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打響上海文化丨春和景明,中國戲曲音樂在這裡集合

上海地處吳越文化的交匯之地, 既是現代江南文化的代表, 也是傳統江南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

近代, 上海形成了京、昆、滬、越、淮、滑稽、評彈等百花爭妍的“大連袂”, 每個劇種內裡都凝聚了濃郁的鄉音鄉情, 而能在上海聽到熟悉的家鄉戲旋律, 大概也是戲曲愛好者們最喜聞樂見的文藝滋養。

出於對戲曲文化和鄉音鄉情的眷戀, 2014年以來, 上海文廣民族樂團連續推出了四屆《戲曲作品音樂會》專場演出。 4月30日晚, 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專案, 《春和景明——戲曲音樂作品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廳登臺,

這也是全國首創的唯一一台融合多劇種戲曲音樂的民族管弦音樂會。

當晚的音樂會重點推出了三首原創戲曲音樂作品。

《蘇幕遮·碧雲天》, 淩夏演唱

作曲家金覆載與弟子連袂打造了新作《戲緣》, 將京劇、滬劇、越劇、淮劇等代表性唱腔, 以器樂化形式重塑,

讓人耳目一新;作曲家周成龍根據滬劇《庵堂相會》的主要唱段重新構思, 使其搖身一變, 成了一首笛子協奏曲;作曲家周超改編了宋代文人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 用黃梅戲女聲婉轉的唱腔, 把詞裡的思鄉之情化作一曲相思淚。

二胡協奏曲《梨園夢》,

湯憶帆演奏

除了三首新曲, 樂團還接連獻演二胡協奏曲《梨園夢》、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 以及向新時代致敬的嗩呐獨奏《金色年代》……上海越劇院“王派花旦”單仰萍、安徽省“黃梅之星”淩夏、上海京劇院新生代演員王倩瀾, 均到場獻藝。

越劇《忠魂曲》選段, 單仰萍演唱

上海文廣民族樂團藝術總監王永吉介紹, 上海現有兩家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上海文廣民族樂團, 二者定位不同, 實行的是差異化發展, 前者更注重於中國民樂的傳承和創新, 後者則以傳承、弘揚戲曲音樂為主。

上海文廣民族樂團成立於2010年, 演奏人員基本來自上海各家戲曲院團, 致力於將經典戲曲唱段與民族管弦樂重新編配, 也請了不少作曲家對二胡、申胡、嗩呐等進行“器樂演奏聲腔化”的創作。

樂團一年演出80多場, 作為其中的品牌專案, 《戲曲作品音樂會》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戲迷到場, 其中不乏對戲曲著迷的年輕白領和學生。

“我是學小提琴出身的, 後來在上海京劇院做了很多年京劇, 才發現中國國粹真厲害,

我們要想在國際上站住腳, 要靠京劇這類民族文化才可以。 ”

王永吉感慨, “現在很多年輕人會演奏各種民族樂器, 但對戲曲音樂瞭解太少, 其實我們的民族音樂很多起源於戲曲, 比如豫劇、秦腔、河北梆子, 很多二胡曲就是從秦腔來的……從戲曲音樂中吸取養料豐富民族音樂, 這是根本之道。 ”

王永吉說, 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離不開戲曲音樂, 也因此, 《戲曲作品音樂會》才有它的意義, 它能以更親民、更接地氣的方式, 讓戲曲音樂紮根到年輕人中。

未來, 上海文廣民族樂團表示, 將更頻繁地走進長三角, 聯動“三省一市”——江蘇、浙江、安徽、上海, 綜合京、昆、滬、越、淮等各類戲曲音樂, 把《戲曲作品音樂會》做成金字招牌, 為打響“上海文化”獻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