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遠大前程》爭議中收官,“半個娛樂圈”老戲骨也無法拯救的“爛尾”?

“準備。 上膛。 瞄準。 行刑。 ”沒有緩衝和回轉, 槍聲爆裂而起, 關於洪三的一切似乎都已終結。 4月29日, 《遠大前程》收官, 這部開播之初便引發“油膩男”爭議的大劇在落幕之時再度掀起輿論狂潮, 這一次是因為“爛尾”。

當然, 也不乏聲音認為這個結局非常深度:相比團滅結局, 死於司法程式的洪三元是對這個時代最大的諷刺, 而他的存在不過歷史的滄海一粟, 對於三大亨等活著的人來講只是一段回憶, 甚至難以激起太大的漣漪。

網友各執一詞, 眾說紛紜, 其實對於《遠大前程》來講, 這種爭議似乎是一種常態: “劇王”候選到首播“撲街群嘲”, 老戲骨雲集引期待到陳思誠油膩遭反感。 2018大劇市場, 《遠大前程》顯然極具代表性, 收官之際, 娛樂獨角獸整體複盤該劇播出過程中的肯定與爭議, 以期為國產劇帶來一些良性思考。

武俠喜劇文學盜墓探案, 一次並不成功的類型雜糅嘗試?

借用《遠大前程》致敬金庸、周星馳和莎士比亞三位影視文學巨匠, 陳思誠從來不掩飾自己做這部劇的初衷, 只是這部雜糅了武俠、喜劇等諸多元素的大劇呈現效果如何呢?

“南小杜北老九, 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 車夫師爺小阿俏, 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 這句貫穿全劇的臺詞或許可以視作武俠元素集錦。 一方面他們是劇中“武力擔當”, 江湖上始終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另一方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中國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武俠精神, 亂世之中他們的選擇也成為該劇最大的看點。

在最後的結局中, 陳思誠用送梁興義出城一個情節將所有武俠力量進行集中式迸發, 沈達余立奎杜玉芳楚天樞等為人民選擇大義, 黑白無常師爺以及秦龍等人淪為當權者的走狗, 這種夾雜著流血犧牲的對立衝突下將武俠精神刻畫地非常深刻。

十三太保是武俠元素的精髓, 但是作為十三太保圍繞的主線洪三元, 這個人物身上聚焦的武俠和喜劇元素顯然讓網友並不滿意。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劇是在抄襲《鹿鼎記》?洪三就是韋小寶, 只憑一張嘴走天下, 黑白通吃, 而且劇裡的女演員都愛上了他!”

抄襲與否尚不做結論, 陳思誠對於洪三的詮釋才是危機爆發的核心點。 浮誇的面部表情和大開大合的動作展現,

隨意截圖都可以作為表情包的“陳思誠式喜劇表演”, 一度被網友群嘲油膩, 媒體更評價:“對周星馳表演方式不得其法的模仿”。 “如果老天能再給我苟活一天的機會, 我一定會對一爺說出那三個字:對不起”, 周星馳經典臺詞的改編更是讓網友大呼“無法下嚥”。

除此之外,劇中還夾雜了探案、盜墓等諸多元素。在劇集的後半段,圍繞著永鑫公司寶藏的線悄然展開,呈現上更是用了三集左右的時間對墓葬進行探索,最後得到的是先人留下的兵器,被網友戲稱又變成了“盜墓筆記”。只是這條線在後續的劇情推進中戛然而止,除了讓洪三的“女友團”又加一枚外國女之後,並無其他用處,甚至還讓洪三“不識字”的設定崩塌,出現邏輯問題。

如果說《唐人街探案》系列是陳思誠在喜劇元素和懸疑推理相結合的電影創作模式上的成功,也讓他嘗到了類型雜糅的甜頭,那麼這一次他在電視劇領域對於喜劇、探案、盜墓、武俠等諸多元素結合的探索,顯然並不算成功,甚至還讓其遭受“反噬之痛”。

“電影導演”的電視劇之痛,鋪陳過大遭“反噬”?

六年前一部《北京愛情故事》讓陳思誠以新銳導演姿態在電視劇領域站穩腳跟,《唐人街探案》系列42億的票房又讓其迅速在電影圈立足,如今《遠大前程》作為其電視劇封箱之作卻一言難盡,究竟有何緣由呢?

在電視劇領域高聲喊著“電影質感”的時候,《遠大前程》顯然也在電影質感表達上進行了一定的設置,劇中的類型雜糅、誇張式表演和色彩飽滿的服化道更是被視為和《唐人街探案》一脈相承。

除此之外,相比電影中以案件為線索,《遠大前程》中陳思誠將野心瞄準了一個時代。故事背景宏大、涉獵元素眾多、人物鋪陳廣泛,這些看似加分項都在收官一刻成了減分項,太多的人物結局尚未交代,故事情節轉折生硬,頗有強行收官之感,甚至被網友稱之為”爛尾之最“。

