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我被一個“藍牙”驚豔到!難怪國外孩子換牙就開始做矯正了……

首先聲明一下:本文絕不是廣告。

因為今天我要介紹的東西, 在國外已經很普及了, 在國內還比較新鮮。 我們iKids和本文提及的醫療產品、醫療機構, 都沒有任何利益相關。

所述經歷都是我們自己的小孩親身體驗。 我不是牙醫, 寫的也只是兩個家長(我和我朋友)親眼看到的心得, 所以肯定不是專業醫學文, 供大家參考而已。

先說博主自己的經歷。

在小朋友7歲牙齒檢查的時候, 牙醫說牙齒健康狀況很好, 但是處於換牙階段, 看到下面的牙齒有一些交錯排列, 比較亂。

然後牙醫就問我, 要不要試試看一個澳洲很流行的肌肉訓練器?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被稱為“藍牙”的東西, 叫myobrace, 牙醫一般就直接叫他MRC。

裡面是這樣的一個矽膠做的東西,

牙醫說這套MRC牙頜畸形矯正系統是澳洲一個牙醫Farrell發明的, 已經有二十幾年了。

我滿驚訝的, “難道牙齒還沒換完就可以做矯正了嗎?”

答案是是的, 而且這個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矯正器, 它是肌肉訓練器。 所以如果去網上搜, 會有很多人說它對於成年人其實沒什麼用, 但它對兒童、尤其是牙齒還在換牙發育期的兒童, 就特別有用。

MRC就是一個戴在口腔裡的矽膠托槽, 通過訓練口腔肌肉,

嚴格來說是訓練舌頭的正確位置, 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吞咽方式, 用鼻子呼吸, 替代用嘴巴呼吸, 給孩子帶來整齊的牙齒排列, 讓牙齒不擁擠, 很整齊。

但牙醫當時就和我坦白說:他自己兒子戴mrc就失敗了。

為啥呢?因為他讓兒子五六歲就開始戴, 國外很多孩子五六歲就戴的。 白天要戴2個小時, 晚上要一直戴著睡覺。 嘴巴裡面多個東西肯定不舒服啊!然後兒子就不願意堅持, 結果媽媽也比較快就妥協了, 這個事情就宣告結束。

所以當時牙醫很清楚地把佩戴規則和我女兒講清楚, 並且告訴她戴了之後可以變得更漂亮, 給她看了對比的照片, 最後問我女兒:“你自己做個決定, 要戴就必須堅持戴, 至少一年。 戴不戴你定。

我很喜歡這個牙醫的態度。 最後我女兒說:她決定要戴。

這個mrc藍牙是全進口的, 一個500塊。 但一年的療程要包含每個月去牙醫那裡跟蹤看, 所以整個療程要一萬塊左右。

當時醫生說的有一個點也很打動我這個家長。

醫生讓我咧嘴微笑, (大家也可以試一下),

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人大部分笑起來都有兩個“黑三角”, 即使是明星, 如果沒有矯正過也不例外。

如果對著鏡子平視微笑, 就會看到兩個小黑洞。

那麼矯正得好的話, 應該是像口腔廣告裡這樣, 飽滿明亮, 一口白牙。 醫生說:如果在六七歲這樣小年齡堅持好好戴mrc, 就可以有這個效果。

太心動了!

立刻付錢!!

到現在為止,我自己小孩戴了才兩個月。但我已經要寫文章來給大家誠意推薦這個,就是因為這是戴了一個月之後的效果太明顯了!

完全是肉眼就能輕鬆看出的改變!

下面的石膏是戴mrc之前拍的片子,目前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下排牙齒變得非常整齊!

當然醫生說,咬頜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繼續乖乖佩戴。

湊近點看更明顯,石膏體上看得到下排牙齒是參差不齊的,但一個月後的牙齒(圖中注意看下排牙齒),就好整齊。

當然mrc真的很考驗孩子是否能配合,因為白天戴的倆小時裡,舌頭始終處於上面的位置,因為mrc裡有一個小圓球,舌頭必須頂著這個,雙嘴唇緊緊閉合戴。

晚上睡覺時是全程戴,但是否緊緊閉合醫生不做要求。據說有雞血家長是用一種專門的膠,晚上把孩子上下嘴唇粘合起來的。但我的牙醫不推薦,覺得太危險了。

這個東西是不是萬能的呢?

