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王金生:流淌著的運河民俗——江南網船會

江南網船會, 是江浙滬等地的百姓為紀念元代在江淮間為民驅蝗的指揮使、元亡後自沉于河的劉承忠而自發組織舉辦的一項大型水上祭祀活動。

據當地民間相傳, 它始於明代弘治年間(1487-1505)(一說為萬曆年間(1572-1620))。 清雍正二年(1724), 朝廷敕命全國祭祀劉承忠, 稱“劉猛將軍”;同治(1862-1874)年間, 加封“普佑上天王”, 因此, 網船會後來也稱劉王廟會。 由於劉王廟建在蓮泗蕩(今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和王江涇鎮交接處)北岸, 所以一年一度的廟會都安排在蓮泗蕩畔, 並被後人冠以“水上廟會”的雅稱。 清末民初學者唐佩金在《聞川志稿》中記載道, 正月二十日相傳為劉王老爺開印日, 八月十三日(一說為八月十四)是誕辰日。 那一天(迎神賽會日), 浙江杭、嘉、湖, 江蘇蘇、松、常, 這六府以數萬計的網船都會集中在蓮泗蕩中。 船民們演劇饗神, 每年都如此。 開印日那天, 廟裡的住持要計算好並定下迎神賽會的日期,
一般定在二、三月之交。 到了迎神賽會的那一天, 天氣必定晴朗, 附近四方的人都會空巷而出, 摩肩接踵;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船隻蕩漾在煙波之中, 整個情境就如同在畫裡一般。 不僅如此, 他還附詩道:“蕭鼓送迎神, 風光正好春。 相逢雲水處, 解珮定何人?”(《聞川綴舊詩》)

另據當地民間相傳, 劉王老爺非常靈異, 若有船家在水中出事, 只要高呼幾聲“劉千歲(劉王老爺)救命”便會安然無恙;又傳“湖海中嘗見神燈, 有'連四蕩劉王廟'字樣”(《聞川志稿》)。 為此, 清代詩人宋景和(字蘭城, 一字藍岑, 號金庭。 吳江歲貢生, 就職教諭, 曆署崇明、丹徒教諭, 著有《疃浮山人稿》等)在《聞川泛棹集》中吟道:“漁娃十五慣拏舟, 柔艫聲聲溯逆流。

蕩水連三又連四, 風波鎮日不知愁。 ”唐佩金在《聞川綴舊詩》中也附道:“瀲灩湖光碧, 東南巨浸連。 一年風浪靖, 禱祝在神前。 ”或許正因如此, 自清咸豐年間至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網船會盛極一時。

據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點石齋畫報》載圖《網船會》並附文:“嘉興北鄉連泗蕩普佑上天王劉猛將廟,

為網船幫香火主, 亦猶泛海者之崇奉天后也, 浮家泛宅之流, 平日燒香許願來往如梭, 以故該廟香煙獨盛, 八月十三日為劉王誕期, 遠近赴會者扁舟巨艦, 不下四五千艘, 自王江涇長虹橋至廟前十餘裡內排泊如鱗, 是日奉神登舟挨蕩巡行, 午後回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劉王廟廟會盛況文字記載道:“十八萬三千之多的豬頭獻上神座”, “高高豎著桅杆的大船約有八百餘艘, 輪船二十四艘, 其他漢口船三艘, 青島和香港來的船各一艘, 其餘小網船和民船更不知凡幾。 ”民國三十七年(1948)《嘉善民權報》也記載有劉王廟會“五十萬人虔誠頂禮”, 敬獻給劉王的紗帽“價值黃金六兩”。

當然, 如此盛況之下也難免會有不幸之事發生。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月十一日《申報》載, 劉王廟舉行賽會, 滬杭各處的船舶麋集在一起, 人山人海。 等到迎神賽會的隊伍到了長虹橋畔時, 因觀眾擁擠, 突起紛擾, 踩踏而死的人有十一個, 另有十二人受重傷。 另據史料載, 民國二十六年(1937)農曆三月, 劉王廟廟會盛況空前, 為多年來最熱鬧的一年, 香客約有十萬;由於極度擁擠, 再加上香客爭鬧, 造成擠死七人、傷四十餘人的重大事故。 ——唉, 實在可歎可憐!

