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震十年:斷腿鐵漢劉剛均:“差一點的夢想”

妻子高永蘭幫劉剛均卸下假肢

別人都說, 劉剛均是“鐵漢”。

十年前512地震, 他的右腿被巨石壓住30多個小時無法脫困, 為了自救, 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

他指揮親友用鋼釺、水果刀硬生生斷腿獲救。 經歷兩次截肢手術後不到兩周, 他又作為奧運火炬手, 在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到重慶市人民廣場時, 拿起了火炬。

但劉剛均卻說, 自己只是一個在絕境中選擇了唯一的“笨辦法”, 然後被無數好心人幫過的幸運者。

十年過去, 回到平淡生活中的劉剛均不再需要“鐵漢”之舉, 轉身成為殘疾人公益組織的負責人, 從被救到自助, 再到幫助別人, 踏上了另一條勇者之路。

絕地求生

在四川綿竹市漢旺鎮2.75平方公里新區中, 尋找劉剛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隨便找幾個老街坊指路, 記者輕易便在天池宜苑安置房社區中找到了他。

“快請進, 重慶朋友過來, 啥時候都行。 ”4月11日中午,

第一次見到劉剛均的時候, 這個黝黑精壯的漢子有些遲疑, 但聽說我們來自重慶, 立刻熱絡起來, 將我們迎進家中。 他說, 是重慶人給了他一條命, 所以重慶人任何時候找他, 都行。

劉剛均的客廳很小, 沙發面前的只放得下一張小茶几, 檯燈和一台筆記型電腦佔據了茶几的大部分位置。 他有些抱歉地讓我們稍等片刻, 因為拿到了政府的助殘專案, 明天他所在的公益組織要開會, 手上的活兒必須做完。

劉剛均在家中整理青紅社工服務中心的財務帳目

半個多小時後, 他才抬頭與記者搭上話茬。 他說, 十年前的經歷, 別人都覺得他很牛, 但只有自己知道, 究竟有多痛!

2008年5月12日下午, 天氣陰沉。 兩點, 劉剛均乘坐客車從漢旺鎮出發回天池鄉的家。 車子在山路上開了二十幾分鐘。 一陣隆隆的巨響, 無數山石從山坡上滾下來。 只聽“砰”的一聲, 客車頂篷被砸開, 一塊大石頭滾落進來, 將他的右腿絞在石頭與汽車的鋼筋當中。

“一定要挺住!”被壓住的右腿痛得鑽心, 但劉剛均沒有放棄,

盯著車外的動靜, 隨時準備呼救。 不知過了多久, 幾個路人最先發現了他, 但找到他之後, 卻無法救援, 因為他們用盡全力, 也無法撼動壓在劉剛均腿上的巨石分毫。 無奈, 路人們留下幾瓶礦泉水, 讓劉剛均撐住, 他們會去搬救兵。

劉剛均咬牙挺過了一夜, 期間陸續遇到兩三波人, 但都無法讓他脫困。 13號上午, 兩個同鄉的孩子發現了他, 趕緊跑回村裡報信。 劉剛均的親戚朋友們背上礦燈, 帶上鋼釺、鐵錘出發, 在已被阻斷的路上攀爬了5個小時, 找到了劉剛均。

夜幕再次降臨, 大雨時斷時續。 救援的親朋想搬開和打碎大石的計畫陸續失敗。 晚上8點, 劉剛均已體力透支, 失血過多, 若再無法脫困, 將有生命危險。

“把我的腿割斷, 拉我出來!”劉剛均把心一橫,

大聲喊道。 沒有人願意下手, 但大家都知道這是唯一的選擇……一同前來的妻子高永蘭滿臉淚水, 不忍親眼看到這一幕, 默默起身走開。

在汶川大地震中, 劉剛均乘坐的大巴車被垮塌的山石壓埋, 他在巨石下被壓28個小時後, 讓親戚用鋼釺、水果刀鋸斷了自己的小腿, 被稱為“鋸腿硬漢”

於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劉剛均自己指揮親友斷去他的右腿,將他救了出來。5月14日在德陽截肢後,很快,他被送往位於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他說,在這裡才真的找回了魂,撿了一條命。