不是。所以大家要諮詢自己的牙醫,看是否適合。

還有一種早期矯正,也是六七歲的時候可以做,就是傳統的牙齒矯正。我來分享一個案例,是我的好朋友、極橙齒科老闆的女兒。

她做的就不是mrc,是傳統那種矯正,也分享下她的紀錄,給大家參考。因為她佩戴時間比我們長,所以這個紀錄也更完整些。

從換牙開始,她的牙齒就有點不整齊了。首先是兩個大門牙顯得特別大,特別突出。緊接著,大門牙兩側的牙齒出來的時候,空間不夠,所以這兩顆牙還沒有完全長出來就是歪的。其中一顆牙很靠後,看樣子不會自然而然地恢復,只會越來越糟糕。

她爸就支持儘早干預。牙齒健康的關鍵就是預防。這個概念不僅僅適用於蛀牙,其實對於牙齒的整齊也同樣成立。

牙齒的整齊,其實不簡單是牙齒的問題。從骨骼到肌肉到咬合到關節到面容甚至到氣道,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整體。例如鼻炎可能會導致張口呼吸,可能會導致牙齒不整齊,甚至可能會導致面型受影響。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口呼吸導致的面形變化案例(圖片來源於網路)。

醫生給小姑娘取完模型之後,根據牙齒的情況做了一個裝置。這個裝置叫RPE(Rapid Palatal Expander),或者叫快速擴弓器。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每天增加一點力量,把顎中縫打開,從而增加牙弓寬度,讓擁擠的牙列有足夠的空間。

取模型的過程還是有點痛苦的。小女孩有點噁心,想吐,眼淚都出來了。醫生教她大口喘氣,她幾次幹嘔,居然還是硬給壓下來了。

上頜取出來就是這個樣子。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門牙和門牙旁邊的兩顆牙齒都不整齊

下頜的情況要好很多

這個就是在模型上的RPE,可以想像戴到嘴裡沒有那麼舒服。

從正面幾乎看不出來,只能隱約看到塑膠的部分。

醫生問她感覺如何?她說還好,就是說話有點不清楚。回家路上,她還輕鬆地說,感覺比剛才已經適應一點了。

等到到家,她卻開始有點不樂意了。

“爸爸,我什麼時候可以摘掉?”(不耐煩)

“六個月以後。”

“我是說摘掉一下,不是徹底摘掉。”(不太相信)

“這東西摘不掉的,要六個月以後才行。”

“啊???!!!”(極度失望)

過了一會兒,她又說:“爸爸,我好不舒服!”

她還有新的顧慮,“可是別人會笑話我的呀!我連說話都說不清……”

到了吃中飯的時間,她發現自己連麵條都咬不斷,有點崩潰了。

“爸爸,我不想要戴這個東西了……”(說話都帶著哭腔)

“可是我好煩啊!”(極度不耐煩)

總之就是不停抱怨,爸爸就不停地勸解。好在她爸爸也做過矯正,所以還比較能以身說法。

第二天放學回來,女孩胃口很好。中午吃的稀粥,所以非常餓。晚上吃了不少軟軟的食物。上床的時候,爸爸問她牙齒的情況,她說還好啊。

第三天,雖然她說話還是不清楚,但是已經幾乎什麼都敢吃了。而且似乎也不那麼介意嘴巴裡的東西了。看她情緒這麼好,於是決定開始給她上勁兒(就是轉RPE上一個類似像螺栓一樣的東西,每轉一圈就撐大一點點)。

第四天,我們在洗澡前轉了一下。上床前問她,要不要再弄一次,她點點頭。

第五天,爸爸和她都很熟練了。弄完之後,她輕鬆地說,沒什麼感覺。

這是一周半的時候,兩個大門牙之間已經明顯有個縫了。醫生說這是好事,說明RPE正在起作用。

這是兩周的時候,牙縫更大了。醫生說她會利用那個空間把那些不整齊的牙齒歸位

戴上五周的時候,門牙間的縫隙又逐漸開始縮小,而且門牙縮回去了一些,齙牙的情況有所改善。牙齒就是這樣神奇,如果有空間,會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調整”

