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兩年營收翻倍,埃斯頓教你用外延收購實現轉型和高增長

不知不覺中, 我們迎來了2018年4月的尾聲, A股上市公司也相繼完成了2017年年度報告和2018一季報的公告任務。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 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 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 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在A股眾多工業自動化上市企業中, 有這麼一家企業, 2017年營業收入10.77億人民幣, 同比大增58.69%。 而在2015年年底時, 這一數值僅為4.83億。 也就是說, 兩年間, 這家企業營收翻倍有餘。

也是在這兩年間, 他通過多達7次的境內外收購, 獲取先進技術,

拓寬市場管道, 在轉型的同時, 完成了遠超國內同行的國際化戰略。

他就是國產機器人四小家之一的——南京埃斯頓。

近年來, 埃斯頓不僅通過加大投入、自主研發, 成功突破技術瓶頸, 躋身國內機器人業界前列, 還通過不斷地收購優質標的, 外延成長為最具國際化視野的中資自動化企業之一。

接下來, 讓我們通過一組資料, 瞭解一下埃斯頓的近年來取得的非凡成果。

1起於數控機床雙核雙輪驅動發展題

埃斯頓成立於1993年, 最初以機床數控系統起家, 截止2013年, 埃斯頓的金屬成形機床數控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了88.92%。 接著, 埃斯頓以此為起點, 切入競爭激烈的工業機器人領域。

2017年, 埃斯頓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中國境內市場的地位。 同時十分重視國際市場, 海外銷售同比增長341.68%, 未來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截止目前, 除去核心零部件中的RV減速機需向日本採購以外, 埃斯頓生產的機器人本體已經配備了自主生產的交流伺服系統、控制系統、控制演算法及手腕關節減速機,

國產化率高達80%。 從一家數控機床企業, 成功轉型升級。

目前, 埃斯頓有著清晰而明確的戰略定位, 既“雙核”驅動, 在發展核心部件和系統的同時, 發展機器人全產業鏈。

智慧裝備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的戰略定位:運動控制系統+工廠自動化, 業務模式實現從單軸——單機——單元自動化解決方案。 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製造系統的戰略定位:All Made By ESTUN, 形成核心部件——工業機器人——機器人智慧系統工程的全產業鏈競爭力。

而這一系列戰略的成功, 離不開產業並購的幫助。

2七次並購自動化企業中外延成長典範

回顧埃斯頓的發展歷史, 並購無疑是輔助其成長的一道利器。 我們發現, 自2016年來, 埃斯頓累計完成4次跨境並購和3次境內並購,

通過並購獲得諸多核心技術及下游管道, 堪稱中資自動化企業中外延並購成長典範。

表:2016年-至今埃斯頓並購案

埃斯頓跨境並購的步伐, 始於2016年2月。 埃斯頓以140萬歐元收購了義大利企業Euclid Labs。

該公司的視覺及程式設計和操作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機器人的隨機抓起、焊接、碼垛、折彎、鉚接等自動化作業,

在提高機器人靈活性的同時免除定位工裝夾具的製作、減少人工參與, 大幅減少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的總成本。

本次收購完成後, 不僅提升了埃斯頓機器人的3D視覺系統軟硬體水準, 還大大強化了埃斯頓的離線程式設計技術。

隨後的2017年,埃斯頓又以非同一般的效率完成了三起跨境並購案。

2月,埃斯頓以1550萬英鎊收購英國運動控制商TRIO全部股份。截至2016年12月31日,TRIO資產總額396萬英鎊,淨資產為336萬英磅;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04萬英磅,稅前淨利潤90萬英磅。

該公司成立於1987年,總部坐落於英國,在美國、中國和印度都設立有子公司。自成立之初起,TRIO就致力於為工業自動化領域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運動控制技術,目前已成為全球運動控制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產品主要為多軸通用型運動控制器及運動控制卡、機器人控制器、人機交互觸控式螢幕(HMI),以及輸入輸出擴展模組。

通過本次收購,埃斯頓開始了打造基於TRIO的運動控制海外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國運營總部的“雙核心”產業佈局。

