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護和激發企業家精神是改革發展的當務之急|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 “發揮企業家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保護和激勵企業家隊伍”等內容高頻出現在中央相關檔中。

“企業家精神”一詞被正式寫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依法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 激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對於增強市場活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企業家精神:推動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

本報記者 田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我們全面深化改革, 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 市場活力來自於人, 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 來自于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是企業的統帥和靈魂, 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 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企業家隊伍不斷壯大, 一批敢於擔當的企業家脫穎而出。 但是, 我國企業家的生存發展環境還不完善, 企業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未來, 亟待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是創新

無論是企業家精神還是工匠精神, 它們都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重要的生產要素, 共同構成了社會經濟細胞的“細胞核”。 從清末的洋務運動到民國時期實業救國的熱潮, 從新中國成立初社會主義工業體系的建立到改革開放後多種經濟成分的共同發展, 近代以來, 中國企業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發掘、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 並以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

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歷程。

要理解企業家精神, 首先需要明確“誰是企業家”。 兩百多年前, 最早提出企業家概念的法國人認為企業家是在流通過程使貨物增值的商人。 後來英國人又把這一概念提升為使資源創造價值的企業主, 熊彼特把企業家歸納為能進行破壞性創新的人, 而德魯克把企業家歸結為所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也就是說, 企業家與企業的規模、所有制形式無關, 富於創新意識、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領導人就是企業家。

全球最大的科技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在全球高級企管人心目中,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組織健康長壽的基因和要穴。 關乎企業家精神要素的關鍵字眾多:創新、冒險;規則、法治;合作、共贏;執著、專注;公益、責任等等。 當前, 企業家精神成為中國市場經濟主體必補之鈣。

“企業家精神的根本特徵是企業家的創造力, 而創造力可以進一步分解為三種創造性:創造性精神、創造性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談到, 創造性精神是心智模式, 創造性能力是創造渴望, 創造性思維是超越現有框架的思考。 武漢大學品質發展研究院院長程虹則向本報表示,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創造性破壞”力量, 是長期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企業家通過包括技術在內的全面創新, 尋找新的商業機會;通過資源配置, 提高投入產出的效率;通過治理的改革, 降低商業的不確定性;通過對員工的福利激勵,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僅僅有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創新精神, 還不足以將企業家和一般民眾區分開來, 還需要一些精神——冒險、不滿足和英雄主義, 綜合起來, 就是企業家精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認為, 企業家的想像力很重要。本質上,造就企業家的途徑只有一條:放開市場。

.

市場的威力來源於其內在的自主選擇機制和競爭機制,企業家的才能是天賦和實踐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天賦的人不會成為企業家,但有天賦而無實踐的人同樣不會成為企業家。市場是企業家實踐的場所,也是裁決勝負的戰場。自主選擇可以使每個人的天賦得到充分發揮,能力得到提高;競爭則可以把潛在的企業家變成現實的企業家。

市場的核心在企業,企業的核心在企業家,而企業家的核心在於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否能夠被激發關乎重大,這決定了中國企業家這個群體是開拓衝鋒,還是畏步不前;是因循守舊,還是鼎新革故。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在思考為什麼美國經濟可以持續繁榮這麼多年時,得到一個結論:美國整個社會誕生了一種人,這種人叫企業家。因為出現了企業家經濟,美國得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社會現象。這些企業家可以推動美國經濟持續繁榮,核心就是“創新”。

企業家精神缺失影響社會創新力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從管理型經濟徹底轉變為企業家經濟,表現為依靠系統化、精細化管理的大型企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財富500強企業創造的就業實際上是下降的,中小企業成為創造就業的主力,中型成長型企業的銷售和利潤的增速為財富500強的三倍。

然而,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發佈的《中國企業家生存環境調查報告》曾就近年制約企業家精神發揮的制度和政策因素做出統計分析。2010年調查資料顯示,五成企業家表示想投資房地產,三成企業家想投入股票市場,炒樓炒股成為企業家投資的最愛。此外,有近兩成(19.5%)企業家想投資基金,而像藝術品(14.3%)、理財產品(11.9%)、黃金珠寶(9.5%)等投資領域也受到部分企業家的青睞。2013年調查資料顯示,與2011年相比,認為民營企業家有社會地位的企業家比例有所上升,從64%上升到65%。與此同時,仍有24.3%的企業家認為民營企業家社會地位堪憂。

