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融信中國:規模穩健增長、財務“年檢”健康,可謂港股“暗香”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 轉載需授權

作者 | 黎豔清

流程編輯 | 劉博鈺

有道是“亂世黃金, 盛世地產”, 地產行業過去兩年經歷了繁榮的發展,

但2018年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 地產江湖烽煙漸熄, 各路地產諸侯終歸平靜。

當然, 萬科是個例外, 這家上市公司歷來多慷慨悲歌之事, 吸睛和吸金能力都同等驚人。

但是, 其他地產同行就沒那麼“幸運”了, 稍有不慎即被大家遺忘, 風雲君最近發現了一家默默數錢的港股地產上市公司融信中國(3301.HK)。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家公司。

(融信南京仙林項目銷售示範區開放, 超3000名意向客戶到場)

一、 “君子善借勢”

融信中國創立於2003年, 2016年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 是一家垂直于中高端住宅開發的地產公司, 在資本市場還是個新兵。

“君子生非異也, 善假於物”, 任何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行業大背景, 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水準的提高, 居民對居住品質和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 尤其是對中高端寓所和高品質服務的需求日益擴大, 融信中國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 成功實現了快速發展。

2018年, 融信中國位列中國房地產企業22強, 是近幾年發展最為迅速的地產公司之一。

但是依風雲君之見, 這融信地產上市也算上錯了地方:玩慣了A股的各類蔬菜, 早就愛上了A股的各種姿勢, 對港股根本提不起興趣, 港股市場的估值和交易活躍度和A股完全沒法比。

這不近年來總有港股、美股上市公司退市選擇在A股重新IPO,

誰不羡慕這邊的風景呢?!

雖然在市場估值上融信輸了一招, 但是在業績上融信中國卻不比各家A股地產上市公司差。

二、港股“暗香”

融信中國起家于福建, 原本的大本營其實在福州, 火力主要集中在海峽西岸經濟區, 是該地區的地產龍頭之一。

但近幾年來, 憑藉在海峽西岸經濟區所取得的成績及經驗, 融信地產也不願再偏安一隅, 開始大舉進軍長三角、大灣區等地區。

隨著公司2016年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融信中國乾脆將總部遷至上海——福建的上市公司其實都喜歡把總部設在上海。

之後, 融信中國的各項經營指標確實出現了顯著提升, 同時融信亦同步擴充了土地儲備, 在海峽西岸、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中部、成渝、西部城市等7大核心城市群展開佈局。

融信在大“胡建”的時候,向來還是以產品品質優良取勝,但是放在全國範圍,知名度一直是牆裡開花,牆外暗香浮動,未見佳人。這也和該公司的業務定位有關:融信中國一向專注于開發迎合目標客戶對高品質住房需求的物業。

所以,你懂的,高端嘛,就沒那麼廣泛。

地產行業發展到今天,未來眾多房地產開放商均面臨一二線城市土地成本較高,土地儲備不足,熱門城市可銷售面積不多;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較大,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歷經多年開疆擴土,融信近年來卻家底頗豐。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融信土地儲備達2315萬平方米,佈局全國七大核心城市圈,土地積累日益擴大的同時土地成本僅為6568元/平米,同比減少24.06%。

而融信主打是中高檔改善型產品,不斷豐富中高端產品體系,產品涵蓋高端公寓、別墅、服務式公寓、寫字樓、商業綜合體等多種物業類型,堅持以品質影響城市,恰好符合市場發展大趨勢。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公佈的一季度房企銷售榜單中,融信中國前三月累計銷售221.1億,排名25名,在百強房企的激烈競爭中,融信拍馬趕上,意欲在全年實現新的突破。

下面我們來將融信2017年的合約銷售平均單價跟地產行業巨頭萬科、碧桂園、恒大進行一番比較:

從數據來看,碧桂園、恒大、萬科三大地產巨頭2017年的合約銷售平均單價分別為0.91萬、1萬、1.47萬,而融信的銷售單價高達2.1萬,竟然遠高於三大地產巨頭,噴的一口老血。

三、2017財報分析

4月草長鶯飛,春暖花開,也是上市公司重大的“年報季”。不過,依我們對上市公司的瞭解,春天裡能笑著掏出一份合格年報的上市公司,數量並不是很多。

我們來看看融信地產近期剛剛披露的年報。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融信的總資產為1701.96億、淨資產307.61億;2017年合約銷售金額502.35億、營收303.41億、年內溢利(淨利潤)26.46億、基本每股收益1.22元。

對比一下,A股某同類型地產集團2017年度扣非淨利潤是16.38億,總市值330億。

各位老闆,知道A股的魅力所在了吧?

