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武漢准獨角獸打造的“虛擬病人”,是個什麼生意?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實習醫生儘快合格、正式上崗呢?

家人親友無意間的訴苦, 讓曾承把目光瞄向醫學教育領域。 在他看來,

打造一個“虛擬病人”, 就能解決上述難題。

於是, 六年前, 曾承有了新的身份——治趣創始人、武漢泰樂奇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

三次創業無疾而終的曾承, 此次拿出破釜沉舟、不勝不休的勇氣與決心。

曾承帶領夥伴們成功推出“治趣——線上虛擬診療平臺”, 這是全國首款以臨床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虛擬診療互聯網平臺。 去年, 治趣獲得4000萬元pre-A輪融資, 並成為准獨角獸企業。

支點財經瞭解到, 目前治趣正在洽談A輪過億元的融資。

曾承坦言, 人工智慧要做到多智慧, 前期就需要多少人工。 大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整個過程, 但最終還是需要人工參與。

騎電瓶車上班的創始人

武漢光穀軟體園內的武漢留學生創業園E3棟, 治趣團隊從創業之初就在此辦公。

“他是一位低調、務實的創業者。 ”武漢留學生創業園負責人這樣評價曾承, 並稱“他經常騎電瓶車來上班, 也常在食堂與團隊交流”。

“是這樣嗎?”支點財經當面向曾承求證。 曾承笑著回答:“騎電瓶車也沒有什麼, 因為我覺得從家到公司, 騎電瓶車更節省時間。 ”

整個辦公區仍是創業初期的裝修風格, 似乎並不在乎“門面”, 儘管公司正在進行A輪融資。

曾承是位技術宅男, 也是學霸。 在他的名片上, 印著“清華大學博士後”字樣。

支點財經瞭解到, 在碩士學習階段, 曾承以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 在博士階段, 因突出的科研成果, 他被武漢大學破格留校任教, 並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

學霸並未就此止步。 隨後, 曾承在2009年選擇去美國普渡大學繼續深造。

回國後, 他又在清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在校期間發表論文超過70篇, 並兩次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創辦治趣前, 他有過三次創業經歷。 2005年, 他做過大資料分析;2009年, 他做起穿戴設備;2010年, 涉足室內定位領域, 三次創業均因概念超前, 技術條件不成熟, 商用前景不明朗等原因無疾而終。

製造“虛擬病人”

曾承似乎註定與創業有緣。 他有家人親友在醫院工作, 平時總聽到他們講述在醫院裡遇到的困難。 比如, 病人很少願意找實習醫生看病, 而醫院當天值班的醫生是有限的, 如何讓更多的實習醫生儘快完成實習、正式上崗呢?

把人體所有資料錄入電腦製作成“虛擬病人”, 並根據不同治療方案類比出人體反應, 不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了?

這就是曾承研發線上虛擬病人問診平臺——治趣APP的初衷。

登錄治趣APP, 在首頁頁面, 你會發現有考試、討論等板塊, 其中點擊進入候診室後, 一個虛擬的病人就會呈現在你面前, 讓你為他就診。

如何實現通過“虛擬病人”類比臨床全程呢?曾承請來跨電腦領域和醫學領域的行業專家,

他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高校。

頭兩年, 初創團隊埋頭琢磨技術, 潛心構建出一名合格的“虛擬病人”。 目前, 他們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0項, 國際專利1項, 實用新型專利3項, 軟體著作權8項。

熬過來實屬不易。 曾承向支點財經坦言, “由於APP遲遲沒有推向市場, 部分成員打起退堂鼓。 我是位不願意拖欠員工工資的人, 只好把房子賣了, 又找親戚借錢, 給他們結算工資。 ”

“不過這也是好事, ”曾承停頓幾秒說, “大浪淘沙, 最後選擇堅守下來的員工, 才是與我們價值觀相符合的。 ”

簽下對賭協議

2015年, 團隊擴大到30人左右, 曾承迫於資金壓力, 開始尋找融資, 融資額500萬元。

與不少創業者一樣,曾承參加了各大機構組織的融資路演活動,當年獲得湖北省創業大賽第一名。“突然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曾經受過的苦和難,瞬間都變得甜蜜了。”他說,一個月後,超過30家投資機構有意投資治趣天使輪。

這是曾承第一次接觸資本,他有過猶豫與徘徊。他對支點財經說,當時看到融資協議,其中有一條對賭協議,要求公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經營目標,倘若沒有完成則需要雙倍賠償。因為該條款,他足足一個月沒有睡好覺。但想到團隊的研發就差臨門一腳了,最後他還是簽下了融資協議。

