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劉毓麟:用民族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劉毓麟:用民族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文/劉瑛 蔣紀 圖/ 葉旭峰

人物簡介:劉毓麟, 長沙人, 1947年出生, 國家一級指揮作曲家,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和湖南田漢民樂團團長兼首席指揮,

美國阿爾弗萊德大學藝術指導。 30多年來, 他長期從事音樂創作, 為弘揚民族文化的不懈努力, 藝術成就錄于《中國專家辭典》《當代中國民族音樂家名典》。 他指揮和舉辦大型音樂會及演出60多場次, 曾為多部影視作品作曲, 其中《胡馬嘯》等作品獲全國作曲一等獎。

他, 師承名家, 三十載潛心從事音樂創作, 屢屢代表國家指揮大型演出;他, 酷愛中華傳統文化, 並善於從中汲取營養, 創作出諸多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他, 創立我省第一支“民樂團”, 努力將中國聲音遠播到世界。 他, 就是湖南籍的國家一級指揮作曲家劉毓麟老師。

與很多人不同的是,

他從縣城的“小舞臺”登上國際大舞臺後, 卻選擇了回歸百姓身邊, 免費舉辦小型民樂推廣音樂會。

中國傳統文化給他的音樂留下什麼印記?如何使民樂衝破文化藩籬, 用更為“接地氣”的表現形式, 傳遞民族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日前, 劉毓麟應邀做客《湘陰週刊》, 娓娓道來。

跳躍於琴弦的“東方神韻”

3月30日晚, 佰嘉麗景酒店大廳華燈璀璨, 音韻悠揚, 一場民樂盛宴在這裡奏響。 這是國家一級指揮家劉毓麟自2016年起, 在我縣免費舉辦的第7場民樂推廣音樂會。

熟悉的旋律響起, 一場流淌的音符對話悄然展開。

燈光暗去, 只有三位樂者拉著馬尾, 演奏了《迎春》《戰馬奔騰》《江河水》《雨打芭蕉》等二胡經典曲目, 用穿越千年的樂聲,

講述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

演出中, 劉毓麟還將民樂演奏和藝術鑒賞結合起來, 詳細解說了二胡的歷史、形制、音色等, 並呼籲更多的人宣傳自己民族的優秀音樂作品, 成為“收藏美妙旋律的民樂收藏家”。

“一個民族沒有了歷史, 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記憶;一個國家若沒有自己的音樂, 就如同人沒有了靈魂。 ”劉毓麟既是此次音樂會策劃人, 又擔任演奏者和主持人。 在他看來, 中國傳統民樂是中華民族各個地域、各個歷史時期滄桑變遷的集中體現, 更是中華民族強大意志力的鮮明代表, 欣賞民樂, 就像與遙遠的聖賢進行對話和呼應, 感受那古老精魂的召喚。

這場充滿濃郁民族特色的音樂會受到群眾歡迎。 73歲的戲曲愛好者楊劍峰“毛遂自薦”,

主動登臺“獻唱”西湖調《平貴回窯》。 50歲的左大姐也來“湊熱鬧”, 抱起大筒來了一段花鼓戲。 “是民族的就越是精彩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傳承這些經典的民族音樂, 弘揚傳統文化。 ”一位觀眾激動的說。

根植于靈魂的文化基因

劉毓麟從小學習京胡, 後被選送至上海音樂學院進修, 跟隨指揮家夏飛雲學習指揮、跟隨作曲家何占豪學習作曲。 學成回湘後, 組建我省第一支民樂團, 致力於推廣民樂。

1994年, 他與中國民樂大師閔惠芬一同參加海南省首屆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 並任指揮;

2000年, 指揮中國民樂團新年音樂會;

2006年, 指揮中國中部首屆投資博覽會民樂專場;

2011年, 指揮第五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指揮民樂專場。

同年10月, 舉辦的湖南省首屆民族器樂合奏大賽上, 他的田漢民樂團榮獲團體金獎、最佳指揮獎;

