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才是神劇,其餘是神tm劇

4月22號, 萬眾期待的HBO神劇《西部世界》第二季正式回歸。

好多美劇迷在資源未出的時候, 就跑到豆瓣儀式般地紛紛刷上了五星好評。

要知道, 這是HBO另一神劇《權力的遊戲》才有的待遇。

相信很多人都按耐不住追劇的心情, 想要到西部世界給甜水鎮一枝花撿罐頭了。

小十君也在第一時間品嘗了第二季第一集。

還是熟悉的味道, 尺度與深度齊飛, 黃暴共腦洞一絕。

豆瓣評分蹭蹭往上漲, 開局9.3, 現在9.4。

神劇, 不虛!

別急, 第二季的節奏很生猛, 得慢慢吃。

時隔第一季過去快兩年了, 搞不清楚劇情的話也會一頭霧水。

小十君就幫大家回顧一下, 讓新人好上手, 老劇迷也不用回頭二刷。

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 是一個用高科技打造的成人樂園。

那兒的高模擬機器人, 幾乎與人類一模一樣, 他們被稱為接待員Hosts, 為到此取樂的遊客, 提供任何需求的服務。

那裡有妓院、酒吧和西部牛仔專屬的獵殺屠戮遊戲……

基本上, 遊客們都是奔著體驗放縱的快感而來的。

在這裡體驗現實中不能體驗到的失控, 很刺激。

它比《頭號玩家》裡的綠洲更真實, 比迪士尼樂園更吸引人。

除了一點:

接待員都是由電腦程式控制的人造人。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程式設計好的劇本來走的。

比如, 女主角、甜水鎮農場主的女兒德洛麗絲, 她每天在床上醒來, 然後去鎮上買東西, 在那兒遇到給他撿罐頭的(假)男主角泰迪。

還有妓院的老鴇梅芙, 她每天起床之後便來到妓院上班, 然後經歷一場通緝犯赫克托帶來的殺人搶劫風波……

所有接待員都是如此按照既定的故事線,循環往復。

而遊客,可以單純地觀賞風光,體驗西部生活,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故事線,一起去冒險,或者,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但是,甜水鎮的故事,只是這些接待員的最新版本。他們像軟體程式一樣可以更新反覆運算,也有小Bug。

西部世界已經運行了35年,在之前的版本裡,接待員們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故事。

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每一次反覆運算升級,大腦晶片裡都保留著上一個身份的部分資訊;同時在新的版本裡,如果他們被遊客殺掉,就會回爐再造,抹除大部分記憶,重新投入使用。

因而,他們的大腦裡時常會回憶起自己“上一代”或“上輩子”的事情,這種混亂的記憶,在程式設定裡,讓他們誤認為是在做夢……

但,同樣的夢,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不免讓人懷疑夢境裡的事情是否是真實發生過的。

所以,德洛麗絲學會了欺騙創造自己的“上帝”;

程式設定她不能殺生

梅芙故意自殺,好在自己回爐修復的時候,探查真相;

真相便是,整個西部世界都在提洛公司Delos的掌控下。

顯然,這是一個被造物與造物主的故事。

《西部世界》之所以被認為是神劇,不是因為它的黃暴尺度,也不是因為它對人工智慧的探討。

這些都不新鮮,黃暴的劇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的電影神作也不少,《銀翼殺手》裡的複製人,《異形》裡的生化人,還有《人工智慧》裡的人造人……

如果單是這兩樣,不如去看電影。

《西部世界》“封神”的真正原因,在於其講了一個史詩般的大格局故事,而故事探討的,是人類終極問題:

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對應到本劇,便是:

意識的產生,和覺醒。

這是一個龐大的哲學與科學命題,但並不是哲學家或科學家才會去思考的。

人類本能驅使著我們每一個人去好奇、去追問、去探索,就像接待員們去弄清楚他們的夢境和回憶一樣。

因此可以說,《西部世界》的故事對觀眾,散發著本能的吸引力。

那麼,《西部世界》對意識產生的命題,有怎樣高明的見解呢?

