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畫的線條原來這麼美!大美中國風!

乾陵開放旅遊之後, 遊人絡繹不絕, 當然, 遺憾的是我們不能一睹地宮風采。 不過, 周邊的唐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章懷太子墓都維護良好, 我們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唐壁畫, 也可以看到今人精湛的臨摹技巧, 將殘缺的壁畫完美復原。

中國傳統繪畫有一特點便是以線造型, 西畫善用色彩之妙, 國畫則重筆墨, 古人有"先求筆墨之道, 而渲染點綴之事後焉"的說法。 勾線取物象外廓的技法被概括成十八種形式, 稱為"十八描", 描繪山水, 人物, 花鳥, 都離不開這些基本的技法。

今日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線描的十八種技法,

帶大家欣賞中國畫線條之美。

十八描簡介

1、高古遊絲描

高古遊絲描, 中鋒用筆, 筆尖圓勻細描, 因形似遊絲而得其名。 線條細密綿長, 有如春蠶吐絲, 平滑, 流暢, 富有節奏感, 多用於表現仕女, 文人等形象, 描繪其服飾。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女史箴圖》的線條被認為是典型的高古遊絲描。

2、行雲流水描

線如其名, 有流動之感, 狀如行雲流水, 舒卷自如, 活潑靈動, 有起有倒。 此描法也宜以中鋒用筆。 李公麟《免胄圖》, 《維摩演教圖》等服飾便可見此線描法。

3、鐵線描

與前兩種描法不同的一種線描技法, 筆法強勁, 不見柔弱之態, 線條外形狀如鐵絲, 以中鋒圓勁之筆描寫, 體現了書法用筆中的遒勁骨力, 常見於表現硬質衣料。

如唐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

中鋒細筆勾勒, 頓起頓收, 筆勢轉折剛正。 在顧愷之, 李公麟, 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 也有鐵線描的痕跡。

4、釘頭鼠尾描

線條起筆形似釘頭收尾如鼠尾, 因此得名。 起筆時須頓筆, 收筆時漸提漸收, 一氣拖長, 頭重尾輕。

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便可見這種描法, 宋代李嵩,清代任伯年筆下都可見這種筆法,常用此技法表現豪爽奔放的風格特徵。

5、曹衣出水描

這種技法的名字來源於北朝畫家曹仲達,此人筆下的佛像衣紋下垂繁密,作出水狀,受印度美術風格影響創作而出。以直挺用筆為主,簡稱曹衣描。

明代丁雲鵬,陳洪綬等人作品中都有體現。

6、戰筆描

又名戰筆水紋描,筆法簡細流利,線條曲折戰顫。可在周文矩《重屏會棋圖》中人物覓的此筆法。

7、減筆描

減筆描的用筆特點是側鋒行筆,速度快,線條簡約概括,變化豐富。速度快時更顯筆力強勁。

宋朝後,此種畫法在文人畫中多見,日本繪畫也受其影響深遠。比較典型的作品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圖》。大寫意常見此筆法,用筆粗,一氣呵成。

