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高能少年團》向王俊凱“勢力”低頭

《高能少年團》向王俊凱“勢力”低頭, 電視工業的剪輯邏輯在粉絲時代只剩“兩難”境地?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做節目難, 在2018年的當下做節目, 更難。

聲明針對的是頭天晚上首播的第二季《高能少年團》, 王俊凱工作室表示, 節目中的不當剪輯造成了藝人形象上的傷害, 且宣發相關物料得不到提前確認, “持續溝通解決無果”。

這則公開聲明所蘊含的抗議, 目的是為了“獲得節目組的公開道歉”, 抗議的籌碼則在29日下午被端出。

曾經明星與節目組私下的“角力”, 就這樣再一次被赤裸裸擺上了檯面。

抗議“惡意剪輯”?

背後是對番位的不滿

粉絲與王俊凱工作室手撕《高能少年團》節目組, 原因具體是?聲明中提到的主要是“惡意剪輯”。

被粉絲指為“惡意剪輯”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三處:在少年團成員面臨的第一項考驗“穿衣”中, 王俊凱在與張一山的比拼裡落後從而被教官要求做十個俯臥撐, 王俊凱的第一反應是“沒有(準備好)”, 此舉被一些網友質疑為“沒禮貌”、“耍大牌”, 從而引發粉絲強烈不滿, 認為對王俊凱形象有損。

甚至更有細心粉絲指出, 穿衣過程中, 只有王俊凱的腰帶是系住的, 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王俊凱的穿衣速度, “是節目組的故意安排”。

這種“故意”甚至“惡意”, 在粉絲看來是節目組刻意為王俊凱製造“逆風成長”人設而設置的, 類似“成長”人設還有在花字中引導表示王俊凱“體力不支”仍在“堅持”。 但在粉絲的陳述中, 王俊凱並沒有體力不支, 甚至主動扶起其他累倒跪地的少年團成員。

最強烈的反響出現在模擬滅火情境中, 節目中, 在少年團兩輪模擬滅火之後, 教官總結不足時提到王俊凱忘記回收水槍。

但粉絲發現,王俊凱主動提出查看火情時並沒有扔下水槍,而是將水槍交到了同伴手中。由此,粉絲認定節目組“惡意剪輯”,讓王俊凱背鍋。

而捕娛記(ID:ibuyuji)發現,剪輯只是王俊凱粉絲不滿進而推動工作室發出聲明的原因之一。更讓他們不滿的是自己偶像C位的變動和明顯減少的鏡頭量。

從客觀上講,當晚的《高能少年團》在呈現效果上,的確是以楊紫、張一山“姐弟合體”作主打,節目播出後“張一山 楊紫”的關鍵字也沖上熱搜第一。

但王俊凱粉絲認為,節目前期宣傳中大量使用與王俊凱有關的關鍵字,存在“溜粉”之嫌,再加上有粉絲八出百度百科《高能少年團》簡介以及各網路平臺物料中王俊凱番位有變,於是乎引發了粉絲群體更大的反彈。

“熬夜重剪”未獲粉絲體諒

主動低頭遭受媒體質疑

但是,重新剪輯的版本依然未能讓王俊凱粉絲滿意,在《高能少年團》官博下大量留言表示,節目組的重新剪輯只是把“粉絲發現有問題的部分粗暴剪掉”,導致自家偶像“鏡頭更少了”,“把坑他的證據給刪了,不是讓觀眾更加深了誤會嗎?!”

橫豎都是不滿,《高能少年團》即便道歉、熬夜重剪也沒能讓粉絲滿意。而這,並不是今年粉絲加持下的明星在明面上手撕節目組的第一例。

回首2018年已經過去的4個月,藝人與節目組之間的“火拼”屢屢爆發,光是一檔《這!就是街舞》就創下了“聲討與道歉”之最——包括易烊千璽、黃子韜、韓庚、羅志祥在內的四位導師相繼因不同原因手撕節目組。

其中,在4月15日同時發出聲明的韓庚、羅志祥,就跟這次的王俊凱工作室一樣將矛頭指向了節目組的“惡意剪輯”。

但節目組的回應方式有所不同,《這!就是街舞》分別以節目組和總導演的身份道歉,但不存在“連夜重新剪輯”這一說;《演員的誕生》只有接待袁立的導演出面說明“真相”,但並未有所謂“道歉”;《聲臨其境》則未對鄭愷事件作任何回應,只是選擇在“年度大秀”直接不帶他玩兒……

因此,有自媒體為《高能少年團》不值,來自公眾號“媒玩”的相關標題是,“《高能少年團》!你為什麼要向王俊凱工作室道歉?”