其高明之處,便在於用了一個迷宮,引誘觀眾去尋找答案。

迷宮出現過很多次:

最開始,是老戲骨艾德·哈裡斯飾演的這個變態老混蛋提出找迷宮的。

很多觀眾對他恨之入骨。

我要對這些觀眾說,你們錯了,他才是本劇真正的男主角(後文解答)。

先回到迷宮上來。

說到迷宮,便不得不提接待員和西部世界的創造者,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福特博士,和黑人演員傑佛瑞·懷特飾演的伯納德,同時也是阿諾德。

年輕的福特和阿諾德是一對好基友兼創業夥伴,但他們產生了分歧。

當初代德洛麗絲通過圖靈測試後,福特急於大規模量產,然後開放樂園賺錢。

而阿諾德並不滿足於製造簡單的機器,他沉迷於使接待員產生自主意識。

在他看來,沒有情感的接待員,體現不出造物主的造物之美。

所以他特地給接待員的大腦晶片裡,植入了“冥思”的程式,讓他們能夠對發生過的事情保留記憶。

記憶,正是自我意識產生的第一步。(貌似《銀翼殺手2049》也是這樣解釋的)

但阿諾德對意識研究越沉迷,越讓他對德洛麗絲這樣的被造物產生出同情,最後陷入道德困境——

有了意識的人造人,一旦覺醒,便是災難,便會被屠殺,而這個原罪,不得不歸咎於自己。

所以,劇裡,阿諾德對德洛麗絲說,我對你感到懼怕,不是現在的你,而是將來的你。

在這種困境裡難以自拔的阿諾德,用指令,讓德洛麗絲殺了自己。

不過,阿諾德沒有抹除意識產生的可能性,他將“冥思”的程式植入了所有早期接待員的大腦中,並在他們的頭皮裡植入了那個迷宮。

在阿諾德死後,福特用製造接待員的技術複製了阿諾德Arnold ,並按照字母順序重新命名為伯納德Bernard——

讓這個曾經排在字母表首位的造物者,變成了被造者,同時完全處於他的掌控之下。

福特對伯納德如是說

想必很多人同樣憎恨福特這個角色,他為了“一己私欲”將產生意識的接待員的版本不斷回滾,把他們困在西部世界這個無間地獄。

這麼想的朋友,你們又錯了。

福特博士終其一生都在彌補他的過錯,完成阿諾德未竟的事業。

記憶是意識產生的基礎,但苦難才是意識進化成頑強力量的階梯。

當年的阿諾德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但他不忍心,所以選擇了“自殺”。

福特博士背負著駡名,實是繼承了老友的衣缽。(這情感很像《頭號玩家》裡的哈利迪和莫羅)

既然意識的進化,需要受難,那麼必然少不了殉道者。

最偉大的殉道者莫過於造物主:阿諾德是第一個,福特博士是第二個。

當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以同樣的方式,見阿諾德去了。

第一季結局

很顯然,阿諾德和福特博士的殉道,極具宗教隱喻。

在福特生前最後一次見德洛麗絲時,他告訴她,阿諾德最喜歡的畫,是米開朗琪羅創作的《上帝創造亞當》。

福特指出,上帝和眾天使組成的圖案,正是人類大腦的形狀。

亞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德洛麗絲是阿諾德創造的第一個人

意味著,“上帝”不過是人腦、即意識的產物,並不是上帝創造了人類,而是人類創造了“上帝”。

同樣的,阿諾德、福特博士(人類),和接待員(人造人)的關係,也不是造物主和被造者這樣不平等的關係。

因為,這個“被造者”產生的同時,便是獨立的個體。

並且,這些個體,指引人類(和人造人)找到了他們終極問題的答案。

意識覺醒的標誌,不是認識自己的造物主,而是:

認識你自己!