一般來說, 網船會要持續三天, 有時多達四五天, 要看情形而定。 老爺出會(廟中神像被抬出廟宇, 挨村巡視)是最熱鬧的。 那幾天, 紮肉提香、耍雜技、踩高蹺、舞猛龍、舞醒獅、打花鼓、打蓮湘、扭秧歌、賽龍舟、踏白船等各色表演數不勝數。 鄉民們用這種最樸素的方式祭祀祈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出入平安、農漁豐收。據老一輩的人相傳,老爺出會的線路很長,其途徑和時間大致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天早上,從劉王廟出發,先繞著本村坊走一圈,再由東向西挨村巡視。一路之上,凡有廟宇的,都會略作停留。中午會在沈水石橋(俗稱石橋頭,在今王江涇鎮荷花村)的正陽廟休憩、用膳。飯後繼續由東向西前行,直至越過長虹橋,進入城隍廟用晚餐,並在城隍廟中過一夜。第二天,老爺從城隍廟出發,由南向北巡視。由於老爺是不能走回頭路的,所以從城隍廟出來時不能再走長虹橋,需要用船擺渡至莫家村。從莫家村出來後,迎神賽會的隊伍繼續北上,穿過大有橋至荷葉庵(又稱河月庵,在今王江涇鎮北荷村)用中餐,飯後至井前廟(在今北荷村唐家路港南雉雞浜)稍作逗留,再擺渡越過唐家路港至花字圩、伏字圩,然後南上至萬福庵(在今北荷村唐家路港萬福橋北)作較長時間的停留。休息完畢後,老爺落船從唐家路港出發,由西向東進入梅家蕩,並渡至三王廟(在今王江涇鎮民和村)過夜。或許正因如此,來參加廟會的船隻在無法停泊在蓮泗蕩時,乾脆就停留在白龍涇、唐家路港、梅家蕩等水域了。第三天,老爺從三王廟出發向南,在幾所廟宇略作停留後繼續向東巡視,直至東林港(在今王江涇鎮民和村境內);在東林港圓通庵用過中餐後,老爺返回自己的宮中,圓滿結束了自己三天的行程。

1958年後網船會被中止,直至70年代末才又興起。1979年,有五萬多民眾參與了當年的廟會;1986年激增至十萬餘人。2009年起,網船會由原先的純民間活動逐漸轉變為由政府主導的大型民俗活動,並成為了目前國內唯一的水上盛會。2011年5月,網船會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4月,劉王廟被授予了“浙江省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前不久,又被授予了“浙江省民間信仰文化研究基地”。

在當地政府和各級政府的正確主導下,原生態的網船會與時俱進,融入了經濟、文化的元素,如2009-2015年的主題以傳承民俗文化為主;2016年的主題以經貿洽談為主——共有來自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200多名各界客商參加了開幕式。鎮政府的願景是:以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以小城市建設和北部濕地新城開發為契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生活、煥發時代活力,全力打造一個具有江南民俗特色的水鄉盛會;依託蓮泗蕩自然景觀,以舉辦江南網船會為契機,以運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主題,綜合休閒、旅遊、節慶、餐飲、娛樂等多種遊憩功能,完善食、住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蓮泗蕩功能,全力打造具有運河文化特色和江南水鄉傳統特色的民間藝術大觀園、“長三角地區生態濕地度假休閒旅遊之地”。

四月的江南水鄉楊柳吐青,花香彌漫;四月的蓮泗蕩畔百舸爭流,遊人如潮。站在山門右側的橋頂上,四周的景象盡入眼簾:煦陽下、薰風中,鱗次櫛比的桅杆、旗杆挺拔而又威武,各色的彩旗醒目地獵獵作響,金碧輝煌的琉璃瓦熠熠閃爍,盛裝的香客、遊人和正裝的政界領導、商界友人徜徉在氳氤的煙火、香火中,樹色波光相互輝映、交織如錦。

