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權威分析 華為和美國真的會鬧掰嗎?!

上周, 華為在深圳召開了2018年度的全球分析師大會。

這場主角本該是華為新技術、新產品的「炫技」大會, 卻被華為輪值 CEO 徐直軍給搶了風頭。

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 徐直軍頗為隱晦地說了這樣一段話:

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所以最好不要看得太重。 在某些情況下, 只有放手, 我們才會感到輕鬆。

踩在中美貿易戰和中興禁售令這個敏感的時間節點上, 徐直軍沒道明的「有些事」指的是什麼, 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已。

隨後, 這句話漂洋過海, 傳進了美媒的耳朵裡。

在《福布斯》專欄作家, 全球諮詢公司Athert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師Jean Baptiste Su的翻譯下, 這句話被解讀成了華為主動退出美國市場的「非官方但正式」預告, 並且他預估在2018年年底前, 華為就會徹底斬斷與美國市場的聯繫。

倒是華為立馬懟了回去。 別瞎說, 沒看最近我們還要在美帝這旮賣新款平板電腦嘛, Matebook X Pro 要不先提前瞭解一波~

但懟歸懟, 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事實是,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 美國市場作為華為全球戰略的一個板塊, 正在被加速邊緣化。

問題是, 華為和美國, 離得開彼此嗎?

離開 made by Huawei 的 US

我們都知道, 華為和美國政府「結梁子」早就不是一兩天的事兒了。

早在2013年, 華為就因為被懷疑電信設備中含有隱藏後門, 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風險, 而遭遇了在美的首次封殺, 華為設備被列進了美國政府採購或補貼的黑名單, 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同樣的找茬理由, 美國政府一用就是5年…

你們應該都還記得今年年初的 CES。

美國電信運營商 AT&T 迫於政府壓力, 放了華為的鴿子, 說好的 Mate10 只是發佈會上在餘承東手裡捂個了暖兒, 就匆匆收場沒了下文。

而就中美貿易戰爆發前不就, 美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商 BestBuy 也平白無故地撕了合同, 宣佈停售華為產品。 原本在北美幾乎就只能靠電商「續命」的華為, 這一下, 又被切斷了最重要的銷售管道。

美國政府一直打著「威脅國家安全」的幌子, 試圖把華為和中興鎖在國門之外。 十幾年來, 華為的「赴美之路」就這麼一直磕磕絆絆、如履薄冰地走著。

但現在華為玩煩了, 準備拍拍屁股走人了。 美國政府要開始慌了嗎?

抱歉, 可能讓你失望了。 就像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華為之於美國社會, 也沒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華為要走, 首先涉及的就是裁員問題。 華為在全美各地辦事處雇傭的員工人數大約為1200人。 對於偌大的美國就業市場, 這個數字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很難掀起波瀾。

其次, 便是對於消費者的影響。

「退出」兩字, 意味著華為在美國的全部業務都將被關閉, 其中包括了銷售、行銷以及售後支援。被保留的只有供應鏈等與美國市場活動無關的業務。

華為在美國的消費業務有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可穿戴設備。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些買不到都不算什麼太大的事兒,畢竟電子消費品牌多得是,用不成華為,大可去選蘋果、三星、LG。其他電信網路、終端設備,也有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等一串公司的解決方案做替補。區別也只在於順不順手、性價比如何。

唯一麻煩的,可能就是售後業務的解決了。根據外媒的一項資料顯示,華為在美國擁有的企業用戶已達上萬家,至少幾十萬台設備仍在使用中。

如果華為走了,順便帶走售後業務,也不再向美國市場提供官配零部件,最悲劇的恐怕就是這些距離「壽終正寢」越來越近的設備了。

離開 made in US 的 Huawei

說完美國,我們再來看硬幣的另一面——美國市場對華為具有多少誘惑力?美國會是華為全球化版圖上可有可無的哪一塊嗎?

答案也是…NO!

同樣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來自華為官方公佈的2017年度財報↓

財報顯示,2017年,華為總利潤上漲了28.1%,而其中大部分增幅都來自於中國本土、歐洲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美國市場,則很不幸恰好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換言之,雖然這邊在美國的業務嚴重受阻;但絲毫不妨礙華為在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市場玩得風生水起啊~

美國政府急著趕走華為、中興的很大原因,恐怕是因為他們手上所掌握的5G技術。由於其強大的傳輸能力,5G技術被視為是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強大引擎。對於大量基於人工智慧的新興技術們,無論圖像識別,還是自動駕駛,5G技術都至關重要。

而華為在歐洲主打的,正是這張被美國政府視為「特殊威脅」的5G技術牌。

今年2月,華為就和英國沃達豐合作完成了全球首個5G測試呼叫。另外,單是在芬蘭,華為就已經擁有了300多人的工程師團隊,主攻AI演算法和5G技術。至於為什麼選芬蘭?還不是因為諾基亞的牆角好挖唄~

