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們的節日·清明》之“戰地黃花”用革命記憶講述中國故事

作者:呂朔 呂茜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

“戰地黃花”特別節目以詳實資料和豐富立體的人物訪談, 挖掘出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 通過講述八位烈士的後人、戰友對不同歷史時期犧牲英雄的祭奠故事, 讓觀眾真切的觸摸到一個個立體的英雄形象。

“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 ”2017年, 恰逢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 在清明這個銘記和追思的節日裡, 人們不會忘記那些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十年的風雨征程中長眠于地下的先烈, 他們以革命者的堅定信念、抗爭者的不屈勇氣、強國者的不息夢想,

生動詮釋著八一精神;他們用鮮血和信仰、犧牲和奉獻, 不斷鋪就著國家與民族的復興之路。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清明期間推出特別節目《我們的節日·清明》之“戰地黃花”, 通過講述八位烈士的後人、戰友對不同歷史時期犧牲英雄的祭奠故事, 帶領觀眾回溯時光的深處, 找尋那些動人心魄的歷史片段, 弘揚和傳承偉大的革命精神。

濃縮人民軍隊發展歷程, 見證中國革命輝煌成就。 “戰地黃花”特別節目以鮮為人知的詳實資料和豐富立體的人物訪談, 搭建與革命先烈的情感橋樑, 通過革命烈士後人、戰友講述故事、還原歷史, 以見微知著的敘事手法勾勒出中國革命的發展軌跡, 弘揚了中國革命的偉大精神。 節目共八期, 將八個對英烈祭奠追思的故事按人民軍隊發展歷程的時間順序娓娓道來, 分別講述三河壩戰役保留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革命力量在井岡山生生不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勝利完成了震撼世界的長征;在民族危難時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 捍衛了人類的和平事業;人民軍隊用鮮血和生命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換來新中國的安全;和平時代, 人民軍人為了強國夢想犧牲在戈壁灘, 埋葬在青山頭, 共同築起堅強的中國國力。 從八一南昌起義到和平歲月, 跨度近百年, 視野開闊, 場面宏大, “戰地黃花”特別節目全面展現了人民軍隊不斷壯大, 憑藉忠貞於黨、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取得了無數輝煌成就的發展歷程。

塑造人民英雄生動形象, 詮釋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 節目難能可貴的深入到每個烈士的個人情感世界, 借由英烈與身邊的戰友、至親之間真實的故事, 用血脈和情感的傳承將時空的距離拉近, 讓觀眾真切的觸摸到了一個個立體的英雄形象。 夏明震是一位年僅21歲就犧牲在湘南暴動中的革命烈士, 他的妻子曾志也是一名革命戰士, 在夏明震犧牲後生下了他的遺腹子, 因為革命的需要, 她將兒子託付他人撫養, 革命勝利後, 曾志輾轉找到兒子。 在老年曾志的心中,

不僅懷抱對兒子深深的愧疚, 對自己未曾參加丈夫夏明震的出殯也一直無法釋懷。 節目尋訪曾志故里, 來到她尋找丈夫遇害地點的蘇仙橋, 然而世事變遷, 無跡可尋, 留給曾志心底的後悔和遺憾, 唯有以死後埋葬在紀念碑旁來再續親緣, 此情此景讓觀眾為之動容。 鄭海庭和宮愚公是1948年淮海戰役的戰友, 兩位老人在出生入死中結下了堅實的革命友情, 親人們熟知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是如何無所畏懼, 如今, 兩位不怕犧牲走過無數戰場的百歲老人因行動不便, 只能在兩地通過視頻連線進行聯繫。 在視頻連通的那一刻, 所有人都潸然淚下。 他們都是戰場上的英雄, 但他們也都是無數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一員, 節目為我們展現了他們在戰場上不畏生死的一面,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戰友親情的另一面。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的槍眼而壯烈犧牲。現今83歲的李繼德是黃繼光的戰友,他目睹了黃繼光的英雄事蹟,也跟黃繼光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黃繼光20歲就犧牲,並未留下孩子,母親和弟弟也已經去世,弟媳袁惠清和侄兒黃擁軍是黃繼光最親的家人。2017年3月,臨近清明,83歲的李繼德不忘約定,從山東坐車來到四川,為戰友掃墓,替戰友祭掃先人。

清明時節,細雨霏霏。英烈的後人和戰友來到他們的碑前,緬懷他們。中國人民頌揚那些走過戰爭與硝煙的遠行者,也永遠不會遺忘在前行路上倒下的英烈。在他們犧牲後,更多年輕的革命者們,又從這裡出發,踏上了中國革命一個個新的征程。