不同的地點,相同的劇情,假如融信出面宣揚下公司價值 ,會不會也會在港股創造出更多資金碰撞的火花。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5月1日起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擴大四倍,其中,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1、成長能力分析

從上面財務資料來看,融信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不管是合約銷售、結轉銷售還是資產規模,近三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都超過100%,且目前仍保持高速的發展態勢。

2017年融信以新增1482萬平米的拿地力度位列《2017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建面TOP100》第16位以及《2017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成長性TOP10》第5名。

此外,融信2017年合約銷售金額已經沖進了地產行業前30名,2018年融信的銷售額目標為1200億,向千億軍團發起衝擊。

2、盈利能力分析

融信的營收從2015年的74.15億快速增長到2017年的303.41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2.3%,其毛利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也分別高達36.1%、39.4%。

同時從上面資料也可以看出,融信的毛利率、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融信2017年收購了部分海亮地產專案所致。

海亮結轉的54億項目幾乎沒有毛利,這對融信整體毛利的影響比較大,量化下來大概7個點左右,如扣掉海亮和收並購的項目,融信自有的項目毛利率大概在23%左右,較2016年的20.7%增長了2.14個百分點。

對應的銷售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也會有所提升。

根據海通國際的預計,融信2018-2020年毛利率將保持在21-27%,核心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為42%,優於28%的行業平均水準。

結束語

但是,受制於兩地估值差異,融信中國的市值為171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37億元,對應的PE僅為8.15倍。對比一下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

對於一家銷售規模即將突破千億的高成長地產公司來說,這樣的估值水準是比較低的,隨著公司業績的持續釋放,公司估值的變化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難道投資者真的要像紅星美凱龍一樣回購之後股價大幅上漲才認識到企業的投資價值嗎?徒留錯失身位的遺憾?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融信在大“胡建”的時候,向來還是以產品品質優良取勝,但是放在全國範圍,知名度一直是牆裡開花,牆外暗香浮動,未見佳人。這也和該公司的業務定位有關:融信中國一向專注于開發迎合目標客戶對高品質住房需求的物業。

所以,你懂的,高端嘛,就沒那麼廣泛。

地產行業發展到今天,未來眾多房地產開放商均面臨一二線城市土地成本較高,土地儲備不足,熱門城市可銷售面積不多;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較大,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歷經多年開疆擴土,融信近年來卻家底頗豐。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融信土地儲備達2315萬平方米,佈局全國七大核心城市圈,土地積累日益擴大的同時土地成本僅為6568元/平米,同比減少24.06%。

而融信主打是中高檔改善型產品,不斷豐富中高端產品體系,產品涵蓋高端公寓、別墅、服務式公寓、寫字樓、商業綜合體等多種物業類型,堅持以品質影響城市,恰好符合市場發展大趨勢。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公佈的一季度房企銷售榜單中,融信中國前三月累計銷售221.1億,排名25名,在百強房企的激烈競爭中,融信拍馬趕上,意欲在全年實現新的突破。

下面我們來將融信2017年的合約銷售平均單價跟地產行業巨頭萬科、碧桂園、恒大進行一番比較:

從數據來看,碧桂園、恒大、萬科三大地產巨頭2017年的合約銷售平均單價分別為0.91萬、1萬、1.47萬,而融信的銷售單價高達2.1萬,竟然遠高於三大地產巨頭,噴的一口老血。

三、2017財報分析

4月草長鶯飛,春暖花開,也是上市公司重大的“年報季”。不過,依我們對上市公司的瞭解,春天裡能笑著掏出一份合格年報的上市公司,數量並不是很多。

我們來看看融信地產近期剛剛披露的年報。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融信的總資產為1701.96億、淨資產307.61億;2017年合約銷售金額502.35億、營收303.41億、年內溢利(淨利潤)26.46億、基本每股收益1.22元。

對比一下,A股某同類型地產集團2017年度扣非淨利潤是16.38億,總市值330億。

各位老闆,知道A股的魅力所在了吧?

不同的地點,相同的劇情,假如融信出面宣揚下公司價值 ,會不會也會在港股創造出更多資金碰撞的火花。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5月1日起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擴大四倍,其中,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1、成長能力分析

從上面財務資料來看,融信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不管是合約銷售、結轉銷售還是資產規模,近三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都超過100%,且目前仍保持高速的發展態勢。

2017年融信以新增1482萬平米的拿地力度位列《2017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建面TOP100》第16位以及《2017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成長性TOP10》第5名。

此外,融信2017年合約銷售金額已經沖進了地產行業前30名,2018年融信的銷售額目標為1200億,向千億軍團發起衝擊。

2、盈利能力分析

融信的營收從2015年的74.15億快速增長到2017年的303.41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02.3%,其毛利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也分別高達36.1%、39.4%。

同時從上面資料也可以看出,融信的毛利率、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融信2017年收購了部分海亮地產專案所致。

海亮結轉的54億項目幾乎沒有毛利,這對融信整體毛利的影響比較大,量化下來大概7個點左右,如扣掉海亮和收並購的項目,融信自有的項目毛利率大概在23%左右,較2016年的20.7%增長了2.14個百分點。

對應的銷售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也會有所提升。

根據海通國際的預計,融信2018-2020年毛利率將保持在21-27%,核心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為42%,優於28%的行業平均水準。

結束語

但是,受制於兩地估值差異,融信中國的市值為171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37億元,對應的PE僅為8.15倍。對比一下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

對於一家銷售規模即將突破千億的高成長地產公司來說,這樣的估值水準是比較低的,隨著公司業績的持續釋放,公司估值的變化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難道投資者真的要像紅星美凱龍一樣回購之後股價大幅上漲才認識到企業的投資價值嗎?徒留錯失身位的遺憾?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