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現場丨市場、IP、人才、政策四方解讀北影節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秉承“砥礪·使命”的主題, 服務於中外電影的創作和市場發展, 溝通中西文化, 國際著名電影人、電影行業從業者聚首於此,

交流電影發展。 經過八天的交流、探討、合作、交易,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落下了帷幕。

除去令影迷為之沉迷的北京展映,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壇獎”之外, 每年的論壇也是電影節中重要的一環, “中外電影合作論壇”、“國際電影市場論壇”、“探索電影之美高峰論壇”,

不僅針對北京本地影視行業指導分析, 探討國內外影視行業的合作與發展, 也為新一年的電影市場提供新思路。

市場報告:產業與人才需兩手抓, 電影需緩解“焦慮”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司若發佈《影視藍皮書: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報告(2018)》,

報告顯示, 2017年電影產業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並且達到了通過電影品質提升電影票房的驅動力優化預期目標。

電影市場呈現先抑後揚的態勢:上半年人們的觀影熱情趨冷, 觀影人次增長乏力, 下半年隨著《戰狼2》《羞羞的鐵拳》《芳華》的 熱映, 觀影人數劇增, 電影市場熱度提升。 此態勢表明觀眾對低品質電影的識別度提高, 對高品質電影愈加追求, 可見高品質電影對觀眾潛藏求有巨大的撬動作用, 高品質電影將繼續是電影行業追求的目標。

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俞劍紅總結了中國電影這幾年產業發展的五點特徵:一是中國電影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二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產業機制初步形成, 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在市場上出現;三是二級市場的發展, 也就是二、三、四線城市成為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影視公司與資本市場的接軌, 很多影視公司開始上市;五是中國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都實現了數位化。

在此基礎上, 他認為要想真正將電影產業做大做強, 中國需要真正的國家級的電影產業園、提升電影工業體系、完善電影產業的投融資制發放體系。 除此之外, 要拍高品質的電影, 打造有競爭力的市場電影主體, 真正提升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人才是關鍵, 北京電影學院也在致力於培養高水準複合型國際化的人才。

他還從受眾年齡、性別、類型、婚姻狀況等方面分析了2017年16.2億的電影受眾。同時,他認為電影行業人員需要知道觀眾看什麼和想什麼。關於觀眾的想法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佛系觀影,也就是無目的觀影;二個就是情緒性觀影,就是為了緩解一種情緒,很大程度上是緩解焦慮感。三是為緩解焦慮感,追尋價值觀,但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地學習如何軟性地把價值觀放到電影裡來緩解受眾焦慮的情緒。

IP分析:小說改編占一半,動漫IP引關注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了500億大關,國內電影產業正由快速增長進入勻速增長階段,而優質IP已經成為影視圈公認的核心競爭力,甚至帶動著全產業鏈收入的快速增長,在IP電影份額中,小說改編以48%的占比成為其重要創作來源。

就拿掌閱來說,兩年間掌閱已將《一念時光》、《沫許辰光》、《惹上冷殿下》等原著文學培育孵化成影視作品,今年將陸續在各平臺呈現出來。2017年掌閱文學全年發放稿酬超過3億元人民幣,文學板塊累計簽約作品超過7萬本,累計簽約作者超過5.5萬人,單本書最高訂閱1.8個億。

未來IP的價值還將衍生至全產業鏈運營。目前,影視IP已經拓展了互聯網視頻、文旅實景、品牌聯營及其他授權品的四大衍生市場,而在文學內容領域,掌閱則圍繞頭部IP,將內容佈局擴展至網路文學、漫畫、出版、有聲、IP孵化等方面,大力推廣培育優秀內容。

值得肯定的是,業界對IP價值的重視並非說說而已。據悉,掌閱已與北京大學打造“北大網路文學研究論壇-掌閱文學原創人才基地”,同時與中國傳媒大學聯手打造“中傳&掌閱IP研究基地”,通過新生代創作者的培養,深度推動網路文學的精品化進程。

作為國內權威數位閱讀平臺的掌閱,掌閱文學負責人王良講述了其判斷內容IP的方法論:“一是好的故事,二是一定要有用戶基礎。好的故事分兩點,一個是故事本身的故事性和文筆性,第二個是故事的結構和可擴展性。用戶基礎也分兩塊,一個是用戶基礎的數量,第二個還要關注作品屬性的構成”。

