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她拒絕為希特勒敬禮,被人罵蕩婦,卻一生為愛癡狂

城鎮裡有那麼多酒館,

她卻走進了我的。

英格麗·褒曼

優雅的伊爾莎走進了裡克的酒館,

端莊高雅的瑞典冰姝

英格麗·褒曼也因此

走進了每一位觀眾的內心。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

但到後來, 那些受傷的地方,

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有的人從出生開始, 就被註定孤獨。

這是命運的刁難, 這是上帝的責罰。

只不過對有些人, 這是堅強的開始。

她說:我的名字叫英格麗。

我活潑, 惱人, 固執且瘋狂。

她曾經征服好萊塢,

是深受愛戴的“好萊塢第一夫人”。

她卻在後來情感出軌, 受人唾駡,

成為人人憎惡的“票房毒藥”。

沒有誰能像她那樣活得真實,

一輩子順流逆流,

卻只為沒做過的事後悔。

沒有誰能像她那樣活得精彩,

三次榮獲電影的至高榮譽

奧斯卡金像獎。

沒有誰能像她離開得那樣從容,

輕嘗了最後一口香檳,

微笑著歸去。

她的名字叫:英格麗·褒曼。

褒曼於1915年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父親是瑞典人,母親是德國人。

家庭原本在斯德哥爾摩城裡的海濱大道經營一家相館,兼售相框和相機,一家人日子過得相對富足。

無奈的是,母親在褒曼3歲的時候,突發胃病,永遠的離開了這個深愛的家。

幼年的褒曼在失去母愛的環境裡磕磕絆絆的成長,隨父親一同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

父親是一位藝術家,酷愛繪畫和攝影。在父親的影響下,褒曼漸漸繼承了他的藝術細胞。

然而好景不長,在她12歲那年,父親因癌去世。

接連失去兩位至親的褒曼已然走投無路。萬般無奈下,家族中一位姨媽收留了她。

可誰知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半年後,這位姨媽因心臟病撒手人寰。

後來,她又搬到另一位姨媽赫爾達家居住,自此,生活才算穩定。但這也是個大家庭,她需要和姨媽家的四個孩子一起生活。

從小就寄人籬下的褒曼,

變得敏感而羞怯。

好在天可憐見,

這位赫爾達女士,

並沒有怠慢這個非親生的小姑娘,

反而給褒曼留出獨立的房間。

甚至為了褒曼的藝術夢想,

將她送入了斯德哥爾摩

最昂貴的蘭心學校。

家庭的巨變,

環境的磨礪,

讓褒曼從小就變得聽話懂事。

憑藉自身的努力及天賦,褒曼在18歲時高中畢業,並且考入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學習表演,自此開啟了她走向影壇的道路。

而這一年,褒曼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男人——彼得·林斯特龍,是一位英俊的牙醫。三年後,兩人喜結連理。

這時的褒曼事業穩定,家庭幸福。

她成了被上帝眷顧的寵兒。

此時的褒曼已然在瑞典小有名氣。她所主演的電影《寒夜琴挑》被好萊塢製片人大衛·塞茨尼克一眼相中,熱忱地邀請她到好萊塢發展,拍攝美國版的《寒夜琴挑》。

去往好萊塢的道路,

畢竟不是輕鬆的,

首先就得從語言學起。

而且好萊塢的大佬們,

要求褒曼要改名字並且整頓形象。

但一身傲骨的褒曼豈能為他人屈服?

在此之前,德國拍片的時候,

希特勒進入現場,

她當場就拒絕

對希特勒行納粹式敬禮。

好萊塢又能怎樣?

果然不負眾望,影片大獲成功。

褒曼用自己精湛的演技,

贏得了好萊塢一致的承認。

而此時,她的女兒出生不久,她在事業與家庭的權衡間變得搖擺不定。但深愛她的丈夫表現了驚人的大度,讓她放手在事業上用力拼搏。

正因為有了溫暖的家庭作後盾,

褒曼迎來了她的事業中最重要的階段。

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代表作。

1942年,她與亨弗萊·鮑嘉主演了歷史經典影片《卡薩布蘭卡》。

這部影片後來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百年影史上最偉大的愛情電影第一名”,榮獲多項奧斯卡大獎。

接下來的三年,褒曼一鼓作氣主演了多部影片,包括:1943年的個人首部彩色電影《戰地鐘聲》,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提名。