造物者隱去,方見真我

由此,那個撲朔迷離的迷宮,便不解自明瞭。

迷宮,不是西部世界裡的某個物理實體,而是升級版或者說終極版的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由電腦科學家艾倫·圖靈提出,是一項對機器人智慧程度的測試,就是看機器人是否能夠偽裝自己,騙過人類。科幻片《機械姬》對此有精彩呈現。

破解了迷宮,便通過了測試,實現了自主意識上的完全獨立和自由。

而打開迷宮的鑰匙,就是阿諾德植入“德洛麗絲們”腦中的冥思,讓他們在受難迴圈中,走進迷宮,一直來到迷宮的中心——認識他們自己。

還記得苦苦追尋迷宮的那個變態老混蛋嗎?

如果說阿諾德、福特是造物主的話,那麼這個老混蛋便是他們的使徒和助手。

在德洛麗絲的這輩子、上輩子、上上輩子……他都執著地折磨著德洛麗絲。

他,是給德洛麗絲製造苦難的惡魔:

他,也是德洛麗絲認識自己的引路人:

德洛麗絲所說的愛人是指威廉,同樣是幫她撿過罐頭的人:

由於《西部世界》採用了大量倒敘、插敘和閃回的敘事方式,導致很多覺得本劇故弄玄虛的人,其實並沒有看懂。

中途棄劇的人,更沒有機會看懂:

福特博士打造的新故事線,新樂園,正是第一季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故事線,那是一個非常殘暴的遊戲(為了製造苦難)。

而玩這個殘暴遊戲的變態老混蛋,和深愛著德洛麗絲的威廉,是同一個人。

威廉從一個懦弱跟班,變成了一個高貴騎士,直至最後變成了一個麻木不仁的無恥混蛋……

究其根源,只有一個目的,喚醒他的愛人:

真正男主角,有異議嗎?

他為她一路鮮血,一輩子徘徊,蹉跎到老,沒了頭髮;

她踩著他的傷痛成全了自我,到頭來,還以為他是陌生人。

幸運的是,編劇沒有從接待員的單一視角出發:以威廉為例,來到西部世界的人類,也對他們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人類(造物主)和被造者(接待員)相互成全,但在西部世界,真正的主人,是接待員Hosts(亦有“主人”之意)。

德洛麗絲對威廉如是說

《西部世界》不僅是一個反宗教的科幻故事,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哲學故事;還是一個相愛相殺的虐戀愛情故事,更是一出異族覺醒的血淚史詩。

第一季講的是覺醒的故事,第二季看來應該是崛起的故事。

第二季一上來,就緊接著第一季的結尾,讓接待員對西部世界裡的人類大開殺戒——

造物主和被造者的地位似乎正在扭轉。

梅芙用槍指著那個給自己寫故事線的程式師時,那種震撼,不亞於電影裡的角色沖出銀幕,殺掉創作自己的編劇。

但這種撕破臉皮的正面對抗,容易變成另一出《猩球崛起》。

因而,也給人一種“可能”會爛尾的擔憂。

不過,小十君選擇相信“神級”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弟弟,本劇的導演、編劇兼製片人——

喬納森·頭頂鍋蓋挖坑·諾蘭。

諾蘭的“十億”粉絲,有一半都是他弟掙的

好了,寫完本文,我發現我對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

我要到西部世界撿罐頭!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所有接待員都是如此按照既定的故事線,循環往復。

而遊客,可以單純地觀賞風光,體驗西部生活,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故事線,一起去冒險,或者,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但是,甜水鎮的故事,只是這些接待員的最新版本。他們像軟體程式一樣可以更新反覆運算,也有小Bug。

西部世界已經運行了35年,在之前的版本裡,接待員們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故事。

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每一次反覆運算升級,大腦晶片裡都保留著上一個身份的部分資訊;同時在新的版本裡,如果他們被遊客殺掉,就會回爐再造,抹除大部分記憶,重新投入使用。

因而,他們的大腦裡時常會回憶起自己“上一代”或“上輩子”的事情,這種混亂的記憶,在程式設定裡,讓他們誤認為是在做夢……

但,同樣的夢,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不免讓人懷疑夢境裡的事情是否是真實發生過的。

所以,德洛麗絲學會了欺騙創造自己的“上帝”;

程式設定她不能殺生

梅芙故意自殺,好在自己回爐修復的時候,探查真相;

