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九十年前的今天,上海這件事跟我們有點關係

我們素來習慣把西曆念成數字, 比如, 8月1日建軍節, 我們習慣說成“八一”建軍節;10月1日國慶日, 我們習慣說成“十一”國慶日。

當時間的指標來到4月12日,

我們很自然地會讀成“四一二”, 也會很自然地讀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天哪!“反革命政變”?

沒錯, 那場血案已經過去了90個春秋。

──────── ① ────────

關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有這樣一段記述: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 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武器,

瘋狂捕殺工人和共產黨員。 到4月15日, 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殺, 500多人被捕, 5000多人失蹤。

那那場“血案”中,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從民族資產階級右翼轉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

在此前後, 廣東、江蘇、浙江等省相繼發生反革命大屠殺, 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捕殺共產黨員。 李大釗、陳延年、趙世炎、汪壽華、蕭楚女、熊雄等先後英勇犧牲。 18日,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反革命的“國民政府”, 同保持國共合作的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手無寸鐵的共產黨人遭到了瘋狂的屠殺。 痛定思痛, 稚嫩的共產黨人在流血之後, 終於明白獨立領導武裝的重要性, 於是有了後來的八一南昌起義。

人民軍隊建立之後,

不到一個周的時間, 在著名的“八七會議”上, 毛主席又提出了一個流傳至今的論斷——“槍桿子裡出政權”!

──────── ② ────────

其實, 如果跳出特定的歷史事件, 把“四一二”血案和“槍桿子裡出政權”延伸開來看的話, 那麼相同的“血案”始終都在上演,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其間的道理也是顛簸不破,

世間博弈莫不如是。

“四一二”血案之中, 我們可以聽聞這樣一句話——“手無寸鐵的共產黨人遭到了瘋狂的屠殺”, 其實這就是沒有自己領導的革命軍隊帶來的惡果。

換言之, 這樣的血案本質上就是強者對弱者的屠戮。 而這樣的屠戮, “四一二”血案不是起點, 也不是終點, 只是一個小小的路標而已。

從中國近代史談起, 強對弱的屠戮從未停止, 變化的只是“強和弱的具體角色”。

八裡橋之戰, 兩萬五千多名清軍對陣的是極少數的英法聯軍, 但最終英法聯軍以傷亡個位數的代價, 擊潰了龐大的清軍。 單從人數上看, 是看不出這場戰爭的本質的, 由於裝備的代差, 這已經是近代軍隊和封建軍隊之間的戰役, 其中勝負的原因當時的人們或許不甚理解,

今天的我們難道還不明白嗎?

隨後的甲午戰爭, “南京大屠殺”, ”海灣戰爭”, “轟炸南聯盟”, “空襲利比亞”, 弱的一方死傷無數, 強的一方耀武揚威。

──────── ③ ────────

我們都知道“弱國無外交”, 也知道“落後就要挨打”, 仔細思量, 這不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改進版嗎?

擁有實力,說話才有底氣;手握利器,才能索要和平。今天,我們看一片狼藉、亂象叢生的伊拉克,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敘利亞,這裡面的原因有西方國家的處心積慮,但是更主要是自身的不夠強大,亦或是與西方國家相比,太過弱小。

弱懦就要挨打,一場場血案、一次次屠殺,在一個民族心裡所留下的傷疤永遠都不可能自動消失。

好了傷疤容易忘了疼,這好像是不成文的規律。但對於一個志在復興的民族、矢志崛起的國家而言,好了傷疤還得記得疼,即便是哪天實現了民族復興、國家崛起的目標,也依然不能忘記。因為遺忘意味著背叛,遺忘更是走向衰弱的起點。

──────── ④ ────────

如今,我們這代人更多的是在無聲且乾淨的書本當中去學習那段歷史,對於曾經的斑斑血跡,我們缺乏深刻的體會。因此,加強歷史教育,及時紀念,必不可少,也刻不容緩。

一個民族,看得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得見多遠的未來。

歷史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無疑是凝重而又嚴肅的,尤其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漫長歷史而又極其注重史學傳統的國家。歷史教育,是一個國家的責任,是每一代國人的責任。學習歷史,才能不忘初心;懂得初心,才能繼續前進。

──────── ⑤ ────────

90年了,當年的血流成河早已被歷史的風塵所掩蓋,曾經的炮火營盤也已成為今日的繁華都市。

西元2017年4月12日,太陽如往日般照常升起,風和日麗,稀鬆平常的一天,與昨日無異。但那發生在90年前的“血案”,理應被我們這些享受著先輩奮鬥紅利的人們所知曉,所銘記。

在知曉歷史、銘記歷史的同時,更要的是牢記教訓——槍桿子裡出政權,手握重器是王道。

國家博弈,唯強不破!

(文 / KenShin)

本文經作者授權兵部來信刊發。

投稿:wxsun@vip.163.com

擁有實力,說話才有底氣;手握利器,才能索要和平。今天,我們看一片狼藉、亂象叢生的伊拉克,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敘利亞,這裡面的原因有西方國家的處心積慮,但是更主要是自身的不夠強大,亦或是與西方國家相比,太過弱小。

弱懦就要挨打,一場場血案、一次次屠殺,在一個民族心裡所留下的傷疤永遠都不可能自動消失。

好了傷疤容易忘了疼,這好像是不成文的規律。但對於一個志在復興的民族、矢志崛起的國家而言,好了傷疤還得記得疼,即便是哪天實現了民族復興、國家崛起的目標,也依然不能忘記。因為遺忘意味著背叛,遺忘更是走向衰弱的起點。

──────── ④ ────────

如今,我們這代人更多的是在無聲且乾淨的書本當中去學習那段歷史,對於曾經的斑斑血跡,我們缺乏深刻的體會。因此,加強歷史教育,及時紀念,必不可少,也刻不容緩。

一個民族,看得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得見多遠的未來。

歷史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無疑是凝重而又嚴肅的,尤其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漫長歷史而又極其注重史學傳統的國家。歷史教育,是一個國家的責任,是每一代國人的責任。學習歷史,才能不忘初心;懂得初心,才能繼續前進。

──────── ⑤ ────────

90年了,當年的血流成河早已被歷史的風塵所掩蓋,曾經的炮火營盤也已成為今日的繁華都市。

西元2017年4月12日,太陽如往日般照常升起,風和日麗,稀鬆平常的一天,與昨日無異。但那發生在90年前的“血案”,理應被我們這些享受著先輩奮鬥紅利的人們所知曉,所銘記。

在知曉歷史、銘記歷史的同時,更要的是牢記教訓——槍桿子裡出政權,手握重器是王道。

國家博弈,唯強不破!

(文 / KenShin)

本文經作者授權兵部來信刊發。

投稿:wxsun@vip.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