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談談煤炭價格的“鑽石底”和“地球頂”

著名的財經專家李大霄關於股市有一套鑽石底和地球頂的投資邏輯, 在2015年那次世紀股災中李大霄一舉成名, 如今成了投資界的網紅。

煤炭作為大宗商品, 每年市場交易額高達幾萬億, 煤炭價格的漲跌不僅關係著幾千萬煤炭從業人員的錢袋子, 同時對國計民生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 煤炭作為一種市場流通的商品, 有無供投資者決策判斷的鑽石底和地球頂?

關於煤炭的價格判定, 行業從業者一般從市場供需、上下游庫存(包括社會庫存)、煤企生產成本(主要是開採成本)、政府干預等角度進行考慮。 2012年以後, 煤炭結束十年黃金上漲期, 煤炭開始進入長達4年的下跌通道。 2016年4月份國家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炭安監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即276政策), 煤炭價格開始止跌起漲, 煤炭市場開啟了新一輪趨勢性上漲行情。

進入2017年, 煤炭市場出現分化。 動力煤、煉焦煤開始企穩甚至震盪下行, 無煙煤尤其是末煤開啟補漲模式。 進入4月份以來, 煤炭現貨和期貨市場也出現明顯分化, 現貨市場還比較穩定, 期貨市場卻意在下跌, 尤其是本周煤炭期貨連跌四天,

讓投資者對市場感到後怕。

煤炭價格是漲還是跌, 是煤炭從業人員共同關心的話題。

國家推出“雄安新區”計畫, 會不會開啟新一輪基建熱潮, 對煤焦鋼會不會形成利好, 對焦煤價格會不會形成支撐?

部分鋼鐵企業已經下調鋼材出廠價格, 鋼廠會不會再次打壓焦炭, 深受夾板氣的焦炭後期是看上游焦煤臉色, 還是重新看下游鋼材臉色, 還是兩頭受氣?

4月份大秦線檢修一般對動力煤價格有支撐作用, 今年動力煤價格卻是下跌, 這到底是為什麼?

美國剛剛空襲了敘利亞,

後期美國會不會對朝鮮動手, 如果成為事實會不會引發煤炭市場的蝴蝶效應?

林林總總, 這都涉及到煤炭價格的形成機制問題。 煤炭在我國已經發展100多年, 尤其是建國以後煤炭在我國一直扮演著工業糧食的角色, 那麼煤炭價格的形成經過了哪些階段?他們都有什麼特點?請聽筆者慢慢道來。

綜觀新中國煤炭價格發展的歷史, 可以將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分為五個階段:

(一)煤炭統購統銷階段(1953年—1978年)

這一階段, 煤炭作為生產資料, 而不是商品, 成為國家的一級統配物資, 實行統購、統銷政策。 煤炭產品價格的唯一功能是用於煤炭企業內部結算和核算。 煤炭定價根據是與其他主要生產資料的比價, 而不是煤炭的理論價格。

(二)煤炭價格的調整階段(1979年—1987年)

國務院從1979年5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調整煤炭價格,但這次煤炭價格調整與1958年和1965年價格調整相似,均屬行政性調價,沒有與市場相聯繫。

自1983年1月起,我國開始對全國22個部屬統配礦試行超產煤炭加價辦法,打破了煤炭價格長期不變的僵局。1984年11月28日,國家進一步批准地方煤礦計畫外生產的煤炭可以自銷,自銷煤炭可以隨行就市,自定價格,議價出售。

(三)調放結合,後期以房為主的階段(1988年—1992年)

1985年煤炭價格改革進入實施階段,全國統配礦實行投入產出總承包,形成了煤炭價格雙軌制,實行多形式的煤炭價格形式。煤炭價格中政府定價範圍縮小,部分定價權下放,市場議價以及議價市場的合法化,使煤炭價格形成機制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市場價格在煤炭價格體系中占主導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政府定價與市場機制在價格形成中已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對電煤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半市場定價階段(1993年—2002年)

1993年,煤炭價格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國家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1994年1月,全國煤炭市場煤炭價格全部放開,計畫內煤炭價格與計畫外煤炭價格無區別,全國改變過去一煤多價的價格形式。為避免電煤價格糾紛,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1996年國家又開始對電煤實行國家指導價格。

(五)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階段(2003年至今)

