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演完“人民的名義”接“六人晚餐” 吳剛分享心路歷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日前,由李遠執導,竇驍、張鈞甯、吳剛領銜主演的電影《六人晚餐》宣佈定檔5月11日,吳剛在片中飾演一名下崗工人。

近日,因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成功扮演“達康書記”,吳剛成為“新晉網紅”。 4月13日,他接受記者採訪,分享自己從“達康書記”到“下崗工人”的心路歷程。

角色兩極:

從市委書記到下崗工人

《六人晚餐》是吳剛近兩年唯一的一部電影作品,他在影片中飾演竇驍的父親丁伯剛。 吳剛透露,雖然跟《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一樣,都是身處在一個經濟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之下,但身份的不同也導致了角色命運走向的大相徑庭,“李達康是周旋在經濟變革的漩渦中,直面各方迎難而上,丁伯剛則更顯無奈,在面對自己所在的廠區改制、工人下崗等種種前所未有的改變來襲時,更多的是寄情於喝酒”。

在《人民的名義》中,大風廠拆遷事件讓人印象深刻,無獨有偶,在電影《六人晚餐》中,也有一段關於工廠拆遷的戲份。

採訪中吳剛稱,兩段強拆,卻是處在對立的角度,一個是領著人拆遷,一個因反對拆遷而被人打傷。 談到這兩段戲份,吳剛認為:“演員在塑造角色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影子,不太可能完全拋棄,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痕跡”,不管是李達康還是丁伯剛,都帶有吳剛獨特的標籤,“而演員的功能就是通過他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把角色的情感傳遞出去,讓觀眾慢慢接受這個角色”。

體驗生活:

和老廠區工人同吃同住

吳剛透露,他在《六人晚餐》中飾演的丁伯剛是一個因工廠改制而失業下崗的資深老鉗工,還是個酒鬼,面臨著下崗的無奈、窘迫和落寞,但他又是一個善良簡單的人。

吳剛透露,為了演出老工廠普通下崗職工的那種“質樸感”,他在拍戲前深入到雲南某小鎮的拍攝基地體驗生活,和他們同吃同住,真正融入到老廠區工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工人們都沒把我當外人,感覺特別好、特別親切”。

吳剛認為,自己拍戲其實沒什麼訣竅,就是要做到自己與角色的完美統一,“當我認定了某個角色後,會把自己慢慢變成他,天天跟他接近。 生活當中也儘量地跟角色保持一致,讓心裡跟外在達到一種統一”。

有關吳剛的段子很多,比如在拍《人民的名義》時,他每天都穿著“達康書記”的衣服,每天演完戲之後就直接回到酒店看劇本,不再有其他安排。 而第二天一早起床直接穿這身衣服奔劇組演戲,臺詞都印在腦子裡了。

吳剛回憶,其實多年前拍《鐵人》時,他也到當地去體驗生活,那時候他每天穿的衣服上全是泥塊,臉上也是鬍子拉碴,“每天都在劇組吃飯,也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次,導演帶我去飯館,服務員都不搭理我,以為是要飯的”。

看重劇本:

不能打動自己的不會接

電影《六人晚餐》改編自魯迅文學獎得主魯敏的同名小說,在上世紀90年代,雲南某重工業基地,兩個單親家庭、六個主人公之間上演著愛恨別離。 從中能看到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也能深刻體會被瞬息萬變的時代大潮甩上岸的“失敗者”的迷茫與彷徨。

影片班底非常強大,演員有竇驍、張鈞甯、鄔君梅、吳剛,而編劇則是曾榮獲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金馬獎最佳編劇的梅峰。

吳剛對劇本的選擇非常挑剔,“首先,這個人物要能打動我,激發我想去演好他的決心,這樣才能打動觀眾,也是對劇本和編劇的尊重。 這是一種情感的遞進,如果不能打動自己,再多的投資再強的班底,我都不太可能接的”。

談到劇本,吳剛說非常欽佩編劇梅峰,他坦言自己就是沖著劇本來的,“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接演這部電影,說真的,我是被小說和編劇所打動了。 這是一部帶著血的作品。 任何一部戲,劇本都很重要,編劇的功勞都是最大的”。

心路歷程:

演話劇打磨演技非常值

竇驍飾演的丁成功是一個落拓不羈的廠區熱血青年。 吳剛飾演竇驍的父親,是一個關心兒子、又與兒子鬥智鬥勇的父親。 吳剛認為,竇驍和張鈞甯雖然年輕,但他們都能沉下心來好好拍電影,竇驍更是憑藉本片中的出色演出,摘得第11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談到現在很多年輕演員只拼名氣、不拼演技的現狀,“新晉網紅”吳剛認為,一夜爆紅的偶然成名不會長久。談到自己的演藝之路,他說,現在自己隸屬于北京人藝,從《雷雨》《茶館》《北京人》《日出》等二十餘部話劇作品開始,一點點磨煉演技,所謂厚積薄發,雖然沒有為廣大觀眾熟知,但他覺得這麼多年的潛心磨煉非常值,這樣的創作歷程讓他在接演影視角色時更從容踏實。

出演《人民的名義》,“達康書記”讓吳剛的魅力來了個爆發式的展現。他說,首先感謝年輕觀眾的熱情,“不過,網紅也不是一炮而紅,是經歷過漫長的磨煉期的。打鐵也要自身硬,網紅也要有修養,與年輕演員們共勉”。

[編輯: 李敏娜]

吳剛認為,竇驍和張鈞甯雖然年輕,但他們都能沉下心來好好拍電影,竇驍更是憑藉本片中的出色演出,摘得第11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談到現在很多年輕演員只拼名氣、不拼演技的現狀,“新晉網紅”吳剛認為,一夜爆紅的偶然成名不會長久。談到自己的演藝之路,他說,現在自己隸屬于北京人藝,從《雷雨》《茶館》《北京人》《日出》等二十餘部話劇作品開始,一點點磨煉演技,所謂厚積薄發,雖然沒有為廣大觀眾熟知,但他覺得這麼多年的潛心磨煉非常值,這樣的創作歷程讓他在接演影視角色時更從容踏實。

出演《人民的名義》,“達康書記”讓吳剛的魅力來了個爆發式的展現。他說,首先感謝年輕觀眾的熱情,“不過,網紅也不是一炮而紅,是經歷過漫長的磨煉期的。打鐵也要自身硬,網紅也要有修養,與年輕演員們共勉”。

[編輯: 李敏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