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去資產化浪潮:一場金融科技行業的“脫虛向實”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一場轟轟烈烈的去資產化服務正在互聯網行業展開來, 這可以被視為中國“脫虛向實”進程在垂直行業的一個投影。

“金融業務不是公司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在整個用戶的運營層面, 在對金融的理解層面, 在運用科技手段為金融服務層面。 要回歸到核心能力上來就是做企業服務, 為金融機構作服務”,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雖然名字未曾改變,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對經濟觀察報稱, 京東金融的業務重心從前幾年就開始調整, 目前公司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 並且開始以提供企業服務為重心——目前京東金融已經開始從白條和京東支付為代表的服務C端的業務轉變到。 到工銀小白、北斗七星等服務B端的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 目前出現改變的並非非京東金融一家, 實際上, 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 再到當下的“企業服務”,

互聯網巨頭們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探索在不斷的拓展, 定位也在不斷發生改變。 包括京東金融、樂信等金融科技巨頭開始強調“去資產化”定位於科技公司, 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級服務。

金融化道路

2013年以來, 由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 在中國金融市場引起轟動。 “京東最初做金融的邏輯比較簡單。 一是供應商有融資需求, 二是消費者有信用採購與理財需求。 基於這些需求, 京東搭建整個金融板塊。 ”陳生強對經濟觀察報說, 從2013年京東金融獨立運營起, 陳生強便從京東商城的CFO轉任京東金融的CEO。

從做財務出身, 到投身於定位為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 對於自我是否會從財務的角度以及電商的角度去做金融的業務,

陳生強伊始也感到擔憂。 “當時我的做法是, 把原來所有的想法與思考全部先丟掉, 然後基於金融本身搭建一套邏輯。 因為用原先的思考邏輯去套新的東西, 必然會存在衝突。 主軸是金融, 而所謂的財務跟電商以及互聯網的其他一些經驗只是作為金融的一個補充。 ”陳生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接下來, 面對著如何做金融, 怎麼才能結合自身優勢等難題, 陳強生對金融業務的第一要求便是, 跟做同類型業務的公司相比, 客戶體驗要更好, 效率要更高, 成本要更低。 “在此前提下, 結合京東所擁有的資料以及外部合作夥伴資料, 搭建風控引擎, 包括B端與C端”。 他也坦言在搭建風控引擎的過程中, 人工智慧只是作為基礎,

還涉及一系列技術問題如運算速度等。 “所以, 金融業務從根兒上實際就是科技”。

談及對於互聯網模式的觀點, 陳強生表示互聯網模式實際上是可以快速可複製的, 快速可複製必然意味著變更成本很低, 而這也是京東金融的1.0階段的邏輯——用科技去做金融業務, 提升行業的效率, 降低這個行業的成本, 同時提升客戶體驗。

2015年, 京東金融快速增長, 當年六月, 京東白條交易額度與去年同期相比, 增長了600%, 消費金融用戶同比增加700%。 此刻, 陳強生也迎來了進京東後第二次最焦慮的時間, 上一次還是在2008年京東B輪融資時剛好碰上金融危機。

為何從自營轉向做服務

“2015年, 所有的一切都太順了, 包括宏觀環境、政策等。

所以那個時候需要思考原本的出發點, 思考金融的本質與未來。 ”陳強生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道。 他表示當時雖然會環顧全球各色公司的多種模式, 但不採取歸納式的思考方式, 而以邏輯推演的方式著眼于未來。 不會因為別人這麼做就跟著做, 否則公司估計走不到今天, 半路就死了。

因此, 2015年, 他開始思考京東金融1.0時代的天花板與限制。

“1.0的時候, 京東金融用金融科技的方式做金融。 限制業務規模的是淨資本, 資本決定了規模的大小。 未來, 按照1.0的模式, 公司的發展規模上限是考量淨資本, 跟團隊、技術能力和團隊基因沒有太大的關係。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淨資本的基礎上, 讓資金利用效率更高, 即讓同樣的錢可以賺更多的錢, 風險更小,僅此而已。”陳強生說道。他當時還判斷未來監管一定會趨嚴,在2015年年會時,他與員工聊的就是,金融要回歸金融、科技要回歸科技。

“金融業務不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在整個用戶的運營層面,在對金融的理解層面,在運用科技手段為金融服務層面。要回歸到核心能力上來就是做企業服務,為金融機構作服務”,陳強生為京東金融之後的道路做了規劃。

