態度。一季度過去今年的募資很慘澹,很多基金二期募資遇到了挑戰。那九鼎,你們投資需要彈藥支援,在募資這塊能否可以分享你們的打法是怎樣的?

古志鵬:今年是募資的小年,募資很緊這我們是感受到的,宏觀上是有關係的,國家去杠杆了,這導致整體市場資金是偏緊的,傳遞到我們這兒來,估值也是困難的。

九鼎以前的投資結構來講,我們的高淨值客戶比較多,機構客戶沒那麼多,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把機構客戶提到一個比較大的比例。今年從募資角度來講,要更多地面對機構客戶,我們國內募資做的多一點,美元基金少一點。所以我們把國內機構的名單做了梳理,然後我們要做覆蓋,瞭解他們的偏好,他們每年在股權的配置是有多少,然後我們拉一個清單對接他們的需求,逐個突破。

還有地方政府、國企這塊,包括央企也是有資金的,我們也是拉一個單子,還有政府的引導基金、母基金。我們自己感覺從方法上也沒有好的一招鮮吃遍天,我們就是全覆蓋,把能做的事情做好。

九鼎文化:看重執行力

楊曉磊:問一個我感興趣的問題,三年時間我們幫助大量的LP做盡調,盡調過三、四次九鼎,因為你們很受歡迎。包括險資、國企等。我發現一個特別妙的現象,我有幸接觸到的黃總、康總,九鼎的高層團隊都是比較溫和,溫潤如玉的人,九鼎的前端團隊非常兇猛。有一次我在高鐵上隔壁是九鼎的同學在跟人打電話吵架。底下凶得要死,上面溫和得一塌糊塗。這是激勵帶來的、KPI考核帶來的,還是企業的創始人帶來的?

古志鵬:是這樣的,可能我們高層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溫和的,也不見得事實就是這樣。

楊曉磊:也就是高層也有兇狠的。

古志鵬:我們開會的時候,很多事情也有爭吵,因為要推進,關鍵的時間節點要推進到位。只不過你覺得溫和的是場合,今天上臺我也是這樣,也不會跟你爭吵,這是你覺得溫和的。但是內部做業務推動的時候,高層、中層、低層我們對執行力看中的,但是執行力要貫徹下去,包括KPI貫徹下去要有強有力的推動。

所以整體上我們執行力是比較看中的,就是規定的時間點完成一些動作,就是大家要想一些辦法能夠做到,我們自己內部能夠做到的做到,外部沒辦法控制的那沒辦法,但是外部我們也是想辦法跟他一起達到想要的目標。所以你看到高鐵上的與人吵架,就是外部協調或者是內部協調。整體來講就是執行力是我們比較看重的事情。

九鼎的新挑戰

楊曉磊:最後一個問題,昨天鼎暉的焦總在分享時說過去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是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我們很焦慮,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您作為九鼎的總經理,未來一段時間九鼎打造的未來是什麼樣?第二個是眼下中長期的挑戰是什麼,您個人也好,九鼎也好?

古志鵬:可以結合來講,包括挑戰和規劃這塊。因為我們自己做PE的時間還比較長,也有了十來年的時間,第一個挑戰是存量部分,存量部分就是之前的基金,確實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退出達不到預期,在座的同行很多也是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怎樣來解決?這是一個挑戰。這些有方法解決,例如有一些接續基金,可以把項目接過來,或者是我們想一些方式把它變現,這是我們同行業都遇到的挑戰。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多二手基金就是接盤俠來做,這也是很好的機會。包括我們團隊討論也是如此。

第二個,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我們感覺到市場和監管的變化是很快的,從以前的VR、AR很火,很快沒那麼火的,變成人工智慧、AI、區塊鏈。市場有很多的變化,但是我們自己想我們順應他們的潮流,不斷切換自己的方向這個很難做到,因為從我們的從業經歷和對各個行業的理解很難迅速切換。

所以要堅持一些東西,最早我們說堅持價值投資,選一些行業,有些是我們的主管道,相對傳統的消費服務、醫療健康、先進製造和節能環保這些。因為整體來講,行業沒什麼問題,增長也是快,所以我們還是要加大力度,對行業的分析、判斷,同時新興領域也是要擁抱,看看有沒有好的投資機會,然後自己做一些思考和研究,這是我們的一些思考。

版權聲明: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准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資訊。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2012、2013年人員調整、裁員,確實遇到了困難

楊曉磊:九鼎這11年,從我們外部來看,經歷三次大的創新,你們內部是怎樣定義的?這個過程中您有哪些檻,當時怎樣邁過去的?或者是今天看哪些是非常好的,哪些是順勢而為往前走的?