齊林在殺害了皮六、美人、毒害楚天樞之後再沒現身?藏身商會的日本人美惠父女結局如何?於夢竹婚姻再遭破壞之後情感走向如何?許世昭為何有林依依的骰子,與洪三之間又有何淵源?甚至三大亨、師爺等人的結局,這些不解之謎都是《遠大前程》人物事件線索紛繁留下的“坑”。

當然或許這並非陳思誠乃至劇組的問題,其本人也在採訪中對媒體談及”被剪輯”,網友亦發現該劇從最初的61集變為58集,到現在48集草草收官,或許是湖南衛視在收視不佳上的”止損“政策,只是危機顯然再次作用在《遠大前程》上。

《遠大前程》播出不及預期,或許為業內人士敲響了警鐘:電影導演和電視劇導演之間的人才流動正在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在一系列電影演員紛紛回歸電視劇領域後,只是電影導演真的能夠做好電視劇內容嗎?答案是不確定的。

在豆瓣的一個相關帖子裡,網友們各執一詞,郭寶昌、管虎、吳子牛等人被視為電影和電視劇方面都有優秀作品的導演,而高希希、趙寶剛等眾多優秀電視劇導演卻在入局電影領域後交出了《露水紅顏》、《遙不可及》等多部口碑一言難盡的作品。

雖然市場效果如何很難明確界定,但在電視劇領域普遍追求“電影質感”的同時,或許該真正靜下心來想想電視劇領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劇集節奏才是真正適合小螢屏的?

老戲骨只能錦上添花,主演效應再次發酵?

《遠大前程》曾被列為劇王候選,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超級豪華的演員陣容:40餘名老戲骨實力加盟。自《人民的名義》伊始,老戲骨便迅速走紅,成為是劇集品質保障、演技保障,事實證明,這一結論也在《我的前半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多部影視劇中被頻頻驗證。

《遠大前程》亦是如此,開播伊始,老戲骨團隊便備受好評。倪大紅、趙立新、劉奕君主演的三大亨化身“沙發天團”,雖然大量的鏡頭都是靜坐的文戲,但卻精彩連連:會打賭開玩笑要張萬霖讓出二哥的位置,會各執一詞決定大半個上海灘的命運走向,也會兄弟情深為受傷的陸昱晟心疼,火花四濺間三個性格迥然不同的大佬被詮釋地十分到位,讓觀眾大呼過癮。

作為和洪三關係最緊密大哥大嫂,譚凱飾演的沈達一身正氣力挺小弟,張儷飾演的小阿俏風情萬種又霸氣十足,初相見時的羞澀情誼,婚後的婦唱夫隨,無不時時牽動著觀眾的心,收官之時選擇國家大義的兩人迎來生離死別之期,更是賺足了眼淚。

只是和一路好評的老戲骨團隊相比,主演陳思誠顯然處在“水深火熱”中。首播收視0.49創湖南衛視黃金檔新低的同時,“陳思誠油膩”也成為該劇最大的爭議,一時間”陳思誠油膩值3.5億”、“半個娛樂圈的老戲骨也救不了《遠大前程》”的標題頻頻見於媒體和社交平臺。

輿論甚囂塵上,讓剛剛開播的《遠大前程》口碑跌至冰點,甚至一度跌至及格線之下,陳思誠本人更是出面試圖以“無油版《遠大前程》”挽回口碑,但顯然收效甚微,觀眾對此並不買單,直到後期劇情再次發酵之後,關於主演的討伐之聲方才稍稍收斂。

可以說,《遠大前程》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市場對於“老戲骨被神話”的認知,也再次將主演定律推到市場面前。老戲骨可以通過高超的演技來豐滿自己的人物,為故事劇情錦上添花,但主演才是真正牽動故事走向和觀眾內心的重要存在,《南方有喬木》、《遠大前程》接連失利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回歸到《遠大前程》上,”爛尾“討伐的聲音背後,其實是劇情漸入佳境觀眾開始走進故事的表現,“期待第二部”的聲音也伴隨而來,只是不做電視劇導演的陳思誠、收視口碑均不及預期的前作,第二部歸期如何恐怕只能等待官方結果了,不過這部劇帶給國產劇市場的思考還需引起業內人士關注。

END

除此之外,劇中還夾雜了探案、盜墓等諸多元素。在劇集的後半段,圍繞著永鑫公司寶藏的線悄然展開,呈現上更是用了三集左右的時間對墓葬進行探索,最後得到的是先人留下的兵器,被網友戲稱又變成了“盜墓筆記”。只是這條線在後續的劇情推進中戛然而止,除了讓洪三的“女友團”又加一枚外國女之後,並無其他用處,甚至還讓洪三“不識字”的設定崩塌,出現邏輯問題。

如果說《唐人街探案》系列是陳思誠在喜劇元素和懸疑推理相結合的電影創作模式上的成功,也讓他嘗到了類型雜糅的甜頭,那麼這一次他在電視劇領域對於喜劇、探案、盜墓、武俠等諸多元素結合的探索,顯然並不算成功,甚至還讓其遭受“反噬之痛”。

“電影導演”的電視劇之痛,鋪陳過大遭“反噬”?