1944年,

她又主演驚悚片《煤氣燈下》,

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奧斯卡影后。

1945年,

憑藉著《聖瑪麗的鐘聲》一片,

她再度獲得奧斯卡提名。

此時的褒曼,

功成名就,名滿天下。

然而,好景不長的是,

隨著褒曼演藝事業上的一步步發展,

兩人婚姻的危機悄悄逼近。

幾年後,因為一場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導致了褒曼婚姻的破裂。

同時也讓她身敗名裂,變成了票房毒藥。

導演這部影片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裡尼。

在看完這部影片後,褒曼就決定前往義大利與之合作。

但在兩人一同工作的時日裡,

彼此逐漸產生了感情。

並且,那時的雙方均已成家。

只要是在文明的世界裡,

背叛自己的家庭與愛人,

都會成為眾人的詬病。

被記者拍攝到的一張與情人在海邊牽手散步的照片傳滿世界,褒曼婚內出軌的醜聞轟動全球。

萬般無奈下,她主動寫信給在家的丈夫,要求離婚。

但此時的褒曼成了人人唾棄的蕩婦,甚至義大利、美國、瑞典三個國家都宣稱不會受理她的離婚案。

雙方的離婚案最後在墨西哥完成,她與羅伯托·羅塞裡尼的婚禮也是在墨西哥舉行。

雖然有情人終成眷屬,但褒曼的演藝事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由於名聲不好,她與丈夫合作的影片均票房慘澹,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票房毒藥”。

而在婚後,兩人的生活,

也不像婚前的熱戀一般浪漫。

丈夫的霸佔欲望太強,

不允許她拍攝別人的影片。

但曾面對希特勒都堅決不屈的她,

毅然決然地接受圈內老友的邀請,

隻身重新殺入好萊塢。

1955年,憑藉影片《真假公主》,褒曼拿下了人生中第二個奧斯卡影后。

終於,

褒曼回到能展現自己的舞臺,

迎來自己事業上的高峰。

一個孑然一身的女子,

她現在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

但與此同時,

她與丈夫的關係出現裂痕。

不久後,兩人低調離婚。

即使經歷了愛情上的挫敗,

但仍舊不能阻擋她對愛情的癡狂。

與第二任丈夫離婚後,

她又嫁給了瑞典人拉爾斯·史密斯。

儘管兩人攜手走過二十年光陰,

但這場婚姻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

直到1975年,

罹患癌症的褒曼,

再度獲得奧斯卡影后。

但此時的她,

已經沒有太多力氣在事業上拼搏,

只能靜心養病。

此後的幾年內,

她先後動過兩次大型手術,

割去了兩個乳房,

身體甚是虛弱。

而更為嚴重的是,這兩次手術並沒有根除病灶,反而使癌細胞擴散到了全身。

此時的褒曼已然病入膏肓,無力回天。

1982年8月29日,好萊塢一代影后英格麗·褒曼在倫敦逝世。

令人驚詫的是,這一天,亦是她67歲的生日。

她去世後,為了紀念她,

把一種紅色的玫瑰,

命名為“英格麗·褒曼”。

她是活在了後人的心裡。

2017年,斬獲多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愛樂之城》,正是向這位當年的傳奇人物施以致敬。

影片中從米婭臥室中的巨大畫像,

到馬路邊的看板,

甚至在男女主人公的對白裡,

褒曼都曾數次出現。

她用努力奮鬥贏得尊重,

她用堅持正義贏得掌聲。

她以勇敢詮釋為愛癡狂,

她以生命注解敢愛敢恨。

她的一生,

單純、善良、博愛。

她是極具魅力的演員,

她亦是風華絕代的女子。

她是不可複製的傳奇。

正如她的墓誌銘一般:

這裡躺著一位偉大的演員,

直到她生活的最後一刻,

她還在演戲。

褒曼於1915年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父親是瑞典人,母親是德國人。

家庭原本在斯德哥爾摩城裡的海濱大道經營一家相館,兼售相框和相機,一家人日子過得相對富足。

無奈的是,母親在褒曼3歲的時候,突發胃病,永遠的離開了這個深愛的家。

幼年的褒曼在失去母愛的環境裡磕磕絆絆的成長,隨父親一同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

父親是一位藝術家,酷愛繪畫和攝影。在父親的影響下,褒曼漸漸繼承了他的藝術細胞。

然而好景不長,在她12歲那年,父親因癌去世。

接連失去兩位至親的褒曼已然走投無路。萬般無奈下,家族中一位姨媽收留了她。

可誰知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半年後,這位姨媽因心臟病撒手人寰。

後來,她又搬到另一位姨媽赫爾達家居住,自此,生活才算穩定。但這也是個大家庭,她需要和姨媽家的四個孩子一起生活。

從小就寄人籬下的褒曼,

變得敏感而羞怯。

好在天可憐見,

這位赫爾達女士,

並沒有怠慢這個非親生的小姑娘,

反而給褒曼留出獨立的房間。

甚至為了褒曼的藝術夢想,

將她送入了斯德哥爾摩

最昂貴的蘭心學校。

家庭的巨變,

環境的磨礪,

讓褒曼從小就變得聽話懂事。

憑藉自身的努力及天賦,褒曼在18歲時高中畢業,並且考入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學習表演,自此開啟了她走向影壇的道路。

而這一年,褒曼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男人——彼得·林斯特龍,是一位英俊的牙醫。三年後,兩人喜結連理。

這時的褒曼事業穩定,家庭幸福。

她成了被上帝眷顧的寵兒。

此時的褒曼已然在瑞典小有名氣。她所主演的電影《寒夜琴挑》被好萊塢製片人大衛·塞茨尼克一眼相中,熱忱地邀請她到好萊塢發展,拍攝美國版的《寒夜琴挑》。

去往好萊塢的道路,

畢竟不是輕鬆的,

首先就得從語言學起。

而且好萊塢的大佬們,

要求褒曼要改名字並且整頓形象。

但一身傲骨的褒曼豈能為他人屈服?