4月,埃斯頓收購美國BarrettTechnology 30%的股份,開始佈局服務型機器人市場。Barrett Technology擁有機器人微型伺服核心部件,其產品已經應用在眾多高精尖領域,包括手術機器人以及美國火星登陸車等,同時還開發協作機器人本體。

最為關鍵的是,該公司還擁有獲得美國FDI認證的康復醫療機器人。Barrett參與了多個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非軍用研發專案,並長期與美國能源總署(DoE),美國航太總署(NASA),以及美國全國衛生基金會(NSF)等單位合作。

9月,埃斯頓又以886.9萬歐元收購德國多領域系統集成商M.A.i,相比之前針對上游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的獲取,這次收購更像是一次下游集成領域的拓展。

M.A.i.公司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汽車引擎、電子系統部件、半導體、航空部件和醫療器械等領域的裝配和測試生產線集成。主要客戶有法雷奧、采埃孚、英飛淩、博澤、德馬格、江森自控、福締等。

交易完成後,雙方擬在德國組建合資企業,按照歐洲市場的標準進一步優化埃斯頓機器人的設計,全面提升埃斯頓機器人的國際化技術水準,並以此公司為基地啟動埃斯頓機器人在歐洲市場的推廣,為歐洲客戶提供當地語系化售後技術服務。借助於M.A.i.產品和技術平臺,埃斯頓還將優化其工業資料獲取雲服務,全面進軍德國工業4.0標準下的智慧化生產線,數位車間,數位工廠業務。

境內收購中,埃斯頓力圖進入更多不同的應用領域。除去2016年通過全資收購上海普萊克斯、南京鋒遠進入壓鑄機、汽車焊接及包邊等行業外,埃斯頓在2017年還以3.25億人民幣收購揚州曙光多數股權,進軍國防軍工領域。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易界研究院獲悉,揚州曙光現有的交流伺服系統主要運用于海軍和火箭軍,但有部分型號無法滿足現有軍隊的國防需求。埃斯頓希望以此次收購整合為契機,以自身強大的伺服系統補足揚州曙光在部分型號下的劣勢。

同時,在中國國防核心系統國產化的大趨勢下,埃斯頓可以以揚州曙光為管道,將市場拓展至更為廣闊的國防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利潤率。

在埃斯頓成長的過程中,並購作為主要驅動力所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通過審視埃斯頓近兩年的並購案,不難發現其中的暗含的企業發展邏輯:埃斯頓並購的境外目標企業以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技術為主,輔以境內收購不同細分領域的系統集成商,以跨境及境內收購相結合的方式,在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同時,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不斷精進技術、拓展市場。

3國際化並購經驗值得國內製造業企業學習

“國外並購補強核心技術,國內收購整合行業管道”,這是埃斯頓自上市起確定的企業發展思路。通過總結埃斯頓近兩年來的四次跨境並購交易,易界研究院認為主要有兩點經驗值得中國製造業企業借鑒。

第一,擁有熟悉國內外市場及法律的國際化並購團隊。

據易界研究院獲悉,埃斯頓擁有一支熟悉海外市場並且投融資經驗豐富的團隊,成員中不僅大多具有海外工作經驗,同時不乏擁有技術背景的跨專業人才。這使得埃斯頓不僅可以快速的發現優質的海外標的,還能與標的公司進行無障礙交流,快速化解並購交易中的潛在交易終止因素。

同時,國際化的管理層所帶來的快速的整合過程也優於大多數中國企業,令人讚歎。

例如在宣佈收購TRIO短短4個月後的2017年6月,埃斯頓運用TRIO控制系統的機器人本體便開始在客戶現場試用,並已獲得3C、印刷、包裝等行業的批量訂單。並且,最近收購的德國M.A.i的數字化工廠也已經於2018年1月正式在中國落地。

第二,規避交易終止風險,設計多元化的交易方案。

眾所周知,在涉及到高科技行業跨境並購時,中國企業不僅要受到標的所在國監管當局的阻礙,就連標的企業管理層自身,也存在不願以控股方式向中國企業出售的情況。以埃斯頓為例,在收購Euclid Labs及Barrett Technology時,中國企業最終並未控股標的公司。如何化解這一難題,成了交易方案設計時的重中之重。

