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孫悟空大鬧天宮,跑到老君的兜率宮是巧合?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元子曰:上回已言由還丹而修大丹, 體歸純《乾》, 即可壽與天齊, 名登紫府矣。 然金丹有陽火陰符之妙用, 當進陽而即進陽, 當運陰而即運陰, 陰符陽火, 不失其時, 方能金丹成熟。 若知進陽而不知運陰, 縱金丹在望, 未許我認。 故此回緊接上回, 細演陰符妙用耳。

“大聖在齊天府, 日食三餐, 夜眠一榻, 無事牽縈, 自由自在。 ”是心處事外, 靜以待時耳。 《文言傳》曰;“知進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者, 其唯聖人乎!”“許旌陽啟奏:‘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 恐後來鬧中生事。 ’”是明示其陽極必陰,

若不防閑, 得而復失之患, 勢所必有。 “不若與他一件事管了, 庶免別生事端”者, 必有事焉, 而勿正, 心勿忘也。 “玉帝宣猴王與一件執事, 權管蟠桃園, 使早晚在意”者, 是一日內十二時, 意所到皆可為, 朝《屯》暮《蒙》, 須臾不離也。 但“權管”二字大有妙義, 學者不可不玩。 大聖乃先天至精, 為陽之主, 其管齊天府久管也, 管蟠桃園權管也。 久管者, 進陽以決陰, 陽火之事;權管者, 借陰以全陽, 陰符之事。 大聖知其時之不可失, 故歡喜謝恩, 朝上唱喏而退也。

“蟠桃三千六百樹”, 《坤》卦全體, 六六之數;“前面一千二百株, 花微果小, 三千年一熟, 人吃了成仙了道, 體健身輕”, 即《坤》中所生一陽《複》、二陽《臨》, 二六一十二, 陰變為陽之果, 陽氣方生, 故花微果小也;“中間一千二百株, 層花甘實, 六千年一熟, 人吃了霞舉飛升, 長生不老”, 即《坤》中所產三陽《泰》、四陽《大壯》, 二六一十二, 陰變為陽之果, 陽氣壯盛, 故居在甘實也;“後面一千二百株, 紫紋細核, 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與天齊壽, 日月同庚”, 即《坤》中所產五陽《夬》、六陽《乾》, 二六一十二, 陰變為陽之果,

陽氣純全, 故紫紋細核也。 由《坤》而複《乾》, 自六而歸九, 陰變成陽, 故後國之桃九千年一熟。 “桃”者, 實也, 其中有仁, 屬純陽;陽氣純全, 即是桃熟;桃熟, 即是金丹成熟;金丹成熟, 采而服之, 勢不容已。

“大聖聞言歡喜, 當自查明回府”者, 喜其時候已到, 而查明火候也。 “三五日一賞玩”者, 三五合一, 先天陽氣圓滿也。 “見枝頭桃熟, 要嘗新”者, 伏陽于陰之未發也。 “

忽設一計, 使仙吏出外, 脫了冠服, 摘桃自在受用”者, 是見之不可用, 用之不可見, 在不睹不聞處下手也。 “將熟桃吃了一飽”者, 食其時, 百骸理也。 “三二日, 又去設法偷桃, 盡他享用”者, 三二為一候, 一時六候, 只於一候之頃, 奪天地之造化為我有, 其盜機也, 天下莫能見, 莫能知也。

“王母娘姆大開寶閣, 做蟠桃勝會”者, 陽已極而陰即遇會也。 “著七衣仙女摘桃”者, 《姤》卦卦爻圖略之象, 即七日一陰來姤也。 “叫尋他出來”者, 《姤》之“女壯”也。 “大聖變二寸長的人兒, 在大樹梢頭濃葉之下睡著”者, ”二寸為明, 上一陰下五陽, 《夬》之象。 “前摘三籃, 中摘三盤”, 二三為六, 《姤》之一陰之象。

“後樹花果稀疏, 只有幾個毛蒂青皮的、原來熟的都是猴王吃了”者, 真者已藏, 不妨示假也.“將技一放, 驚醒猴王, 大聖即現本相, 耳朵內犁出金箍棒, 咄的一聲道:‘你是那方怪物, 敢大膽偷摘我桃’”者, 此由《夬》而《乾》, 由《乾》而《姤》之象。 《夬》者, 以陽決陰也。 《姤》者, 以陰遇陽也。 陽決陰, 則陰以陽為偷, 謂怪;陰遇陽, 則陽以陰為偷, 謂怪。 總一盜機, 只在順逆之聞耳。 順之則由《乾》而變《姤》, 逆之則借《姤》以全《乾》。 故《夬》反為《姤》, 《姤》反為《夬》, 而《乾》居《夬》、《姤》之間也。 七衣仙女說出王母娘娘做蟠桃勝會;又說出請客上會自有成規”。 以見陽極必陰, 一定成規, 而不能更移也。 但不能使陽而不陰者, 天地之氣機;而能借陰保陽者, 聖人之功用。