當然,歐洲並不能滿足華為全部的野心。

雖然作為全球排名第三的手機廠商,但一直以來,在印度這個世界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華為卻總是找不到存在感。

根據 IDC 的統計資料,以2017年Q2為例,中國四家公司已經進入了市場前五名,其中小米公司超過了三星,成為印度手機行業老大,聯想、OPPO、vivo進入前五名,但是華為不僅並未進入前五名,市場份額也僅為2%。

就在上個月,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就公開表示了對於印度市場的嚮往。對於印度這塊大蛋糕,華為不想任憑他從嘴邊溜走。

進入2018年,華為幾乎實在爭搶全球每一個手機市場。北美的加拿大、闊別多年的拉丁美洲都是華為的目標。根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 The Verge 報導,華為已經和加拿大多家運營商簽署協定,將在5月17日發售高端旗艦手機P20。

華為的野心寫得清清楚楚。就像今年4月在 P20 系列的發佈會上,餘承東現場表示的那樣

即便沒有美國市場 我們仍然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智慧手機廠商

說到底,華為和美國,沒有誰離不開誰。

美國市場有足夠多替代華為的選擇,而華為也有除美國之外的廣闊市場。

那句歌兒怎麼唱來著,最後的疼愛也許真的是手放開。

其中包括了銷售、行銷以及售後支援。被保留的只有供應鏈等與美國市場活動無關的業務。

華為在美國的消費業務有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可穿戴設備。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些買不到都不算什麼太大的事兒,畢竟電子消費品牌多得是,用不成華為,大可去選蘋果、三星、LG。其他電信網路、終端設備,也有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等一串公司的解決方案做替補。區別也只在於順不順手、性價比如何。

唯一麻煩的,可能就是售後業務的解決了。根據外媒的一項資料顯示,華為在美國擁有的企業用戶已達上萬家,至少幾十萬台設備仍在使用中。

如果華為走了,順便帶走售後業務,也不再向美國市場提供官配零部件,最悲劇的恐怕就是這些距離「壽終正寢」越來越近的設備了。

離開 made in US 的 Huawei

說完美國,我們再來看硬幣的另一面——美國市場對華為具有多少誘惑力?美國會是華為全球化版圖上可有可無的哪一塊嗎?

答案也是…NO!

同樣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來自華為官方公佈的2017年度財報↓

財報顯示,2017年,華為總利潤上漲了28.1%,而其中大部分增幅都來自於中國本土、歐洲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美國市場,則很不幸恰好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換言之,雖然這邊在美國的業務嚴重受阻;但絲毫不妨礙華為在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市場玩得風生水起啊~

美國政府急著趕走華為、中興的很大原因,恐怕是因為他們手上所掌握的5G技術。由於其強大的傳輸能力,5G技術被視為是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強大引擎。對於大量基於人工智慧的新興技術們,無論圖像識別,還是自動駕駛,5G技術都至關重要。

而華為在歐洲主打的,正是這張被美國政府視為「特殊威脅」的5G技術牌。

今年2月,華為就和英國沃達豐合作完成了全球首個5G測試呼叫。另外,單是在芬蘭,華為就已經擁有了300多人的工程師團隊,主攻AI演算法和5G技術。至於為什麼選芬蘭?還不是因為諾基亞的牆角好挖唄~

當然,歐洲並不能滿足華為全部的野心。

雖然作為全球排名第三的手機廠商,但一直以來,在印度這個世界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華為卻總是找不到存在感。

根據 IDC 的統計資料,以2017年Q2為例,中國四家公司已經進入了市場前五名,其中小米公司超過了三星,成為印度手機行業老大,聯想、OPPO、vivo進入前五名,但是華為不僅並未進入前五名,市場份額也僅為2%。

就在上個月,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就公開表示了對於印度市場的嚮往。對於印度這塊大蛋糕,華為不想任憑他從嘴邊溜走。

進入2018年,華為幾乎實在爭搶全球每一個手機市場。北美的加拿大、闊別多年的拉丁美洲都是華為的目標。根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 The Verge 報導,華為已經和加拿大多家運營商簽署協定,將在5月17日發售高端旗艦手機P20。

華為的野心寫得清清楚楚。就像今年4月在 P20 系列的發佈會上,餘承東現場表示的那樣

即便沒有美國市場 我們仍然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智慧手機廠商

說到底,華為和美國,沒有誰離不開誰。

美國市場有足夠多替代華為的選擇,而華為也有除美國之外的廣闊市場。

那句歌兒怎麼唱來著,最後的疼愛也許真的是手放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