奔跑吧!火炬手

“我算不上什麼‘鐵漢’,只是幸運了一些罷了。”因為傷勢過重,劉剛均受傷後的記憶並不清晰。他說,救他脫困的親屬們在德陽向相關部門介紹災情時,偶然提起了他的故事,引起了成都一家媒體記者的關注。很快,記者從通過各種管道在病床前找到了他。

但在劉剛均的記憶中,他只知道有人在問話,自己迷迷糊糊地回答,但至於說過什麼,一概不知。總之,他“斷腿求生”的故事被報導出來,成了全國皆知的正能量。

“說起來慚愧,其實躺在病床上的我,真的萬念俱灰。”劉剛均說,獨生子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家園被毀的現狀及身體上的傷痛幾乎將他壓垮。5月20日左右,他又被診斷為傷口大面積感染,大坪醫院找來多位重慶骨科方面的專家進行了3次會診,6月2日,他又將進行第二次截肢手術。

或許人生到了最低谷就會迎來轉機。

2008年6月16日,尚在住院的劉剛均成為奧運火炬手,參加了火炬傳遞

“老劉,打起精神來,你成奧運火炬手了。”5月底的一天,醫生突然告訴他的驚人消息,將病床上的劉剛均給弄蒙了,反復確認了很多次,才敢相信。這讓他思緒有些複雜,既激動,又擔心。

“是醫生給了我信心。”劉剛均術後的身體狀況並不太好,他回憶說,當時多項身體檢查的指標都未達到充當奧運火炬手的條件。

一直負責劉剛均傷情治療的大坪醫院骨科醫生(現大坪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子明說,醫院給劉剛均制定了詳細的恢復計畫,並由營養科給他調配了專門的營養餐,幫助他快速恢復。

“很難吃,但真的很有用。”劉剛均至今仍記得那些營養餐難以下嚥的味道,但每次都是營養科的醫生將配好的營養餐送到他面前,他必須吃得乾乾淨淨。“總不能辜負了醫生的好意。”

大坪醫院的精心照料效果很明顯,十幾天後,劉剛均的身體多項指標好轉。考慮到他經歷災難承受的心理創傷,醫院還給他安排了心理醫生進行專門輔導。6月13日,所有火炬手被奧組委召集培訓時,考慮到劉剛均的身體,醫院又給他開了“小灶”,派專人去參會,再將內容一一轉達給劉剛均。

“你可以的,火炬手!”6月16日,劉剛均被救護車送到位於重慶人民大禮堂附近的火炬傳遞現場。他至今仍清楚記得,自己的編號是206號,排在倒數第三位。前面的205號是西南醫院的骨科教授,後面的207號是奧運冠軍。

而劉剛均這一棒,卻不是一個人在“奔跑”。王子明和另一名志願者時刻護在他身旁,一輛救護車遠遠地跟在後面,以防他的身體出現任何問題。

用輪椅“跑”完這段不算遠的路程,劉剛均被震撼了。他說,沒到現場舉起火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激動,這麼多人看著他,他的經歷鼓舞著那些在災難中受到傷害的人,他必須向前跑。

“差一點”的夢想

但是,在參加奧運火炬傳遞後的不久,劉剛均便將奧運火炬拍賣了。

“火炬留在我身邊只是一種象徵,不如用他幫更多的人。”這是劉剛均口中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是大家眼中的“鐵漢”因為孩子的離去,心中無限淒涼,甚至難以找到生活的意義。他委託一位朋友全權負責,將火炬進行了拍賣。拍賣所得的20多萬元,全部捐獻給了地震災區。

2009年,經過半年多恢復,病情已經穩定的劉剛均回到了四川綿竹漢旺鎮的板房區。在這裡,他結識了綿竹青紅社工服務中心。地震後,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志願者們在這裡建立了這個民間社工組織,專門説明像劉剛均這樣的地震傷患以及殘疾人。

劉剛均拄拐在田間勞作

“接觸到更多的地震傷者,更覺得自己算不上什麼硬漢。”在地震傷者們的互相鼓勵和影響下,劉剛均逐漸走出災難陰霾,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失去家園,曾做過礦工,只有初中文憑的他,應該怎樣生活下去呢?

