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豆常指愛情,桑梓代指故鄉,傳統詩詞中的20個意象,你喜歡哪一個?

柳有送別、傷感之意

紅豆常指愛情

桑梓代指故鄉

西風常表離情

……

古典文學中的那些常用意象, 一起來學習~

01

冰雪、冰心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02

月 亮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 思鄉之愁。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益《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 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裡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向月明看。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03

柳 樹

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 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 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

《小雅·采薇》篇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 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 不遑啟居,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 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 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 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 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 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 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 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 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 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 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 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 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 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 莫知我哀!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04

芳 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楚辭·招隱土》(節選)

王孫游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 歲暮兮不自聊, 蟪蛄鳴兮啾啾。 坱兮軋, 山曲岪, 心淹留兮恫慌忽。

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05

芭 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李清照《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吳文英《唐多令》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06

梧 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淒苦之音。

白居易《長恨歌》(節選)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 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 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溫庭筠《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07

梅 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於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徵寄託。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蘇軾《紅梅》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陸游《蔔運算元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08

松 柏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李山浦《松》

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裡聞。

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徵高潔的品質,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

09

杜 鵑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繫在一起。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范仲淹《越上聞子規》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

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0

烏 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李商隱《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1

蟋 蟀

作為被吟詠的對象,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

它對蟋蟀的活動規律觀察得相當細緻:“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時古人已經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征人等聯繫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在古詩十九首中就出現過:“明月皎皎光,促織鳴東壁。”

12

猿 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

遲遲雲外盡,杳杳樹中生。

殘月暗將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淚,聞到第三聲。

他們都借助於猿啼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

13

關 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

高適《塞上聽吹笛》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14

羌 笛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淒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王之渙《涼州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5

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杜甫《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6

流 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17

鴻 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蝶戀花》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18

紅 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清人失彝尊《懷汪進士煜》

人日梅花落,懷君過嶺時。

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

19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後,伯牙歎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

辛棄疾《謁金門》

遮素月,雲外金蛇明滅。翻樹啼鴉聲未徹。雨聲驚落葉。寶蠟成行嫌熱。玉腕藕花誰雪。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20

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出自杜甫詩《可歎》:“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雲,一會兒像白雲,一會兒像灰狗。

劉克莊《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永》

我所思兮,延陵季子,別來九春。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獨步岷峨,後身坡潁,何必荀家有二仁。中朝裡,看叔兮袞斧,伯也絲綸。

洛中曾識機雲。記玉立堂堂九尺身。歎苕溪漁艇,幽人孤往,雁山馬鬣,吊客誰經。宣室厘殘,玄都花謝,回首舊遊存幾人。新腔美,堪洗空恩怨,喚起交情。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心淹留兮恫慌忽。

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05

芭 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李清照《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吳文英《唐多令》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06

梧 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淒苦之音。

白居易《長恨歌》(節選)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 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 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溫庭筠《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07

梅 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於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徵寄託。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蘇軾《紅梅》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陸游《蔔運算元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08

松 柏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李山浦《松》

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裡聞。

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徵高潔的品質,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

09

杜 鵑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繫在一起。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范仲淹《越上聞子規》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

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0

烏 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李商隱《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1

蟋 蟀

作為被吟詠的對象,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

它對蟋蟀的活動規律觀察得相當細緻:“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時古人已經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征人等聯繫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在古詩十九首中就出現過:“明月皎皎光,促織鳴東壁。”

12

猿 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

遲遲雲外盡,杳杳樹中生。

殘月暗將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淚,聞到第三聲。

他們都借助於猿啼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

13

關 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

高適《塞上聽吹笛》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14

羌 笛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淒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王之渙《涼州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5

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杜甫《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6

流 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17

鴻 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蝶戀花》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18

紅 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清人失彝尊《懷汪進士煜》

人日梅花落,懷君過嶺時。

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

19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後,伯牙歎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

辛棄疾《謁金門》

遮素月,雲外金蛇明滅。翻樹啼鴉聲未徹。雨聲驚落葉。寶蠟成行嫌熱。玉腕藕花誰雪。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20

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出自杜甫詩《可歎》:“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雲,一會兒像白雲,一會兒像灰狗。

劉克莊《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永》

我所思兮,延陵季子,別來九春。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獨步岷峨,後身坡潁,何必荀家有二仁。中朝裡,看叔兮袞斧,伯也絲綸。

洛中曾識機雲。記玉立堂堂九尺身。歎苕溪漁艇,幽人孤往,雁山馬鬣,吊客誰經。宣室厘殘,玄都花謝,回首舊遊存幾人。新腔美,堪洗空恩怨,喚起交情。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