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誰說患癌一定苦?悲情戲也可以歡樂多

看過很多的抗癌故事, 體會過許多人物的悲傷與堅強, 今天, 讓我們來看一個畫風不同的故事。

它的畫風有多不同呢?

準備好, 這是一段能讓你感動到流淚, 正能量滿滿的故事……

(更多詳情, 請百度《丁神經與腫瘤君系列》)

在這些小小的四方格中畫著的, 其實就是作者本人的日常。

漫畫家+樂觀抗癌的故事是不是讓人想到電影《滾蛋吧, 腫瘤君》中堅強樂觀的熊頓呢?

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可是位“男版熊頓”呢, 他就是網路紅人、漫畫家丁一醬(網名)。

01狗血劇情, 始於那個秋天

2015年的那個秋天, 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在一次單位體檢中, 丁一醬邂逅了他此生最大的敵人——腫瘤君(神經內分泌腫瘤, 晚期)。

這個敵人初露面, 就宛如一個晴天霹靂一樣, “砰”地一聲把他整個人都砸懵逼了。 不過, 粗神經+天性樂觀的丁一醬很快讓自己做好了戰鬥準備, 並費大力氣安慰好了他強大的家族後援團。

就在確診後的第二天,他跟單位請了假,在家坐了一天。然後發了個朋友圈昭告天下:“狗血劇情發生在我身上了,花季美男患上癌症。”

02那只腫瘤君的真面目

進一步的確診,讓丁一醬看清了腫瘤君的真面目——神經內分泌腫瘤(NET )。

它是一種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而神經內分泌細胞,就是那些遍佈我們全身、能產生多種激素來調節生命活動的一大類細胞(如甲狀腺細胞、垂體細胞、腎上腺髓質細胞等)。

由於這類細胞遍佈我們全身各處,就意味著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發生在體內任何部位,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

還記得2011年那場奪走蘋果CEO史蒂夫·約伯斯的癌症嗎?那也是一種神經內分泌瘤,確切的說,是胰腺神經內分泌瘤(pNET)。

然而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癌症,占總癌症發病率不足1%,歐美那邊的發病率大概在2.5-5人/10萬人。

而此時,丁一醬的癌症,已經多系統轉移擴散,包括胸腺,肺,淋巴系統(頸部,胸部,腹部淋巴轉移),骨骼系統(脊椎,肋骨,鎖骨,肩胛多發骨轉),肝臟(多發轉移,右肝幾乎已經長滿)。

03困難副本不好過啊

生活永遠不缺狗血的劇情,缺的往往是那種即使故事再曲折,也要把劇情走完的勇氣。

由於這種癌症的罕見性,丁一醬的抗癌之路其實走的並不順。想化療,被醫生告知“對你這個腫瘤沒什麼效果,別做了!”;成功加入北京臨床試驗組當靶向藥小白鼠,結果卻因副作用大,療效不理想而告終;還差點嘗試了傳說中幾十萬一個療程的PD1療法,最後卻因有肺炎和胸腔積液,被試驗組拒之門外……

這種Hard打怪模式讓丁一醬吐槽不已:“之前玩遊戲總希望選困難模式,沒想到現在得個癌症也是困難模式了,吃靶向藥比人家先耐藥。化個療比人家副作用多大一堆,連臨床入組也來欺負我了……”

雖然治療之路走得不太順,但丁一醬卻意外的在畫畫上走得順風順水……

04畫畫吧,腫瘤君!

丁一醬大學學的是電氣工程,那時候就經常蹺課做動畫設計,畢業後也想過找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因為專業不對口而沒能實現。

前年的猴年春節,他花了五天時間畫了一幅《大聖怒銷生死薄》,寓意“大聖庇佑開掛保命”。不錯的反響,讓他動了連載漫畫的念頭。

丁一醬說道:“再次拿起畫筆讓我有一種打通了任督二脈的感覺。”

在漫畫中,他是那個雙手叉腰,帶著強大後援團,氣勢洶洶地與藍色小怪獸腫瘤君鬥志鬥勇的“丁神經”,他們周旋在各種藥物、療法組成的戰場,會出拳互毆,也會相互調侃,有時還會一起合作向大家獻上一堂“癌症科普小講堂”。

至今,他的《丁神經與腫瘤君》系列已經連載了60多回了,無數人在歡笑和眼淚中觀看著丁神經和腫瘤君的這場戰役。

就像電影裡那個連葬禮也“不要哀樂,要喜樂”的熊頓一樣,丁一醬的樂觀讓無數人也變得樂觀。他稱自己為“知名癌症晚期逗比”,對於那些媒體煽情的報導,他也會大呼受不了:“這不是我的風格,我是在開心地戰鬥!”

