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董希淼:資管業務將進入穩健發展階段

4月27日,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落地。 新規影響廣泛, 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等多類機構近百萬億元資金, 更關乎老百姓的“錢袋子”。 資管行業的風險何在?新規落地究竟有何影響?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

記者:目前的資產管理產品風險有多大?

董希淼:銀行理財、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等都是資管產品, 它們就在我們身邊。

由於資管產品跨越不同金融市場, 具有通道特徵, 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各個行業和市場交叉領域的矛盾較為集中,

部分金融機構在開展資管業務過程中, 還存在亂加杠杆、多層嵌套、剛性兌付等問題。 這讓監管機構也很難摸清資金最終流向哪裡, 因此風險就出現了。

隨著資管產品規模越來越大, 風險也隨之迅速上升。 如果聽之任之, 一旦風險爆發將跨行業、跨市場傳遞, 影響的不僅是我國金融市場, 更給實體經濟、給普通金融消費者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記者:新規落地之後, 能夠有效管住這些風險嗎?

董希淼:資管新規是一份關於資管業務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檔, 是我國資管業務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必將為資管業務穩健發展奠定基礎、指明方向。

資管新規將“規範”作為核心主題詞, 將風險防範放在突出地位, 主要體現在:

——明確資管業務定義。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 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為委託人利益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 委託人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 從定義看, 私募基金和資產證券化產品不包括其中。 這是首次對該業務進行界定。

——推動業務回歸本源。 強調充分發揮資產管理業務的功能, 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滿足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 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提出具體監管要求。 明確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要求, 對投資非標準化債權提出限額管理、流動性管理等要求。 要求做到每只資管產品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

並規範資金池業務。

——強調打破剛性兌付。 要求資管產品以淨值化管理模式替代之前的預期收益率模式, 及時反映收益和風險;提出可認定為剛性兌付的4種情形;明確剛性兌付行為的懲處標準, 並鼓勵社會公眾對剛性兌付行為進行投訴舉報。

資管新規提出, 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比如商業銀行。 這有利於實現資管業務和母行風險隔離, 推動資管業務更加專業、獨立發展, 也有助於減少母行對資管產品的信用背書。

記者:現在不少消費者偏愛互聯網金融產品, 這些產品是否也屬於新規的監管範圍?

董希淼:近年來, 一些未持有金融牌照的平臺依託互聯網開展資管業務,

其違法違規行為更多、隱蔽性更強。

3月28日發佈的《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 對P2P網貸等平臺借助互聯網開展資管業務等行為明確了整治要求。

此次發佈的資管新規在規範金融機構的同時, 也對互聯網平臺的資管業務進行規範, 不留死角和空白點, 將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同時, 強調開展智慧投顧業務應取得相應資質, 非金融機構不得借助智慧投資顧問超範圍經營或變相開展資管業務。

記者:新規落地後, 金融機構和消費者如何適應這些變化?

董希淼:這一系列監管要求的提出, 對有關各方都帶來不小的挑戰, 應充分利用過渡期,

共同努力, 協同推進。 這一適應的過程也是我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消費者共同成長並走向成熟的過程。

資管新規正式發佈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將引導資管業務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質, 促進資管業務更加規範健康。 但規範資管業務、防控金融風險任重道遠, 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社會各界還須進一步形成合力, 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 助力行業進入穩健發展階段。

(責編:徐曉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