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風土、看風向、看葉溫……做好一款精品白毫銀針,到底需要多嚴苛?

與福鼎老茶人聊茶, 他們聊到白毫銀針, 最初的印象便是出口。 在那個風靡下午茶的國家, 幾顆白毫銀針放入, 便是整杯茶檔次與美感的極大提升。

產量稀少、價格相較其它白茶昂貴, 但又極其好喝, 這便是大多數人對白毫銀針的印象。

在白茶大熱的今天, 越來越多的人喝懂了白茶, 越來越多的尋常茶客桌上擺好了白毫銀針。 無論價格還是熱度, 白毫銀針已是今非昔比, 毫香蜜韻的極致追求令人沉醉。 許多人又在尋求, 這征服味蕾與神經的香韻, 又是從哪而來?

而做到極致的白毫銀針, 需要極其精細與嚴苛的管控與製作, 種植、採摘、手工製作缺一不可。 可以說, 從茶樹種下的那一刻起, 便決定了它的極致之路。

能喝到用心管護與製作的白毫銀針是一種幸運。 在那一縷香韻之中, 有著不可替代的自然風土與人類技藝。

如今, 白毫銀針已不只是英國皇室貴族神秘的杯內點綴。

那麼讓我們走進“世界白茶之鄉”福鼎, 看看一杯好喝的白毫銀針是在哪些細節中養成的吧!

探尋一杯好銀針的“初味”

在福鼎, 我們喝到了那杯令人愉悅的毫香蜜韻的時候, 是在鼎白茶業那號稱“世界最大”的白茶曬場之內。

福鼎白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鼎白茶業創始人王傳意親自為我們泡上了這杯白毫銀針。

王傳意告訴我們, 這樣的毫香蜜韻不僅僅是喝到口中那麼簡單。 它的產地、茶園管控、手工技藝都有著很大的關聯, 而在這些大的關聯之中, 還有著無數細節。

只有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毫無紕漏, 才能成就這杯極致的銀針。

要誕生一杯好喝的白毫銀針, 產地是首要的成因。 於是我們決定, 再去福鼎的茶山上看看。

環境土壤中的細節, 這是一切的開端

福鼎市屬東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據百度百科, 福鼎面積1526.3平方公里,

轄17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 這裡是最適合白茶生長的環境之一, 你隨處能看到白茶的蓬勃生長。 而這一次, 我們將來到佳陽鄉, 鼎白的有機茶園基地。

汽車從福鼎市區的桐江溪河濱出發, 向東南而行。 途經前歧鎮, 一路平坦地進入佳陽鄉後, 開始盤山向上。 半個小時後, 這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留下的茶園就這麼擺在我們面前。

這是福鼎最老的生態茶園之一,蔚然壯觀的茶園,一磚一壘清晰了然:大塊岩石疊起的梯式結構,最大程度保證了茶園土壤的穩固、茶樹根的深紮、水土之間的平衡,數十年的風雨依舊不改老茶園的格局,讓這些鼎白的茶香,就像悠揚婉轉的旋律,徜徉在山間。

“風景只是附加的,這裡的一切環境,都是有為一杯好白茶而講究的。”王傳意說。

“對於一杯好喝的白毫銀針,土壤條件是非常重要的。”王傳意抓下一把泥土,為我們展示。“以這裡為例,土壤為最優質的紅壤,PH值在4.3-4.5之間,上部為砂質、砂壤質,下部無黏盤層,糰粒結構多。土層深厚,排水透氣良好,營養元素豐富而平衡。”

修剪的細節,再小的環節也不放過

不僅是土壤,連茶園結構與植被甚至修剪都影響著每一顆最終的白毫銀針。

據王傳意介紹,根據山坡走勢與坡度修成梯田結構是最好的做法,並設置土坎,最大程度保證了茶園土壤的穩固、茶樹根的深紮、水土之間的平衡。

“一般上山來看茶園的,對土壤環境都比較關心,但很少有人問到修剪的問題。其實這對於好茶來說,是一個值得考究的環節。”王傳意開始介紹,一般的植株修剪,是為了打破頂端優勢,讓側枝生長,達到枝繁葉茂的效果。而要種出更優秀茶樹的做法是--修剪掉茶樹四五十釐米左右,將多餘的枝葉去掉,鼎白就是這樣做的。這是為了茶樹的枝幹更充分地儲存養分,促使側枝的生長。當來年又生長四五十釐米的新枝時,枝繁葉茂,集中的營養就用於新生葉片的生長,從而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

風土的造就,再加上選用茶樹齡數年以上的福鼎大白、大毫以及傳統群體種小茶等良品,這些白毫銀針在此刻就註定了高品級的血統。

採茶的細節,已經嚴苛到要看風向了

當然,有了好的食材,就要看廚師如何了。從採摘到製作,是決定一款好喝白毫銀針的關鍵時刻,這個期間容不得半點失誤。

只取單芽,肥壯挺直、銀白勻亮、勻整潔淨。短短數字,便是國標對白毫銀針外形的規定。然而實際上,高等級白毫銀針的採摘卻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它的需求十分細緻,要求極其嚴苛!