易界研究院瞭解到,埃斯頓通過一系列巧妙地交易方案設計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Euclid Labs一案中,埃斯頓使用140萬歐元,先收購該公司部分股權,然後進行增資,最終占其20%股權。同時經過談判,埃斯頓保有該公司剩餘股份的優先收購權。並且,埃斯頓在境內與該公司設立合資子公司,控股並表了該合資子公司。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4資本市場預期優異但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

優異的營收和成熟的發展,使得埃斯頓不僅在機器人市場之中聲名在外,也在資本市場中備受矚目。我們觀察了近3個月來,共有6家券商給出的研究報告顯示,埃斯頓均獲得了“推薦”和“增持”的評級。

同時,近一個月以來,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埃斯頓更是以最高的漲幅,引領了該行業的增長。

但是,單從行業的角度分析,埃斯頓還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國內機器人市場整體競爭依舊激烈,以FANUC、KUKA等為代表的海外品牌仍佔據較大優勢,激烈競爭下工業機器人整體價格有下降的風險。

同時,埃斯頓還面臨著海外資產整合和投後管理的不確定性,技術研發加大投入影響利潤率等潛在考驗。

易界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埃斯頓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前提下,核心零部件業務逐步擁有技術先進性之後,將具備相對較強的機器人本體生產優勢。今後,埃斯頓在集成領域進行擴張也將更為順利,未來有望在機器人集成領域撼動本土巨頭新松機器人的地位。最終,埃斯頓有望成為掌握核心技術的全產業鏈機器人龍頭,為“中國製造”添磚加瓦。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隨後的2017年,埃斯頓又以非同一般的效率完成了三起跨境並購案。

2月,埃斯頓以1550萬英鎊收購英國運動控制商TRIO全部股份。截至2016年12月31日,TRIO資產總額396萬英鎊,淨資產為336萬英磅;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04萬英磅,稅前淨利潤90萬英磅。

該公司成立於1987年,總部坐落於英國,在美國、中國和印度都設立有子公司。自成立之初起,TRIO就致力於為工業自動化領域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運動控制技術,目前已成為全球運動控制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產品主要為多軸通用型運動控制器及運動控制卡、機器人控制器、人機交互觸控式螢幕(HMI),以及輸入輸出擴展模組。

通過本次收購,埃斯頓開始了打造基於TRIO的運動控制海外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國運營總部的“雙核心”產業佈局。

4月,埃斯頓收購美國BarrettTechnology 30%的股份,開始佈局服務型機器人市場。Barrett Technology擁有機器人微型伺服核心部件,其產品已經應用在眾多高精尖領域,包括手術機器人以及美國火星登陸車等,同時還開發協作機器人本體。

最為關鍵的是,該公司還擁有獲得美國FDI認證的康復醫療機器人。Barrett參與了多個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非軍用研發專案,並長期與美國能源總署(DoE),美國航太總署(NASA),以及美國全國衛生基金會(NSF)等單位合作。

9月,埃斯頓又以886.9萬歐元收購德國多領域系統集成商M.A.i,相比之前針對上游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的獲取,這次收購更像是一次下游集成領域的拓展。

M.A.i.公司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汽車引擎、電子系統部件、半導體、航空部件和醫療器械等領域的裝配和測試生產線集成。主要客戶有法雷奧、采埃孚、英飛淩、博澤、德馬格、江森自控、福締等。

交易完成後,雙方擬在德國組建合資企業,按照歐洲市場的標準進一步優化埃斯頓機器人的設計,全面提升埃斯頓機器人的國際化技術水準,並以此公司為基地啟動埃斯頓機器人在歐洲市場的推廣,為歐洲客戶提供當地語系化售後技術服務。借助於M.A.i.產品和技術平臺,埃斯頓還將優化其工業資料獲取雲服務,全面進軍德國工業4.0標準下的智慧化生產線,數位車間,數位工廠業務。

境內收購中,埃斯頓力圖進入更多不同的應用領域。除去2016年通過全資收購上海普萊克斯、南京鋒遠進入壓鑄機、汽車焊接及包邊等行業外,埃斯頓在2017年還以3.25億人民幣收購揚州曙光多數股權,進軍國防軍工領域。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易界研究院獲悉,揚州曙光現有的交流伺服系統主要運用于海軍和火箭軍,但有部分型號無法滿足現有軍隊的國防需求。埃斯頓希望以此次收購整合為契機,以自身強大的伺服系統補足揚州曙光在部分型號下的劣勢。

