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故里:夏侯村裡說非遺

東夏侯 , 在曲阜息陬村東南4公里。 背依蓼河, 面臨大山、小山。 村東南大山東北為火山, 火山東有石屋子山, 四山皆為青石, 質地堅硬。 《鄒縣地理志》記:“夏侯一帶出青石碑碣”, 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大山南有碌碡山, 為灰色石灰石, 如今, 山上已是刺槐成蔭。

據傳:三國時曹操的部將夏侯惇、夏侯淵曾在此屯兵, 製造兵器, 操練兵馬, 當時分為東、西二屯, 東屯即今東夏侯, 西屯即今西夏侯。 夏侯惇, 武帝時為裨將, 從征伐累功拜前將軍, 文帝時為大將軍。 他生性清儉, 餘財輒以分施, 故世人以其姓氏名村以示紀念。

康熙版《鄒縣誌》載:“夏侯社、東夏侯村”, 1946年由鄒縣劃屬曲阜縣第五區, 1956年屬夏宋鄉, 1958年屬息陬人民公社, 今屬息陬鎮。

東夏侯石雕淵源流長, 可追溯到唐宋時期, 建國後老一輩石雕藝人發揚光大, 至今仍作為部分村民謀生之技。 樸實的東夏侯村民靠山吃山, 利用勤勞的雙手開山鑿石, 將石雕這門手藝流傳至今。 石刻從最早的生活器皿如石臼、石槽、石碾, 到後來的禮器祭器如碑刻、香爐等, 再到如今的尼山硯、文玩手把件等。 隨著石雕手藝的傳承, 再加上現代化設備的引入, 石雕手藝的傳承創新也是日新月異。 劉長城,

作為東夏侯石雕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從幼年至今的石雕石刻經歷, 當是這個村莊的石雕發展見證人了。

劉長城, 濟寧市民間藝術家、中國中級民間工藝美術師。 他愛硯、琢硯三十餘載, 尤其擅長雕琢有“中國儒家第一硯”之稱的尼山硯。 2001年, 他苦用一年時間刻出長寬各近70釐米的巨型尼山硯,

被載入曲阜史志, 其主體以儒家禦、書、射、禮、樂、數六藝及孔子周遊列國為中心, 被稱為“曲阜第一硯”。

上圖為劉長城先生用東夏侯山脈獨有的紅魚子石雕刻的幾件石臼作品。 雕刻製成的石臼, 作為人們生活中倒蒜的一種生活器具,

不僅具有觀賞性, 而且更對人身體有益, 將蒜香的香味發酵的更美。 當小雨淅瀝之際, 摘幾把野菜包一盤水餃, 倒幾頭大蒜, 倒一杯小酒, 也不失為一種平淡的生活情趣。

上圖為劉長城先生近幾年的部分作品展示。

經過曲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鑒定委員會的調研審核, 2016年2月,《東夏侯石刻》列為第四批縣市級非遺保護項目。劉長城,被確認為《東夏侯石刻》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2月,《東夏侯石刻》列為第四批縣市級非遺保護項目。劉長城,被確認為《東夏侯石刻》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