在此之前,德國拍片的時候,

希特勒進入現場,

她當場就拒絕

對希特勒行納粹式敬禮。

好萊塢又能怎樣?

果然不負眾望,影片大獲成功。

褒曼用自己精湛的演技,

贏得了好萊塢一致的承認。

而此時,她的女兒出生不久,她在事業與家庭的權衡間變得搖擺不定。但深愛她的丈夫表現了驚人的大度,讓她放手在事業上用力拼搏。

正因為有了溫暖的家庭作後盾,

褒曼迎來了她的事業中最重要的階段。

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代表作。

1942年,她與亨弗萊·鮑嘉主演了歷史經典影片《卡薩布蘭卡》。

這部影片後來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百年影史上最偉大的愛情電影第一名”,榮獲多項奧斯卡大獎。

接下來的三年,褒曼一鼓作氣主演了多部影片,包括:1943年的個人首部彩色電影《戰地鐘聲》,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提名。

1944年,

她又主演驚悚片《煤氣燈下》,

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奧斯卡影后。

1945年,

憑藉著《聖瑪麗的鐘聲》一片,

她再度獲得奧斯卡提名。

此時的褒曼,

功成名就,名滿天下。

然而,好景不長的是,

隨著褒曼演藝事業上的一步步發展,

兩人婚姻的危機悄悄逼近。

幾年後,因為一場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導致了褒曼婚姻的破裂。

同時也讓她身敗名裂,變成了票房毒藥。

導演這部影片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裡尼。

在看完這部影片後,褒曼就決定前往義大利與之合作。

但在兩人一同工作的時日裡,

彼此逐漸產生了感情。

並且,那時的雙方均已成家。

只要是在文明的世界裡,

背叛自己的家庭與愛人,

都會成為眾人的詬病。

被記者拍攝到的一張與情人在海邊牽手散步的照片傳滿世界,褒曼婚內出軌的醜聞轟動全球。

萬般無奈下,她主動寫信給在家的丈夫,要求離婚。

但此時的褒曼成了人人唾棄的蕩婦,甚至義大利、美國、瑞典三個國家都宣稱不會受理她的離婚案。

雙方的離婚案最後在墨西哥完成,她與羅伯托·羅塞裡尼的婚禮也是在墨西哥舉行。

雖然有情人終成眷屬,但褒曼的演藝事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由於名聲不好,她與丈夫合作的影片均票房慘澹,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票房毒藥”。

而在婚後,兩人的生活,

也不像婚前的熱戀一般浪漫。

丈夫的霸佔欲望太強,

不允許她拍攝別人的影片。

但曾面對希特勒都堅決不屈的她,

毅然決然地接受圈內老友的邀請,

隻身重新殺入好萊塢。

1955年,憑藉影片《真假公主》,褒曼拿下了人生中第二個奧斯卡影后。

終於,

褒曼回到能展現自己的舞臺,

迎來自己事業上的高峰。

一個孑然一身的女子,

她現在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

但與此同時,

她與丈夫的關係出現裂痕。

不久後,兩人低調離婚。

即使經歷了愛情上的挫敗,

但仍舊不能阻擋她對愛情的癡狂。

與第二任丈夫離婚後,

她又嫁給了瑞典人拉爾斯·史密斯。

儘管兩人攜手走過二十年光陰,

但這場婚姻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

直到1975年,

罹患癌症的褒曼,

再度獲得奧斯卡影后。

但此時的她,

已經沒有太多力氣在事業上拼搏,

只能靜心養病。

此後的幾年內,

她先後動過兩次大型手術,

割去了兩個乳房,

身體甚是虛弱。

而更為嚴重的是,這兩次手術並沒有根除病灶,反而使癌細胞擴散到了全身。

此時的褒曼已然病入膏肓,無力回天。

1982年8月29日,好萊塢一代影后英格麗·褒曼在倫敦逝世。

令人驚詫的是,這一天,亦是她67歲的生日。

她去世後,為了紀念她,

把一種紅色的玫瑰,

命名為“英格麗·褒曼”。

她是活在了後人的心裡。

2017年,斬獲多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愛樂之城》,正是向這位當年的傳奇人物施以致敬。

影片中從米婭臥室中的巨大畫像,

到馬路邊的看板,

甚至在男女主人公的對白裡,

褒曼都曾數次出現。

她用努力奮鬥贏得尊重,

她用堅持正義贏得掌聲。

她以勇敢詮釋為愛癡狂,

她以生命注解敢愛敢恨。

她的一生,

單純、善良、博愛。

她是極具魅力的演員,

她亦是風華絕代的女子。

她是不可複製的傳奇。

正如她的墓誌銘一般:

這裡躺著一位偉大的演員,

直到她生活的最後一刻,

她還在演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