2002年中國煤炭價格開始採用完全市場定價制度,但是由於運輸瓶頸的制約和煤炭終端使用者價格的高漲,為了維護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發改委曾對電煤市場價格和運輸進行干預。2005年底,《發改委關於做好2006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通知》取消了發改委2004年底出臺的電煤價格臨時性干預措施,宣佈電煤價格放開,指出要在保持電煤價格總體穩定的前提下,由煤電雙方自主確定交易價格。2009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煤炭訂貨會(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匯總會)取消,電煤合同簽訂改為供需企業自主談判,煤炭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2012年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從2013年起,取消重點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實現電煤價格並軌。從目前的市場運行情況看,由於當前煤炭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動力煤市場化改革進展良好,價格並軌平穩。

今日智庫認為:關於煤炭價格的形成機制,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國的煤炭市場從計畫到計畫和市場並行到如今以市場為主,煤炭的價格也是一個由計畫管控到逐步商品化的過程。由於煤炭資源的特殊秉性和用途,煤炭(尤其是電煤)不可能完全市場化,只能是相對市場化。

煤炭市場參與方包括:政府、煤炭供給方、煤炭需求方(下游四大行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從煤炭需求市場來看,煉焦煤、無煙煤(包括煉鋼用的噴吹煤和化工用的末煤)未來逐步向完全市場化轉變;由於電力行業的最終產品是電力,電力作為社會的基礎產品,電價不可能完全市場化,這樣就導致動力煤不可能任性上漲,對於動力煤理論上是存在鑽石底和地球頂的。

(二)煤炭價格的調整階段(1979年—1987年)

國務院從1979年5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調整煤炭價格,但這次煤炭價格調整與1958年和1965年價格調整相似,均屬行政性調價,沒有與市場相聯繫。

自1983年1月起,我國開始對全國22個部屬統配礦試行超產煤炭加價辦法,打破了煤炭價格長期不變的僵局。1984年11月28日,國家進一步批准地方煤礦計畫外生產的煤炭可以自銷,自銷煤炭可以隨行就市,自定價格,議價出售。

(三)調放結合,後期以房為主的階段(1988年—1992年)

1985年煤炭價格改革進入實施階段,全國統配礦實行投入產出總承包,形成了煤炭價格雙軌制,實行多形式的煤炭價格形式。煤炭價格中政府定價範圍縮小,部分定價權下放,市場議價以及議價市場的合法化,使煤炭價格形成機制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市場價格在煤炭價格體系中占主導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政府定價與市場機制在價格形成中已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對電煤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半市場定價階段(1993年—2002年)

1993年,煤炭價格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國家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1994年1月,全國煤炭市場煤炭價格全部放開,計畫內煤炭價格與計畫外煤炭價格無區別,全國改變過去一煤多價的價格形式。為避免電煤價格糾紛,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1996年國家又開始對電煤實行國家指導價格。

(五)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階段(2003年至今)

2002年中國煤炭價格開始採用完全市場定價制度,但是由於運輸瓶頸的制約和煤炭終端使用者價格的高漲,為了維護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發改委曾對電煤市場價格和運輸進行干預。2005年底,《發改委關於做好2006年全國重點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通知》取消了發改委2004年底出臺的電煤價格臨時性干預措施,宣佈電煤價格放開,指出要在保持電煤價格總體穩定的前提下,由煤電雙方自主確定交易價格。2009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煤炭訂貨會(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匯總會)取消,電煤合同簽訂改為供需企業自主談判,煤炭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2012年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從2013年起,取消重點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實現電煤價格並軌。從目前的市場運行情況看,由於當前煤炭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動力煤市場化改革進展良好,價格並軌平穩。

今日智庫認為:關於煤炭價格的形成機制,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國的煤炭市場從計畫到計畫和市場並行到如今以市場為主,煤炭的價格也是一個由計畫管控到逐步商品化的過程。由於煤炭資源的特殊秉性和用途,煤炭(尤其是電煤)不可能完全市場化,只能是相對市場化。

煤炭市場參與方包括:政府、煤炭供給方、煤炭需求方(下游四大行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從煤炭需求市場來看,煉焦煤、無煙煤(包括煉鋼用的噴吹煤和化工用的末煤)未來逐步向完全市場化轉變;由於電力行業的最終產品是電力,電力作為社會的基礎產品,電價不可能完全市場化,這樣就導致動力煤不可能任性上漲,對於動力煤理論上是存在鑽石底和地球頂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