同時,在中國國防核心系統國產化的大趨勢下,埃斯頓可以以揚州曙光為管道,將市場拓展至更為廣闊的國防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利潤率。

在埃斯頓成長的過程中,並購作為主要驅動力所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通過審視埃斯頓近兩年的並購案,不難發現其中的暗含的企業發展邏輯:埃斯頓並購的境外目標企業以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技術為主,輔以境內收購不同細分領域的系統集成商,以跨境及境內收購相結合的方式,在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同時,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不斷精進技術、拓展市場。

3國際化並購經驗值得國內製造業企業學習

“國外並購補強核心技術,國內收購整合行業管道”,這是埃斯頓自上市起確定的企業發展思路。通過總結埃斯頓近兩年來的四次跨境並購交易,易界研究院認為主要有兩點經驗值得中國製造業企業借鑒。

第一,擁有熟悉國內外市場及法律的國際化並購團隊。

據易界研究院獲悉,埃斯頓擁有一支熟悉海外市場並且投融資經驗豐富的團隊,成員中不僅大多具有海外工作經驗,同時不乏擁有技術背景的跨專業人才。這使得埃斯頓不僅可以快速的發現優質的海外標的,還能與標的公司進行無障礙交流,快速化解並購交易中的潛在交易終止因素。

同時,國際化的管理層所帶來的快速的整合過程也優於大多數中國企業,令人讚歎。

例如在宣佈收購TRIO短短4個月後的2017年6月,埃斯頓運用TRIO控制系統的機器人本體便開始在客戶現場試用,並已獲得3C、印刷、包裝等行業的批量訂單。並且,最近收購的德國M.A.i的數字化工廠也已經於2018年1月正式在中國落地。

第二,規避交易終止風險,設計多元化的交易方案。

眾所周知,在涉及到高科技行業跨境並購時,中國企業不僅要受到標的所在國監管當局的阻礙,就連標的企業管理層自身,也存在不願以控股方式向中國企業出售的情況。以埃斯頓為例,在收購Euclid Labs及Barrett Technology時,中國企業最終並未控股標的公司。如何化解這一難題,成了交易方案設計時的重中之重。

易界研究院瞭解到,埃斯頓通過一系列巧妙地交易方案設計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Euclid Labs一案中,埃斯頓使用140萬歐元,先收購該公司部分股權,然後進行增資,最終占其20%股權。同時經過談判,埃斯頓保有該公司剩餘股份的優先收購權。並且,埃斯頓在境內與該公司設立合資子公司,控股並表了該合資子公司。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4資本市場預期優異但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

優異的營收和成熟的發展,使得埃斯頓不僅在機器人市場之中聲名在外,也在資本市場中備受矚目。我們觀察了近3個月來,共有6家券商給出的研究報告顯示,埃斯頓均獲得了“推薦”和“增持”的評級。

同時,近一個月以來,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埃斯頓更是以最高的漲幅,引領了該行業的增長。

但是,單從行業的角度分析,埃斯頓還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國內機器人市場整體競爭依舊激烈,以FANUC、KUKA等為代表的海外品牌仍佔據較大優勢,激烈競爭下工業機器人整體價格有下降的風險。

同時,埃斯頓還面臨著海外資產整合和投後管理的不確定性,技術研發加大投入影響利潤率等潛在考驗。

易界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埃斯頓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前提下,核心零部件業務逐步擁有技術先進性之後,將具備相對較強的機器人本體生產優勢。今後,埃斯頓在集成領域進行擴張也將更為順利,未來有望在機器人集成領域撼動本土巨頭新松機器人的地位。最終,埃斯頓有望成為掌握核心技術的全產業鏈機器人龍頭,為“中國製造”添磚加瓦。

易界分別據英國、法國和整個歐洲的政治形勢對中企在歐並購交易按不同行業進行分析。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並購社群管理員微信DealGlobe_Admin,獲取電子版《2018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特別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