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更是將觀賞性、思想性和傳播度作為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的評判標準,一針見血地指出,“創作者不重視觀眾滿意度,這樣的創作則沒有生命力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電影節電影市場簽約中,動漫超級IP引起關注,星際互娛與國韻文化就“超級系列IP視覺化劇本創作與發行推廣、國外優質版權投資諮詢與孵化”達成合作,簽約金額1.5億元,兩大公司強強聯手,共建中國動漫超級IP。這是否是創造中國的漫威世界的前兆?我們拭目以待。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影IP價值的崛起正在引導全行業追本溯源、回歸內容創作的本質。

人才培養:在實踐中進步,在專業中創新

人才培養是影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下亟待發展的問題。著名編劇、南京藝術學院副校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從影視專業教育方面,介紹了如何更好地培養人才,從而為產業做好基礎性的服務。

一方面,他認為電影的產、學、研要聯繫起來,用新鮮的教材和案例培養實用型人才。老師首先要提升,要投入到生產和研究的一線當中自己研究當下的問題和最新的現象,而後才能教導和引導學生理解當下電影產業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他強調了電影人的人文精神,呼喚電影人的良知。電影人要做到既不討好主管部門,也不討好資本,同時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著名經紀人、製片人、導演、電影行銷專家黃斌表達了他對於明星價值的焦慮和迷茫。他認為市場對明星趨之若鶩並不是明星本身造成的,而是背後的資本和市場造成的,明星或者是明星經濟只是被當成了一個怪像的靶子。雖然明星的發展充滿著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但可以堅持的是要尋找到自己的初心。

無獨有偶,在好萊塢藝人經紀模式全解析——中美行業經驗交流會中,銳傳媒創始人兼CEO王叢就藝人經紀從業務角度總結四點:

1

專業的能力,任何一個經紀人,都有4、5個助理,每週末就是讀劇本。

2

團隊合作,可能這個行業相對說門檻比較低,CAA的模式是什麼?5個合夥人都能為你服務,有人可能商務強一點,有人節目強一點,有人是劇強一點。所以,在團隊方面,團隊合作是第二個關鍵字。

3

有很多行業的大佬們都已經做到了合理化管理,只有這樣才可以追尋更高的盈利,當然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還是比較難的。

4

社會化分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專門做業務的人、有做法務的人、也有人做行政、協調的事情。

只有更專業的經紀團隊,才能讓藝人與市場、粉絲的關係更加健康。

而影視行業對於導演的培養則更需要專注,騰訊影業副總經理、大夢電影工作室總經理陳洪偉表示,低成本不意味著不能做商業片,現在在非常缺有銳氣的、有年輕氣質、低成本商業電影。他說,商業電影是需要智慧的,不是與藝術對立的,要扶持低成本商業片,這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他認為,出資方不要過多介入創作者,要明確合理分工,把握方向和度。

壞猴子影業首席執行官王易冰說,導演需要很強的個性,要和編劇好好打磨劇本,比如有一部電影,計畫成本1500萬元,但在看過劇本、反復溝通後,投資追加到超過1億元。

北京太合娛樂文化發展股份有些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畫(“青蔥計畫”)總監付佳指出,一些年輕導演首部作品很優秀,但第二部就“塌”了,這就是心亂了;導演是創作者,面對誘惑,要有做好電影的堅持。同時她希望能營造良性的行業生態環境,扶持更多青年創作者。

政策解讀:優化營商環境 落實“投貸獎”

一、優化營商環境 助推北京影視實現穩中有升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胡東表示,近年來為加快北京影視繁榮發展,北京市各部門聯動,通過政策集成、綜合施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北京影視實現穩中有升。

>一是在全國率先設立影視出版創作基金,2016-2017年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共扶持202個影視專案,累計扶持資金達2.6億元。所投資項目也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二是完善多廳影院建設補貼政策。2017年11月,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出臺了新版《北京市多廳影院建設補貼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將科學合理佈局五環路以內影院建設,重點鼓勵和支援在五環路以外鄉鎮影院建設,鼓勵和支援利用老舊廠房、商業和倉儲改建影院和老舊影院改擴建為多廳影院,鼓勵和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影院建設,鼓勵和支持高新格式影院建設,對採用IMAX、中國巨幕、4D和杜比影院等高新技術的影廳給予補貼。

>>>三是出臺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將對影院設備更新改造、少數民族語電影譯製、重點製片基地建設發展、優秀國產影片製作、具有文化特色、藝術創新影片發行和放映等予以資助。

