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習內經」素問·第五十一篇 刺齊論篇

《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 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 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 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 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另據現代學者考證, 認為今本中的黃老道家痕跡是隋唐時期的道士王冰竄入)。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 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 被稱為醫之始祖。

刺齊論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

【原文】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

【翻譯】黃帝問道:我想瞭解針刺淺深不同要求。

【原文】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 刺筋者無傷肉, 刺肉者無傷脈, 刺脈者無傷皮, 刺皮者無傷肉, 刺肉者無傷筋, 刺筋者無傷骨。

【翻譯】岐伯回答說:針刺骨, 就不要傷筋;針刺筋, 就不要損傷肌肉;針刺肌肉, 就不要損傷脈;針刺脈, 就不要損傷皮膚(以上四句指的是, 應該深刺, 則不能淺刺);針刺皮膚, 則不要傷及肌肉;針刺肌肉, 則不要傷及筋;針刺筋, 則不要傷及骨。

【原文】帝曰:余未知其所謂, 願聞其解。

【翻譯】黃帝說: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希望能聽聽對此的解釋。

【原文】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 針至筋而去, 不及骨也。 刺筋無傷肉者, 至肉而去, 不及筋也。 刺肉無傷脈者, 至脈而去, 不及肉也。 刺脈無傷皮者, 至皮而去, 不及脈也。

【翻譯】岐伯說:所謂刺骨不要傷害筋,

是說需刺骨的, 不可在僅刺到筋而未達骨的深度時, 就停針或拔出;刺筋不要傷害肌肉, 是說需刺至筋的, 不可在僅刺到肌肉而未達筋的深度時, 就停針或拔出;刺肌肉不要傷害脈, 是說需刺至肌肉深部的, 不可在僅刺到脈而未達肌肉深部時, 就停針或拔去;刺脈不要傷害皮膚, 是說需刺至脈的, 不可在僅刺到皮膚而未達脈的深度時, 就停針拔去。

【原文】所謂刺皮無傷肉者, 病在皮中, 針入皮中, 無傷肉也。 刺肉無傷筋者, 過肉中筋也。 刺筋無傷骨者, 過筋中骨也。 此之謂反也。

【翻譯】所謂針刺皮膚不要傷及肌肉, 是說病在皮膚之中, 針就刺至皮膚, 不要深刺傷及肌肉;刺肌肉不要傷及筋, 是說針只能刺至肌肉,

太過就會傷及筋;刺筋不要傷及骨, 是說針只能刺至筋, 太過就會傷及骨。 以上這些, 是說若針刺深淺不當, 就會帶來不良後果。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