2009年9月,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劉剛均與兩個地震傷者合夥,在漢旺的板房區開起了超市,命名為“夢想起飛”。或許是冥冥中的巧合,他們興致勃勃地找印刷公司打好橫幅,掛在門口,卻在幾天後閒聊時發現,“夢”字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少了一點。

“我當時就想,也許我們都正好‘差一點’吧。”劉剛均的兩位合夥人都是殘疾人,劉大爺左腳高位截肢,另一位元合夥人李大姐失去了左腳腳掌,正好都是‘差一點’。“差一點也能起飛!”於是,三人商定,招牌不改了。

2009年9月26日,劉剛均和兩個殘疾朋友的“夢想起飛”幹雜副食店在漢旺地震災區的板房裡開業了,夢字少了一點。

半年後,劉剛均和天池鄉的982戶老鄉搬進了位於漢旺鎮的天池宜苑安置社區,“夢想起飛”超市也跟著他搬進了社區。後來,因為社區外建了市場,超市的生意越來越差,2014年,劉剛均才關閉了支撐他震後4年多生活的小超市。

“不能只等著別人的幫我們,我們應當自己幫自己。”在志願者和朋友們的幫助下,“挺”過來的劉剛均恢復了硬漢本色。2012年左右,各地的志願者陸續撤離了災區。他開始接手了“青紅社工服務中心”這個曾經説明過他的機構。

劉剛均目前在漢旺青紅社工服務中心做自願者

劉剛均說,他們的團隊中,有8成左右成員是地震傷患,還有先天小兒麻痹症的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殘疾人。雖然災難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旁人很難得知,很多傷者依然面臨著極大的痛苦。

例如曾和劉剛均一起開超市的劉大爺,因為截肢長期飽受“幻肢痛”的折磨。“痛起來像電鑽在鑽一樣,最長的時候要忍受5天5夜,打麻藥都沒用。”劉剛均說,解決不了根上的問題,他們就陪著老劉聊天,帶他去紮銀針,能緩解一點算一點。

還有一些地震傷者,或許已經沒有身體上的病痛,但心裡的傷痛卻無法排解。遇到這種時候,大家會聚到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喉兩嗓子發洩一下。劉剛均說:“他們在家人、朋友面前不能說的,在我們這些有共同經歷的人面前,可以說。”

開始,劉剛均和團員們更多地是自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傷患們身體、精神逐漸恢復,開始利用自身的經歷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他們成立綿竹青紅殘疾人合唱小組,用“快樂歌唱”唱出來的樂觀精神鼓勵和影響大家。

“不敢說能幫到人,只要我們能樂觀、積極地影響到大家,就成功了。”劉剛均說,2015年“青紅社工服務中心”開始承接四川省民政部門的公益專案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在去年11月,他們還拿到了德陽市民政局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專案中專門針對殘疾人服務的專案。

近期,劉剛均還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這個主要由地震傷患組成的機構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精彩、勵志的故事。為啥不能把自己的“劇本”寫出來,甚至由本人演繹出來,影響更多的人呢?他們的想法得到了綿竹市文化館的支持,並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

劉剛均參加漢旺青紅社工服務中心的各項活動

“從受助到幫人,他們這種自強的正能量值得被傳遞。”今年4月,原大坪醫院內科行政幹部高曉莉(已退休)攜家人到漢旺看望劉剛均時聽說了此事,立即承諾幫忙聯繫重慶的電影導演、編劇和作家介入,完成劇本的創作。談及幫助他們的原因,高曉莉說,求生與戰勝病痛的劉剛均是“鐵漢”,有勇氣迎接生活的挑戰,並積極向上,影響更多人的劉剛均,是勇者。

但劉剛均卻一直都認為,十年來,他只是被大家的期望推著前進。如果說災難的傷疤他已經好了99%,那麼最後的1%,依然是心中長留的痛。他只希望,更多和他一樣的人,在某一天,能真正痊癒。

劉剛均拖著殘疾的右腿走街串戶為社區居民服務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彭光瑞 文 首席記者 冉文 圖

被稱為“鋸腿硬漢”