企業家精神缺失,直接影響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活力。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告訴記者,日本和德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之所以很有競爭力,是因為他們手裡有“絕活”。在中國,很多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根本不去想創新,缺乏長遠的創新規劃,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還應當看到,缺乏企業家精神,與我國市場化改革時間較短有很大關係。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真正的企業家才開始出現。以前多是傳統老國企、鄉鎮企業,不是現代市場經濟下的企業,企業負責人更多的屬性是管理者,而非真正的市場參與者。”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認為,我國企業家精神欠缺有其發育時間不長的客觀原因,市場的形成和完善需要時間,企業家精神中的要素如創新、誠信、專注、責任等品質的形成,也都需要時間,需要企業家互相競爭,把這種精神激發出來。

在中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企業家做事業一定要有誠信立業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柳傳志、張瑞敏、王石、任正非、王健林、馬雲、劉強東、馬化騰……專業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中國企業家追求極致的專業精神,可以在企業上下形成一種文化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多年來,格力電器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把掌握空調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的立足之本,專注於空調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全心全意關注消費者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這是董明珠對“工匠精神”的解釋。企業家曹德旺因到美國巨額投資建廠,以及對中美產業政策及環境的警醒性談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歷史文化傳統帶來的企業家精神之失,固然沉重,但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已有相當一批企業主在奔向企業家的轉型路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彙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保護和激發企業家精神是當務之急

過去30多年,我國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和工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改革開放啟動了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讓潛在的企業家變成了現實的財富創造者。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最關鍵的仍是發揮企業家的作用。目前,市場競爭不公平、競爭秩序不規範,導致了不少企業不是通過加強管理、技術進步等方式提高競爭力,而是通過不正當手段謀求發展。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勇於擔當精神在這種不公平競爭秩序下,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凸顯,一些企業“由實轉虛”,紛紛逃離製造業,保護和激發企業家精神成為當務之急。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維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必須以健全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為基礎,用透明的法治環境穩定預期,以確保企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于吉向本報表示,營造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守法的社會環境,才能給企業家定心丸,激發企業家的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和創業活力。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是保障企業家發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國產權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權的平等保護問題,即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保護不平等,造成了某種社會不公,引起了權利人,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主的不滿。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告訴本報記者,公平是產權制度的核心原則,如果不能做到公平保護所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對於社會創造良好預期、增強社會信心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而且還會誘發其他的社會矛盾。

良好的產權制度安排有利於增強企業家對未來收益的預期,鼓勵企業家勇於創新和開展創造性破壞。通過完善產權制度,建立界限分明且能夠被嚴格執行的產權制度和契約自由,促使企業家清楚地對自己的活動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提高市場對滿足社會需求的回應性,確保企業享有智慧財產權收益權,激勵企業創新創造更多智慧財產權,提升創新速度,激發企業家內在動力。

在政策扶持上,要支持企業家新銳穩定成長,加大對中期發展企業家的服務力度,鼓勵成功企業家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認為,完善對企業家的務實服務,政府部門要樹立為企業家服務的意識,減少繁瑣的審批程式,在服務企業和企業家方面要敢作為、多作為。資金投入上,加大對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容錯機制上,要營造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4期第1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企業家的想像力很重要。本質上,造就企業家的途徑只有一條:放開市場。

.

市場的威力來源於其內在的自主選擇機制和競爭機制,企業家的才能是天賦和實踐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天賦的人不會成為企業家,但有天賦而無實踐的人同樣不會成為企業家。市場是企業家實踐的場所,也是裁決勝負的戰場。自主選擇可以使每個人的天賦得到充分發揮,能力得到提高;競爭則可以把潛在的企業家變成現實的企業家。

市場的核心在企業,企業的核心在企業家,而企業家的核心在於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否能夠被激發關乎重大,這決定了中國企業家這個群體是開拓衝鋒,還是畏步不前;是因循守舊,還是鼎新革故。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在思考為什麼美國經濟可以持續繁榮這麼多年時,得到一個結論:美國整個社會誕生了一種人,這種人叫企業家。因為出現了企業家經濟,美國得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社會現象。這些企業家可以推動美國經濟持續繁榮,核心就是“創新”。

