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州“IAB”「大Boss級」園區登場:這10個“價值創新園區”你應該知道!

日前, 廣州市政府印發的《廣州市加快IA 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畫(2018—2022年)》(下稱《計畫》)提出, 到2022年, 全市IAB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以上, 總規模超10000億元, 成為影響全球、引領全國的IAB產業集聚區。

2018年, 廣州提出著力打造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等10個價值創新園區, 其中, 海珠、增城、天河、花都、南沙區各有1個, 番禺區2個, 黃埔區3個。 價值創新園區是一個新生事物, 被視為產業園區的“大BOSS”, 支撐廣州經濟從高速度發展轉變為高品質發展。

去年市政協就在《關於廣州建設國際化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議》(下稱《建議》)中提出 , 廣州應瞄準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 引進一批龍頭企業落戶生根, 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集聚+N個靶向配套”的要求, 規劃建設一批集聚度高的價值創新園區。

綜觀全球創新最活躍的美國矽谷、波士頓, 不乏圍繞重要公司打造小鎮的園區模式, 比如微軟小鎮,

佈局有多元的生產、生活甚至文化需求。 按照價值創新園區的打造思路, 園區將實現龍頭帶動產業鏈發展, 融研發、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

新時代, 新廣州, 新機遇

《計畫》同步公佈了廣州市IAB產業重點價值創新園區名單, 新一代資訊技術價值創新園區5個、人工智慧價值創新園區3個, 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區兩個;按行政區分佈來看, 海珠、增城、天河、花都、南沙各1個, 番禺兩個, 黃埔3個。

那麼價值創新園區的“價值”在哪裡?又應該如何實現“創新”驅動?中心城區如何跟上價值創新園區的發展步伐?

價值創新園價值在哪?該怎麼創新?

價值創新園區通過“產城融合”實現研發、生產、生活、生態的高端要素彙集, 是傳統園區運營發展模式的創新升級,

規模更大、附加值更高, 被視為傳統產業園區的“BOSS版”, 也是推進廣州經濟從高速度向高品質發展的產業支撐。

和傳統園區相比, 價值創新園區本質在於“集聚”, 一是要集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 實現三者的有機融合;二是要集高端資源要素于一體, 人才、技術、資本等要匯流成河;三是要集產業鏈上下游於一體, 實現產業鏈全生態協同創新發展。

召集世界500強聚力IAB

上述《建議》中表明, 廣州市現有科技園區分佈在各個行政區, 但各個園區之間各自為政, 產業雷同現象突出、資源聚焦度不強。 各園區之間在產業定位上同質化傾向明顯, 沒有形成有效產業鏈, 缺少政策引導, 沒有形成龍頭專業園區帶動其他園區相互配合、上下游互補的產業體系。

《建議》提出, 廣州市要把價值創新園區作為科技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對標美國矽谷等國際地區, “示範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產業園區, 打造具有“龍頭企業+產業集聚+N個靶向配套”特徵的價值創新園區。

龍頭企業是價值創新園區的首要條件

海珠琶洲互聯網價值創新園區依託琶洲互聯網集聚區, 包括BAT等互聯網企業巨頭落戶;

增城新型顯示價值創新園區以富士康為龍頭, 打造全球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研發製造基地;

黃埔智慧裝備價值創新園區引進龍頭企業包括國機智能、瀋陽新松等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 打造全國智慧裝備研發創新中心;

廣州國際生物島價值創新園區集聚了包括金域檢驗、凱普生物、賽萊拉等涉及醫藥、檢驗、基因等多個領域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

番禺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價值創新園區和番禺智慧城市價值創新園區分別以廣汽和思科兩大行業巨頭為龍頭企業。

《計畫》提出, 廣州正瞄準世界500強、大型跨國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 到2022年,廣州全市簽約IAB重點專案不少於100個,落地專案不少於50個。

價值創新園的“價值”不僅要有龍頭企業,更要有高附加值,一方面表現為園區的業態更關注“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和銷售,低附加值的密集型勞動生產將會弱化,這是價值創新園區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表現為園區的發展更聚焦主導產業鏈的全生態協調創新,通過將目前碎片化管理、缺少要素集聚的園區資源整合,培育產生新的價值創新點和核心競爭力,從而帶動園區主導產業在中國乃至世界有更強競爭力,這就是價值創新園的“創新”所在。

價值創新園配套設施將享補貼

《建議》指出,科技創新企業在廣州的園區落戶、經營過程中受到政策落實、期限長、程式多等制約。並且,《計畫》中提到,廣州要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包括建設一批創新平臺、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施開放式創新和創新成果產業化。

“產業創新了,我們的管理也要隨之創新”,熟悉廣州價值創新園發展的有關人士指出,高附加值的產業對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土地供應為例,創新型產業集合了研發、生成、銷售的產業鏈條,一個地塊上需要聚集更為複雜多樣、融合互動更緊密的資源類型,傳統的工業和商業類型供地固化了供應模式和配套比例,已經不能滿足創新型資源集聚的靈活多樣要求“造成了創新型產業項目難以落地,商業用地供應過剩的矛盾”。

廣州目前正積極探索創新型產業的用地供應,有望在工業用地M1、M2和M3分類的基礎上,增加發展創新型產業用地。

按照《計畫》,廣州將每年安排不少於333.33公頃(5000畝)的工業用地指標,重點向IAB產業傾斜。除了政府管理的創新,價值創新園區在服務上也要創新。據介紹,價值創新園區將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產城融合發展,完善教育、醫療、住房、商業、交通等公共生活配套設施。

價值創新園區最缺啥?

