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檔案見證中關村》系列展覽在海澱區檔案館開展

4月17日, 海澱區檔案局(館)主辦的《檔案見證中關村》系列展覽第一編:“人物篇”在海澱區檔案館一層展廳開展。 據悉, “人物篇”將持續展出到5月底。

2018年是中關村創新發展40周年, 海澱區檔案局(館)作為承載海澱歷史、見證中關村發展的記錄者, 以館藏為依託, 年初就啟動了檔案見證中關村系列展覽的策劃。 系列展覽以中關村發展中湧現的人物、事件為主要展示內容, 將館藏的珍貴檔案資料和社會徵集相結合, 多角度闡述中關村的歷史故事。

此次開展的“人物篇”以2006年北京海澱創新大會表彰的5個創新特殊貢獻人物王選、陳春先、柳傳志、俞敏洪、倪光南生平事蹟和照片檔案資料為藍本, 兼有館藏及收藏家王政老師收藏的院士手稿原件作補充。 其中有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樑的橋樑專家茅以升的簽名書《茅以升選集》、被譽為“中國航太之父”和“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致時任建設部副部長趙建民的信劄、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奠基人侯仁之致楊世鐸的信劄、“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的資料照片、聯想公司創辦地中科院電腦所傳達室的照片等等。

海澱區高校林立、科研院所眾多形成了密集的智力資源。 這一人才優勢促使海澱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產業在創新中發展。 海澱區檔案局(館)作為海澱歷史的記錄者, 始終把握時代脈搏, 堅持收集中關村發展資料。 通過拍攝海澱鎮改造、跟蹤陳春先資料等專項徵集,

補充館藏資源。 現將近年來的成果做成系列展覽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