企業家精神缺失影響社會創新力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從管理型經濟徹底轉變為企業家經濟,表現為依靠系統化、精細化管理的大型企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財富500強企業創造的就業實際上是下降的,中小企業成為創造就業的主力,中型成長型企業的銷售和利潤的增速為財富500強的三倍。

然而,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發佈的《中國企業家生存環境調查報告》曾就近年制約企業家精神發揮的制度和政策因素做出統計分析。2010年調查資料顯示,五成企業家表示想投資房地產,三成企業家想投入股票市場,炒樓炒股成為企業家投資的最愛。此外,有近兩成(19.5%)企業家想投資基金,而像藝術品(14.3%)、理財產品(11.9%)、黃金珠寶(9.5%)等投資領域也受到部分企業家的青睞。2013年調查資料顯示,與2011年相比,認為民營企業家有社會地位的企業家比例有所上升,從64%上升到65%。與此同時,仍有24.3%的企業家認為民營企業家社會地位堪憂。

企業家精神缺失,直接影響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活力。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告訴記者,日本和德國的很多中小企業之所以很有競爭力,是因為他們手裡有“絕活”。在中國,很多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根本不去想創新,缺乏長遠的創新規劃,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還應當看到,缺乏企業家精神,與我國市場化改革時間較短有很大關係。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真正的企業家才開始出現。以前多是傳統老國企、鄉鎮企業,不是現代市場經濟下的企業,企業負責人更多的屬性是管理者,而非真正的市場參與者。”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認為,我國企業家精神欠缺有其發育時間不長的客觀原因,市場的形成和完善需要時間,企業家精神中的要素如創新、誠信、專注、責任等品質的形成,也都需要時間,需要企業家互相競爭,把這種精神激發出來。

在中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企業家做事業一定要有誠信立業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柳傳志、張瑞敏、王石、任正非、王健林、馬雲、劉強東、馬化騰……專業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中國企業家追求極致的專業精神,可以在企業上下形成一種文化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多年來,格力電器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把掌握空調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的立足之本,專注於空調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全心全意關注消費者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這是董明珠對“工匠精神”的解釋。企業家曹德旺因到美國巨額投資建廠,以及對中美產業政策及環境的警醒性談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歷史文化傳統帶來的企業家精神之失,固然沉重,但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已有相當一批企業主在奔向企業家的轉型路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彙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保護和激發企業家精神是當務之急

過去30多年,我國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和工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改革開放啟動了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讓潛在的企業家變成了現實的財富創造者。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最關鍵的仍是發揮企業家的作用。目前,市場競爭不公平、競爭秩序不規範,導致了不少企業不是通過加強管理、技術進步等方式提高競爭力,而是通過不正當手段謀求發展。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勇於擔當精神在這種不公平競爭秩序下,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凸顯,一些企業“由實轉虛”,紛紛逃離製造業,保護和激發企業家精神成為當務之急。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維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必須以健全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為基礎,用透明的法治環境穩定預期,以確保企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于吉向本報表示,營造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守法的社會環境,才能給企業家定心丸,激發企業家的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和創業活力。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是保障企業家發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國產權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權的平等保護問題,即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保護不平等,造成了某種社會不公,引起了權利人,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主的不滿。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告訴本報記者,公平是產權制度的核心原則,如果不能做到公平保護所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對於社會創造良好預期、增強社會信心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而且還會誘發其他的社會矛盾。

良好的產權制度安排有利於增強企業家對未來收益的預期,鼓勵企業家勇於創新和開展創造性破壞。通過完善產權制度,建立界限分明且能夠被嚴格執行的產權制度和契約自由,促使企業家清楚地對自己的活動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提高市場對滿足社會需求的回應性,確保企業享有智慧財產權收益權,激勵企業創新創造更多智慧財產權,提升創新速度,激發企業家內在動力。

在政策扶持上,要支持企業家新銳穩定成長,加大對中期發展企業家的服務力度,鼓勵成功企業家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認為,完善對企業家的務實服務,政府部門要樹立為企業家服務的意識,減少繁瑣的審批程式,在服務企業和企業家方面要敢作為、多作為。資金投入上,加大對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容錯機制上,要營造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4期第1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