價值創新園區作為廣州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向高品質轉變的支撐,對政府管理者和園區運營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價值創新園區首要要素是產業,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引導。傳統的產業園區由政府主導開發,國有平臺公司承擔物業管理以及基礎服務;但價值創新園區要求政府做更高位的“規劃先行”,在園區建設以及產業培育政策上給予引導支持,鼓勵園區進行產業規劃。

黃埔智慧裝備價值創新園區有關負責人認為,為了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需要政府多部門合作,比如黃埔有企業探索企業辦幼稚園,解決職工幼兒託管問題,政府部門需要同步進行監管、引導。

據瞭解,目前大部分園區是政府在主導,園區運營處於傳統階段,比如生物島管理公司僅有基礎服務功能,園區公司主要負責建設和物業管理,缺乏對產業發展全鏈條的資源整合和要素提供。

越秀、荔灣等中心城區,能否做價值創新園區?

從廣州市公佈的10個IAB價值創新園區來看,大部分位於非中心城區,越秀、荔灣、白雲等區域能不能做價值創新園區?

在產業園區專家看來,中心城區雖然土地供應不如新區空間大,但在區位和配套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大規模生產在新區,研發、銷售更傾向于在中心區。”熟悉廣州價值創新園區發展的有關人士指出,中心區可利用目前的科技創新園區、產業集聚區升級為價值創新園區,如越秀區的廣州電視臺舊址,可通過與周邊集體物業整體打造園區。加快專業市場、傳統寫字樓等商貿業態向高品質發展,騰出空間引進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

同時,中心城區的資源更聚集,有利於發展園區的創新運營模式,如越秀區、天河區的園區探索孵化器模式,園區運營者以租金入股創業企業,給予一定的經營成本優惠,扶持企業成長後獲取分紅。

到2022年,廣州全市簽約IAB重點專案不少於100個,落地專案不少於50個。

價值創新園的“價值”不僅要有龍頭企業,更要有高附加值,一方面表現為園區的業態更關注“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和銷售,低附加值的密集型勞動生產將會弱化,這是價值創新園區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表現為園區的發展更聚焦主導產業鏈的全生態協調創新,通過將目前碎片化管理、缺少要素集聚的園區資源整合,培育產生新的價值創新點和核心競爭力,從而帶動園區主導產業在中國乃至世界有更強競爭力,這就是價值創新園的“創新”所在。

價值創新園配套設施將享補貼

《建議》指出,科技創新企業在廣州的園區落戶、經營過程中受到政策落實、期限長、程式多等制約。並且,《計畫》中提到,廣州要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包括建設一批創新平臺、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施開放式創新和創新成果產業化。

“產業創新了,我們的管理也要隨之創新”,熟悉廣州價值創新園發展的有關人士指出,高附加值的產業對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土地供應為例,創新型產業集合了研發、生成、銷售的產業鏈條,一個地塊上需要聚集更為複雜多樣、融合互動更緊密的資源類型,傳統的工業和商業類型供地固化了供應模式和配套比例,已經不能滿足創新型資源集聚的靈活多樣要求“造成了創新型產業項目難以落地,商業用地供應過剩的矛盾”。

廣州目前正積極探索創新型產業的用地供應,有望在工業用地M1、M2和M3分類的基礎上,增加發展創新型產業用地。

按照《計畫》,廣州將每年安排不少於333.33公頃(5000畝)的工業用地指標,重點向IAB產業傾斜。除了政府管理的創新,價值創新園區在服務上也要創新。據介紹,價值創新園區將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產城融合發展,完善教育、醫療、住房、商業、交通等公共生活配套設施。

價值創新園區最缺啥?

價值創新園區作為廣州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向高品質轉變的支撐,對政府管理者和園區運營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價值創新園區首要要素是產業,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引導。傳統的產業園區由政府主導開發,國有平臺公司承擔物業管理以及基礎服務;但價值創新園區要求政府做更高位的“規劃先行”,在園區建設以及產業培育政策上給予引導支持,鼓勵園區進行產業規劃。

黃埔智慧裝備價值創新園區有關負責人認為,為了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需要政府多部門合作,比如黃埔有企業探索企業辦幼稚園,解決職工幼兒託管問題,政府部門需要同步進行監管、引導。

據瞭解,目前大部分園區是政府在主導,園區運營處於傳統階段,比如生物島管理公司僅有基礎服務功能,園區公司主要負責建設和物業管理,缺乏對產業發展全鏈條的資源整合和要素提供。

越秀、荔灣等中心城區,能否做價值創新園區?

從廣州市公佈的10個IAB價值創新園區來看,大部分位於非中心城區,越秀、荔灣、白雲等區域能不能做價值創新園區?

在產業園區專家看來,中心城區雖然土地供應不如新區空間大,但在區位和配套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大規模生產在新區,研發、銷售更傾向于在中心區。”熟悉廣州價值創新園區發展的有關人士指出,中心區可利用目前的科技創新園區、產業集聚區升級為價值創新園區,如越秀區的廣州電視臺舊址,可通過與周邊集體物業整體打造園區。加快專業市場、傳統寫字樓等商貿業態向高品質發展,騰出空間引進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

同時,中心城區的資源更聚集,有利於發展園區的創新運營模式,如越秀區、天河區的園區探索孵化器模式,園區運營者以租金入股創業企業,給予一定的經營成本優惠,扶持企業成長後獲取分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