獨特視角講述真情故事,弘揚積極向上的革命文化。“戰地黃花”特別節目的每個故事都與實現民族復興息息相關,其挖掘出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既有歷史價值,又有現實意義。范曉光和妻子懷揣父親王平將軍的回憶錄,沿著父親的足跡,重走長征路,在長征走過的班佑河畔為七百位無名烈士豎起了紀念碑。清明來臨之際,範曉光帶著家人再次來到這裡,為紅軍烈士獻上鮮花,也獻上內心崇高的敬意。東北抗聯後代以合唱隊的形式宣傳抗戰精神,94歲的東北抗聯女戰士李敏依然活躍在宣傳東北抗戰歷史和抗聯精神的第一線上。在東風基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試射成功,東方紅衛星順利升空,神州系列飛船在這裡起航,軍旅作家張立新正在創作劇本,主角是發射中心犧牲的烈士。這些鮮活的人物,繼承了先烈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熾熱理想,也將為傳播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戰地黃花”特別節目在多終端、多平臺同步播出後,引發全網熱傳,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清明期間,央視網多終端觸達人數超過2億,獨立訪問人數超過678萬,用戶點播次數超1154萬,累計收視時長近104萬分鐘。

革命文化是中國道路形成與發展之基。我們黨在長期艱苦卓絕鬥爭中孕育的紮根人民、志向高遠的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屢遭曲折而奮起、歷盡苦難鑄輝煌的深層文化因素。也正是這種不忘初心、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使我們黨在歷經挫折後總結經驗、重新奮起,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征程,義無反顧地開闢和拓展了中國道路。在建軍90周年的清明之際,《我們的節日·清明》之“戰地黃花”特別節目用一系列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緬懷先烈,弘揚了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和為實現人民利益而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奮鬥犧牲精神,以紮根人民、志向高遠的革命文化,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拓展中國道路,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文章轉載自《廣電時評》

節目為我們展現了他們在戰場上不畏生死的一面,同時也為我們展現了戰友親情的另一面。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身軀堵住敵人的槍眼而壯烈犧牲。現今83歲的李繼德是黃繼光的戰友,他目睹了黃繼光的英雄事蹟,也跟黃繼光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黃繼光20歲就犧牲,並未留下孩子,母親和弟弟也已經去世,弟媳袁惠清和侄兒黃擁軍是黃繼光最親的家人。2017年3月,臨近清明,83歲的李繼德不忘約定,從山東坐車來到四川,為戰友掃墓,替戰友祭掃先人。

清明時節,細雨霏霏。英烈的後人和戰友來到他們的碑前,緬懷他們。中國人民頌揚那些走過戰爭與硝煙的遠行者,也永遠不會遺忘在前行路上倒下的英烈。在他們犧牲後,更多年輕的革命者們,又從這裡出發,踏上了中國革命一個個新的征程。

獨特視角講述真情故事,弘揚積極向上的革命文化。“戰地黃花”特別節目的每個故事都與實現民族復興息息相關,其挖掘出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既有歷史價值,又有現實意義。范曉光和妻子懷揣父親王平將軍的回憶錄,沿著父親的足跡,重走長征路,在長征走過的班佑河畔為七百位無名烈士豎起了紀念碑。清明來臨之際,範曉光帶著家人再次來到這裡,為紅軍烈士獻上鮮花,也獻上內心崇高的敬意。東北抗聯後代以合唱隊的形式宣傳抗戰精神,94歲的東北抗聯女戰士李敏依然活躍在宣傳東北抗戰歷史和抗聯精神的第一線上。在東風基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試射成功,東方紅衛星順利升空,神州系列飛船在這裡起航,軍旅作家張立新正在創作劇本,主角是發射中心犧牲的烈士。這些鮮活的人物,繼承了先烈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熾熱理想,也將為傳播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戰地黃花”特別節目在多終端、多平臺同步播出後,引發全網熱傳,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清明期間,央視網多終端觸達人數超過2億,獨立訪問人數超過678萬,用戶點播次數超1154萬,累計收視時長近104萬分鐘。

革命文化是中國道路形成與發展之基。我們黨在長期艱苦卓絕鬥爭中孕育的紮根人民、志向高遠的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屢遭曲折而奮起、歷盡苦難鑄輝煌的深層文化因素。也正是這種不忘初心、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使我們黨在歷經挫折後總結經驗、重新奮起,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征程,義無反顧地開闢和拓展了中國道路。在建軍90周年的清明之際,《我們的節日·清明》之“戰地黃花”特別節目用一系列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緬懷先烈,弘揚了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和為實現人民利益而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奮鬥犧牲精神,以紮根人民、志向高遠的革命文化,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拓展中國道路,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文章轉載自《廣電時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