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傳承歷史文脈 播撒知識薪火——南陽市圖書館的前世今生

南陽市圖書館外景

南都晨報記者 馬蘇

在宣導全民閱讀的今天,圖書館成了市民閱讀的好去處。 圖書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象徵和文明標誌。

南陽藏書之風早已興盛, 從元代建立的諸葛書院、玄妙觀到清代的宛南書院和崇正書院都有藏書樓。 五四運動後, 隨著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 南陽相繼建起多座圖書館。 追溯歷史, 市圖書館從開始創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 它一直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南陽人的文化記憶。

南陽書香 文脈悠長

市圖書館研究員李仁瑞告訴記者, 南陽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始於1924年。 1923年, 因直系軍閥曹錕賄選, 收買國會議會, 南陽名人張嘉謀(字中孚)是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 張嘉謀回鄉後, 將所獲賄金5000元捐獻, 創辦了南都小學(在今市三中處)和南陽縣立第一圖書館。 該館藏書5000餘冊, 多為古籍, 這也是南陽市圖書館的前身,

館址位於黌學前院(今王府飯店東院), 後遷至小關帝廟內。 1938年, 該館合併於民眾教育圖書館。

1928年, 兩座漢章圖書館成立。 其中一座設于宛南中學, 取名宛南中學漢章圖書館;另一所則是南陽縣漢章圖書館, 館址位於團練賓興館(今府衙東院), 藏書4000餘冊。

1931年, 漢章公共圖書館擴大編制, 將藏書增至8000餘冊, 改建為南陽縣立民眾教育館, 館內設圖書部、科技部、推廣部、體育部。

1940年, 著名歷史學者孫文清為紀念父親, 感恩叔父, 教育後人, 便從其父親和叔父的名字“雨亭”、“耀湘”中各取一字創建雨湘圖書館, 該館為私人圖書館, 館址設於賒店(當時隸屬南陽縣), 藏書5000餘冊。 1951年, 孫文清將館內藏書、縣誌資料手稿、漢畫拓片全部贈予南陽市人民文化館。

1942年, 張嘉謀逝世後, 家人、友人和學生為紀念他, 將其生前存書與社會人士捐贈的圖書整理, 以其字型大小為名成立中孚圖書館, 藏書5000餘冊。 1950年, 該館藏書移交南陽市人民文化館圖書室存用。

文化寶庫 惠及民生

1956年, 文化館圖書部擴建為南陽市圖書館。 市圖書館正式成立, 館址位於城區解放路529號。 各類圖書增至5萬餘冊。 1973年8月, 市圖書館恢復建館, 設于新華東路與解放路交叉口東北側。

市圖書館館長周獻紅介紹, 現今的市圖書館於1989年12月建成開放, 面積5370多平方米, 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部門設置更加系統、科學, 現設有採編部、外借部、讀者工作部、期刊閱覽部、網路技術部、古籍部、少兒部、新館籌建部等16個職能部室, 館藏紙質圖書80萬多冊,

期刊840餘種, 合訂本近4萬冊。

隨著館藏資源的快速增長、自動化技術的不斷引進,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來館辦證、借閱。 2017年全年, 市圖書館新增辦證讀者10819人;全年圖書流通(不含館外流通點)54萬餘冊次, 接待讀者63萬余人次;平均每天接待到館讀者1796人次, 平均每天圖書流通1643冊次。

2015年3月, 南陽市正式啟動了新“三館一院”項目建設, 新圖書館破土動工, 館址位於光武大橋東側。 一座館舍獨立、建築面積約36000多平方米的新館正在建設中。 不久的將來, 伴隨著南陽人成長的一位老友——現今的市圖書館或將“功成身退”, 但它依然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南陽人的文化記憶;新的館舍將繼續把我們的文化寶庫承載延續, 讓全民在更加濃郁的書香中,

為城市文化發展譜寫精彩華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