每天睡覺前轉兩圈RPE,每天打開大約0.5毫米,幾周下來就多出來很多空間,門牙之間有了縫隙。一開始還有點擔心,把照片拍了給醫生看,醫生說,太好了,我正好利用這個空間把她的牙齒排齊。然後眼瞅著大門牙就開始“復位”,縫隙變小,而且也不那麼靠外了。似乎兩顆側切牙(就是大門牙旁邊的牙齒)的位置也變得正常了一點。

複診的時候醫生用一把特殊的尺子測量了一下前邊幾顆牙齒的寬度,和空隙的寬度。經過計算,得出結論,空間已經足夠接下去不需要再擴弓了(不需要每晚再轉兩下)。

不需要用擴牙器之後,就要給牙齒上托槽(所謂“牙箍”)了。爸爸問醫生不是十一二歲才可以箍牙嗎,醫生說前面這四顆牙齒已經是恒牙了。

第一步是酸蝕,就是讓牙齒表面更粗糙,這樣粘托槽更牢固

然後抹上特殊的高分子樹脂膠……棉花卷是隔濕用的,膠遇到口水就不好使啦

把金屬托槽放上去,再調整一下位置

再用特殊的燈一照,樹脂就固化了,托槽就不會掉了

再把弓絲放進去,就大功告成啦

小孩的牙齒變化就是快,僅僅兩周之後就能看到明顯的變化。

開始矯正10周,大門牙之間的縫隙已經沒有了,齙牙的情況幾乎完全消失,兩側的牙齒也快要恢復正常。對比之下,下牙的擁擠就比較明顯。

這個過程當中,牙齒的不舒適還是有的。帶上托槽的第一天第二天吃飯說話都受影響,小孩明顯心情不好,容易煩躁。不過三四天之後,就漸漸適應了。牙齒還是會有感覺,但是抱怨越來越少。而且每次她抱怨,爸爸都會提醒她,為了變美,有的時候就是要吃點苦頭。現在吃一點苦頭,未來終身受益。

又過一個月,複診的時候是大動作,要給下牙上快速擴弓器了。

與上牙不同,這次需要給下牙後面的牙齒上帶環(就是一個不銹鋼圈,套在牙齒的外面),讓擴弓器的金屬臂有受力的地方,這樣才能把牙齒打開,騰出更多空間,讓前面擁擠的牙齒排列整齊。

下牙快速擴弓器戴在模型上的樣子

平常塞了牙都很不舒服,這麼一個不銹鋼的東西塞到牙齒中間,可想而知有多難過。

最後來個對比圖,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博主女兒和朋友女兒的經歷大家可以看到,無論mrc還是傳統矯正,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也都需要專業的牙科醫生全程治療才能做。

矯正(口腔正畸)是一門臨床學科,複雜性很高,需要醫生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面型、牙齒及牙槽骨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還要考慮到個人矯治動機、依從性等方面因素,最後制定一個綜合矯治方案,並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矯正器進行矯治。

現在因為家長重視,越來越多孩子開始做早期矯治,不管任何矯治方案都要通過矯治器來達到矯治的目的。

那今天推送裡的兩種區別就在於:

早期矯治中傳統的矯治器(第二個女孩用的)是醫生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進行個性化設計和製作的,MRC(第一個女孩用的)作為非個性化設計的成品,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可以替代一部分功能矯治器,但同時就不適合另外一部分對牙軸控制較嚴格的難度較大的病例,所以MRC的使用範圍是要嚴格選擇的,需要在醫生進行仔細評估後做出相應的判斷。

另外有必要指出,任何一種矯治器都只是醫生的工具。矯正絕對不等同于單一的產品。

祝每個孩子都能有燦爛漂亮的笑容!

感謝關注

iKids(i-Kids)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感謝你的閱讀和分享。我們寫過的學校和玩樂推薦,應該是上海最豐富的品質親子生活資訊庫。

就可以有這個效果。

太心動了!

立刻付錢!!

到現在為止,我自己小孩戴了才兩個月。但我已經要寫文章來給大家誠意推薦這個,就是因為這是戴了一個月之後的效果太明顯了!

完全是肉眼就能輕鬆看出的改變!

下面的石膏是戴mrc之前拍的片子,目前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下排牙齒變得非常整齊!