“大聖使定身法, 把眾仙女定在桃樹之下”, 即《姤·初六》:“系于金柅,貞吉”也。陰來遇陽,能以傷陽,如金柅之能止車,然初陰微弱,防之於早,逆而制之,凶可化吉,亦即《彖傳》“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大聖賺哄赤腳大仙通明殿演禮,變赤腳大仙至瑤池,卻未有仙來,吃八珍,飲瓊漿”一段,即《姤》之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也。九二以剛乘柔,柔下剛上,故謂赤腳大仙。以陽防陰,如魚在包中,先發制人,不但陽氣不能為害,而且能盜彼殺中之生氣以為我有,故利於我,不利於賓。“自揣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即九四“包無魚,起凶”也。夫陽來交陰為好,陰來姤陽為不好,不能防陰於早,客氣乘間而來,必傷正氣,如包中失魚,魚無拘束,放蕩橫行,起凶之道也。“不如回府中睡去”者,即《姤·九三》“其行次且,厲無大咎”也。陰氣未發,雖不能去陰,而陰亦不能傷,“回府去睡”,正厲而無大咎之義。

“信步亂撞,一會把路走差,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宮,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齊天府,《乾》之上九也。兜率宮,《姤》之九五也。悟空醒悟有差,差者自差,悟者自悟,差正可以見悟、悟正可以止差。差者順也,悟者逆也,以逆行順,何差之有?“直至丹房,見五個胡蘆裡邊都是煉就金丹,傾出來就吃了。”即九五:“含章,有隕自天”也。含藏章美,內剛外柔,陰氣不得用事,自消自化,天心常照,金丹成熟,可以由漸而頓,虛心而能實腹矣。“一時間丹滿酒醒”,正由漸而頓,虛心實腹之效。蓋靈丹人腹,陰氣悉化,如醉初醒,即歸大覺,一時之功,神哉!妙哉!“又自揣道:‘不好!不好!這場禍事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保,不如下界為王去也。’”即上九:“姤其角,上窮吝也。”遇《姤》不能藏剛而持剛,金丹得而復失,大禍臨身,性命難保,吝所必有。“不如下界為王”,是不姤於角,保丹之善法也。

以上數百言,皆演借陰保陽,竊奪造化之妙用。偷桃、偷酒、偷丹,俱在人所不知,而已獨知處用手段,純是盜機,雖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測度,正提綱“亂蟠桃大聖偷丹”之旨。

蟠桃會由《乾》而《姤》,順也;亂蟠桃借《姤》還《乾》,逆也。不亂不能偷,惟亂而偷之,所以遂心應手,無不如意也。

“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隱身法逃去,回至花果山。”此金丹口訣中之口訣,天機秘密,後人誰能識的?惟悟一子注曰:“上天而下地,回天山《遁》卦爻圖略,可謂仙翁知音矣。但遁則遁矣,何以不行舊路,從西天門隱身法逃去乎?此中妙意,須當追究出來。“舊路”者,《姤》也;“西天門”者,《夬》也;使隱身法逃去”者,《遁》也,又自天而回山亦為《遁》象。由《姤》而《遁》,陰氣浸長,陽氣受傷,後天順行之道。自《夬》而《遁》陽氣不亢,陰氣難進,先天逆運之道。不行舊路,從西天門逃去,所以順中用逆耳。使隱身法,即是竊奪陰陽之盜機,惟其有此盜機,故大聖回山之後,“又翻一筋斗,使隱身法徑至瑤池.人還未醒,揀大甕,從左右脅下挾了兩個,兩手提了兩個,回至洞中,就做仙酒會,與眾快樂。”上天下地,從心所欲不逾矩,真取諸左右逢其原矣。

