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酒裡出現了這種東西,這酒還能喝麼?!

前幾天我在某個酒廠找到了一批十多年儲存年份, 品鑒口感相當了得的老酒, 其品質遠非現在市場在售酒可比。

但當我興高采烈把酒運回來的時候, 幾個朋友都倒吸一口氣, “酒裡這麼多像棉花絮一樣的東西, 這還是好酒?!能不能喝都是問題吧!”

我把照片放上來, 大家來品品(因酒透明, 照片需要仔細辨認)。

網上一搜, 發現類似的新聞還真不少:

看來, 這是很多人的一個誤區——看到酒中有絮狀物的情況, 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假酒、問題酒、品質差的酒!事實果真如此嗎?

今天我來刨根問底, 跟您談談酒中的絮狀物。

酒裡的絮狀物到底是什麼?

這種偶爾會出現在酒中的棉絮狀懸浮物, 專業上被稱為“絮狀物”。

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 白酒應該是無色透明的, 這種絮狀物的產生實際上屬於酒類渾濁現象。 但需要強調的是:就算是酒類渾濁也存在兩種情況——可逆渾濁與不可逆渾濁。

可逆(可恢復清澈)絮狀物——通常產生於冬季

糧食酒含量高或是純糧食酒在冬季非常容易產生絮狀物, 輕微時出現的是細小如牛毛的絮絲物;嚴重時會表現為明顯的白色絮狀。

絮狀物的產生, 是因為在白酒中, 存在多種乙酯類物質, 如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豆蔻酸乙酯, 當它們遇冷, 便會化為白色絮狀, 有時還會出現結晶狀態。

像棕櫚酸乙酯遇冷以後會變成白色牛毛針狀, 當它們交織在一起時, 就形成了絮狀物。

但是當我們將這種酒放置在溫暖的環境一段時間後,

絮狀物便會溶於酒中, 酒重新恢復透明狀態, 這便是可逆性渾濁。

可逆渾濁中的絮狀物, 就像水結成冰, 是一種自然產生的現象, 對人體是絕對無害的。 文章開始提到的兩瓶酒, A瓶保持原狀, 把B瓶放到溫度高的房間後, 就變成了這樣的狀態:

B瓶酒隨即變得清澈了, 一對比是不是很明顯?

酒精勾兌的酒——沒有絮狀物

我將含有絮狀物的酒和食用酒精一起送去了公司的實驗室進行成分檢測。 結果顯示:食用酒精中檢測不出任何可能導致出現絮狀物的物質, 所以純酒精酒即使在冬天也不會出現絮狀物。

有絮狀物的就一定是好酒嗎?

答案是不一定。

總體來說,絮狀物是可逆渾濁的話,不僅可以斷定這瓶酒純糧釀造的可能性大,更可間接證明這瓶酒中自然產生的香味物質豐富,是好酒的標誌。

但如果絮狀物是不可逆的,那這瓶酒就極有可能是不合格產品,建議不要選購。

順便一提,如果在葡萄酒、啤酒中看到了絮狀物,請不要飲用,不是正常現象。

所有好酒都會產生絮狀物嗎?

可能有人會反駁,絮狀物不能作為好酒的標誌,因為從來沒看過茅臺五糧液裡有這種東西!

不僅如此,不同香型的白酒,由於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會導致白色絮狀物質組成和含量的差別。

以大米為主要成分的米香型、特香型白酒,在冬季就特別容易產生絮狀物;其次是醬香和濃香型白酒,而董酒、西鳳酒即使在冷凍的情況下,白色的絮狀物也很少。

文章開頭中提到的酒,正是在我本人要求下尋找到的,不進行過濾、吸附工序的原生態特香型老基酒。

所以對於酒中的絮狀物,我站在客觀的立場,作出如下總結:

文章的最後,為大家附上國家濃香型白酒標準(GB/T 10781.1-2006)——該標準明確寫道:當酒的溫度低於10度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澱物質或失光。10度以上時應逐漸恢復正常。

姑且以此為今天的酒中絮狀物知識科普畫上個句號。

有絮狀物的就一定是好酒嗎?

答案是不一定。

總體來說,絮狀物是可逆渾濁的話,不僅可以斷定這瓶酒純糧釀造的可能性大,更可間接證明這瓶酒中自然產生的香味物質豐富,是好酒的標誌。

但如果絮狀物是不可逆的,那這瓶酒就極有可能是不合格產品,建議不要選購。

順便一提,如果在葡萄酒、啤酒中看到了絮狀物,請不要飲用,不是正常現象。

所有好酒都會產生絮狀物嗎?

可能有人會反駁,絮狀物不能作為好酒的標誌,因為從來沒看過茅臺五糧液裡有這種東西!

不僅如此,不同香型的白酒,由於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會導致白色絮狀物質組成和含量的差別。

以大米為主要成分的米香型、特香型白酒,在冬季就特別容易產生絮狀物;其次是醬香和濃香型白酒,而董酒、西鳳酒即使在冷凍的情況下,白色的絮狀物也很少。

文章開頭中提到的酒,正是在我本人要求下尋找到的,不進行過濾、吸附工序的原生態特香型老基酒。

所以對於酒中的絮狀物,我站在客觀的立場,作出如下總結:

文章的最後,為大家附上國家濃香型白酒標準(GB/T 10781.1-2006)——該標準明確寫道:當酒的溫度低於10度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澱物質或失光。10度以上時應逐漸恢復正常。

姑且以此為今天的酒中絮狀物知識科普畫上個句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