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莽新政:改革失敗的反思

王莽第一次貨幣改革是他正式登基前(西元7年)的事。 改革的內容是在流通的五銖錢外, 增發大面值新幣, 包括兩種復古的刀形幣(錯刀面值五千、契刀面值五百)和一種圓形幣“大錢五十”。 面值很大, 分別是傳統五銖錢的十倍、百倍和千倍, 可是, 重量並不與之相匹, 例如“大錢五十”, 實際重量只有十二銖, 卻當五十枚五銖錢。 有人融化掉五銖錢, 改鑄成新幣, 獲利千倍百倍。

市場的混亂促使王莽在即位的第一年(西元9年), 進行第二次幣制改革。 廢除五銖錢和刀形幣(面值五百和面值五千兩種), 只流通“大錢五十”,

另增加發行一銖的小錢, 於是, 市面上流通的貨幣的價值一下子減少了許多, 出現通貨緊縮的混亂。

市場的錢不夠用, 激起了王莽進行最為奇葩的第三次(西元10年)幣制改革。 王莽改錢幣名為“寶貨”, 分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是說寶貨的材質由金、銀、銅、龜、貝五種材料組成;“六名”是說寶貨的規格共有金貨、銀貨、龜貨、貝貨、貨泉和布貨六種;“二十八品”是說寶貨的種類分為金貨一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貨泉六品、布貨十品, 總共二十八種樣式。 各種名品的貨幣, 價值不一, 最高者黃金一品, 值萬錢, 布錢大的值千錢, 泉貨小的值一錢。 如此複雜的貨幣, 除了引起市場混亂, 沒有任何作用。

每次改革, 平白讓不少百姓遭受巨大損失。

即位伊始(西元9年), 王莽立即推出田制改革法令。 法令規定:一、全國土地改稱王田, 用這種形式收歸國有, 禁止私人買賣。 二、丁男通常占田不過百畝, 有田之家若丁男不足八口而占田超過一井(即九百畝)者, 要把限額之外的土地分配給親族鄰里。 三、沒有土地的家庭可以按丁男百畝之數授田。

毋庸置疑, 王莽的王田制, 直接打擊的是大土地所有者, 改變“富者田連阡陌, 窮者無立錐之地”的現狀。 廣占良田的富人, 大多是那些武斷鄉曲、有官府背景的豪族, 或者乾脆就是貪官污吏、王公貴族。 但是, 沒有資料表明, 王莽何德何能, 依靠何種力量, 能夠推動這場觸動土地私有制度的改革!

王莽的財稅改革, 即所謂“五均六筦”政策。

“筦”是“管”的異體字, 即管制的意思, “六筦”就是指國家對六個方面的經濟活動實行管制。

前三筦是對鹽、鐵、酒等三種重要物品的生產和流通進行管制, 國家壟斷專營。 這些都是百姓日用生活品, 不許私家染指。 第四筦、第五筦主要是國家壟斷貨幣鑄造、並對鑄造貨幣的原材料的採集加以管制。

第六筦是對城市工商業經營和市場物價與民間金融信貸行為的規範和管制, 謂之“五均賒貸”。 主要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幾個大城市中施行, 也旁及郡縣。 負責人稱為五均司市師, 掌管均平物價、稅收征取和賒帳放貸事宜。

賒貸也是五均司市的任務之一。 “賒”是為市民非生產性的開銷——如祭祀喪葬提供的短期無息貸款。 “貸”是為小工商業者提供生產性資金,

期限較長, 收取年利潤的10%為利息。

總之, 所謂“六筦”(六管), 就是由國家全面壟斷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和銷售, 壟斷貨幣發行權, 控制大城市的物價波動、民間借貸等工商業活動。

王莽改革的初衷是什麼?史稱“莽性躁擾, 不能無為。 每有所興造, 必欲依古得經文”。 (《漢書·食貨志下》)這是說王莽改革有復古主義或者理想主義傾向。

王莽改革的實踐途徑, 過於簡單粗暴。 他以為頒發詔令就可以治國, 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國家層面, 然後就不停地發佈改革法令, 隨意性太強, 各種措施缺乏操作性, 甚至朝令夕改, 令人無所適從。

王莽改革的導向, 似乎是為了抑制豪強。 實際卻是以抑制豪強兼併的名義,

為中央政府聚斂財富, 普通老百姓, 並沒有從王莽的改革中得到真正的實惠。 比如, 王莽指責漢朝田稅太低, 三十稅一, 使大土地所有者多占低稅的便宜, 這個話並沒有錯。 但是, 改革後變成十稅一, 即便對豪強多徵稅了, 普通農民的負擔也增加了三倍。 又如六筦中, 過去對於名山大澤的開發及其產品, 也有課稅, 王莽卻進一步規定, 凡從事魚鱉、鳥獸捕撈活動和從事畜牧業的底層民眾, 也要像家庭副業產品者一樣, 繳納所得稅(“貢”), 稅率為其所得額的十分之一。 從事這些經營活動的都是升鬥小民, 一概必須交稅, 使其生活更為艱難!如果隱瞞不向政府申報或者申報不實的, 產品沒收, 罰服勞役一年。 這分明是不擇手段地盤剝百姓。

王莽的改革,不僅不能解決社會矛盾,還加劇了社會矛盾;既動了上層貴族豪強的蛋糕,又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承諾的好處如王田制,由於官吏的怠工和腐敗,可以斷定得不到切實實行;增加的賦稅負擔,卻讓普通民眾的生活,如雪上加霜。一次次的貨幣改革,一次次的貨幣貶值,輕率廢除已經施行的貨幣,實際上每次都是剝奪了人們既有的財富,使中產之家也瀕臨破產。“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漢書·食貨志下》)新莽王朝終於走到歷史的盡頭。

撇開王莽個人品行和改革動機不談,王莽改革的敗局,至少給我們如下反思:改革的目標設計是否合理?改革的依靠力量是否足夠?改革的措施是否切合實際?改革的部署是否有序而堅定?改革的成果是否能讓多數民眾分享?這些都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重大因素!

作者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責編:賈志強

王莽的改革,不僅不能解決社會矛盾,還加劇了社會矛盾;既動了上層貴族豪強的蛋糕,又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承諾的好處如王田制,由於官吏的怠工和腐敗,可以斷定得不到切實實行;增加的賦稅負擔,卻讓普通民眾的生活,如雪上加霜。一次次的貨幣改革,一次次的貨幣貶值,輕率廢除已經施行的貨幣,實際上每次都是剝奪了人們既有的財富,使中產之家也瀕臨破產。“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漢書·食貨志下》)新莽王朝終於走到歷史的盡頭。

撇開王莽個人品行和改革動機不談,王莽改革的敗局,至少給我們如下反思:改革的目標設計是否合理?改革的依靠力量是否足夠?改革的措施是否切合實際?改革的部署是否有序而堅定?改革的成果是否能讓多數民眾分享?這些都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重大因素!

作者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