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還在唯SUV是瞻?這個泡影該破了|車展·危機與新生

兩年一次的北京車展早已拉開帷幕, 就在車展開展前兩天, 汽車圈的發佈會幾乎就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僅23日當天, 有包括捷豹路虎、大眾、長安、東風等超過十場品牌或車型發佈會, 各種新車、品牌和技術相互摻和, 讓這個行業充滿著激情和火焰。

毫無疑問, SUV依然是主角, 如果問本屆北京車展有哪些重磅的SUV車型, 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數得上十款左右, 豐田C-HR, 富豪XC40、大眾探歌、領克02、榮威MARVEL X、斯柯達柯米克、捷豹E-pace等等。

那麼轎車市場呢?相信大多數人對此是陌生的。 除了全新一代朗逸和福克斯, 全新一代CC、雅閣, 以及自主品牌的吉利博瑞GE, 幾乎再也難以找到一款市場意義十足的轎車產品, 轎車市場真的不行了嗎?

3月份和一季度的市場表現情況似乎可以說明一切。 3月份轎車市場6.7%的同比增幅已經無限接近SUV市場同比6.9%的增幅, 轎車對市場和對企業的重要性依然沒有變化,

迄今為止, SUV市場的總銷量還尚未超過轎車。

相比去年轎車市場動不動出現幾連降, 今年一季度轎車市場已經強勢復蘇。 而SUV市場回歸理性, 增幅已經從最高60%到個位數的增長, 無限放緩至於市場大盤增幅一致的高度, 雖然這僅僅是一個苗頭, 但也預示著SUV市場大勢已去, 且風口不再。

伴隨著造車新勢力的火熱與衝擊, 傳統汽車公司在面對SUV市場增幅銳減的同時, 應該做出怎樣的對策呢?

SUV不是萬能的

看到這個標題, 肯定想接下一句“沒有SUV是萬萬不能的”。 的確, SUV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無論是從北京車展上發佈的新車陣容來看,

還是從SUV產品在大部分汽車品牌中的銷量占比來看, 沒有SUV是萬萬不能的。 比如吉利汽車, 其在2017年全年124萬輛的年銷量中, SUV車型銷量占比已經超過一半, 同時該年SUV的淨增量超過40萬輛, SUV為吉利奪取自主品牌銷量冠軍貢獻了絕對力量。

雖然SUV仍是自主品牌的支柱, 但是隨著紅利消退, 在市場大浪淘沙的過程中, 體虛者最終原形畢露, 市場一片哀鴻。 今年3月份以及一季度, 自主品牌SUV的增幅已經無限接近於10%, 再向上一步都已經足夠困難。

最能夠反應出SUV市場降溫的, 非長城莫屬。 作為一家SUV銷量占接近90%的自主品牌汽車公司, 長城充分感受到了SUV市場大盤增長乏力帶來的壓力。 資料顯示, 3月份哈弗銷量同比出現18.22%的下滑, 累計同比下滑18.56%。 無論是H2還是H7, 乃至之前引以為傲的H6, 在紛繁複雜的競爭中也開始走下坡路, 在個別月份甚至丟掉SUV冠軍皇冠。

哈弗H6再也回不到8萬輛的歷史頂峰, 同時保持了約60個月的冠軍寶座被寶駿510摘去, 但似乎行業人士並不看好寶駿510的持久表現。 最開始大家認為最有可能挑戰H6地位的是寶駿560,沒想到在其同門兄弟車型寶駿510上市後,被擠到了細分市場10名開外的位置,如今銷量已經歸零。接下來寶駿530的出現,510是否會重蹈560的覆轍呢?

我們能看到自主品牌此起彼伏的新產品接踵而來,但在一年半載之後又默默地犧牲,把銷量資料排名表格翻到稍後位置,僅一年多的時間,下滑腰斬的車型不勝枚舉,這其中不乏曾經前幾強的產品,比如眾泰、幻速和江淮,當然也包括上面提到的寶駿560。生命力不強、持久性不夠,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這些幾乎成為自主SUV避不開的弱點。

從江淮瑞風S3、中華V3等一干因產品力不足而銷量跳水,到從備受爭議的“保時泰”和如假包換的陸風X7,它們放棄對產品本身的要求,一味尋求中國汽車市場區域極差帶來的消費不對稱尋租空間。最終,在更好的產品和更嚴謹的對手下導致逐漸渙散的口碑,市場的風吹草動,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市場給了他們最為慘痛的教訓,從最高的3萬輛下滑到最低的千輛有餘,或在眾多人追捧之後,飽受唾沫之棄。

起起伏伏、漲漲跌跌,SUV的銷量就像股市裡的股票一般,牛市之後,迎來的是長久的寂靜和冷清,就像從60%的市場增幅到6%的低谷一樣,那麼SUV究竟是誰的墳墓?是長城嗎?還是其他非主流、還在SUV市場傻傻堅守的本土品牌?相信這個問題很快將會有答案。