真相便是,整個西部世界都在提洛公司Delos的掌控下。

顯然,這是一個被造物與造物主的故事。

《西部世界》之所以被認為是神劇,不是因為它的黃暴尺度,也不是因為它對人工智慧的探討。

這些都不新鮮,黃暴的劇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的電影神作也不少,《銀翼殺手》裡的複製人,《異形》裡的生化人,還有《人工智慧》裡的人造人……

如果單是這兩樣,不如去看電影。

《西部世界》“封神”的真正原因,在於其講了一個史詩般的大格局故事,而故事探討的,是人類終極問題:

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對應到本劇,便是:

意識的產生,和覺醒。

這是一個龐大的哲學與科學命題,但並不是哲學家或科學家才會去思考的。

人類本能驅使著我們每一個人去好奇、去追問、去探索,就像接待員們去弄清楚他們的夢境和回憶一樣。

因此可以說,《西部世界》的故事對觀眾,散發著本能的吸引力。

那麼,《西部世界》對意識產生的命題,有怎樣高明的見解呢?

其高明之處,便在於用了一個迷宮,引誘觀眾去尋找答案。

迷宮出現過很多次:

最開始,是老戲骨艾德·哈裡斯飾演的這個變態老混蛋提出找迷宮的。

很多觀眾對他恨之入骨。

我要對這些觀眾說,你們錯了,他才是本劇真正的男主角(後文解答)。

先回到迷宮上來。

說到迷宮,便不得不提接待員和西部世界的創造者,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福特博士,和黑人演員傑佛瑞·懷特飾演的伯納德,同時也是阿諾德。

年輕的福特和阿諾德是一對好基友兼創業夥伴,但他們產生了分歧。

當初代德洛麗絲通過圖靈測試後,福特急於大規模量產,然後開放樂園賺錢。

而阿諾德並不滿足於製造簡單的機器,他沉迷於使接待員產生自主意識。

在他看來,沒有情感的接待員,體現不出造物主的造物之美。

所以他特地給接待員的大腦晶片裡,植入了“冥思”的程式,讓他們能夠對發生過的事情保留記憶。

記憶,正是自我意識產生的第一步。(貌似《銀翼殺手2049》也是這樣解釋的)

但阿諾德對意識研究越沉迷,越讓他對德洛麗絲這樣的被造物產生出同情,最後陷入道德困境——

有了意識的人造人,一旦覺醒,便是災難,便會被屠殺,而這個原罪,不得不歸咎於自己。

所以,劇裡,阿諾德對德洛麗絲說,我對你感到懼怕,不是現在的你,而是將來的你。

在這種困境裡難以自拔的阿諾德,用指令,讓德洛麗絲殺了自己。

不過,阿諾德沒有抹除意識產生的可能性,他將“冥思”的程式植入了所有早期接待員的大腦中,並在他們的頭皮裡植入了那個迷宮。

在阿諾德死後,福特用製造接待員的技術複製了阿諾德Arnold ,並按照字母順序重新命名為伯納德Bernard——

讓這個曾經排在字母表首位的造物者,變成了被造者,同時完全處於他的掌控之下。

福特對伯納德如是說

想必很多人同樣憎恨福特這個角色,他為了“一己私欲”將產生意識的接待員的版本不斷回滾,把他們困在西部世界這個無間地獄。

這麼想的朋友,你們又錯了。

福特博士終其一生都在彌補他的過錯,完成阿諾德未竟的事業。

記憶是意識產生的基礎,但苦難才是意識進化成頑強力量的階梯。

當年的阿諾德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但他不忍心,所以選擇了“自殺”。

福特博士背負著駡名,實是繼承了老友的衣缽。(這情感很像《頭號玩家》裡的哈利迪和莫羅)