因為白毫銀針抽芽快,稀少珍貴,而且採摘期短,採摘難度大,因此必須需要大量有經驗的採茶工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將其采完,不然就容易錯過白毫銀針的採摘黃金期。

然而就是在這極其短暫的時間內,白茶還有著近乎“變態”的十不采標準:雨天不采,露水未幹不采,細瘦芽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不采,人為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開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態芽不采。

而在非遺傳承人王傳意眼中,白毫銀針比想像中更“柔弱”,不同天氣採制帶來的結果大有不同:採制最好的便是晴天,尤以北風天最佳,因為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青容易乾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為太陽雖大,氣溫雖高,但濕度較大,茶青乾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採制,如有違之,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為“死針”。

在采下銀針後,需要用茶青竹簍松裝保“透氣”,並儘快運輸保證保鮮度,青葉及時進場及時晾。

攤晾的細節,像看孩子一樣看葉溫

對於白茶的工藝,大體分為萎凋與烘乾兩部分。這一點,白毫銀針也不例外,然而一款好喝 頂級的白毫銀針,在細節上便展示了何為“考究”。

首先,萎凋地點很重要,陽光的溫度、空氣、濕度、風向都很重要,要潔淨、通風、光照充足,風不能太大導致茶葉飛起,不能太小導致悶壞茶葉。

“對於萎凋過程,每個人或許都有細微的差別,但是根據環境來找到最適宜的是基本。”王傳意表示,“譬如我們鼎白這個曬場,光照充足均勻,風向合適。我才根據實際得出了鼎白茶葉72小時日光加萎凋的方法。這是最適合這裡的方式與時長。”

葉溫變化,則是萎凋過程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葉溫提升到一定程度,需移至陰涼處晾置,否則葉溫過熱,氧化速度太快,茶湯粗澀偏老;葉溫過低,針體暗淡發黑,茶湯混沌怪氣味。

並篩的細節,時機不同也會形成風味差異

而另一個細節則體現在並篩上。並篩有促進轉化的作用,並篩後茶葉層增厚,溫度自然提高,氧化酶活性得以提升。

而“底物”不同,時機不同,最終呈現的風味便也有了差異。

在日常傳統工藝白茶生產中,茶葉在萎凋鏈上並篩發生在一天半及兩天這兩個時間點,有些茶葉萎凋過程並篩一次,有些卻要並篩兩次,有些茶葉兩篩並做一篩,有些則需要三篩並做一篩,根據萎凋程度來控制。

烘乾的細節,取好溫度的中間值必要且很難

烘乾環節是決定性的環節,王傳意認為,對於頂級的白毫銀針來說,“炭焙”是他最為合適的標準。“炭焙工藝更能凸顯茶的特點,通過炭火的火溫,不僅能更好地激發茶中的芳香物質,也利於茶的保存,不易返青,具有機器無法比擬的優點。”

炭焙技藝中,炭焙的溫度最為關鍵,這極為考驗茶人的技藝。溫度過高,容易把茶葉烤焦;炭火溫度不夠,則焙出的香氣不足。炭焙時,茶葉放置在焙籠上,全程需要茶人守在一旁,適時翻動茶使其焙火均勻。

傳統的炭焙乾燥,是用“文火慢焙”,漸消新茶的“銳氣”。而這樣的炭焙茶有三個核心標準:1、無煙熏味兒;2、無焦火味兒;3、保持低溫與茶葉活性。所以,白茶的炭焙,葉底不僅不會發黑、死寂,反而會鮮活異常。

包裝的細節,光線透射率也在考慮的範疇

對於白毫銀針這個“細節控”來說,完成製作並不等於其最終出現在茶客桌上的樣子。包裝與儲存也將對它造成不小的影響。

對於儲存,我們在《都存十年,為啥別人收貨陳香十足老白茶?你只有黴味十足的垃圾》中有詳細解讀,這裡就不詳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觀看。而真正鮮有人關注的細節,則在於包裝。

王傳意表示,密封裝箱的時機就有講究——應在茶溫與常溫相近時裝箱密封。密封太早烘溫未完全散發,較高的溫度也容易加快白茶的劣變;入箱封箱太遲,幹茶吸收水分使之回潮,加大含水量而加快劣變。