——織綾織紗織綺繡,連三連四漣清波。

作者:王金生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鎮志辦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稿)

鄉民們用這種最樸素的方式祭祀祈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出入平安、農漁豐收。據老一輩的人相傳,老爺出會的線路很長,其途徑和時間大致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天早上,從劉王廟出發,先繞著本村坊走一圈,再由東向西挨村巡視。一路之上,凡有廟宇的,都會略作停留。中午會在沈水石橋(俗稱石橋頭,在今王江涇鎮荷花村)的正陽廟休憩、用膳。飯後繼續由東向西前行,直至越過長虹橋,進入城隍廟用晚餐,並在城隍廟中過一夜。第二天,老爺從城隍廟出發,由南向北巡視。由於老爺是不能走回頭路的,所以從城隍廟出來時不能再走長虹橋,需要用船擺渡至莫家村。從莫家村出來後,迎神賽會的隊伍繼續北上,穿過大有橋至荷葉庵(又稱河月庵,在今王江涇鎮北荷村)用中餐,飯後至井前廟(在今北荷村唐家路港南雉雞浜)稍作逗留,再擺渡越過唐家路港至花字圩、伏字圩,然後南上至萬福庵(在今北荷村唐家路港萬福橋北)作較長時間的停留。休息完畢後,老爺落船從唐家路港出發,由西向東進入梅家蕩,並渡至三王廟(在今王江涇鎮民和村)過夜。或許正因如此,來參加廟會的船隻在無法停泊在蓮泗蕩時,乾脆就停留在白龍涇、唐家路港、梅家蕩等水域了。第三天,老爺從三王廟出發向南,在幾所廟宇略作停留後繼續向東巡視,直至東林港(在今王江涇鎮民和村境內);在東林港圓通庵用過中餐後,老爺返回自己的宮中,圓滿結束了自己三天的行程。

1958年後網船會被中止,直至70年代末才又興起。1979年,有五萬多民眾參與了當年的廟會;1986年激增至十萬餘人。2009年起,網船會由原先的純民間活動逐漸轉變為由政府主導的大型民俗活動,並成為了目前國內唯一的水上盛會。2011年5月,網船會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4月,劉王廟被授予了“浙江省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前不久,又被授予了“浙江省民間信仰文化研究基地”。

在當地政府和各級政府的正確主導下,原生態的網船會與時俱進,融入了經濟、文化的元素,如2009-2015年的主題以傳承民俗文化為主;2016年的主題以經貿洽談為主——共有來自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200多名各界客商參加了開幕式。鎮政府的願景是:以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以小城市建設和北部濕地新城開發為契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生活、煥發時代活力,全力打造一個具有江南民俗特色的水鄉盛會;依託蓮泗蕩自然景觀,以舉辦江南網船會為契機,以運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主題,綜合休閒、旅遊、節慶、餐飲、娛樂等多種遊憩功能,完善食、住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蓮泗蕩功能,全力打造具有運河文化特色和江南水鄉傳統特色的民間藝術大觀園、“長三角地區生態濕地度假休閒旅遊之地”。

四月的江南水鄉楊柳吐青,花香彌漫;四月的蓮泗蕩畔百舸爭流,遊人如潮。站在山門右側的橋頂上,四周的景象盡入眼簾:煦陽下、薰風中,鱗次櫛比的桅杆、旗杆挺拔而又威武,各色的彩旗醒目地獵獵作響,金碧輝煌的琉璃瓦熠熠閃爍,盛裝的香客、遊人和正裝的政界領導、商界友人徜徉在氳氤的煙火、香火中,樹色波光相互輝映、交織如錦。

——織綾織紗織綺繡,連三連四漣清波。

作者:王金生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鎮志辦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