既然意識的進化,需要受難,那麼必然少不了殉道者。

最偉大的殉道者莫過於造物主:阿諾德是第一個,福特博士是第二個。

當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以同樣的方式,見阿諾德去了。

第一季結局

很顯然,阿諾德和福特博士的殉道,極具宗教隱喻。

在福特生前最後一次見德洛麗絲時,他告訴她,阿諾德最喜歡的畫,是米開朗琪羅創作的《上帝創造亞當》。

福特指出,上帝和眾天使組成的圖案,正是人類大腦的形狀。

亞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個人,德洛麗絲是阿諾德創造的第一個人

意味著,“上帝”不過是人腦、即意識的產物,並不是上帝創造了人類,而是人類創造了“上帝”。

同樣的,阿諾德、福特博士(人類),和接待員(人造人)的關係,也不是造物主和被造者這樣不平等的關係。

因為,這個“被造者”產生的同時,便是獨立的個體。

並且,這些個體,指引人類(和人造人)找到了他們終極問題的答案。

意識覺醒的標誌,不是認識自己的造物主,而是:

認識你自己!

造物者隱去,方見真我

由此,那個撲朔迷離的迷宮,便不解自明瞭。

迷宮,不是西部世界裡的某個物理實體,而是升級版或者說終極版的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由電腦科學家艾倫·圖靈提出,是一項對機器人智慧程度的測試,就是看機器人是否能夠偽裝自己,騙過人類。科幻片《機械姬》對此有精彩呈現。

破解了迷宮,便通過了測試,實現了自主意識上的完全獨立和自由。

而打開迷宮的鑰匙,就是阿諾德植入“德洛麗絲們”腦中的冥思,讓他們在受難迴圈中,走進迷宮,一直來到迷宮的中心——認識他們自己。

還記得苦苦追尋迷宮的那個變態老混蛋嗎?

如果說阿諾德、福特是造物主的話,那麼這個老混蛋便是他們的使徒和助手。

在德洛麗絲的這輩子、上輩子、上上輩子……他都執著地折磨著德洛麗絲。

他,是給德洛麗絲製造苦難的惡魔:

他,也是德洛麗絲認識自己的引路人:

德洛麗絲所說的愛人是指威廉,同樣是幫她撿過罐頭的人:

由於《西部世界》採用了大量倒敘、插敘和閃回的敘事方式,導致很多覺得本劇故弄玄虛的人,其實並沒有看懂。

中途棄劇的人,更沒有機會看懂:

福特博士打造的新故事線,新樂園,正是第一季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故事線,那是一個非常殘暴的遊戲(為了製造苦難)。

而玩這個殘暴遊戲的變態老混蛋,和深愛著德洛麗絲的威廉,是同一個人。

威廉從一個懦弱跟班,變成了一個高貴騎士,直至最後變成了一個麻木不仁的無恥混蛋……

究其根源,只有一個目的,喚醒他的愛人:

真正男主角,有異議嗎?

他為她一路鮮血,一輩子徘徊,蹉跎到老,沒了頭髮;

她踩著他的傷痛成全了自我,到頭來,還以為他是陌生人。

幸運的是,編劇沒有從接待員的單一視角出發:以威廉為例,來到西部世界的人類,也對他們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人類(造物主)和被造者(接待員)相互成全,但在西部世界,真正的主人,是接待員Hosts(亦有“主人”之意)。

德洛麗絲對威廉如是說

《西部世界》不僅是一個反宗教的科幻故事,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哲學故事;還是一個相愛相殺的虐戀愛情故事,更是一出異族覺醒的血淚史詩。

第一季講的是覺醒的故事,第二季看來應該是崛起的故事。

第二季一上來,就緊接著第一季的結尾,讓接待員對西部世界裡的人類大開殺戒——

造物主和被造者的地位似乎正在扭轉。

梅芙用槍指著那個給自己寫故事線的程式師時,那種震撼,不亞於電影裡的角色沖出銀幕,殺掉創作自己的編劇。

但這種撕破臉皮的正面對抗,容易變成另一出《猩球崛起》。

因而,也給人一種“可能”會爛尾的擔憂。

不過,小十君選擇相信“神級”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弟弟,本劇的導演、編劇兼製片人——

喬納森·頭頂鍋蓋挖坑·諾蘭。

諾蘭的“十億”粉絲,有一半都是他弟掙的

好了,寫完本文,我發現我對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

我要到西部世界撿罐頭!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