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中華山水第一神卷)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書畫, 畫家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 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 全圖用墨淡雅, 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 墨色濃淡幹濕並用, 極富於變化, 是黃公望的代表作, 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富春山居圖》, 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 於至正十年完成。

雖黃公望晚年定居今富陽市境內, 但畫卷內容對比寬敞平坦的"富陽江"和山峰峻奇峽谷雄偉的"桐廬江", 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82歲時為無用師所繪, 用三、四年時間才畫成, 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 氣度不凡, 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 是黃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 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 每天不思茶飯的觀賞臨摹。 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 幸被吳洪裕的侄子及時從火中搶救出,

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 前段較小, 稱"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 稱"無用師卷"。 乾隆年間, 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 乾隆皇帝愛不釋手, 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圖進入清宮。 前者稱"子明卷"是後人偽造;後者是"無用師卷", 這才是黃公望的真跡。 但乾隆皇帝認定"子明卷"為真, 並在假畫上加蓋玉璽, 並和大臣在留白處賦詩題詞, 將真跡當贗品處理。 直到近代學者翻案, 認為是乾隆皇帝搞錯了。 從而保住了一個完整的無用師卷。

黃公望, 字子久, 號一峰, 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 少有大志, 青年有為, 中年受人牽連入獄, 飽嘗磨難, 年過五旬隱居富春江畔, 師法董源、巨然, 潛心學習山水畫, 出名時, 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翁了。

黃公望把"畢生的積蓄"都融入到繪畫創作中, 嘔心瀝血, 歷時數載, 終於在年過八旬時, 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 它以長卷的形式, 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 峰巒疊翠, 松石挺秀, 雲山煙樹, 沙汀村舍, 佈局疏密有致, 變幻無窮, 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 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 達到了"山川渾厚, 草木華滋"的境界。

此畫卷為六接的紙本, 即是由六張紙連成的畫卷.黃公望(字子久)為元代最負盛名的畫師, 在畫史上的影響頗大。 他在《山水訣》中, 明確提到模寫。 他說:"皮袋中置描筆在內, 或于好景處, 見樹有怪異, 便當模寫之。 "子久作品存世不多, 其中最佳者當屬《富春山居圖》。 為了創作《富春山居圖》, 他在"領略江山釣灘之勝"時, "袖攜紙筆, 凡遇景物, 輟即模記"。 此畫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年), 此時子久年近八旬, 畫中所題文字表明, 他為完成此畫而潛心觀察、揣摩費時三四年。 張庚在《圖畫精意識》中記載了董其昌對此畫的讚譽, "子久畫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

其神韻超逸, 體備眾法, 脫化渾融, 不落畦徑。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