“藝人主導時代”的蝴蝶效應

有技巧的“剪”更難了

這個“道歉”,在諳熟內地電視節目製作的業內人士A看來,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畢竟節目開播才一期,這種戶外真人秀的後續拍攝又極度依賴嘉賓的參與,不把這個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對節目的未來沒有任何好處。”

越來越頻繁的藝人與節目組對撕,從側面反映出藝人在整個影視綜藝生產行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有網友總結,從不同家的粉絲為番位互撕,到粉絲下場手撕偶像團隊,再到粉絲加持下明星對抗劇方、節目組甚至平臺,這條循序漸進的“鬥爭”道路,恰好是這幾年藝人逐漸成為市場主導力量的真實寫照。

A就向捕娛記透露,如果說以前明星跟節目組默認的原則是“確認”海報、圖片這些物料的話,現在藝人與節目組簽訂的合同已越來越詳細,“內容(視頻)確認甚至逐漸成為一種行業現象。”

他舉例稱,去年一部較火的電視劇,其主角就要求提前看所有與自己有關的畫面,並要求後期精修,“這其實是非常影響創作的,就像拍電影,演員可能提前看成片,決定自己參與其中的戲份嗎?真人秀也一樣,《高能少年團》第一期為什麼放大張一山和楊紫?因為這是一條再合理不過的故事線,熱搜第一也證明了這種處理的正確。”

楊紫張一山在首期《高能少年團》中的比重

被一些業內人士認定“合理”

但這種“正確”,在堅持認為王俊凱是“一番”的粉絲那裡,就是極其錯誤的。

而一旦節目組沿襲電視後期常用的“嫁接”“拼貼”效果來強化某一個點,卻出現了事實、邏輯上的失誤時,就免不了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尤其是,明星也異常重視真人秀帶來的“人設”的情況下。

由此,A提到,接踵而來的明星手撕節目組現象是對電視人的一個“提醒”,但同時也是“兩難”,“對於製作方來說,選擇流量體明星自然會讓節目擁有自帶流量和熱搜體質,但另一方面也要承擔‘易燃易爆炸’的粉絲觀眾帶來的壓力,這從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公平的邏輯。”

而他提到,對於熟悉節目製作的業內人來講,要在一檔節目中講好一個人、一件事,“剪”是有技巧的,“但現在整個節目的製作生態變了,創作者除了做節目,還要特別去跟明星溝通,預測粉絲反應,甚至被干涉創作,這對行業來說,無疑是有損傷的。”

但粉絲發現,王俊凱主動提出查看火情時並沒有扔下水槍,而是將水槍交到了同伴手中。由此,粉絲認定節目組“惡意剪輯”,讓王俊凱背鍋。

而捕娛記(ID:ibuyuji)發現,剪輯只是王俊凱粉絲不滿進而推動工作室發出聲明的原因之一。更讓他們不滿的是自己偶像C位的變動和明顯減少的鏡頭量。

從客觀上講,當晚的《高能少年團》在呈現效果上,的確是以楊紫、張一山“姐弟合體”作主打,節目播出後“張一山 楊紫”的關鍵字也沖上熱搜第一。

但王俊凱粉絲認為,節目前期宣傳中大量使用與王俊凱有關的關鍵字,存在“溜粉”之嫌,再加上有粉絲八出百度百科《高能少年團》簡介以及各網路平臺物料中王俊凱番位有變,於是乎引發了粉絲群體更大的反彈。

“熬夜重剪”未獲粉絲體諒

主動低頭遭受媒體質疑

但是,重新剪輯的版本依然未能讓王俊凱粉絲滿意,在《高能少年團》官博下大量留言表示,節目組的重新剪輯只是把“粉絲發現有問題的部分粗暴剪掉”,導致自家偶像“鏡頭更少了”,“把坑他的證據給刪了,不是讓觀眾更加深了誤會嗎?!”

