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陸羽七茗|明嘉靖竟陵版《茶經》:嘉靖皇帝南巡引發的(下)

柯喬的文治武功給沔陽州帶來的新氣象

來自安徽青陽的柯喬文武兼備, 是真正能夠體察嘉靖皇帝用心, 化施于承天府百姓的人。 他不光“銷奸萌、護陵寢”, 還是人文教化事業的大力推行者。 柯喬的到來, 給仙桃、天門帶來了為之一振的新氣象。 而這正是茶聖故居西塔寺真正能刊行《茶經》的大背景。

柯喬在荊西道僉事任上, 親臨江岸, 度地勢、量基址, 主持修建了漢江大堤1700多裡, 今天的沔陽大堤就是其中一段, 使百眾免於水患;又設集市, 興辦學校, 平雪冤獄, 廢除了很多弊政。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離任時, 沔陽數千人為之送行,

並以其靴帽建立生祠。 很多人不曉得, 他還是抗倭、抗葡英雄呢。

當時剛剛退休歸籍的童承敘滿懷感慨地說:“我們這裡本來是個偏僻的窮地方, 沒有什麼文化, 等柯大人來了之後, 人文教化, 風氣大變啊。 ”(原話是“敝郡僻在草萊, 人文荒陋。 比歲幸遇明賢駐節開府, 觀民省方, 激揚之餘, 首敦風教。 章縫之士, 鹹就繩墨。 士習民風, 為之丕變。 誠一方之盛際也。 ”, 見《答柯雙華書》)

柯喬興學的傳說成為口碑

柯喬大興人文教化, 在沔陽州內有很好的口碑, 幾為傳說。 說有一天柯喬督學, 來到竟陵, 見東西湖中有洲, 風光旖旎, 認為“風氣所聚”。 他進城看過了文廟(縣學), 在城內的西南角上, 裡面還掛著吳道子畫的孔子像呢。 他覺得讀書人不得其所,

就親自選址改遷。 (想想當初名儒魯鐸的讀書處, 就在與東湖遙相呼應的城內東北角。 )這時候, 傳說產生了。 他騎的馬突然失蹄摔倒, 隨行人等很驚怕。 柯喬說:“這底下肯定有異物, 挖!”挖出來一塊石碑, 上面刻有吳道子畫的孔子像, 還有一通教諭文字。 字跡雖然剝蝕, 而古意猶存。 這是文脈所在呀!就把新文廟遷到這裡。

有了新縣學, 老師哪裡來呢?得請大儒出來正風氣, 柯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剛從京城請病假歸籍的童承敘(這個人的官階比柯喬高很多, 與《茶經》出版有著緊密關聯)。 童承敘聽說要請他出山, 親自寫了封長信(《答柯雙華書》)給柯喬予以婉拒。 柯喬尊師重教的故事可見一斑啦。

觀風竟陵:茶聖之慨與《茶經》之問

1541年, 經過了一年多的治理, 沔陽州內“百廢修舉”, 這一天柯喬一行“觀風竟陵, 訪唐處士陸羽故處龍蓋寺。 ”

他來到西塔寺, 見到了什麼, 不得而知。 我們暫未看到他留下有關此行的詩文。 他看到的西塔寺是他的老鄉安徽歙縣人真清重新整飭過的新景點,

好像還有許多徽州人也盤桓於此。 老鄉之誼當然更容易激發彼此的興致。

也許柯喬最想看到的是茶聖的遺跡——流傳已久的“文學泉”, 可是因為湮沒沒有找到。 就在寺的西北角挖了口井, 又在上面蓋了個茶亭。 他應該在西塔寺待了很長時間, 逛完了三進深的曲折有致、松竹陰翳、殿閣森然的西塔寺, 就是不曉得看到了陸羽祠沒有, 發了通感慨說:“想不到大名鼎鼎的一代茶聖, 竟出生在這裡呀!”於是問《茶經》還存不存在於寺中, 這時候, 來自雕版之鄉的住持僧真清和尚答應改天奉上自己手抄的一本《茶經》正文請他過目。 而柯喬顯然覺得這遠遠不夠, 他建議要刊刻一部前所未有的新《茶經》, 並囑託隨行的安徽祁縣人汪可立校勘。

“有明中憲大夫柯公喬墓誌銘”(左)和柯喬校勘刊行的《晏子春秋》(右)