於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劉剛均自己指揮親友斷去他的右腿,將他救了出來。5月14日在德陽截肢後,很快,他被送往位於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他說,在這裡才真的找回了魂,撿了一條命。

奔跑吧!火炬手

“我算不上什麼‘鐵漢’,只是幸運了一些罷了。”因為傷勢過重,劉剛均受傷後的記憶並不清晰。他說,救他脫困的親屬們在德陽向相關部門介紹災情時,偶然提起了他的故事,引起了成都一家媒體記者的關注。很快,記者從通過各種管道在病床前找到了他。

但在劉剛均的記憶中,他只知道有人在問話,自己迷迷糊糊地回答,但至於說過什麼,一概不知。總之,他“斷腿求生”的故事被報導出來,成了全國皆知的正能量。

“說起來慚愧,其實躺在病床上的我,真的萬念俱灰。”劉剛均說,獨生子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家園被毀的現狀及身體上的傷痛幾乎將他壓垮。5月20日左右,他又被診斷為傷口大面積感染,大坪醫院找來多位重慶骨科方面的專家進行了3次會診,6月2日,他又將進行第二次截肢手術。

或許人生到了最低谷就會迎來轉機。

2008年6月16日,尚在住院的劉剛均成為奧運火炬手,參加了火炬傳遞

“老劉,打起精神來,你成奧運火炬手了。”5月底的一天,醫生突然告訴他的驚人消息,將病床上的劉剛均給弄蒙了,反復確認了很多次,才敢相信。這讓他思緒有些複雜,既激動,又擔心。

“是醫生給了我信心。”劉剛均術後的身體狀況並不太好,他回憶說,當時多項身體檢查的指標都未達到充當奧運火炬手的條件。

一直負責劉剛均傷情治療的大坪醫院骨科醫生(現大坪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子明說,醫院給劉剛均制定了詳細的恢復計畫,並由營養科給他調配了專門的營養餐,幫助他快速恢復。

“很難吃,但真的很有用。”劉剛均至今仍記得那些營養餐難以下嚥的味道,但每次都是營養科的醫生將配好的營養餐送到他面前,他必須吃得乾乾淨淨。“總不能辜負了醫生的好意。”

大坪醫院的精心照料效果很明顯,十幾天後,劉剛均的身體多項指標好轉。考慮到他經歷災難承受的心理創傷,醫院還給他安排了心理醫生進行專門輔導。6月13日,所有火炬手被奧組委召集培訓時,考慮到劉剛均的身體,醫院又給他開了“小灶”,派專人去參會,再將內容一一轉達給劉剛均。

“你可以的,火炬手!”6月16日,劉剛均被救護車送到位於重慶人民大禮堂附近的火炬傳遞現場。他至今仍清楚記得,自己的編號是206號,排在倒數第三位。前面的205號是西南醫院的骨科教授,後面的207號是奧運冠軍。

而劉剛均這一棒,卻不是一個人在“奔跑”。王子明和另一名志願者時刻護在他身旁,一輛救護車遠遠地跟在後面,以防他的身體出現任何問題。

用輪椅“跑”完這段不算遠的路程,劉剛均被震撼了。他說,沒到現場舉起火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激動,這麼多人看著他,他的經歷鼓舞著那些在災難中受到傷害的人,他必須向前跑。

“差一點”的夢想

但是,在參加奧運火炬傳遞後的不久,劉剛均便將奧運火炬拍賣了。

“火炬留在我身邊只是一種象徵,不如用他幫更多的人。”這是劉剛均口中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是大家眼中的“鐵漢”因為孩子的離去,心中無限淒涼,甚至難以找到生活的意義。他委託一位朋友全權負責,將火炬進行了拍賣。拍賣所得的20多萬元,全部捐獻給了地震災區。

2009年,經過半年多恢復,病情已經穩定的劉剛均回到了四川綿竹漢旺鎮的板房區。在這裡,他結識了綿竹青紅社工服務中心。地震後,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志願者們在這裡建立了這個民間社工組織,專門説明像劉剛均這樣的地震傷患以及殘疾人。

劉剛均拄拐在田間勞作

“接觸到更多的地震傷者,更覺得自己算不上什麼硬漢。”在地震傷者們的互相鼓勵和影響下,劉剛均逐漸走出災難陰霾,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失去家園,曾做過礦工,只有初中文憑的他,應該怎樣生活下去呢?