而包裝物料也有著講究。在古代,白茶一般以陶瓷罐、木箱儲存,現代為了運輸方便和銷售的需要,多用塑膠複合薄膜作為內包裝,以木箱、紙箱作為外包裝。

用於茶葉包裝的複合薄膜有很多種,但是遮光都是他們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多數塑膠薄膜均具有80%~90%的光線透射率。為減少透射率,可在包裝材料中加入紫外線抑制或者通過印刷、著色來減少光線透射率。另外,可採用以鋁箔或真空鍍鋁膜為基礎材料的複合材料進行遮光包裝。

“如果一款銀針沒有做好這個細節,那麼它不應該成為高品質。”王傳意說,“或者說,對於高品質的銀針來說,必須在每一個環節、細節全都做好。”

結束語

回到市區,再次試喝一泡2017年白毫銀針。毫香、豆香,花香一齊襲來,香入茶湯,口有留香,連尾水都帶有鮮嫩香。鮮濃,飽滿的茶湯順滑、甘甜,經久回味,讓人不得不感慨白毫銀針的魅力所在。

在福鼎做茶人中,將白毫銀針做到好喝又有記憶點的茶人都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正是這樣的茶人,憑著如此強大的細節精神,將白毫銀針的魅力完整地傳達給每一位愛茶人——這正是高品質的感受,滿滿都是每一個細節拼湊的好味道!

這是福鼎最老的生態茶園之一,蔚然壯觀的茶園,一磚一壘清晰了然:大塊岩石疊起的梯式結構,最大程度保證了茶園土壤的穩固、茶樹根的深紮、水土之間的平衡,數十年的風雨依舊不改老茶園的格局,讓這些鼎白的茶香,就像悠揚婉轉的旋律,徜徉在山間。

“風景只是附加的,這裡的一切環境,都是有為一杯好白茶而講究的。”王傳意說。

“對於一杯好喝的白毫銀針,土壤條件是非常重要的。”王傳意抓下一把泥土,為我們展示。“以這裡為例,土壤為最優質的紅壤,PH值在4.3-4.5之間,上部為砂質、砂壤質,下部無黏盤層,糰粒結構多。土層深厚,排水透氣良好,營養元素豐富而平衡。”

修剪的細節,再小的環節也不放過

不僅是土壤,連茶園結構與植被甚至修剪都影響著每一顆最終的白毫銀針。

據王傳意介紹,根據山坡走勢與坡度修成梯田結構是最好的做法,並設置土坎,最大程度保證了茶園土壤的穩固、茶樹根的深紮、水土之間的平衡。

“一般上山來看茶園的,對土壤環境都比較關心,但很少有人問到修剪的問題。其實這對於好茶來說,是一個值得考究的環節。”王傳意開始介紹,一般的植株修剪,是為了打破頂端優勢,讓側枝生長,達到枝繁葉茂的效果。而要種出更優秀茶樹的做法是--修剪掉茶樹四五十釐米左右,將多餘的枝葉去掉,鼎白就是這樣做的。這是為了茶樹的枝幹更充分地儲存養分,促使側枝的生長。當來年又生長四五十釐米的新枝時,枝繁葉茂,集中的營養就用於新生葉片的生長,從而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產量。

風土的造就,再加上選用茶樹齡數年以上的福鼎大白、大毫以及傳統群體種小茶等良品,這些白毫銀針在此刻就註定了高品級的血統。

採茶的細節,已經嚴苛到要看風向了

當然,有了好的食材,就要看廚師如何了。從採摘到製作,是決定一款好喝白毫銀針的關鍵時刻,這個期間容不得半點失誤。

只取單芽,肥壯挺直、銀白勻亮、勻整潔淨。短短數字,便是國標對白毫銀針外形的規定。然而實際上,高等級白毫銀針的採摘卻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它的需求十分細緻,要求極其嚴苛!

因為白毫銀針抽芽快,稀少珍貴,而且採摘期短,採摘難度大,因此必須需要大量有經驗的採茶工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將其采完,不然就容易錯過白毫銀針的採摘黃金期。

然而就是在這極其短暫的時間內,白茶還有著近乎“變態”的十不采標準:雨天不采,露水未幹不采,細瘦芽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不采,人為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開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態芽不采。

而在非遺傳承人王傳意眼中,白毫銀針比想像中更“柔弱”,不同天氣採制帶來的結果大有不同:採制最好的便是晴天,尤以北風天最佳,因為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青容易乾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為太陽雖大,氣溫雖高,但濕度較大,茶青乾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採制,如有違之,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為“死針”。