二、推出“投貸獎”相關配套政策

去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推出文創產業“投貸獎”政策和聯動體系,創新實施“政策+平臺+服務”模式,建立了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財政支持資金的無縫對接。“投貸獎”政策的出臺有效降低了文創企業融資成本,調動和撬動了大量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資文創產業,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今後,市文資辦還會陸續推出相關配套文化財政政策,對不同生命週期的文創企業做到精准服務。

此外,北京銀行也表示未來將圍繞政策佈局加大工作力度,並加大政銀合作對接,開啟影視創新服務新征程,通過扶持影視領域小巨人、打造影視精品力作和支援影視作品走出去引進來等措施攜手影視企業共成長。

第八屆北影電影節落下帷幕,除了上述論壇,VR電影、網路電影、紀錄電影在本屆北影節中也有討論,不難看出,從2015、2016年的電影紅利期到如今的平穩期,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往多元化發展,也越來越注重對內容品質的把控和工業化體系的建設,但電影行業追名逐利、浮躁的現象依舊屢見不鮮,願每屆北影節後,從業人員都能看到問題,解決問題,讓中國電影更好看。

金牌經紀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

他還從受眾年齡、性別、類型、婚姻狀況等方面分析了2017年16.2億的電影受眾。同時,他認為電影行業人員需要知道觀眾看什麼和想什麼。關於觀眾的想法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佛系觀影,也就是無目的觀影;二個就是情緒性觀影,就是為了緩解一種情緒,很大程度上是緩解焦慮感。三是為緩解焦慮感,追尋價值觀,但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地學習如何軟性地把價值觀放到電影裡來緩解受眾焦慮的情緒。

IP分析:小說改編占一半,動漫IP引關注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了500億大關,國內電影產業正由快速增長進入勻速增長階段,而優質IP已經成為影視圈公認的核心競爭力,甚至帶動著全產業鏈收入的快速增長,在IP電影份額中,小說改編以48%的占比成為其重要創作來源。

就拿掌閱來說,兩年間掌閱已將《一念時光》、《沫許辰光》、《惹上冷殿下》等原著文學培育孵化成影視作品,今年將陸續在各平臺呈現出來。2017年掌閱文學全年發放稿酬超過3億元人民幣,文學板塊累計簽約作品超過7萬本,累計簽約作者超過5.5萬人,單本書最高訂閱1.8個億。

未來IP的價值還將衍生至全產業鏈運營。目前,影視IP已經拓展了互聯網視頻、文旅實景、品牌聯營及其他授權品的四大衍生市場,而在文學內容領域,掌閱則圍繞頭部IP,將內容佈局擴展至網路文學、漫畫、出版、有聲、IP孵化等方面,大力推廣培育優秀內容。

值得肯定的是,業界對IP價值的重視並非說說而已。據悉,掌閱已與北京大學打造“北大網路文學研究論壇-掌閱文學原創人才基地”,同時與中國傳媒大學聯手打造“中傳&掌閱IP研究基地”,通過新生代創作者的培養,深度推動網路文學的精品化進程。

作為國內權威數位閱讀平臺的掌閱,掌閱文學負責人王良講述了其判斷內容IP的方法論:“一是好的故事,二是一定要有用戶基礎。好的故事分兩點,一個是故事本身的故事性和文筆性,第二個是故事的結構和可擴展性。用戶基礎也分兩塊,一個是用戶基礎的數量,第二個還要關注作品屬性的構成”。

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更是將觀賞性、思想性和傳播度作為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的評判標準,一針見血地指出,“創作者不重視觀眾滿意度,這樣的創作則沒有生命力可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電影節電影市場簽約中,動漫超級IP引起關注,星際互娛與國韻文化就“超級系列IP視覺化劇本創作與發行推廣、國外優質版權投資諮詢與孵化”達成合作,簽約金額1.5億元,兩大公司強強聯手,共建中國動漫超級IP。這是否是創造中國的漫威世界的前兆?我們拭目以待。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影IP價值的崛起正在引導全行業追本溯源、回歸內容創作的本質。

人才培養:在實踐中進步,在專業中創新

人才培養是影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下亟待發展的問題。著名編劇、南京藝術學院副校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李向民從影視專業教育方面,介紹了如何更好地培養人才,從而為產業做好基礎性的服務。