古志鵬:講實話,我們一直有堅持的東西。比如,堅持做價值投資,投一個企業更多地關注基本面,包括行業的基本情況。雖然我們現在是一個業務比較多元化、保險為主的投資集團,但是我們還是堅持價值投資人的理念。

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市場及整個政策監管都有一些變化,所以我們也遇到了困難。

2013年掛牌之前,我們是做PE項目。當時我2011年進入的時候投了很多的項目,市場比較好,我們團隊做了擴張。2013年,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IPO的放緩,監管政策的調整,導致了我們要投很大的量,或者是募很大的資比較困難。所以,人員結構做了大的調整,2012、2013年進行了調整和裁員。有些東西沒辦法預測,我們要做調整,但是總體來說PE機構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它是輕資產,就是招一些人,成本就是員工工資,所以控制成本相對容易,就是做一些縮減。而不像實體企業擁有一些重資產,調整就很難。掛牌前我們是輕資產的公司。

剛才您說我們幾次大的發展和規劃,很重要的是2013年去新三板掛牌,然後掛牌成功了。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很多人說擔心LP退不出,然後轉成股份。其實真實原因不是這樣的。做PE是輕資產的公司,三板掛牌前我們的淨資產很少,雖然管理的規模按實繳有200多億元,但是管理公司自己的資產很小,就是1億元左右。我們想有沒有什麼方式將淨資產增大一點,這樣抗風險的能力就更足一點,而且我們也可以做一些更多的業務,可以做拓展。基於這一想法,我們想三板有沒有機會。因為在A股投資類的公司,不管是借殼、重組都是有限制的,三板沒限制,所以我們想去三板試一試,因為只要到三板就有融資的可能。

所以就上了三板。三板最開始也是想融現金,但是2013年三板沒什麼流動性,也沒有什麼投現金的。但是我們想,LP對我們是信任的,有沒有可能對他們發行股份,不用現金增購,以持有的份額增購股份,這在A股很常見,發行股票增持資產。只不過我們發行的物件是LP,所以,我們以LP增持股份,然後增持資本。後來我們又做了兩次發行,一共是融了100多億元的資產和資金,把資本金增厚了。接下來,我們做A股的收購,包括其他的保險公司等收購,這是我們發展的過程。但是每次規劃是否能夠預計發展什麼樣子,那不確定。我們掛三板,也沒想到上面融到那麼多資、融完資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其實是沒有的,當時的時點是沒有預見到的。

就PE業務,黑石是九鼎的目標;整體更像伯克希爾哈撒韋

楊曉磊:從公開管道看,很多機構去新三板掛牌,以中美海外對比看,實際上這不是潮流,九鼎做了創新。那個時點很多機構到三板掛牌,九鼎給了一個實踐,但實踐過程其他機構沒有很好的應用。看海外黑石,你們有沒有想過黑石是你們的未來?或者是你們是未來的黑石?對比在公開市場,資產管理上怎樣看,是差不多的還是有差異的?

古志鵬:講實話,我們機構與黑石稍微不一樣。作為九鼎集團,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保險這塊,我們收購了香港的富通保險。從集團上面來講,我們更像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有一半是保險公司,還有是地產業務、證券公司業務。但是就PE業務,黑石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向他們學習做到那樣的收益率。可能從結構上來講,我們的一部分跟黑石對標;但是整體上來講,我們像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保險公司。

講到估值,這是市場關心的。集團層面來講,我們更多的是保險公司,所以估值的演算法跟黑石不一樣。黑石現在管理的規模按美元計不到4000億美元,其中1000億是房地產基金,還有1000億是股權,還有1000多億是各種各樣的債券、股票、對沖基金等。因為它相對輕資產,公司的資本金我記得是百億美元左右,是它管理規模的幾十分之一。估值的演算法是管理規模每年收多少管理費,後端的Carry,然後現金流折算過來算算價值多少。比如說黑石管理的規模按照1000億算,過了幾年這1000億的規模變現2000億,賺了1000億,每年收的管理費就打成運營成本,賺的1000億裡面,如果後面的Carry按20%提,就是200億,這200億折出來就是100多億,這是靜態的。然後乘以一個數就是公司的動態價值,市值可能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水準。我看黑石現在是300多億美元不到400億,換成人民幣就是2000多億,所以他的演算法是根據規模及折現來。

我們的演算法是從集團層面,我們是像伯克希爾哈撒韋這樣的保險公司,它是以市淨率來算,比如說平安公司也是以市淨。我們現在淨資產200多億,我200多億乘三倍還是幾倍,所以1000億的市值對應淨資產兩百多億,從PE來說就是4倍左右,而且我們這個是帳面價值的淨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算,其實的500多億。所以我們跟黑石的成本體系不一樣,無法完全做對比。

剛才您說管理規模600億,實際上這是私募投資板塊,算上集團投資一個是公募基金,還有券商的部分等等,加起來大概1500億, 1600—1700億的水準。

IPO監管對價值投資來說,影響可控

楊曉磊:今天很多人對標和比較九鼎,都會說九鼎在Pre-IPO風口上做得非常好。但2018年又遇到另外一個情況,對九鼎未來的投資和退出是不是有影響,您如何看待這個事,您在投資上怎樣考慮?