在采下銀針後,需要用茶青竹簍松裝保“透氣”,並儘快運輸保證保鮮度,青葉及時進場及時晾。

攤晾的細節,像看孩子一樣看葉溫

對於白茶的工藝,大體分為萎凋與烘乾兩部分。這一點,白毫銀針也不例外,然而一款好喝 頂級的白毫銀針,在細節上便展示了何為“考究”。

首先,萎凋地點很重要,陽光的溫度、空氣、濕度、風向都很重要,要潔淨、通風、光照充足,風不能太大導致茶葉飛起,不能太小導致悶壞茶葉。

“對於萎凋過程,每個人或許都有細微的差別,但是根據環境來找到最適宜的是基本。”王傳意表示,“譬如我們鼎白這個曬場,光照充足均勻,風向合適。我才根據實際得出了鼎白茶葉72小時日光加萎凋的方法。這是最適合這裡的方式與時長。”

葉溫變化,則是萎凋過程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葉溫提升到一定程度,需移至陰涼處晾置,否則葉溫過熱,氧化速度太快,茶湯粗澀偏老;葉溫過低,針體暗淡發黑,茶湯混沌怪氣味。

並篩的細節,時機不同也會形成風味差異

而另一個細節則體現在並篩上。並篩有促進轉化的作用,並篩後茶葉層增厚,溫度自然提高,氧化酶活性得以提升。

而“底物”不同,時機不同,最終呈現的風味便也有了差異。

在日常傳統工藝白茶生產中,茶葉在萎凋鏈上並篩發生在一天半及兩天這兩個時間點,有些茶葉萎凋過程並篩一次,有些卻要並篩兩次,有些茶葉兩篩並做一篩,有些則需要三篩並做一篩,根據萎凋程度來控制。

烘乾的細節,取好溫度的中間值必要且很難

烘乾環節是決定性的環節,王傳意認為,對於頂級的白毫銀針來說,“炭焙”是他最為合適的標準。“炭焙工藝更能凸顯茶的特點,通過炭火的火溫,不僅能更好地激發茶中的芳香物質,也利於茶的保存,不易返青,具有機器無法比擬的優點。”

炭焙技藝中,炭焙的溫度最為關鍵,這極為考驗茶人的技藝。溫度過高,容易把茶葉烤焦;炭火溫度不夠,則焙出的香氣不足。炭焙時,茶葉放置在焙籠上,全程需要茶人守在一旁,適時翻動茶使其焙火均勻。

傳統的炭焙乾燥,是用“文火慢焙”,漸消新茶的“銳氣”。而這樣的炭焙茶有三個核心標準:1、無煙熏味兒;2、無焦火味兒;3、保持低溫與茶葉活性。所以,白茶的炭焙,葉底不僅不會發黑、死寂,反而會鮮活異常。

包裝的細節,光線透射率也在考慮的範疇

對於白毫銀針這個“細節控”來說,完成製作並不等於其最終出現在茶客桌上的樣子。包裝與儲存也將對它造成不小的影響。

對於儲存,我們在《都存十年,為啥別人收貨陳香十足老白茶?你只有黴味十足的垃圾》中有詳細解讀,這裡就不詳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觀看。而真正鮮有人關注的細節,則在於包裝。

王傳意表示,密封裝箱的時機就有講究——應在茶溫與常溫相近時裝箱密封。密封太早烘溫未完全散發,較高的溫度也容易加快白茶的劣變;入箱封箱太遲,幹茶吸收水分使之回潮,加大含水量而加快劣變。

而包裝物料也有著講究。在古代,白茶一般以陶瓷罐、木箱儲存,現代為了運輸方便和銷售的需要,多用塑膠複合薄膜作為內包裝,以木箱、紙箱作為外包裝。

用於茶葉包裝的複合薄膜有很多種,但是遮光都是他們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多數塑膠薄膜均具有80%~90%的光線透射率。為減少透射率,可在包裝材料中加入紫外線抑制或者通過印刷、著色來減少光線透射率。另外,可採用以鋁箔或真空鍍鋁膜為基礎材料的複合材料進行遮光包裝。

“如果一款銀針沒有做好這個細節,那麼它不應該成為高品質。”王傳意說,“或者說,對於高品質的銀針來說,必須在每一個環節、細節全都做好。”

結束語

回到市區,再次試喝一泡2017年白毫銀針。毫香、豆香,花香一齊襲來,香入茶湯,口有留香,連尾水都帶有鮮嫩香。鮮濃,飽滿的茶湯順滑、甘甜,經久回味,讓人不得不感慨白毫銀針的魅力所在。

在福鼎做茶人中,將白毫銀針做到好喝又有記憶點的茶人都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正是這樣的茶人,憑著如此強大的細節精神,將白毫銀針的魅力完整地傳達給每一位愛茶人——這正是高品質的感受,滿滿都是每一個細節拼湊的好味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