當然醫生說,咬頜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繼續乖乖佩戴。

湊近點看更明顯,石膏體上看得到下排牙齒是參差不齊的,但一個月後的牙齒(圖中注意看下排牙齒),就好整齊。

當然mrc真的很考驗孩子是否能配合,因為白天戴的倆小時裡,舌頭始終處於上面的位置,因為mrc裡有一個小圓球,舌頭必須頂著這個,雙嘴唇緊緊閉合戴。

晚上睡覺時是全程戴,但是否緊緊閉合醫生不做要求。據說有雞血家長是用一種專門的膠,晚上把孩子上下嘴唇粘合起來的。但我的牙醫不推薦,覺得太危險了。

這個東西是不是萬能的呢?

不是。所以大家要諮詢自己的牙醫,看是否適合。

還有一種早期矯正,也是六七歲的時候可以做,就是傳統的牙齒矯正。我來分享一個案例,是我的好朋友、極橙齒科老闆的女兒。

她做的就不是mrc,是傳統那種矯正,也分享下她的紀錄,給大家參考。因為她佩戴時間比我們長,所以這個紀錄也更完整些。

從換牙開始,她的牙齒就有點不整齊了。首先是兩個大門牙顯得特別大,特別突出。緊接著,大門牙兩側的牙齒出來的時候,空間不夠,所以這兩顆牙還沒有完全長出來就是歪的。其中一顆牙很靠後,看樣子不會自然而然地恢復,只會越來越糟糕。

她爸就支持儘早干預。牙齒健康的關鍵就是預防。這個概念不僅僅適用於蛀牙,其實對於牙齒的整齊也同樣成立。

牙齒的整齊,其實不簡單是牙齒的問題。從骨骼到肌肉到咬合到關節到面容甚至到氣道,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整體。例如鼻炎可能會導致張口呼吸,可能會導致牙齒不整齊,甚至可能會導致面型受影響。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口呼吸導致的面形變化案例(圖片來源於網路)。

醫生給小姑娘取完模型之後,根據牙齒的情況做了一個裝置。這個裝置叫RPE(Rapid Palatal Expander),或者叫快速擴弓器。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每天增加一點力量,把顎中縫打開,從而增加牙弓寬度,讓擁擠的牙列有足夠的空間。

取模型的過程還是有點痛苦的。小女孩有點噁心,想吐,眼淚都出來了。醫生教她大口喘氣,她幾次幹嘔,居然還是硬給壓下來了。

上頜取出來就是這個樣子。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門牙和門牙旁邊的兩顆牙齒都不整齊

下頜的情況要好很多

這個就是在模型上的RPE,可以想像戴到嘴裡沒有那麼舒服。

從正面幾乎看不出來,只能隱約看到塑膠的部分。

醫生問她感覺如何?她說還好,就是說話有點不清楚。回家路上,她還輕鬆地說,感覺比剛才已經適應一點了。

等到到家,她卻開始有點不樂意了。

“爸爸,我什麼時候可以摘掉?”(不耐煩)

“六個月以後。”

“我是說摘掉一下,不是徹底摘掉。”(不太相信)

“這東西摘不掉的,要六個月以後才行。”

“啊???!!!”(極度失望)

過了一會兒,她又說:“爸爸,我好不舒服!”

她還有新的顧慮,“可是別人會笑話我的呀!我連說話都說不清……”

到了吃中飯的時間,她發現自己連麵條都咬不斷,有點崩潰了。

“爸爸,我不想要戴這個東西了……”(說話都帶著哭腔)

“可是我好煩啊!”(極度不耐煩)

總之就是不停抱怨,爸爸就不停地勸解。好在她爸爸也做過矯正,所以還比較能以身說法。

第二天放學回來,女孩胃口很好。中午吃的稀粥,所以非常餓。晚上吃了不少軟軟的食物。上床的時候,爸爸問她牙齒的情況,她說還好啊。

第三天,雖然她說話還是不清楚,但是已經幾乎什麼都敢吃了。而且似乎也不那麼介意嘴巴裡的東西了。看她情緒這麼好,於是決定開始給她上勁兒(就是轉RPE上一個類似像螺栓一樣的東西,每轉一圈就撐大一點點)。