“王母備陳偷吃蟠桃,仙官來奏偷吃仙酒,老君道出偷吃仙丹,玉帝見奏驚懼;齊天府仙吏奏道,孫大聖不知去向,五帝又添疑思;赤腳仙又奏遇齊天大聖,言有旨著眾仙先演禮後赴會等語,玉帶越發大驚。”即佛祖所雲:“若說是事,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者是也。驚疑者何?驚疑不順天而逆天也。順天者,後天而奉天時之道。逆天者,先天而天弗違之道。因其先天之道,逆而不順,故提綱謂之“反天宮”;因其反天宮,與天爭權,則天神不悅,必以逆為怪,故提綱謂之“諸神捉怪”。然先天之道,所以能反天逆天,而不順天者,總在一《遁》之妙,《遁》卦健於外而止於內,以止運健,健本於止,雖行健而健無形跡可窺矣。

“玉帝差普天神將,共十萬天兵下界,把花果山圍困,捉獲大聖。大聖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即《遁》之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也。《遁》之在初,恐有遁而不回之厲,若能莫管門前是與非,不往何災也?及“九個凶神,惡言潑語,門前罵戰,大聖笑道:‘莫采他,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見時成。’”即六二。

“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以中正自守,境遇不得而遷,患難不得而移。如牛革之固。“功名體問幾時成”,正所以固志也。“九個凶神把門打破。大聖大怒,命獨角鬼王帥今七十二洞妖王出陣,被九曜惡星一齊掩殺,抵住在鐵板橋頭,莫能得出。”即九三:“系遁,有疾厲”也。聖妖相混,為陰所牽,不能遁而以剛自用,如有疾憊,放在鐵板橋頭,莫能得出也。“九曜星數罵偷桃、偷酒、亂會、竊丹,此處享樂。大聖笑道:‘這幾樁事兒,實有!實有!你如今待要怎麼?’”即九四:“好遁”也。惟其能遁,所以能偷,偷之遁之,境遇在彼,造命在我,天關在手,地軸由心,造化何得而拘哉?

“自辰時殺到日落西山,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都被眾天神捉去,只走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即九四:“君子吉,小人否”也。蓋以剛而亢躁者,不好於遁,順其陰陽,即為天所拘;剛而能柔者,好於遁,通其造化,不為天所限。好遁不好遁,君子小人分之,吉凶見之也。“大聖拔毫毛一把,變了千百個大聖,都使的金箍律,打退哪吒太子,戰敗五個天王,得勝回洞。”即九五:“嘉遁,貞吉”也。剛健中正,隨心變化,無定之中而有定,有定之中而無定,毫光普照應用無方,不遁而遁,遁之嘉美而無形無跡,所謂千百億化身者,故能勝天,而天無可如何也。可異者,四健將迎著大聖,哽哽咽咽大哭三聲,又嘻嘻哈哈大笑三聲,這個盤謎真難猜識,然難猜難識,而有易猜易識者,仙翁已明明道出矣。健將道:今早交戰,把七十二洞妖王,與獨角鬼王,盡被眾神捉去,我等逃生,故此該哭;今見大王得勝回來,未曾傷損,故此該笑。”妖王鬼王乃高亢之陽,大聖乃中正之陽。高亢之陽,剛而不柔,為妖為鬼;哭者,哭其知進而不知退也。中正之陽,剛而能柔,為聖為仙;笑者,笑其知進而能知退也。知進者,所以進陽而夬陰也;知退者,所以運陰而養陽也。服丹之後,宜退而不宜進,故《遁》之道所由貴。

“大聖道。‘我等且緊緊防守,飽飧一頓,安心睡覺,養養精神,天明看我使個大神通,拿這些天將,與眾報仇。’”即上九:“肥遁,無不利也。”‘飽飧”者,實其腹也;“安心睡”者,虛其心也。既實腹而又虛心,養精神而待天明,身在事中,心處事外,萬物難傷,造化難移,遁之肥而自由自專,養到大神通處,超出乎天地之外,以之敵天將,有何不利哉?

總之,此回妙旨。“亂蟠桃”者,自《乾》而《姤》也;“反天宮”者,由《姤》而《遁》也。“大聖偷丹”者,借後天而成先天也;“諸神捉怪”者,以後天而傷先天也。借後天成先天,《姤》中養《乾》;以後天傷先天,《乾》極必《姤》。趁《姤》而偷,則造化為我用;惟《遁》而捉,則造化不能傷。《姤》者自姤,《遁》者自遁,偷者自偷,捉者自捉。惟《姤》方能偷,惟《遁》不能捉,能偷能遁,神鬼不測,諸神焉得而捉之?此中天機,惟天縱之大聖能知能行,彼一切在後天中用功夫,師心自用,強制強求者,烏能窺其底蘊哉?