明嘉靖竟陵版《茶經》的刊刻是對柯喬致敬的文化事件

事實證明, 明嘉靖竟陵版《茶經》的刊刻是群策群力, 受到柯喬鞭策的同仁們, 幹勁十足。 單行本《茶經》集中體現了當時人的輯刊智慧、創新能力。

某種程度上講,明嘉靖竟陵版《茶經》刊刻于嘉靖南巡後的3年內,是天門對嘉靖南巡後,特別是柯喬任荊西道僉事主政沔陽州之後,所帶來的人文教化新氣象的紀念,是一次對柯喬致敬的文化事件。今天這本《茶經》被收錄到《四庫全書總目》裡,有一個莊重的名字,叫“明嘉靖二十一年柯雙華竟陵本”。

當然,柯喬也應和了一下我們的嘉靖皇帝,明中後期的幾位皇帝都提倡以人文教化宣喻天下,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方志編纂的風尚,到嘉靖萬歷時(1522-1619年)方志熱達到鼎盛。為了標榜本地人文之美,地方官們往往致力於地方文獻的編輯,也構成了明嘉靖《茶經》刊刻的時代背景。時空之下,讓人想到嘉靖南巡對父老鄉親的囑託猶然在耳。

嘉靖南巡給竟陵版《茶經》帶來的新體制

這本《茶經》建立了一個新的體制,充滿著對嘉靖南巡後天門的文化記憶與人文精神的色彩。這使得唐代以來的《茶經》體系有了新的發展,不光是增加了茶聖的底色,西塔寺的時代內容,也增加了、涵養了天門作為《茶經》聖地文化的特色,並形成了一個新的沐覲茶聖、發揚人文、注重《茶經》刊刻的傳統。這個傳統在天門形成了官員與民間縉紳的互動,讀書人往往思賢自況,發奮砥礪,延續了近500年,就像是茶聖精神最好的現實存在。從這個角度上講,《茶經》聖地文化承載著生生不息的茶聖陸羽精神,在全國範圍內是一道很特別的文化風景,為同時代的其他地區所無。

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嘉靖萬曆年間興盛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茶書刊刻,是文人雅致生活與商品經濟共生的產物,是一種商品生產行為;而明嘉靖竟陵版《茶經》,包括竟陵以後陸續刊行的《茶經》,往往只是一種文化行為,是沒有走銷售程式的。

在這裡 見證茶歷史

茶經樓裡說《茶經》

茶經樓博物館出品·二零一七

文 / 夏日濃蔭

某種程度上講,明嘉靖竟陵版《茶經》刊刻于嘉靖南巡後的3年內,是天門對嘉靖南巡後,特別是柯喬任荊西道僉事主政沔陽州之後,所帶來的人文教化新氣象的紀念,是一次對柯喬致敬的文化事件。今天這本《茶經》被收錄到《四庫全書總目》裡,有一個莊重的名字,叫“明嘉靖二十一年柯雙華竟陵本”。

當然,柯喬也應和了一下我們的嘉靖皇帝,明中後期的幾位皇帝都提倡以人文教化宣喻天下,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方志編纂的風尚,到嘉靖萬歷時(1522-1619年)方志熱達到鼎盛。為了標榜本地人文之美,地方官們往往致力於地方文獻的編輯,也構成了明嘉靖《茶經》刊刻的時代背景。時空之下,讓人想到嘉靖南巡對父老鄉親的囑託猶然在耳。

嘉靖南巡給竟陵版《茶經》帶來的新體制

這本《茶經》建立了一個新的體制,充滿著對嘉靖南巡後天門的文化記憶與人文精神的色彩。這使得唐代以來的《茶經》體系有了新的發展,不光是增加了茶聖的底色,西塔寺的時代內容,也增加了、涵養了天門作為《茶經》聖地文化的特色,並形成了一個新的沐覲茶聖、發揚人文、注重《茶經》刊刻的傳統。這個傳統在天門形成了官員與民間縉紳的互動,讀書人往往思賢自況,發奮砥礪,延續了近500年,就像是茶聖精神最好的現實存在。從這個角度上講,《茶經》聖地文化承載著生生不息的茶聖陸羽精神,在全國範圍內是一道很特別的文化風景,為同時代的其他地區所無。

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嘉靖萬曆年間興盛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茶書刊刻,是文人雅致生活與商品經濟共生的產物,是一種商品生產行為;而明嘉靖竟陵版《茶經》,包括竟陵以後陸續刊行的《茶經》,往往只是一種文化行為,是沒有走銷售程式的。

在這裡 見證茶歷史

茶經樓裡說《茶經》

茶經樓博物館出品·二零一七

文 / 夏日濃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