雖然我們從資料上看到SUV的大勢已去,但這針對的只是弱勢品牌,靠SUV實現完全的成功越來越難。對強者而言,SUV仍然是一劑強心劑,看看大眾,一口氣在中國市場投放五款SUV產品,憑藉大眾強大的品牌優勢,這簡直是要把各個細分市場領域的對手趕盡殺絕的節奏。

豐田將C-HR導入中國市場,並使用南北雙車戰略,作為TNGA平臺上的第二款重磅產品,相信這款全球戰略車型一定會在小型SUV市場掀起巨大漩渦。

所以在強大的對手面前,那些寄希望SUV市場能夠挽救危機的邊緣化汽車品牌可以醒醒了,投機和取巧終會露餡,越到後面越是實力的對抗。

洗盤在所難免

從標題到導語,或許不少讀者認為我們是在唱衰SUV。實則不然,SUV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皆可成為汽車公司努力的方向,但同時SUV市場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這也警醒在SUV市場飛起來或者又掉下來的公司,警惕唯SUV市場馬首是瞻,最保險的就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展開產品佈局。

比如轎車市場,其復蘇的跡象也越來越明顯。上汽大眾推出朗逸PLUS,期待用新的平臺和設計繼續保持銷量神話;福特也發佈了全新一代福克斯,早已覬覦那失去的A級車市場份額;中高級車第八代凱美瑞和十代雅閣競相角逐,聯合著全新一代天籟,要在中高級車市場與德系邁帕雙雄一決高下。

自主品牌同樣也不閑著,長安逸動和逸動DT組團家族陣營,跟隨者吉利的步伐向外資品牌發動進攻,同時也為自己殘缺的轎車左手補足了力量。長安的睿騁CC與吉利的博瑞GE,也要在熱鬧的中高級車中找到自主品牌應有的地位,還包括上汽的名爵6和榮威i6,以及傳祺GS4的奮勇前行,為自主品牌找回轎車市場價值增添了無數的動力。

伴隨著自主品牌轎車的全面覺醒,對SUV的疑問已不是疑問,而成為一句擲地有聲的警告:SUV不再是打開市場的萬能鑰匙,雖然強勢的品牌還將繼續享受SUV帶來的紅利,但對市場上更多的品牌而言,SUV將會是一道窄門,越到後來機會將越來越狹窄。

一個更為重要的現象在於,韓系車已經無法在浩瀚的SUV競爭洪流中獨善其身,紛紛降低身段需求自保。北京現代已經把全新一代ix35的價格定在了11.99萬起,比老款車型直降3萬,售價區間直接從原來的15-20萬降至12-16萬;起亞新一代智跑也將價格從原來的14-19萬元下拉至12-14萬元的區間,同時將車款分配從原來的5款降至兩款,這是可自主品牌緊湊級SUV佈局最密集的領域。

除了韓系車,近年來在中國市場表現並不優秀的法系車,也直接將價格帶放在了自主品牌的價格區間。對合資品牌來說,這或許是個機會,畢竟合資的名頭要響過自主,搶食弱者的份額,總比從強大的大眾豐田手中搶份額要容易許多。而對自主而言,這也算是一個機會,能讓合資品牌放下身段來直接對標的自主品牌,正是其品牌力和產品力提升的標誌。

顯然,今年自主品牌SUV還將繼續推出,但更多品牌月銷破萬或者堅持月銷破萬這個基礎的標準,已經越來越難以實現。在自主SUV銷量排名表上,銷量占比集中度會越來越高,負增長的車型將會越來越多,被市場以往的車型也將不占少數。可以想像,一旦缺失了SUV的支撐,且轎車不幸也羸弱的話,多數品牌將走向消退的邊緣。

更重要的是,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入局,多數傳統汽車公司紛紛加入互聯網大軍,無論是發佈電動車還是牽手BAT,從中都可以看出他們倍感的壓力。似乎可以說現在的汽車市場競爭,已經不僅限於轎車還是SUV,紛繁複雜,相互對抗,SUV也僅是一顆棋子罷了,最終的結果還是得避免“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巨坑,笑看最終的勝利。

最開始大家認為最有可能挑戰H6地位的是寶駿560,沒想到在其同門兄弟車型寶駿510上市後,被擠到了細分市場10名開外的位置,如今銷量已經歸零。接下來寶駿530的出現,510是否會重蹈560的覆轍呢?