2014年9月, 指揮全球首屆國學大典國樂專場音樂會

……

“民樂可以與世界對話。 ”2015年9月25日, 劉毓麟應邀赴美阿爾弗萊德大學作系列演出、講學, 成為民族音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去年又相繼受邀帶團赴澳大利亞和美國進行文化交流。

2015年10月, 劉毓麟應邀來到我縣進行民樂演奏, 得到湘陰社會各屆的支持與歡迎。 此後, 他們便把湘陰作為了全省民樂推廣的重點基地。 “作為‘民樂團’, 弘揚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們的己任。 ”劉毓麟坦言, 每一個音符都有著自己的“生命”, 演奏者通過它的快慢、強度、結構來表達心聲, 傳遞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散發“中國味”的文化光芒

“這叫做阮,已有千餘年歷史。每次演奏完,都覺得自己又穿越了一回。”劉毓麟撥動著手中的琴弦,笑著向記者介紹。

古雅華美的樂器,用古樸蒼悠的音色,帶來民族音樂的全新體驗。

在佰嘉麗景酒店設立的三個民樂器陳列櫃,依次陳列著由劉毓麟提供的數十件樂器珍品。其中有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奏員燕守平贈送的葫蘆絲、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張維良贈送竹笛、北京京昆文化藝術團團長趙羽贈送的京胡、美國神州中樂團團長陳濤贈送的竹笛和蕭等。他的女兒、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劉青,在去年的湘陰第五場民樂推廣會上贈送了一把古琴。

“推廣民樂既要走專業路線,也要走群眾路線,在普及的過程中培養更多的聽眾。”劉毓麟認為,文化發展是一個民族強盛的標誌,每個致力於推廣文化發展的藝術家,都應該有一顆“中國心”,只有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強大了,中國的語言才會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得到講述的機會。

傳統從未離我們遠去,用音樂散發中國文化的光芒。

“希望更多人來加入,讓民樂發揚光大。”談及今後的推廣工作,劉毓麟坦言,進入資訊時代後,推廣民樂的載體和方式也需要相應創新,去年起與佰嘉麗景酒店聯合推出的小型音樂推廣等系列活動便是又一創新。在今後的基層普及活動上,他和團隊還將進一步創新民樂的表達方式和內容。

“民樂根在民間,用群眾最喜聞樂見的音樂表達形式,讓民樂的魅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遙望遠方,劉毓麟的眼神更為深邃。

傳遞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散發“中國味”的文化光芒

“這叫做阮,已有千餘年歷史。每次演奏完,都覺得自己又穿越了一回。”劉毓麟撥動著手中的琴弦,笑著向記者介紹。

古雅華美的樂器,用古樸蒼悠的音色,帶來民族音樂的全新體驗。

在佰嘉麗景酒店設立的三個民樂器陳列櫃,依次陳列著由劉毓麟提供的數十件樂器珍品。其中有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奏員燕守平贈送的葫蘆絲、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張維良贈送竹笛、北京京昆文化藝術團團長趙羽贈送的京胡、美國神州中樂團團長陳濤贈送的竹笛和蕭等。他的女兒、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劉青,在去年的湘陰第五場民樂推廣會上贈送了一把古琴。

“推廣民樂既要走專業路線,也要走群眾路線,在普及的過程中培養更多的聽眾。”劉毓麟認為,文化發展是一個民族強盛的標誌,每個致力於推廣文化發展的藝術家,都應該有一顆“中國心”,只有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強大了,中國的語言才會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得到講述的機會。

傳統從未離我們遠去,用音樂散發中國文化的光芒。

“希望更多人來加入,讓民樂發揚光大。”談及今後的推廣工作,劉毓麟坦言,進入資訊時代後,推廣民樂的載體和方式也需要相應創新,去年起與佰嘉麗景酒店聯合推出的小型音樂推廣等系列活動便是又一創新。在今後的基層普及活動上,他和團隊還將進一步創新民樂的表達方式和內容。

“民樂根在民間,用群眾最喜聞樂見的音樂表達形式,讓民樂的魅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遙望遠方,劉毓麟的眼神更為深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