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H股全流通會不會帶來“全流通牛市”

4月20日, 中國結算和深交所聯合發佈《H股“全流通”試點業務實施細則(試行)》, 並于當日起施行。 這意味著H股全流通試點正式拉開序幕。 根據安排, 聯想控股成為首家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

對於H股全流通, 人們很容易將其與2005年A股的全流通改革聯繫在一起。 尤其是2005年A股市場的全流通改革引發了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 所以對於此次H股全流通試點, 某些市場人士也寄予了厚望, 而一些投資者也充滿了疑惑:H股全流通會不會如當年的A股全流通一樣引發“全流通牛市”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H股全流通引發“全流通牛市”的可能性很小。

當然, 解決H股全流通問題, 對於香港市場的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 比如, 解決了H股公司“同股不同權”的問題, 畢竟這也是香港市場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又如, H股全流通有利於增加香港股市對於內地企業的吸引力, 在原始股東的持股不能上市流通的背景下, 原始股東通常對企業赴香港上市的積極性不高。 如果H股全流通的問題得以解決, 這是有利於增加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的。

但儘管如此, 從行情的演變來說, H股全流通引發“全流通牛市”的可能性很小。 畢竟對於香港股市來說, H股全流通只是局部事件。 因為香港股市本來就是全流通的, 所以, 全流通對於香港股市來說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也不值得炒作。 所以, H股全流通對於港股的影響也只是局部的, 尤其是試點階段, 這種H股全流通試點更是“個案”, 其影響也就更加局限於“個案”的範圍。 這一點與A股全流通有著很大的不同。

而且H股全流通之所以難有“全流通牛市”, 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A股全流通是有對價支付的。

因為A股市場的股權分置, 能夠流通的股份只有很少一部分, 而大多數的股份是不能流通的非流通股。 為了解決這些非流通股的流通問題, A股市場所採取的辦法是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 以獲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權。 這個對價比例總體是10:3, 流通股股東每10股獲得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3股對價。

並且, 非流通股股東在支付了3股對價之後, 其股份並不馬上進入流通狀態, 而是還有一個鎖定期, 一般的限售股股東鎖定12個月, 控股股東等大股東鎖定三年。 一方面非流通股股東支付了3股對價, 這對市場構成利好, 另一方面非流通股又不馬上流通, 這對市場來說又是一個利好。

在此雙重利好的作用下, A股市場就獲得了炒作的動力, 大牛市因此而降臨。

但H股全流通則沒有“對價支付”, 至少目前的檔並沒有作出支付對價的規定。 所以, H股全流通就沒有這樣的利好因素來支撐行情的發展。 更何況香港市場遠比A股市場成熟, 脫離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純粹送轉股層面的炒作, 在香港股市得不到大規模的響應, 因此, 就算有對價補償, 其炒作也很難有連續性, 更不能形成“全流通牛市”。

此外, 2005年A股全流通改革時, A股已經過了長時間的調整, 指數總體上處於一個歷史的低位(當時上證指數處於1000點附近)。 當時A股本身就具有強烈的上漲願望。 所以在全流通利好的刺激下, A股因此走出了一輪大牛市行情。

但目前的H股不同於當時的A股, 因為港股去年走出了一輪牛市行情的, 目前還處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上。 在這種情況下, H股再走出一輪“全流通牛市”的可能性也不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 2005年A股全流通改革之時, 中國經濟也是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如2005年GDP增長率為10.2%、2006年GDP增長率為11.6%、2007年GDP增長率為11.9%, 這對於當時A股市場行情的發展可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基本上是在低位運行, 如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長率為6.8%, 這對H股全流通行情的發展不足以構成推動作用。 因此, H股全流通再現“全流通牛市”的可能性很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