2009年9月,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劉剛均與兩個地震傷者合夥,在漢旺的板房區開起了超市,命名為“夢想起飛”。或許是冥冥中的巧合,他們興致勃勃地找印刷公司打好橫幅,掛在門口,卻在幾天後閒聊時發現,“夢”字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少了一點。

“我當時就想,也許我們都正好‘差一點’吧。”劉剛均的兩位合夥人都是殘疾人,劉大爺左腳高位截肢,另一位元合夥人李大姐失去了左腳腳掌,正好都是‘差一點’。“差一點也能起飛!”於是,三人商定,招牌不改了。

2009年9月26日,劉剛均和兩個殘疾朋友的“夢想起飛”幹雜副食店在漢旺地震災區的板房裡開業了,夢字少了一點。

半年後,劉剛均和天池鄉的982戶老鄉搬進了位於漢旺鎮的天池宜苑安置社區,“夢想起飛”超市也跟著他搬進了社區。後來,因為社區外建了市場,超市的生意越來越差,2014年,劉剛均才關閉了支撐他震後4年多生活的小超市。

“不能只等著別人的幫我們,我們應當自己幫自己。”在志願者和朋友們的幫助下,“挺”過來的劉剛均恢復了硬漢本色。2012年左右,各地的志願者陸續撤離了災區。他開始接手了“青紅社工服務中心”這個曾經説明過他的機構。

劉剛均目前在漢旺青紅社工服務中心做自願者

劉剛均說,他們的團隊中,有8成左右成員是地震傷患,還有先天小兒麻痹症的患者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殘疾人。雖然災難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旁人很難得知,很多傷者依然面臨著極大的痛苦。

例如曾和劉剛均一起開超市的劉大爺,因為截肢長期飽受“幻肢痛”的折磨。“痛起來像電鑽在鑽一樣,最長的時候要忍受5天5夜,打麻藥都沒用。”劉剛均說,解決不了根上的問題,他們就陪著老劉聊天,帶他去紮銀針,能緩解一點算一點。

還有一些地震傷者,或許已經沒有身體上的病痛,但心裡的傷痛卻無法排解。遇到這種時候,大家會聚到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喉兩嗓子發洩一下。劉剛均說:“他們在家人、朋友面前不能說的,在我們這些有共同經歷的人面前,可以說。”

開始,劉剛均和團員們更多地是自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傷患們身體、精神逐漸恢復,開始利用自身的經歷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他們成立綿竹青紅殘疾人合唱小組,用“快樂歌唱”唱出來的樂觀精神鼓勵和影響大家。

“不敢說能幫到人,只要我們能樂觀、積極地影響到大家,就成功了。”劉剛均說,2015年“青紅社工服務中心”開始承接四川省民政部門的公益專案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在去年11月,他們還拿到了德陽市民政局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專案中專門針對殘疾人服務的專案。

近期,劉剛均還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這個主要由地震傷患組成的機構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精彩、勵志的故事。為啥不能把自己的“劇本”寫出來,甚至由本人演繹出來,影響更多的人呢?他們的想法得到了綿竹市文化館的支持,並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

劉剛均參加漢旺青紅社工服務中心的各項活動

“從受助到幫人,他們這種自強的正能量值得被傳遞。”今年4月,原大坪醫院內科行政幹部高曉莉(已退休)攜家人到漢旺看望劉剛均時聽說了此事,立即承諾幫忙聯繫重慶的電影導演、編劇和作家介入,完成劇本的創作。談及幫助他們的原因,高曉莉說,求生與戰勝病痛的劉剛均是“鐵漢”,有勇氣迎接生活的挑戰,並積極向上,影響更多人的劉剛均,是勇者。

但劉剛均卻一直都認為,十年來,他只是被大家的期望推著前進。如果說災難的傷疤他已經好了99%,那麼最後的1%,依然是心中長留的痛。他只希望,更多和他一樣的人,在某一天,能真正痊癒。

劉剛均拖著殘疾的右腿走街串戶為社區居民服務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用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彭光瑞 文 首席記者 冉文 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