古志鵬:短線是有影響的,就是監管政策的變化,包括IPO這塊一會兒緊一會兒松,現在的熱點是邀請一些獨角獸回來。但規模小的企業上市的節奏和難度大很多。這對投資機構來講,第一個退出週期拉長,拉長對投資收益率IRR是有影響的。

但是對我們來說,這塊你無法做準確的判斷,包括監管的情況以及宏觀政策的變化,但我們要堅持一些東西,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基於企業的基本面,它是否有價值,是否長期增長能夠帶來回報,這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我們發現投的很多企業,有價值的企業,你不用擔心太多問題,即便暫時不能IPO,只要企業的價值和業績持續增長,你總是有退出方式的,比如說下一輪融資轉老股,發展很好你可以通過並購的方式也可以退出。監管政策的變化,短期來說對我們有些企業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只要堅持價值投資的方向,應該說影響是在一定範圍內可控的。

楊曉磊:去年底,11月、12月我花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行業的FOF,大型機構投資人,包括險資國家引導基金。問了一圈,他們的投資都是持謹慎態度。一季度過去今年的募資很慘澹,很多基金二期募資遇到了挑戰。那九鼎,你們投資需要彈藥支援,在募資這塊能否可以分享你們的打法是怎樣的?

古志鵬:今年是募資的小年,募資很緊這我們是感受到的,宏觀上是有關係的,國家去杠杆了,這導致整體市場資金是偏緊的,傳遞到我們這兒來,估值也是困難的。

九鼎以前的投資結構來講,我們的高淨值客戶比較多,機構客戶沒那麼多,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把機構客戶提到一個比較大的比例。今年從募資角度來講,要更多地面對機構客戶,我們國內募資做的多一點,美元基金少一點。所以我們把國內機構的名單做了梳理,然後我們要做覆蓋,瞭解他們的偏好,他們每年在股權的配置是有多少,然後我們拉一個清單對接他們的需求,逐個突破。

還有地方政府、國企這塊,包括央企也是有資金的,我們也是拉一個單子,還有政府的引導基金、母基金。我們自己感覺從方法上也沒有好的一招鮮吃遍天,我們就是全覆蓋,把能做的事情做好。

九鼎文化:看重執行力

楊曉磊:問一個我感興趣的問題,三年時間我們幫助大量的LP做盡調,盡調過三、四次九鼎,因為你們很受歡迎。包括險資、國企等。我發現一個特別妙的現象,我有幸接觸到的黃總、康總,九鼎的高層團隊都是比較溫和,溫潤如玉的人,九鼎的前端團隊非常兇猛。有一次我在高鐵上隔壁是九鼎的同學在跟人打電話吵架。底下凶得要死,上面溫和得一塌糊塗。這是激勵帶來的、KPI考核帶來的,還是企業的創始人帶來的?

古志鵬:是這樣的,可能我們高層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溫和的,也不見得事實就是這樣。

楊曉磊:也就是高層也有兇狠的。

古志鵬:我們開會的時候,很多事情也有爭吵,因為要推進,關鍵的時間節點要推進到位。只不過你覺得溫和的是場合,今天上臺我也是這樣,也不會跟你爭吵,這是你覺得溫和的。但是內部做業務推動的時候,高層、中層、低層我們對執行力看中的,但是執行力要貫徹下去,包括KPI貫徹下去要有強有力的推動。

所以整體上我們執行力是比較看中的,就是規定的時間點完成一些動作,就是大家要想一些辦法能夠做到,我們自己內部能夠做到的做到,外部沒辦法控制的那沒辦法,但是外部我們也是想辦法跟他一起達到想要的目標。所以你看到高鐵上的與人吵架,就是外部協調或者是內部協調。整體來講就是執行力是我們比較看重的事情。

九鼎的新挑戰

楊曉磊:最後一個問題,昨天鼎暉的焦總在分享時說過去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是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我們很焦慮,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您作為九鼎的總經理,未來一段時間九鼎打造的未來是什麼樣?第二個是眼下中長期的挑戰是什麼,您個人也好,九鼎也好?

古志鵬:可以結合來講,包括挑戰和規劃這塊。因為我們自己做PE的時間還比較長,也有了十來年的時間,第一個挑戰是存量部分,存量部分就是之前的基金,確實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退出達不到預期,在座的同行很多也是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怎樣來解決?這是一個挑戰。這些有方法解決,例如有一些接續基金,可以把項目接過來,或者是我們想一些方式把它變現,這是我們同行業都遇到的挑戰。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多二手基金就是接盤俠來做,這也是很好的機會。包括我們團隊討論也是如此。

第二個,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我們感覺到市場和監管的變化是很快的,從以前的VR、AR很火,很快沒那麼火的,變成人工智慧、AI、區塊鏈。市場有很多的變化,但是我們自己想我們順應他們的潮流,不斷切換自己的方向這個很難做到,因為從我們的從業經歷和對各個行業的理解很難迅速切換。

所以要堅持一些東西,最早我們說堅持價值投資,選一些行業,有些是我們的主管道,相對傳統的消費服務、醫療健康、先進製造和節能環保這些。因為整體來講,行業沒什麼問題,增長也是快,所以我們還是要加大力度,對行業的分析、判斷,同時新興領域也是要擁抱,看看有沒有好的投資機會,然後自己做一些思考和研究,這是我們的一些思考。

版權聲明: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准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資訊。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