京東 2.0時代就此拉開帷幕。

金融企業服務之路

“從1.0到2.0,最大的邏輯不是因為監管、因為大家都在談科技,而是經過深刻思考,經過拷問公司最核心的價值是什麼,才決定走這樣一條路。”陳強生介紹說,2.0時代京東金融將從自營金融,轉為面向B端金融機構的服務商。

未來,京東金融可能依舊在牌照合規的基礎上去做新的產品,但主軸還是成熟一塊業務,就逐步把這一塊業務轉給金融機構,公司將不再有業務的資產與資金。“轉”的概念指在京東金融的場景下,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或公司幫金融機構在它的基礎上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以白條為例,公司通過和金融機構一塊做聯合建模,資產轉入金融機構,相當於公司的風控能力與用戶運營的能力提供給金融機構。

成熟業務統一交給金融機構後,“一方面,因為我們對用戶有深度的理解,我們對金融機構對服務可以做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體驗也會好。另一方面,公司還能觸達到傳統金融機構觸達不到的一些客戶,更好地做下沉。”陳強生對經濟觀察報說道。

陳生強還表示,未來,京東金融甚至有望將服務的可變成本降至零。如何做到?“當用戶在做申請的時候,所有的運算都由機器去操作,中間流程不再需要審批人員,全是系統運作,而機器做每一單的成本幾乎等於零。當然,公司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公司現有3000個從事技術、資料跟風控的人,眾多的資料科學家和人工智慧科學家。通過這樣,金融機構便能向下覆蓋。”

對於市場關切的公司未來收益來源,陳強生也介紹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從擁有的金融資產獲得收益轉變為通過技術和運營服務獲取服務費。

當下,京東金融與幾十家金融機構進行了深度合作,涵蓋資金端跟資產端。今年3月,針對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的痛點,京東金融推出幫助中小銀行提升零售信貸能力的智慧信貸產品——“北斗七星”。據悉,“北斗七星”可以幫助銀行打造前、中、後端平臺,涵蓋從系統搭建到獲客、風控、用戶運營、貸後管理、資產處置等業務全流程中的每個節點。

風險更小,僅此而已。”陳強生說道。他當時還判斷未來監管一定會趨嚴,在2015年年會時,他與員工聊的就是,金融要回歸金融、科技要回歸科技。

“金融業務不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在整個用戶的運營層面,在對金融的理解層面,在運用科技手段為金融服務層面。要回歸到核心能力上來就是做企業服務,為金融機構作服務”,陳強生為京東金融之後的道路做了規劃。

京東 2.0時代就此拉開帷幕。

金融企業服務之路

“從1.0到2.0,最大的邏輯不是因為監管、因為大家都在談科技,而是經過深刻思考,經過拷問公司最核心的價值是什麼,才決定走這樣一條路。”陳強生介紹說,2.0時代京東金融將從自營金融,轉為面向B端金融機構的服務商。

未來,京東金融可能依舊在牌照合規的基礎上去做新的產品,但主軸還是成熟一塊業務,就逐步把這一塊業務轉給金融機構,公司將不再有業務的資產與資金。“轉”的概念指在京東金融的場景下,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或公司幫金融機構在它的基礎上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以白條為例,公司通過和金融機構一塊做聯合建模,資產轉入金融機構,相當於公司的風控能力與用戶運營的能力提供給金融機構。

成熟業務統一交給金融機構後,“一方面,因為我們對用戶有深度的理解,我們對金融機構對服務可以做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體驗也會好。另一方面,公司還能觸達到傳統金融機構觸達不到的一些客戶,更好地做下沉。”陳強生對經濟觀察報說道。

陳生強還表示,未來,京東金融甚至有望將服務的可變成本降至零。如何做到?“當用戶在做申請的時候,所有的運算都由機器去操作,中間流程不再需要審批人員,全是系統運作,而機器做每一單的成本幾乎等於零。當然,公司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公司現有3000個從事技術、資料跟風控的人,眾多的資料科學家和人工智慧科學家。通過這樣,金融機構便能向下覆蓋。”

對於市場關切的公司未來收益來源,陳強生也介紹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從擁有的金融資產獲得收益轉變為通過技術和運營服務獲取服務費。

當下,京東金融與幾十家金融機構進行了深度合作,涵蓋資金端跟資產端。今年3月,針對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的痛點,京東金融推出幫助中小銀行提升零售信貸能力的智慧信貸產品——“北斗七星”。據悉,“北斗七星”可以幫助銀行打造前、中、後端平臺,涵蓋從系統搭建到獲客、風控、用戶運營、貸後管理、資產處置等業務全流程中的每個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