第四天,我們在洗澡前轉了一下。上床前問她,要不要再弄一次,她點點頭。

第五天,爸爸和她都很熟練了。弄完之後,她輕鬆地說,沒什麼感覺。

這是一周半的時候,兩個大門牙之間已經明顯有個縫了。醫生說這是好事,說明RPE正在起作用。

這是兩周的時候,牙縫更大了。醫生說她會利用那個空間把那些不整齊的牙齒歸位

戴上五周的時候,門牙間的縫隙又逐漸開始縮小,而且門牙縮回去了一些,齙牙的情況有所改善。牙齒就是這樣神奇,如果有空間,會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調整”

每天睡覺前轉兩圈RPE,每天打開大約0.5毫米,幾周下來就多出來很多空間,門牙之間有了縫隙。一開始還有點擔心,把照片拍了給醫生看,醫生說,太好了,我正好利用這個空間把她的牙齒排齊。然後眼瞅著大門牙就開始“復位”,縫隙變小,而且也不那麼靠外了。似乎兩顆側切牙(就是大門牙旁邊的牙齒)的位置也變得正常了一點。

複診的時候醫生用一把特殊的尺子測量了一下前邊幾顆牙齒的寬度,和空隙的寬度。經過計算,得出結論,空間已經足夠接下去不需要再擴弓了(不需要每晚再轉兩下)。

不需要用擴牙器之後,就要給牙齒上托槽(所謂“牙箍”)了。爸爸問醫生不是十一二歲才可以箍牙嗎,醫生說前面這四顆牙齒已經是恒牙了。

第一步是酸蝕,就是讓牙齒表面更粗糙,這樣粘托槽更牢固

然後抹上特殊的高分子樹脂膠……棉花卷是隔濕用的,膠遇到口水就不好使啦

把金屬托槽放上去,再調整一下位置

再用特殊的燈一照,樹脂就固化了,托槽就不會掉了

再把弓絲放進去,就大功告成啦

小孩的牙齒變化就是快,僅僅兩周之後就能看到明顯的變化。

開始矯正10周,大門牙之間的縫隙已經沒有了,齙牙的情況幾乎完全消失,兩側的牙齒也快要恢復正常。對比之下,下牙的擁擠就比較明顯。

這個過程當中,牙齒的不舒適還是有的。帶上托槽的第一天第二天吃飯說話都受影響,小孩明顯心情不好,容易煩躁。不過三四天之後,就漸漸適應了。牙齒還是會有感覺,但是抱怨越來越少。而且每次她抱怨,爸爸都會提醒她,為了變美,有的時候就是要吃點苦頭。現在吃一點苦頭,未來終身受益。

又過一個月,複診的時候是大動作,要給下牙上快速擴弓器了。

與上牙不同,這次需要給下牙後面的牙齒上帶環(就是一個不銹鋼圈,套在牙齒的外面),讓擴弓器的金屬臂有受力的地方,這樣才能把牙齒打開,騰出更多空間,讓前面擁擠的牙齒排列整齊。

下牙快速擴弓器戴在模型上的樣子

平常塞了牙都很不舒服,這麼一個不銹鋼的東西塞到牙齒中間,可想而知有多難過。

最後來個對比圖,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博主女兒和朋友女兒的經歷大家可以看到,無論mrc還是傳統矯正,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也都需要專業的牙科醫生全程治療才能做。

矯正(口腔正畸)是一門臨床學科,複雜性很高,需要醫生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面型、牙齒及牙槽骨的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還要考慮到個人矯治動機、依從性等方面因素,最後制定一個綜合矯治方案,並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矯正器進行矯治。

現在因為家長重視,越來越多孩子開始做早期矯治,不管任何矯治方案都要通過矯治器來達到矯治的目的。

那今天推送裡的兩種區別就在於:

早期矯治中傳統的矯治器(第二個女孩用的)是醫生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進行個性化設計和製作的,MRC(第一個女孩用的)作為非個性化設計的成品,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可以替代一部分功能矯治器,但同時就不適合另外一部分對牙軸控制較嚴格的難度較大的病例,所以MRC的使用範圍是要嚴格選擇的,需要在醫生進行仔細評估後做出相應的判斷。

另外有必要指出,任何一種矯治器都只是醫生的工具。矯正絕對不等同于單一的產品。

祝每個孩子都能有燦爛漂亮的笑容!

感謝關注

iKids(i-Kids)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感謝你的閱讀和分享。我們寫過的學校和玩樂推薦,應該是上海最豐富的品質親子生活資訊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