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孫麗:用技術撐起中國第一吊的“大力士”丨勞動者之歌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

不少人見識過了“中國建設”的厲害,

又快又好是不是?

還有不少人在電視裡看過

我國的起重設備吊東西的場景,

幾千噸輕鬆抓舉

so easy是不是?

這事放十幾年前,

那可是難於上青天了。

今天, 我國這麼厲害的起重機背後離不開一位70後女工程師的努力, 她就是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機械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孫麗。

五一前公佈的最美職工名單, 全國有10名個人和1個集體獲此殊榮。 孫麗的名字赫然在列。 對關注國產製造設備的人們來說, 孫麗的名字並不陌生。 她是我國臂架設計的領軍人, 創新設計了多種組合式臂架系統, 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可以說, 舉世聞名的 “中國建設”背後有她的一份功勞。

在全國總工會發佈的最美職工推薦詞中如是描述孫麗——她不斷推動技術升級換代, 她設計了世界先進的拉板式變幅型式,

成功完成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的研發任務, 打破國外企業在超大噸位起重機行業的多年壟斷, 使同類產品的報價下降20%以上;解決了起臂時整車穩定性的問題等, 形成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成為中國履帶起重機行業公認的臂架技術領軍人物。

時光回溯到16年前的2002年, 那一年對孫麗意義格外重大——她剛剛成為了一位母親。 也是在這一年, 她接到150噸履帶起重機的塔臂研發任務。 不是業內人士可能不知道這個任務意味著什麼。

“當時, 大型履帶起重機的歷史雖已過百年, 但上世紀80年代我國才開始進口。 我剛進廠那年, 徐工生產出第一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0噸履帶起重機, 大家都歡呼雀躍, 但同一時間德國的利勃海爾已擁有800噸的履帶起重機產品!”孫麗說。

可以說, 孫麗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 我國工程起重機設計、製造水準還非常低。

“當時研製過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這個過程中, 我們白天奔波全國各地去收集實踐資料, 晚上加班熬夜計算資料、設計圖紙, 大家都憋著勁要把這個塔臂做出來”, 孫麗說。 一年後, 工QUY150順利問世, 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吊”。

有了“中國第一吊”之後整個研發團隊士氣大振, 之後孫麗和同事們一鼓作氣, 相繼完成了260噸、350噸等多款產品的總體設計以及13種起重機臂架系統的設計, 解決了多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產品的瓶頸問題, 也為之後的1000噸、2000噸產品的誕生打下了堅實基礎。

她獨創超長臂架的單、雙腰繩設計理論體系, 設計了世界先進的拉板式變幅型式, 解決了在向千噸級履帶起重機產品延伸中拉索使用困難的瓶頸問題, 由此打破了國外千噸級以上履帶起重機在中國的壟斷地位。

2000噸沒問題了, 但再往上咱又不行了。 直到2013年之前, 2000噸以上的大型履帶起重機全部依賴進口,

價格、售後服務等都要受制於國外, 還影響工程進度。 4000噸履帶起重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履帶起重機, 也是國家“863”項目重要課題之一。

孫麗靠著多年來的履帶起重機研發經驗, 又出發了。 她用組合臂架、多機構同步控制、一車多用、超起配重動態平衡等多項技術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

孫麗說, 剛工作的時候看著我國的起重機水準跟國外那麼大的差距, 心裡當時隱隱有個念頭, 希望中國起重機站上世界之巔。 後來, 她成了這個願望的實現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