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上了高速才明白,小排量渦輪與自吸的差距

導讀:作為一個自吸狂人, 亦或者說是小排量增壓的不感冒者, 其實對於小排量發動機, 內心更多是一種抵觸情緒, 因為在我看來, 從使用角度上來說, 小排量增壓帶來的駕駛感受, 真的沒辦法與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

小排量發動機的真正意義, 是為了減少排放, 控制燃油消耗量以及尾氣排放, 其社會價值更大於使用價值, 為了適應環保法規, 一票主流車企不惜重金研發生產小排量發動機, 超前的企業甚至連三缸小排量都用上了, 但是市場反應並不好, 也能看出來消費者對極端的小排量發動機有一種抵觸的情緒:縱然再省油, 縱然排放再少, 犧牲了用車體驗, 對車主來說也很可惜。

小排量發動機更多的會出現在SUV車型、自重較大的車型上, 主要原因是這些車型品質較大, 想要獲得更強的動力就要保證足夠的扭矩以及馬力, 那麼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大排量引擎, 二就是排量稍小增壓發動機, 市場的導向使得小排量發動機成為主流, 其實這並非車企的本意, 而相比之下, 常規轎車使用自然吸氣還是更多, 因為常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能滿足正常的用車需求, 本田的1.8L, 豐田、大眾的1.6L都可以滿足正常用車需求。

這種發動機日常駕駛表現不錯, 甚至可以出現“相當不錯”的錯覺, 但是只要上了高速, 立馬就現原形, 尤其是1.3T做到極限的小排量引擎, 車企號稱1.3T=2.0L, 從資料上來說並沒有錯, 但是用車感受就天差地別。

上了高速的轉速表現、噪音、再加速能力, 號稱1.3T=2.0L、1.5T=2.3L的理論, 直接不攻自破, 當2.0L、2.3L在加速能力依然極強、發動機休閒工作的時候, 另一邊的1.3T、1.5T再加速能力明顯疲軟, 而且發動機咆哮的要蹦出發動機一般, 資料上是沒錯, 但是高速表現差距非常大, 這個差距沒有辦法用技術來緩解, 氣缸小是先天性的缺陷。

小排量發動機上了120之後再加速能力非常弱, 100以後超車能力並沒有自然吸氣來的暢快, 固然有渦輪加持, 但是長時間壓榨發動機的極限動力, 養車費用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所以說, 孰強孰劣, 拉到高速溜一圈, 小排量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