一方面,他認為電影的產、學、研要聯繫起來,用新鮮的教材和案例培養實用型人才。老師首先要提升,要投入到生產和研究的一線當中自己研究當下的問題和最新的現象,而後才能教導和引導學生理解當下電影產業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他強調了電影人的人文精神,呼喚電影人的良知。電影人要做到既不討好主管部門,也不討好資本,同時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著名經紀人、製片人、導演、電影行銷專家黃斌表達了他對於明星價值的焦慮和迷茫。他認為市場對明星趨之若鶩並不是明星本身造成的,而是背後的資本和市場造成的,明星或者是明星經濟只是被當成了一個怪像的靶子。雖然明星的發展充滿著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但可以堅持的是要尋找到自己的初心。

無獨有偶,在好萊塢藝人經紀模式全解析——中美行業經驗交流會中,銳傳媒創始人兼CEO王叢就藝人經紀從業務角度總結四點:

1

專業的能力,任何一個經紀人,都有4、5個助理,每週末就是讀劇本。

2

團隊合作,可能這個行業相對說門檻比較低,CAA的模式是什麼?5個合夥人都能為你服務,有人可能商務強一點,有人節目強一點,有人是劇強一點。所以,在團隊方面,團隊合作是第二個關鍵字。

3

有很多行業的大佬們都已經做到了合理化管理,只有這樣才可以追尋更高的盈利,當然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還是比較難的。

4

社會化分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專門做業務的人、有做法務的人、也有人做行政、協調的事情。

只有更專業的經紀團隊,才能讓藝人與市場、粉絲的關係更加健康。

而影視行業對於導演的培養則更需要專注,騰訊影業副總經理、大夢電影工作室總經理陳洪偉表示,低成本不意味著不能做商業片,現在在非常缺有銳氣的、有年輕氣質、低成本商業電影。他說,商業電影是需要智慧的,不是與藝術對立的,要扶持低成本商業片,這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他認為,出資方不要過多介入創作者,要明確合理分工,把握方向和度。

壞猴子影業首席執行官王易冰說,導演需要很強的個性,要和編劇好好打磨劇本,比如有一部電影,計畫成本1500萬元,但在看過劇本、反復溝通後,投資追加到超過1億元。

北京太合娛樂文化發展股份有些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畫(“青蔥計畫”)總監付佳指出,一些年輕導演首部作品很優秀,但第二部就“塌”了,這就是心亂了;導演是創作者,面對誘惑,要有做好電影的堅持。同時她希望能營造良性的行業生態環境,扶持更多青年創作者。

政策解讀:優化營商環境 落實“投貸獎”

一、優化營商環境 助推北京影視實現穩中有升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胡東表示,近年來為加快北京影視繁榮發展,北京市各部門聯動,通過政策集成、綜合施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北京影視實現穩中有升。

>一是在全國率先設立影視出版創作基金,2016-2017年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共扶持202個影視專案,累計扶持資金達2.6億元。所投資項目也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二是完善多廳影院建設補貼政策。2017年11月,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出臺了新版《北京市多廳影院建設補貼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將科學合理佈局五環路以內影院建設,重點鼓勵和支援在五環路以外鄉鎮影院建設,鼓勵和支援利用老舊廠房、商業和倉儲改建影院和老舊影院改擴建為多廳影院,鼓勵和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影院建設,鼓勵和支持高新格式影院建設,對採用IMAX、中國巨幕、4D和杜比影院等高新技術的影廳給予補貼。

>>>三是出臺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將對影院設備更新改造、少數民族語電影譯製、重點製片基地建設發展、優秀國產影片製作、具有文化特色、藝術創新影片發行和放映等予以資助。

二、推出“投貸獎”相關配套政策

去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推出文創產業“投貸獎”政策和聯動體系,創新實施“政策+平臺+服務”模式,建立了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財政支持資金的無縫對接。“投貸獎”政策的出臺有效降低了文創企業融資成本,調動和撬動了大量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資文創產業,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今後,市文資辦還會陸續推出相關配套文化財政政策,對不同生命週期的文創企業做到精准服務。

此外,北京銀行也表示未來將圍繞政策佈局加大工作力度,並加大政銀合作對接,開啟影視創新服務新征程,通過扶持影視領域小巨人、打造影視精品力作和支援影視作品走出去引進來等措施攜手影視企業共成長。

第八屆北影電影節落下帷幕,除了上述論壇,VR電影、網路電影、紀錄電影在本屆北影節中也有討論,不難看出,從2015、2016年的電影紅利期到如今的平穩期,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往多元化發展,也越來越注重對內容品質的把控和工業化體系的建設,但電影行業追名逐利、浮躁的現象依舊屢見不鮮,願每屆北影節後,從業人員都能看到問題,解決問題,讓中國電影更好看。

金牌經紀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