我們能看到自主品牌此起彼伏的新產品接踵而來,但在一年半載之後又默默地犧牲,把銷量資料排名表格翻到稍後位置,僅一年多的時間,下滑腰斬的車型不勝枚舉,這其中不乏曾經前幾強的產品,比如眾泰、幻速和江淮,當然也包括上面提到的寶駿560。生命力不強、持久性不夠,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這些幾乎成為自主SUV避不開的弱點。

從江淮瑞風S3、中華V3等一干因產品力不足而銷量跳水,到從備受爭議的“保時泰”和如假包換的陸風X7,它們放棄對產品本身的要求,一味尋求中國汽車市場區域極差帶來的消費不對稱尋租空間。最終,在更好的產品和更嚴謹的對手下導致逐漸渙散的口碑,市場的風吹草動,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市場給了他們最為慘痛的教訓,從最高的3萬輛下滑到最低的千輛有餘,或在眾多人追捧之後,飽受唾沫之棄。

起起伏伏、漲漲跌跌,SUV的銷量就像股市裡的股票一般,牛市之後,迎來的是長久的寂靜和冷清,就像從60%的市場增幅到6%的低谷一樣,那麼SUV究竟是誰的墳墓?是長城嗎?還是其他非主流、還在SUV市場傻傻堅守的本土品牌?相信這個問題很快將會有答案。

雖然我們從資料上看到SUV的大勢已去,但這針對的只是弱勢品牌,靠SUV實現完全的成功越來越難。對強者而言,SUV仍然是一劑強心劑,看看大眾,一口氣在中國市場投放五款SUV產品,憑藉大眾強大的品牌優勢,這簡直是要把各個細分市場領域的對手趕盡殺絕的節奏。

豐田將C-HR導入中國市場,並使用南北雙車戰略,作為TNGA平臺上的第二款重磅產品,相信這款全球戰略車型一定會在小型SUV市場掀起巨大漩渦。

所以在強大的對手面前,那些寄希望SUV市場能夠挽救危機的邊緣化汽車品牌可以醒醒了,投機和取巧終會露餡,越到後面越是實力的對抗。

洗盤在所難免

從標題到導語,或許不少讀者認為我們是在唱衰SUV。實則不然,SUV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皆可成為汽車公司努力的方向,但同時SUV市場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這也警醒在SUV市場飛起來或者又掉下來的公司,警惕唯SUV市場馬首是瞻,最保險的就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展開產品佈局。

比如轎車市場,其復蘇的跡象也越來越明顯。上汽大眾推出朗逸PLUS,期待用新的平臺和設計繼續保持銷量神話;福特也發佈了全新一代福克斯,早已覬覦那失去的A級車市場份額;中高級車第八代凱美瑞和十代雅閣競相角逐,聯合著全新一代天籟,要在中高級車市場與德系邁帕雙雄一決高下。

自主品牌同樣也不閑著,長安逸動和逸動DT組團家族陣營,跟隨者吉利的步伐向外資品牌發動進攻,同時也為自己殘缺的轎車左手補足了力量。長安的睿騁CC與吉利的博瑞GE,也要在熱鬧的中高級車中找到自主品牌應有的地位,還包括上汽的名爵6和榮威i6,以及傳祺GS4的奮勇前行,為自主品牌找回轎車市場價值增添了無數的動力。

伴隨著自主品牌轎車的全面覺醒,對SUV的疑問已不是疑問,而成為一句擲地有聲的警告:SUV不再是打開市場的萬能鑰匙,雖然強勢的品牌還將繼續享受SUV帶來的紅利,但對市場上更多的品牌而言,SUV將會是一道窄門,越到後來機會將越來越狹窄。

一個更為重要的現象在於,韓系車已經無法在浩瀚的SUV競爭洪流中獨善其身,紛紛降低身段需求自保。北京現代已經把全新一代ix35的價格定在了11.99萬起,比老款車型直降3萬,售價區間直接從原來的15-20萬降至12-16萬;起亞新一代智跑也將價格從原來的14-19萬元下拉至12-14萬元的區間,同時將車款分配從原來的5款降至兩款,這是可自主品牌緊湊級SUV佈局最密集的領域。

除了韓系車,近年來在中國市場表現並不優秀的法系車,也直接將價格帶放在了自主品牌的價格區間。對合資品牌來說,這或許是個機會,畢竟合資的名頭要響過自主,搶食弱者的份額,總比從強大的大眾豐田手中搶份額要容易許多。而對自主而言,這也算是一個機會,能讓合資品牌放下身段來直接對標的自主品牌,正是其品牌力和產品力提升的標誌。

顯然,今年自主品牌SUV還將繼續推出,但更多品牌月銷破萬或者堅持月銷破萬這個基礎的標準,已經越來越難以實現。在自主SUV銷量排名表上,銷量占比集中度會越來越高,負增長的車型將會越來越多,被市場以往的車型也將不占少數。可以想像,一旦缺失了SUV的支撐,且轎車不幸也羸弱的話,多數品牌將走向消退的邊緣。

更重要的是,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入局,多數傳統汽車公司紛紛加入互聯網大軍,無論是發佈電動車還是牽手BAT,從中都可以看出他們倍感的壓力。似乎可以說現在的汽車市場競爭,已經不僅限於轎車還是SUV,紛繁複雜,相互對抗,SUV也僅是一顆棋子罷了,最終的結果還是得避免“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巨坑,笑看最終的勝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