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雨巷》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戳音訊, 讓全國最好的聲音帶你穿越回到少年

高中《語文》第1冊 人教2007年版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 男, 名承, 字朝安, 小名海山, 浙江杭州人。 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 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 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

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 創辦了《蘭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 享年45歲。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 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 詩人時年22歲。 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 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 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 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 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 “夜坐聽風, 晝眠聽雨”, 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可生活貧乏, 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 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 個性的輕柔、憂鬱和時代的重壓, 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 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