六年前一部《北京愛情故事》讓陳思誠以新銳導演姿態在電視劇領域站穩腳跟,《唐人街探案》系列42億的票房又讓其迅速在電影圈立足,如今《遠大前程》作為其電視劇封箱之作卻一言難盡,究竟有何緣由呢?

在電視劇領域高聲喊著“電影質感”的時候,《遠大前程》顯然也在電影質感表達上進行了一定的設置,劇中的類型雜糅、誇張式表演和色彩飽滿的服化道更是被視為和《唐人街探案》一脈相承。

除此之外,相比電影中以案件為線索,《遠大前程》中陳思誠將野心瞄準了一個時代。故事背景宏大、涉獵元素眾多、人物鋪陳廣泛,這些看似加分項都在收官一刻成了減分項,太多的人物結局尚未交代,故事情節轉折生硬,頗有強行收官之感,甚至被網友稱之為”爛尾之最“。

齊林在殺害了皮六、美人、毒害楚天樞之後再沒現身?藏身商會的日本人美惠父女結局如何?於夢竹婚姻再遭破壞之後情感走向如何?許世昭為何有林依依的骰子,與洪三之間又有何淵源?甚至三大亨、師爺等人的結局,這些不解之謎都是《遠大前程》人物事件線索紛繁留下的“坑”。

當然或許這並非陳思誠乃至劇組的問題,其本人也在採訪中對媒體談及”被剪輯”,網友亦發現該劇從最初的61集變為58集,到現在48集草草收官,或許是湖南衛視在收視不佳上的”止損“政策,只是危機顯然再次作用在《遠大前程》上。

《遠大前程》播出不及預期,或許為業內人士敲響了警鐘:電影導演和電視劇導演之間的人才流動正在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在一系列電影演員紛紛回歸電視劇領域後,只是電影導演真的能夠做好電視劇內容嗎?答案是不確定的。

在豆瓣的一個相關帖子裡,網友們各執一詞,郭寶昌、管虎、吳子牛等人被視為電影和電視劇方面都有優秀作品的導演,而高希希、趙寶剛等眾多優秀電視劇導演卻在入局電影領域後交出了《露水紅顏》、《遙不可及》等多部口碑一言難盡的作品。

雖然市場效果如何很難明確界定,但在電視劇領域普遍追求“電影質感”的同時,或許該真正靜下心來想想電視劇領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劇集節奏才是真正適合小螢屏的?

老戲骨只能錦上添花,主演效應再次發酵?

《遠大前程》曾被列為劇王候選,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超級豪華的演員陣容:40餘名老戲骨實力加盟。自《人民的名義》伊始,老戲骨便迅速走紅,成為是劇集品質保障、演技保障,事實證明,這一結論也在《我的前半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多部影視劇中被頻頻驗證。

《遠大前程》亦是如此,開播伊始,老戲骨團隊便備受好評。倪大紅、趙立新、劉奕君主演的三大亨化身“沙發天團”,雖然大量的鏡頭都是靜坐的文戲,但卻精彩連連:會打賭開玩笑要張萬霖讓出二哥的位置,會各執一詞決定大半個上海灘的命運走向,也會兄弟情深為受傷的陸昱晟心疼,火花四濺間三個性格迥然不同的大佬被詮釋地十分到位,讓觀眾大呼過癮。

作為和洪三關係最緊密大哥大嫂,譚凱飾演的沈達一身正氣力挺小弟,張儷飾演的小阿俏風情萬種又霸氣十足,初相見時的羞澀情誼,婚後的婦唱夫隨,無不時時牽動著觀眾的心,收官之時選擇國家大義的兩人迎來生離死別之期,更是賺足了眼淚。

只是和一路好評的老戲骨團隊相比,主演陳思誠顯然處在“水深火熱”中。首播收視0.49創湖南衛視黃金檔新低的同時,“陳思誠油膩”也成為該劇最大的爭議,一時間”陳思誠油膩值3.5億”、“半個娛樂圈的老戲骨也救不了《遠大前程》”的標題頻頻見於媒體和社交平臺。

輿論甚囂塵上,讓剛剛開播的《遠大前程》口碑跌至冰點,甚至一度跌至及格線之下,陳思誠本人更是出面試圖以“無油版《遠大前程》”挽回口碑,但顯然收效甚微,觀眾對此並不買單,直到後期劇情再次發酵之後,關於主演的討伐之聲方才稍稍收斂。

可以說,《遠大前程》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市場對於“老戲骨被神話”的認知,也再次將主演定律推到市場面前。老戲骨可以通過高超的演技來豐滿自己的人物,為故事劇情錦上添花,但主演才是真正牽動故事走向和觀眾內心的重要存在,《南方有喬木》、《遠大前程》接連失利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回歸到《遠大前程》上,”爛尾“討伐的聲音背後,其實是劇情漸入佳境觀眾開始走進故事的表現,“期待第二部”的聲音也伴隨而來,只是不做電視劇導演的陳思誠、收視口碑均不及預期的前作,第二部歸期如何恐怕只能等待官方結果了,不過這部劇帶給國產劇市場的思考還需引起業內人士關注。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