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民俗|陝北地區的遊藝習俗

民間藝術

本地區民間藝術豐富多彩, 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芳香的泥土味, 和群眾的風俗習慣密不可分。

民歌:群眾愛唱民歌,

耕地時一邊吆牛一邊唱歌, 鋤地時汗水如注仍唱民歌, 趕牲靈上路也唱民歌, 婆姨女子納鞋底、剪窗花時也哼看民歌, 喝酒時有酒麴, 打夯時有夯歌, 春節活動時有秧歌, 婚喪大事時有各種儀式歌謠, 祀神驅鬼時也有歌謠。 神木、府穀人喜唱二人臺, 榆林城人愛唱榆林小曲, 清澗人愛哼道情, 全地區群眾愛唱信天遊, 有“不唱不紅火, 越唱越樂活”的說法。 本區民歌大多粗獷、豪放、質樸、熱情, 是群眾的心聲, 生活的反映, 智慧的結晶。

嗩呐:群眾俗稱嗩呐藝人為吹鼓手, 一班吹手多由5人(或6人)組成, 兩支嗩呐, 一個邊鼓(或兩個)。 一副手釵, 一個圪塔鑼, 吹奏起來聲音宏亮, 十分威風, 群眾十分喜愛嗩呐音樂, 婚喪大事, 做滿月, 合龍口, 廟會活動,

春節鬧秧歌, 甚至安碾子等活動也請嗩呐助興。 嗩呐藝人辦紅白大事時路過村莊、橋樑時皆要吹奏, 臨行或歸來時皆要張數聲長號, 鳴炮3聲, 保留著古代軍樂的習俗。 除夕晚上, 吹鼓手有向群眾吹奏送喜的習俗, 群眾以少許錢幣或饃糕賞賜。

秧歌:正月初8日起秧歌, 起了秧歌後先謁廟拜神, 接著挨家逐戶排門子拜年, 其目的是“動動響器, 大吉大利”, 鬧騰一陣, 唱1~3個秧歌, 主人賞以煙酒, 糖果、錢幣, 秧歌隊齊聲道謝。 每天晚上公演大場秧歌, 場子、腰鼓、旱船、獅子、竹馬、張公背張婆, 五彩繽紛, 元宵節達到高潮, 元宵晚上要轉九曲。 九曲陣是用高粱杆或其它杆圍成的, 橫豎各19行, 共361盞燈, 圓木為座, 蘿蔔洋芋等剜成燈, 火柴棉絮為芯, 動植物油,

上置彩旗。 入夜, 燈光閃爍, 鞭炮聲聲, 鼓樂齊奏, 秧歌隊引頭, 其他男女依次按既定路線緩緩而行。 每到一陣, 傘頭要唱秧歌, 共有九陣。 轉完九曲有偷燈的習俗, 據說偷燈者可以早生貴子。

說書:陝北說書情節曲折, 語言風趣, 主題鮮明, 為群眾喜聞樂見。 舊時說書藝人多為群眾說平安家書、還口願, 說書前要請神, 說書後要安神, 名曰娛神, 實則娛人。

石雕:本地區石雕藝術皆用來美化門樓、雕刻石碑等, 尤其是炕頭石獅和民間習俗密不可分。 群眾喜用紅繩連著石獅子鎖住小孩, 使小孩平安成人。 炕頭石獅有大有小, 皆栩栩如生, “十斤獅子九斤頭, 一雙眼睛一張口”, 造型優美。 “貴器器”小孩要鎖到12歲才開鎖, 此石獅子綏德、子洲、米脂、清澗、神木各縣皆有,

綏德最多。 現在由炕頭實用品已轉變為工藝品, 陳設室內, 別有情趣。

剪紙:群眾稱為窗花, 本地區剪紙藝術十分盛行, 而定邊、靖邊尤為有名。 春節, 門窗上多貼窗花, 窯頂、炕圍、米麵缸、箱櫃上也貼, 結婚時洞房上也貼, 定親喝酒時瓶上也貼, 剪紙來自民間, 用於民俗, 至今不衰。

此外, 榆林還有說練子嘴(也叫順口溜)、講故事、碗碗腔、道情等民間說唱藝術, 沿黃河畔的群眾地近山西, 愛聽晉劇。 刺繡、紙紮等民間工藝美術也和民俗息息相關。

民間遊戲

智能遊戲有下象棋、跳老虎、下方, 捉鱉、割韭菜、補褲襠、典窯、馱鹽等耍法。 跳老虎又叫狼吃羊, 有單頭、雙頭、四頭等耍法, 常見的是雙頭, 兩人玩耍, 甲方兩顆老子, 乙方22~24小子, 乙方棋子保圍住甲方棋子為勝, 甲方可以吃掉乙方棋子, 乙方的棋子損失太多, 無法圍困, 算輸。 近年增加打撲克、下跳棋、軍棋、圍棋等遊戲。 還有猜物、找物、猜謎語、說繞口令、折紙玩具等遊戲, 女孩子還玩掏絞絞、吃子等遊戲。