結尾結出“四大天王收兵器罷戰,眾各報功,拿住虎豹狼蟲無數,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可知捉者是怪,而不是聖。聖也,怪也,總在能遁不能遁耳。能遁便為聖,不遁便為怪,《遁》之時義大矣哉!

詩曰:

陽極陰生姤即連,此中消息要師傳。

含章在內神功妙,知者奪來造化權。

即《姤·初六》:“系于金柅,貞吉”也。陰來遇陽,能以傷陽,如金柅之能止車,然初陰微弱,防之於早,逆而制之,凶可化吉,亦即《彖傳》“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大聖賺哄赤腳大仙通明殿演禮,變赤腳大仙至瑤池,卻未有仙來,吃八珍,飲瓊漿”一段,即《姤》之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也。九二以剛乘柔,柔下剛上,故謂赤腳大仙。以陽防陰,如魚在包中,先發制人,不但陽氣不能為害,而且能盜彼殺中之生氣以為我有,故利於我,不利於賓。“自揣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即九四“包無魚,起凶”也。夫陽來交陰為好,陰來姤陽為不好,不能防陰於早,客氣乘間而來,必傷正氣,如包中失魚,魚無拘束,放蕩橫行,起凶之道也。“不如回府中睡去”者,即《姤·九三》“其行次且,厲無大咎”也。陰氣未發,雖不能去陰,而陰亦不能傷,“回府去睡”,正厲而無大咎之義。

“信步亂撞,一會把路走差,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宮,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齊天府,《乾》之上九也。兜率宮,《姤》之九五也。悟空醒悟有差,差者自差,悟者自悟,差正可以見悟、悟正可以止差。差者順也,悟者逆也,以逆行順,何差之有?“直至丹房,見五個胡蘆裡邊都是煉就金丹,傾出來就吃了。”即九五:“含章,有隕自天”也。含藏章美,內剛外柔,陰氣不得用事,自消自化,天心常照,金丹成熟,可以由漸而頓,虛心而能實腹矣。“一時間丹滿酒醒”,正由漸而頓,虛心實腹之效。蓋靈丹人腹,陰氣悉化,如醉初醒,即歸大覺,一時之功,神哉!妙哉!“又自揣道:‘不好!不好!這場禍事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保,不如下界為王去也。’”即上九:“姤其角,上窮吝也。”遇《姤》不能藏剛而持剛,金丹得而復失,大禍臨身,性命難保,吝所必有。“不如下界為王”,是不姤於角,保丹之善法也。

以上數百言,皆演借陰保陽,竊奪造化之妙用。偷桃、偷酒、偷丹,俱在人所不知,而已獨知處用手段,純是盜機,雖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測度,正提綱“亂蟠桃大聖偷丹”之旨。

蟠桃會由《乾》而《姤》,順也;亂蟠桃借《姤》還《乾》,逆也。不亂不能偷,惟亂而偷之,所以遂心應手,無不如意也。

“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隱身法逃去,回至花果山。”此金丹口訣中之口訣,天機秘密,後人誰能識的?惟悟一子注曰:“上天而下地,回天山《遁》卦爻圖略,可謂仙翁知音矣。但遁則遁矣,何以不行舊路,從西天門隱身法逃去乎?此中妙意,須當追究出來。“舊路”者,《姤》也;“西天門”者,《夬》也;使隱身法逃去”者,《遁》也,又自天而回山亦為《遁》象。由《姤》而《遁》,陰氣浸長,陽氣受傷,後天順行之道。自《夬》而《遁》陽氣不亢,陰氣難進,先天逆運之道。不行舊路,從西天門逃去,所以順中用逆耳。使隱身法,即是竊奪陰陽之盜機,惟其有此盜機,故大聖回山之後,“又翻一筋斗,使隱身法徑至瑤池.人還未醒,揀大甕,從左右脅下挾了兩個,兩手提了兩個,回至洞中,就做仙酒會,與眾快樂。”上天下地,從心所欲不逾矩,真取諸左右逢其原矣。

“王母備陳偷吃蟠桃,仙官來奏偷吃仙酒,老君道出偷吃仙丹,玉帝見奏驚懼;齊天府仙吏奏道,孫大聖不知去向,五帝又添疑思;赤腳仙又奏遇齊天大聖,言有旨著眾仙先演禮後赴會等語,玉帶越發大驚。”即佛祖所雲:“若說是事,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者是也。驚疑者何?驚疑不順天而逆天也。順天者,後天而奉天時之道。逆天者,先天而天弗違之道。因其先天之道,逆而不順,故提綱謂之“反天宮”;因其反天宮,與天爭權,則天神不悅,必以逆為怪,故提綱謂之“諸神捉怪”。然先天之道,所以能反天逆天,而不順天者,總在一《遁》之妙,《遁》卦健於外而止於內,以止運健,健本於止,雖行健而健無形跡可窺矣。