05直到最後,也是樂觀的“丁神經”

直到最後的最後,“丁神經”都是笑著來面對的。他的樂觀風趣,感染了很多很多人,他始終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直面生死考驗,這是一種無畏者的氣魄。

誰的人生會沒有遺憾呢?要說丁一醬有什麼心願,最重要的一個應該就是——陪女兒長大。

女兒格格還太小,不太懂家裡出了什麼樣的變故,只是感覺到父親陪伴自己的時間少了,有些難過。

於是丁一醬開始把女兒畫進漫畫裡,有公主、小紅帽、包租婆……甚至有一次,他還突發奇想地畫了一張女兒長大後的樣子。

丁一醬想像中長大後的女兒

雖然丁一醬走了,但“丁神經”的戰鬥,卻隨著無數次翻動的頁碼,在漫畫中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著。一個人可以很渺小、很無力,但卻並不妨礙他的勇敢與偉大。

就在帶給我們滿滿正能量的同時,他還畫出了可能是所有癌症患者的願望——做一個大家眼裡的普通人。

“比起那些安慰的電話,我寧可你問我說:今天唱歌,你來不來?我會更開心。”

就在確診後的第二天,他跟單位請了假,在家坐了一天。然後發了個朋友圈昭告天下:“狗血劇情發生在我身上了,花季美男患上癌症。”

02那只腫瘤君的真面目

進一步的確診,讓丁一醬看清了腫瘤君的真面目——神經內分泌腫瘤(NET )。

它是一種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而神經內分泌細胞,就是那些遍佈我們全身、能產生多種激素來調節生命活動的一大類細胞(如甲狀腺細胞、垂體細胞、腎上腺髓質細胞等)。

由於這類細胞遍佈我們全身各處,就意味著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發生在體內任何部位,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

還記得2011年那場奪走蘋果CEO史蒂夫·約伯斯的癌症嗎?那也是一種神經內分泌瘤,確切的說,是胰腺神經內分泌瘤(pNET)。

然而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癌症,占總癌症發病率不足1%,歐美那邊的發病率大概在2.5-5人/10萬人。

而此時,丁一醬的癌症,已經多系統轉移擴散,包括胸腺,肺,淋巴系統(頸部,胸部,腹部淋巴轉移),骨骼系統(脊椎,肋骨,鎖骨,肩胛多發骨轉),肝臟(多發轉移,右肝幾乎已經長滿)。

03困難副本不好過啊

生活永遠不缺狗血的劇情,缺的往往是那種即使故事再曲折,也要把劇情走完的勇氣。

由於這種癌症的罕見性,丁一醬的抗癌之路其實走的並不順。想化療,被醫生告知“對你這個腫瘤沒什麼效果,別做了!”;成功加入北京臨床試驗組當靶向藥小白鼠,結果卻因副作用大,療效不理想而告終;還差點嘗試了傳說中幾十萬一個療程的PD1療法,最後卻因有肺炎和胸腔積液,被試驗組拒之門外……

這種Hard打怪模式讓丁一醬吐槽不已:“之前玩遊戲總希望選困難模式,沒想到現在得個癌症也是困難模式了,吃靶向藥比人家先耐藥。化個療比人家副作用多大一堆,連臨床入組也來欺負我了……”

雖然治療之路走得不太順,但丁一醬卻意外的在畫畫上走得順風順水……

04畫畫吧,腫瘤君!

丁一醬大學學的是電氣工程,那時候就經常蹺課做動畫設計,畢業後也想過找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因為專業不對口而沒能實現。

前年的猴年春節,他花了五天時間畫了一幅《大聖怒銷生死薄》,寓意“大聖庇佑開掛保命”。不錯的反響,讓他動了連載漫畫的念頭。

丁一醬說道:“再次拿起畫筆讓我有一種打通了任督二脈的感覺。”

在漫畫中,他是那個雙手叉腰,帶著強大後援團,氣勢洶洶地與藍色小怪獸腫瘤君鬥志鬥勇的“丁神經”,他們周旋在各種藥物、療法組成的戰場,會出拳互毆,也會相互調侃,有時還會一起合作向大家獻上一堂“癌症科普小講堂”。

至今,他的《丁神經與腫瘤君》系列已經連載了60多回了,無數人在歡笑和眼淚中觀看著丁神經和腫瘤君的這場戰役。

就像電影裡那個連葬禮也“不要哀樂,要喜樂”的熊頓一樣,丁一醬的樂觀讓無數人也變得樂觀。他稱自己為“知名癌症晚期逗比”,對於那些媒體煽情的報導,他也會大呼受不了:“這不是我的風格,我是在開心地戰鬥!”

05直到最後,也是樂觀的“丁神經”

直到最後的最後,“丁神經”都是笑著來面對的。他的樂觀風趣,感染了很多很多人,他始終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直面生死考驗,這是一種無畏者的氣魄。

誰的人生會沒有遺憾呢?要說丁一醬有什麼心願,最重要的一個應該就是——陪女兒長大。

女兒格格還太小,不太懂家裡出了什麼樣的變故,只是感覺到父親陪伴自己的時間少了,有些難過。

於是丁一醬開始把女兒畫進漫畫裡,有公主、小紅帽、包租婆……甚至有一次,他還突發奇想地畫了一張女兒長大後的樣子。

丁一醬想像中長大後的女兒

雖然丁一醬走了,但“丁神經”的戰鬥,卻隨著無數次翻動的頁碼,在漫畫中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著。一個人可以很渺小、很無力,但卻並不妨礙他的勇敢與偉大。

就在帶給我們滿滿正能量的同時,他還畫出了可能是所有癌症患者的願望——做一個大家眼裡的普通人。

“比起那些安慰的電話,我寧可你問我說:今天唱歌,你來不來?我會更開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