助興遊戲多用於節日聚會飲宴之時。 有劃拳、打杠子等。

各種競技有跳圈、打老爺、踢鍵子、舉石鎖、翻手腕、摔跤、踢行首、跳繩、爬樹、打秋千、放風箏等活動。跳圈,也叫跳方,多為女孩所玩,地上或畫圈或畫方格,用一石片擲入,依次跳玩,饒有趣味。打老爺,將若干石片依次布好,分別起名老爺、捶背、耳朵、鼻子等,石片比參加人數少一塊,各人用自己的石片在劃定距離上擊打佈置好的石片,末擊中者由老爺下令行罰,由擊中者分別擊背、揪耳、捏鼻,嘻笑混鬧,頗有情趣。榆林城人每到清明前後或玩秋千,或放風箏,樂在其中。榆林人認為打秋千有安土作用,秋千架上貼上對聯。此外還有砸銅錢、鏟高粱棒、打馬槽、滾鐵環等活動,雪天兒童還愛堆雪人、打雪仗。

各類博戲是賭賽銀錢的遊戲。榆林地區有擲骰子、玩紙牌、壓明寶、搖單雙、掀棋砣、拍銅錢等賭博形式。紙牌又叫葉子戲,共120張,本境有夢湖、頂棍等玩法。壓明寶是南6縣常見的賭博形式。明寶由寶星、寶盒兩部分組成,寶官將寶星擲在空中迅速旋轉,壓寶者目不轉睛看其旋轉情況,寶星落地後,寶官迅速用寶盒按嚴。壓寶者將錢壓向四方,壓好後,然後揭起寶盒,壓到紅口上算贏,壓到黑捧上算輸。這種賭博賭錢迅速容易,又不用動腦筋,本境流傳甚廣,為害最烈。近年又增加撲克牌(打百分、耍花花、推十點半)等玩法。80年代後期城鄉打麻將成風,有的地方還用檯球賭賽輸贏。

本境賭博在舊社會十分盛行。不肖人家因賭博或夫妻不睦,或傾家蕩產,甚至鬧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正直之人都不要賭,遊手好閒之徒,才以賭為業。賭頭賭棍東奔西竄,呼么喝六,招搖撞騙,為害不淺。還有招場窩賭者,給賭徒提供場地、賭具、飯食,拈頭著利,賭博是本境的陋習之一。人民政府大刹賭風,對賭頭賭棍、招賭者或罰款,或批評教育,或拘捕判刑,嚴厲制裁,賭風漸小,不少村莊已無賭博。“文化大革命”時,賭風又熾,1968年最為猖獗。後來,雖然有所收斂,但時弱時強,尤其是廟會、集會、春節、農閒之日最易刮賭風,政府年年戒賭,但仍時有發生。

陝北文化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並注明來源,本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

陝北故事投稿郵箱:904340982@qq.com

小編微信:EMAxiaopan

感謝閱讀,收藏、轉發。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評論區說出對文章的看法,小編會認真看大家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讓“陝北頭條”更加完善、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

有劃拳、打杠子等。

各種競技有跳圈、打老爺、踢鍵子、舉石鎖、翻手腕、摔跤、踢行首、跳繩、爬樹、打秋千、放風箏等活動。跳圈,也叫跳方,多為女孩所玩,地上或畫圈或畫方格,用一石片擲入,依次跳玩,饒有趣味。打老爺,將若干石片依次布好,分別起名老爺、捶背、耳朵、鼻子等,石片比參加人數少一塊,各人用自己的石片在劃定距離上擊打佈置好的石片,末擊中者由老爺下令行罰,由擊中者分別擊背、揪耳、捏鼻,嘻笑混鬧,頗有情趣。榆林城人每到清明前後或玩秋千,或放風箏,樂在其中。榆林人認為打秋千有安土作用,秋千架上貼上對聯。此外還有砸銅錢、鏟高粱棒、打馬槽、滾鐵環等活動,雪天兒童還愛堆雪人、打雪仗。

各類博戲是賭賽銀錢的遊戲。榆林地區有擲骰子、玩紙牌、壓明寶、搖單雙、掀棋砣、拍銅錢等賭博形式。紙牌又叫葉子戲,共120張,本境有夢湖、頂棍等玩法。壓明寶是南6縣常見的賭博形式。明寶由寶星、寶盒兩部分組成,寶官將寶星擲在空中迅速旋轉,壓寶者目不轉睛看其旋轉情況,寶星落地後,寶官迅速用寶盒按嚴。壓寶者將錢壓向四方,壓好後,然後揭起寶盒,壓到紅口上算贏,壓到黑捧上算輸。這種賭博賭錢迅速容易,又不用動腦筋,本境流傳甚廣,為害最烈。近年又增加撲克牌(打百分、耍花花、推十點半)等玩法。80年代後期城鄉打麻將成風,有的地方還用檯球賭賽輸贏。

本境賭博在舊社會十分盛行。不肖人家因賭博或夫妻不睦,或傾家蕩產,甚至鬧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正直之人都不要賭,遊手好閒之徒,才以賭為業。賭頭賭棍東奔西竄,呼么喝六,招搖撞騙,為害不淺。還有招場窩賭者,給賭徒提供場地、賭具、飯食,拈頭著利,賭博是本境的陋習之一。人民政府大刹賭風,對賭頭賭棍、招賭者或罰款,或批評教育,或拘捕判刑,嚴厲制裁,賭風漸小,不少村莊已無賭博。“文化大革命”時,賭風又熾,1968年最為猖獗。後來,雖然有所收斂,但時弱時強,尤其是廟會、集會、春節、農閒之日最易刮賭風,政府年年戒賭,但仍時有發生。

陝北文化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並注明來源,本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

陝北故事投稿郵箱:904340982@qq.com

小編微信:EMAxiaopan

感謝閱讀,收藏、轉發。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評論區說出對文章的看法,小編會認真看大家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讓“陝北頭條”更加完善、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