2016年9月份,產品上線。此時,如何快速打開市場,也是一道坎。

曾承瞭解到華西醫院有虛擬教學需求,他直接去找醫院負責人,結果被客氣地請了出來。

“當時我也很尷尬,他們以為我是藥品推銷人員。”曾承回憶起當年情景,仍覺得有點難為情。

曾承並沒有放棄,被請出來的那一刻,他說了一句,“能否給我一分鐘?”他一邊說,一邊打開筆記型電腦,展示治趣操作介面。

“我沒繼續講產品,而是講了自己對於醫學教育的行業理解,這一點可能打動了他。”曾承對支點財經說。

醫院負責人告訴曾承,醫院正在對醫師進行實習培訓,要做一次線上考試,“如果大家說好用就繼續用,如果不好用我就只能說聲抱歉了。”

第一次市場“考驗”,治趣交上不錯的答卷——八成醫師給了好評。於是,曾承和華西醫院有了深度合作。接著,又陸續簽下協和醫院、北大附屬醫院、湘雅醫院等。2017年,300多家三甲醫院、醫學院校和治趣展開了合作。

現在回想起第一次融資,曾承對支點財經說,慶倖當時簽訂了協定,不到一年,公司提前完成了融資協定的目標。

病例平均研發成本超萬元

治趣憑什麼能打動300家三甲醫院和醫學院校呢?

曾承向支點財經介紹,治趣的定位是為機構提供針對培養物件臨床思維能力訓練、考核和評價的一站式互聯網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們在華西醫院測試時,口碑好於國外同類產品的主要原因。”

“培養使用者臨床思維邏輯是醫學教育的核心。”在曾承看來,醫院對醫生能力的評價,臨床思維能力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決定著醫生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否能夠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等資訊,對疾病及診療方法做出準確判斷;是否能夠適應變化萬千的臨床工作。

可以說,通過治趣APP平臺學習,實習醫生的“臨床勝任力”被直接評估出來。治趣為他們進行不同階段的“臨床勝任力”綜合評估,幫助醫學生成長為合格的醫生,護理學生成長為合格的護士。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建構一個“虛擬病人”的模型並不簡單。

“每個病例的平均研發成本超過萬元,目前我們研發的病例已經超過3000例,包括內、外、婦、兒共計19個專科300多個病種,涵蓋臨床常見疾病,可滿足醫學生、住陪生、專科醫生、全科醫生等不同層次學員學習和考核的需要。”曾承說。

曾承告訴支點財經,醫學教育需要有大量的診斷疾病案例。每一個“虛擬病人”的案例,都可以嵌入到APP、整體解決方案裡,而現有的醫學教育公司都可以是治趣的合作方。值得提及的是,目前,一些已獨當一面的醫生也樂於通過治趣分享自己治療的病例。

找到最佳治病路徑

曾承說,“虛擬病人”的診療過程就像擺在醫生面前的一座迷宮,每一個入口代表一種臨床決策,決策不同則出口也會發生變化,如果走不通就意味著診療思路出現了問題。

如何找到最佳治病路徑呢?治趣融合大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通過智慧構建的“虛擬病人”來實現臨床全程的類比,支援用藥回饋、病程轉歸等複雜場景的類比,通過資料把診斷思路挖掘出來,然後作為基礎意見提供給醫生,醫生再進行參考與修正。

曾承舉例介紹,人機的配合提升了治病效率,就像寫一本小說,作者不用從零開始寫,先由機器寫初稿,然後作者再去調整加工。“在治趣平臺上,這種加工不僅僅是一個醫生,也可能是一個醫生團隊。”

曾承坦言,“人工智慧要做到多智慧,前期就需要多少人工。大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整個過程,但最終還是需要人工參與。”

前三次創業皆無疾而終,這一次創業,曾承會一干到底嗎?

