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人製作的陶器,文物居然也可以萌萌噠

彩陶人頭器口瓶

1973年出土于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 高31.8釐米, 口徑4.5釐米, 底徑6.8釐米。 器形為兩頭尖的長圓柱體, 下部略內收, 腹雙耳已殘。

口做圓雕人頭像, 披髮, 前額短, 發整齊下垂。 鼻呈蒜頭形。 鼻、眼均雕成空洞, 口微張。 兩耳各有一小穿孔, 頭頂圓孔做器口, 腹以上施淺淡紅色陶衣。

2.陶鷹尊

1975年出土于陝西省華縣太平莊,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整體造型是一隻蓄勢待發的貓頭鷹。 器物造型與鷹的形狀 渾然一體,

如一只蓄勢待發的鷹。 鷹的兩腿空心, 尾巴下垂落地, 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 既加大了容量, 又使其具有穩定性。 新石器時代以鳥類造型的陶器2014年前僅見此一件, 是原始制陶工藝的傑作。

3.陶蛙型插座

1942年四川彭山墓葬出土,

現藏南京博物館。 泥質灰陶, 器形為蛙首人身, 雙目圓睜, 袒胸露腹, 背部置一圓柱形插空。 東漢墓葬出土, 為隨葬明器。 此器造型新穎別致, 蛙紋神態生動, 體魄健壯, 反映出漢代陶塑技藝之高。

4.彩繪鳥柱陶盤

1958年河北邢臺東董村戰國墓出土,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泥質灰陶, 下為一盤, 盤中豎一圓柱, 柱上有一飛鳥, 鳥為尖喙, 用白財點出雙眼, 昂首。 鳥身用紅, 白彩繪出羽紋, 柱亦施紅白相間的彩繪。

5.綠釉陶狗

1956年安徽太和出土, 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中國漢朝盛行以氧化鉛為主要溶劑的低溫色釉, 此件陶狗為隨葬品,

色澤豔麗, 神態生動, 是漢朝典型的陶塑藝術品。

6.綠釉陶人型燈

1960年河北內丘南三岐東漢墓出土, 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燈座塑成呈蹲跪式是人形, 右臂下垂扶膝。 左臂前曲手執燈柱, 胸前附坐一小兒, 小兒面向前, 雙臂斜伸, 右臂向下, 左臂向上亦作擎燈狀。 此燈造型別致,大小二人擎一燈,極富生活情趣。

7.陶鯢魚

1970年河北元氏唐垂拱四年呂眾墓出土,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人面魚身,面長圓,高鼻鼓眼,口塗朱,髮絲細密形成魚鰓,魚身橫臥於台座上,體彎曲呈遊動狀,尾向後擺。通身刻飾細密的魚鱗紋。

8.三足帶蓋彩陶壺

1978年河北易縣燕下都辛莊頭30號墓出土,現藏河北文物研究所。泥質灰陶,有蓋,敞口,一側有流。長頸,鼓腹,圓底,方柱形矮實足。蓋呈桃型,一端作獸頭狀。蓋內附貼一手制暦螭虎,肩部兩側各附貼一倒蹄形把手。

9.磨光壓劃紋黑陶鼎

磨光壓劃紋黑陶鼎是一件古代文物,器整體,上部較小、下部肥大,顯得十分穩重。它的腹部以一道凸弦為界,上部為壓劃獸形紋間卷雲紋填波折紋和S形紋,下部三足磨光。高41.1釐米,最大徑39.5釐米,重8.8公斤。

10.陶鎮墓獸

1964年河北曲陽喜峪村北魏正光五年高氏墓出土,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兩獸形制基本相同,均為蹲臥狀,一為人面形,一為獸面,均雙目圓睜張口露齒。

此燈造型別致,大小二人擎一燈,極富生活情趣。

7.陶鯢魚

1970年河北元氏唐垂拱四年呂眾墓出土,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人面魚身,面長圓,高鼻鼓眼,口塗朱,髮絲細密形成魚鰓,魚身橫臥於台座上,體彎曲呈遊動狀,尾向後擺。通身刻飾細密的魚鱗紋。

8.三足帶蓋彩陶壺

1978年河北易縣燕下都辛莊頭30號墓出土,現藏河北文物研究所。泥質灰陶,有蓋,敞口,一側有流。長頸,鼓腹,圓底,方柱形矮實足。蓋呈桃型,一端作獸頭狀。蓋內附貼一手制暦螭虎,肩部兩側各附貼一倒蹄形把手。

9.磨光壓劃紋黑陶鼎

磨光壓劃紋黑陶鼎是一件古代文物,器整體,上部較小、下部肥大,顯得十分穩重。它的腹部以一道凸弦為界,上部為壓劃獸形紋間卷雲紋填波折紋和S形紋,下部三足磨光。高41.1釐米,最大徑39.5釐米,重8.8公斤。

10.陶鎮墓獸

1964年河北曲陽喜峪村北魏正光五年高氏墓出土,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兩獸形制基本相同,均為蹲臥狀,一為人面形,一為獸面,均雙目圓睜張口露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