橫豎都是不滿,《高能少年團》即便道歉、熬夜重剪也沒能讓粉絲滿意。而這,並不是今年粉絲加持下的明星在明面上手撕節目組的第一例。

回首2018年已經過去的4個月,藝人與節目組之間的“火拼”屢屢爆發,光是一檔《這!就是街舞》就創下了“聲討與道歉”之最——包括易烊千璽、黃子韜、韓庚、羅志祥在內的四位導師相繼因不同原因手撕節目組。

其中,在4月15日同時發出聲明的韓庚、羅志祥,就跟這次的王俊凱工作室一樣將矛頭指向了節目組的“惡意剪輯”。

但節目組的回應方式有所不同,《這!就是街舞》分別以節目組和總導演的身份道歉,但不存在“連夜重新剪輯”這一說;《演員的誕生》只有接待袁立的導演出面說明“真相”,但並未有所謂“道歉”;《聲臨其境》則未對鄭愷事件作任何回應,只是選擇在“年度大秀”直接不帶他玩兒……

因此,有自媒體為《高能少年團》不值,來自公眾號“媒玩”的相關標題是,“《高能少年團》!你為什麼要向王俊凱工作室道歉?”

“藝人主導時代”的蝴蝶效應

有技巧的“剪”更難了

這個“道歉”,在諳熟內地電視節目製作的業內人士A看來,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畢竟節目開播才一期,這種戶外真人秀的後續拍攝又極度依賴嘉賓的參與,不把這個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對節目的未來沒有任何好處。”

越來越頻繁的藝人與節目組對撕,從側面反映出藝人在整個影視綜藝生產行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有網友總結,從不同家的粉絲為番位互撕,到粉絲下場手撕偶像團隊,再到粉絲加持下明星對抗劇方、節目組甚至平臺,這條循序漸進的“鬥爭”道路,恰好是這幾年藝人逐漸成為市場主導力量的真實寫照。

A就向捕娛記透露,如果說以前明星跟節目組默認的原則是“確認”海報、圖片這些物料的話,現在藝人與節目組簽訂的合同已越來越詳細,“內容(視頻)確認甚至逐漸成為一種行業現象。”

他舉例稱,去年一部較火的電視劇,其主角就要求提前看所有與自己有關的畫面,並要求後期精修,“這其實是非常影響創作的,就像拍電影,演員可能提前看成片,決定自己參與其中的戲份嗎?真人秀也一樣,《高能少年團》第一期為什麼放大張一山和楊紫?因為這是一條再合理不過的故事線,熱搜第一也證明了這種處理的正確。”

楊紫張一山在首期《高能少年團》中的比重

被一些業內人士認定“合理”

但這種“正確”,在堅持認為王俊凱是“一番”的粉絲那裡,就是極其錯誤的。

而一旦節目組沿襲電視後期常用的“嫁接”“拼貼”效果來強化某一個點,卻出現了事實、邏輯上的失誤時,就免不了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尤其是,明星也異常重視真人秀帶來的“人設”的情況下。

由此,A提到,接踵而來的明星手撕節目組現象是對電視人的一個“提醒”,但同時也是“兩難”,“對於製作方來說,選擇流量體明星自然會讓節目擁有自帶流量和熱搜體質,但另一方面也要承擔‘易燃易爆炸’的粉絲觀眾帶來的壓力,這從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公平的邏輯。”

而他提到,對於熟悉節目製作的業內人來講,要在一檔節目中講好一個人、一件事,“剪”是有技巧的,“但現在整個節目的製作生態變了,創作者除了做節目,還要特別去跟明星溝通,預測粉絲反應,甚至被干涉創作,這對行業來說,無疑是有損傷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