“單純為了錢,一生只求舒適,不會選擇創業,做個工薪階層完全可以過得更舒適。”曾承對支點財經說,創業需要有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治趣的社會價值遠高於經濟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全國醫護人員提升1%的臨床能力,我也算是不枉此生。”

END

記者丨袁二聲 編發丨吳玲

與不少創業者一樣,曾承參加了各大機構組織的融資路演活動,當年獲得湖北省創業大賽第一名。“突然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曾經受過的苦和難,瞬間都變得甜蜜了。”他說,一個月後,超過30家投資機構有意投資治趣天使輪。

這是曾承第一次接觸資本,他有過猶豫與徘徊。他對支點財經說,當時看到融資協議,其中有一條對賭協議,要求公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經營目標,倘若沒有完成則需要雙倍賠償。因為該條款,他足足一個月沒有睡好覺。但想到團隊的研發就差臨門一腳了,最後他還是簽下了融資協議。

2016年9月份,產品上線。此時,如何快速打開市場,也是一道坎。

曾承瞭解到華西醫院有虛擬教學需求,他直接去找醫院負責人,結果被客氣地請了出來。

“當時我也很尷尬,他們以為我是藥品推銷人員。”曾承回憶起當年情景,仍覺得有點難為情。

曾承並沒有放棄,被請出來的那一刻,他說了一句,“能否給我一分鐘?”他一邊說,一邊打開筆記型電腦,展示治趣操作介面。

“我沒繼續講產品,而是講了自己對於醫學教育的行業理解,這一點可能打動了他。”曾承對支點財經說。

醫院負責人告訴曾承,醫院正在對醫師進行實習培訓,要做一次線上考試,“如果大家說好用就繼續用,如果不好用我就只能說聲抱歉了。”

第一次市場“考驗”,治趣交上不錯的答卷——八成醫師給了好評。於是,曾承和華西醫院有了深度合作。接著,又陸續簽下協和醫院、北大附屬醫院、湘雅醫院等。2017年,300多家三甲醫院、醫學院校和治趣展開了合作。

現在回想起第一次融資,曾承對支點財經說,慶倖當時簽訂了協定,不到一年,公司提前完成了融資協定的目標。

病例平均研發成本超萬元

治趣憑什麼能打動300家三甲醫院和醫學院校呢?

曾承向支點財經介紹,治趣的定位是為機構提供針對培養物件臨床思維能力訓練、考核和評價的一站式互聯網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們在華西醫院測試時,口碑好於國外同類產品的主要原因。”

“培養使用者臨床思維邏輯是醫學教育的核心。”在曾承看來,醫院對醫生能力的評價,臨床思維能力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決定著醫生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否能夠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等資訊,對疾病及診療方法做出準確判斷;是否能夠適應變化萬千的臨床工作。

可以說,通過治趣APP平臺學習,實習醫生的“臨床勝任力”被直接評估出來。治趣為他們進行不同階段的“臨床勝任力”綜合評估,幫助醫學生成長為合格的醫生,護理學生成長為合格的護士。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建構一個“虛擬病人”的模型並不簡單。

“每個病例的平均研發成本超過萬元,目前我們研發的病例已經超過3000例,包括內、外、婦、兒共計19個專科300多個病種,涵蓋臨床常見疾病,可滿足醫學生、住陪生、專科醫生、全科醫生等不同層次學員學習和考核的需要。”曾承說。

曾承告訴支點財經,醫學教育需要有大量的診斷疾病案例。每一個“虛擬病人”的案例,都可以嵌入到APP、整體解決方案裡,而現有的醫學教育公司都可以是治趣的合作方。值得提及的是,目前,一些已獨當一面的醫生也樂於通過治趣分享自己治療的病例。

找到最佳治病路徑

曾承說,“虛擬病人”的診療過程就像擺在醫生面前的一座迷宮,每一個入口代表一種臨床決策,決策不同則出口也會發生變化,如果走不通就意味著診療思路出現了問題。

如何找到最佳治病路徑呢?治趣融合大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技術,通過智慧構建的“虛擬病人”來實現臨床全程的類比,支援用藥回饋、病程轉歸等複雜場景的類比,通過資料把診斷思路挖掘出來,然後作為基礎意見提供給醫生,醫生再進行參考與修正。

曾承舉例介紹,人機的配合提升了治病效率,就像寫一本小說,作者不用從零開始寫,先由機器寫初稿,然後作者再去調整加工。“在治趣平臺上,這種加工不僅僅是一個醫生,也可能是一個醫生團隊。”

曾承坦言,“人工智慧要做到多智慧,前期就需要多少人工。大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整個過程,但最終還是需要人工參與。”

前三次創業皆無疾而終,這一次創業,曾承會一干到底嗎?

“單純為了錢,一生只求舒適,不會選擇創業,做個工薪階層完全可以過得更舒適。”曾承對支點財經說,創業需要有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治趣的社會價值遠高於經濟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全國醫護人員提升1%的臨床能力,我也算是不枉此生。”

END

記者丨袁二聲 編發丨吳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