8、橛頭釘描

筆法濃重壯實,在描繪文人隱士服飾可見橛頭釘描法,與釘頭鼠尾描有相似之處,但是略顯粗短。轉折之處強有力,收筆之處略收縮。

9、混描

這種描法已經不單純是用線表現了,往往淡墨勁筆勾線,再用較深墨色結合線面破染,畫面表現出多種墨色層次變化的線面關係。

清代閔貞《八子觀燈圖》人物可見此畫法,畫家起稿時也多用這種畫法,增添了線的形式美感。

10、琴弦描

中鋒懸腕用筆,比遊絲描更顯力道韌性。宛若琴弦。表現絲裙衣褶可用此種筆法,行筆過程中用筆方法不同,線條更是變化多樣。

我們在《揮扇仕女圖》,《搗練圖》都可見琴弦描。

11、螞蝗描

又稱作蘭葉描,用筆提按頓挫,線條表現疏密有致,以狂草用筆轉化而來,豐富的線條變化表現出人物的飄逸靈動。

如宋代的《送子天王圖》,用筆粗減,兼工帶寫,以線表現人物的精神風姿。

12、折蘆描

這種技法行筆不易過快,也不宜過慢,起筆尖細,轉折處壓力增加使線條形如折斷的蘆葉。

以宋代李唐的《采薇圖》中衣紋為例。

13、柳葉描

這種描法形如柳葉,略短于蘭葉描,與釘頭一類描法相反,落筆輕盈靈動,用以表現衣物清新飄逸之感。

明代朱瞻基《武侯高臥圖》人物衣紋多用柳葉描。

14、竹葉描

竹葉描由宋代墨竹畫技法演變而來,狀如竹葉。與前兩種屬一類技法,區別只在於下筆手腕力道剛柔,線條長短。線條起伏頓挫變化較大。

15、枯柴描

枯柴描用筆與減筆描類似,只是枯柴描用墨幹濕並用,運筆逆鋒橫臥,明代畫家筆下多見這種技法。

16、蚯蚓描

蚯蚓描以篆書筆法融入,圓轉有力,外柔內剛。

17、橄欖描

這種描法起筆極細,轉折沉著粗重,線條變化豐富。顏輝《鐵拐仙人像》可見橄欖描。

18、棗核描

棗核描用筆較大,尖細。與橄欖描相近,轉折處節奏柔和,頓頭如棗核狀,大筆揮灑,較多表現麻布衣質感。

如清代金農《鍾馗圖》。

國畫用線的技巧,也是靈活以手操作毛筆,墨色以幹濕濃淡焦,將畫面以靈動優美的線條展示給我們。

宋代李嵩,清代任伯年筆下都可見這種筆法,常用此技法表現豪爽奔放的風格特徵。

5、曹衣出水描

這種技法的名字來源於北朝畫家曹仲達,此人筆下的佛像衣紋下垂繁密,作出水狀,受印度美術風格影響創作而出。以直挺用筆為主,簡稱曹衣描。

明代丁雲鵬,陳洪綬等人作品中都有體現。

6、戰筆描

又名戰筆水紋描,筆法簡細流利,線條曲折戰顫。可在周文矩《重屏會棋圖》中人物覓的此筆法。

7、減筆描

減筆描的用筆特點是側鋒行筆,速度快,線條簡約概括,變化豐富。速度快時更顯筆力強勁。

宋朝後,此種畫法在文人畫中多見,日本繪畫也受其影響深遠。比較典型的作品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圖》。大寫意常見此筆法,用筆粗,一氣呵成。

8、橛頭釘描

筆法濃重壯實,在描繪文人隱士服飾可見橛頭釘描法,與釘頭鼠尾描有相似之處,但是略顯粗短。轉折之處強有力,收筆之處略收縮。

9、混描

這種描法已經不單純是用線表現了,往往淡墨勁筆勾線,再用較深墨色結合線面破染,畫面表現出多種墨色層次變化的線面關係。

清代閔貞《八子觀燈圖》人物可見此畫法,畫家起稿時也多用這種畫法,增添了線的形式美感。

10、琴弦描

中鋒懸腕用筆,比遊絲描更顯力道韌性。宛若琴弦。表現絲裙衣褶可用此種筆法,行筆過程中用筆方法不同,線條更是變化多樣。

我們在《揮扇仕女圖》,《搗練圖》都可見琴弦描。

11、螞蝗描

又稱作蘭葉描,用筆提按頓挫,線條表現疏密有致,以狂草用筆轉化而來,豐富的線條變化表現出人物的飄逸靈動。

如宋代的《送子天王圖》,用筆粗減,兼工帶寫,以線表現人物的精神風姿。

12、折蘆描

這種技法行筆不易過快,也不宜過慢,起筆尖細,轉折處壓力增加使線條形如折斷的蘆葉。

以宋代李唐的《采薇圖》中衣紋為例。

13、柳葉描

這種描法形如柳葉,略短于蘭葉描,與釘頭一類描法相反,落筆輕盈靈動,用以表現衣物清新飄逸之感。

明代朱瞻基《武侯高臥圖》人物衣紋多用柳葉描。

14、竹葉描

竹葉描由宋代墨竹畫技法演變而來,狀如竹葉。與前兩種屬一類技法,區別只在於下筆手腕力道剛柔,線條長短。線條起伏頓挫變化較大。

15、枯柴描

枯柴描用筆與減筆描類似,只是枯柴描用墨幹濕並用,運筆逆鋒橫臥,明代畫家筆下多見這種技法。

16、蚯蚓描

蚯蚓描以篆書筆法融入,圓轉有力,外柔內剛。

17、橄欖描

這種描法起筆極細,轉折沉著粗重,線條變化豐富。顏輝《鐵拐仙人像》可見橄欖描。

18、棗核描

棗核描用筆較大,尖細。與橄欖描相近,轉折處節奏柔和,頓頭如棗核狀,大筆揮灑,較多表現麻布衣質感。

如清代金農《鍾馗圖》。

國畫用線的技巧,也是靈活以手操作毛筆,墨色以幹濕濃淡焦,將畫面以靈動優美的線條展示給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