“玉帝差普天神將,共十萬天兵下界,把花果山圍困,捉獲大聖。大聖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即《遁》之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也。《遁》之在初,恐有遁而不回之厲,若能莫管門前是與非,不往何災也?及“九個凶神,惡言潑語,門前罵戰,大聖笑道:‘莫采他,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見時成。’”即六二。

“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以中正自守,境遇不得而遷,患難不得而移。如牛革之固。“功名體問幾時成”,正所以固志也。“九個凶神把門打破。大聖大怒,命獨角鬼王帥今七十二洞妖王出陣,被九曜惡星一齊掩殺,抵住在鐵板橋頭,莫能得出。”即九三:“系遁,有疾厲”也。聖妖相混,為陰所牽,不能遁而以剛自用,如有疾憊,放在鐵板橋頭,莫能得出也。“九曜星數罵偷桃、偷酒、亂會、竊丹,此處享樂。大聖笑道:‘這幾樁事兒,實有!實有!你如今待要怎麼?’”即九四:“好遁”也。惟其能遁,所以能偷,偷之遁之,境遇在彼,造命在我,天關在手,地軸由心,造化何得而拘哉?

“自辰時殺到日落西山,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都被眾天神捉去,只走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即九四:“君子吉,小人否”也。蓋以剛而亢躁者,不好於遁,順其陰陽,即為天所拘;剛而能柔者,好於遁,通其造化,不為天所限。好遁不好遁,君子小人分之,吉凶見之也。“大聖拔毫毛一把,變了千百個大聖,都使的金箍律,打退哪吒太子,戰敗五個天王,得勝回洞。”即九五:“嘉遁,貞吉”也。剛健中正,隨心變化,無定之中而有定,有定之中而無定,毫光普照應用無方,不遁而遁,遁之嘉美而無形無跡,所謂千百億化身者,故能勝天,而天無可如何也。可異者,四健將迎著大聖,哽哽咽咽大哭三聲,又嘻嘻哈哈大笑三聲,這個盤謎真難猜識,然難猜難識,而有易猜易識者,仙翁已明明道出矣。健將道:今早交戰,把七十二洞妖王,與獨角鬼王,盡被眾神捉去,我等逃生,故此該哭;今見大王得勝回來,未曾傷損,故此該笑。”妖王鬼王乃高亢之陽,大聖乃中正之陽。高亢之陽,剛而不柔,為妖為鬼;哭者,哭其知進而不知退也。中正之陽,剛而能柔,為聖為仙;笑者,笑其知進而能知退也。知進者,所以進陽而夬陰也;知退者,所以運陰而養陽也。服丹之後,宜退而不宜進,故《遁》之道所由貴。

“大聖道。‘我等且緊緊防守,飽飧一頓,安心睡覺,養養精神,天明看我使個大神通,拿這些天將,與眾報仇。’”即上九:“肥遁,無不利也。”‘飽飧”者,實其腹也;“安心睡”者,虛其心也。既實腹而又虛心,養精神而待天明,身在事中,心處事外,萬物難傷,造化難移,遁之肥而自由自專,養到大神通處,超出乎天地之外,以之敵天將,有何不利哉?

總之,此回妙旨。“亂蟠桃”者,自《乾》而《姤》也;“反天宮”者,由《姤》而《遁》也。“大聖偷丹”者,借後天而成先天也;“諸神捉怪”者,以後天而傷先天也。借後天成先天,《姤》中養《乾》;以後天傷先天,《乾》極必《姤》。趁《姤》而偷,則造化為我用;惟《遁》而捉,則造化不能傷。《姤》者自姤,《遁》者自遁,偷者自偷,捉者自捉。惟《姤》方能偷,惟《遁》不能捉,能偷能遁,神鬼不測,諸神焉得而捉之?此中天機,惟天縱之大聖能知能行,彼一切在後天中用功夫,師心自用,強制強求者,烏能窺其底蘊哉?

結尾結出“四大天王收兵器罷戰,眾各報功,拿住虎豹狼蟲無數,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可知捉者是怪,而不是聖。聖也,怪也,總在能遁不能遁耳。能遁便為聖,不遁便為怪,《遁》之時義大矣哉!

詩曰:

陽極陰生姤即連,此中消息要師傳。

含章在內神功妙,知者奪來造化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