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肖洋到許宏宇,為什麼剪輯師能夠成功轉型電影導演?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 有需要開通白名單轉載的公號請後臺留言聯繫)

文/趙婧

4月8日, 由陳可辛、許月珍監製, 許宏宇執導的電影《喜歡你》在京舉行了首映,

導演許宏宇雖然是首執導筒, 但卻並非是電影圈初來乍到的新手。 在此之前, 他已經做了十年的剪輯師, 曾獨立執剪過《親愛的》《我是路人甲》《七月與安生》等一眾影片。

由剪輯師轉型為導演在國內也已不是個例:肖洋在2014年底完成其導演處女作《少年班》之前, 以剪輯師的身份在電影圈默默耕耘了六七載;曾剪輯過《一句頂一萬句》等影片的80後女孩鐘義娟也已轉型為微電影和網路電影導演;一向以恐怖驚悚影片見長的香港影壇著名的兄弟檔導演——彭順彭發兄弟也是以剪輯師出道。

對於製片公司、製片人們來說, 在國內大面積缺導演的當下, 剪輯師是一個好選擇嗎?又或者, 從剪輯師做起,

是成為導演的理想跳板嗎?

天然優勢:“電影的藝術基礎在於剪輯”

電影剪輯是指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 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 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 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簡言之, 剪輯是通過鏡頭的組合進行場面建構的過程。

許宏宇(左)、陳可辛(右)

在經歷了原生態時期、蒙太奇語言時期、動作剪輯時期和數位合成時期之後, 剪輯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純的技術性勞動到相對獨立的藝術形態的漫長發展歷程。 如今, 兼具技術要求與藝術審美的剪輯工作對主體動作進行分解組合, 對鏡頭語言和視聽語言進行了再創作, 構成了不同的表達內容、敘述故事的基本方法, 所以行內有一句老話說:劇本是一度創作, 拍攝是二度創作, 而剪輯在影視製作中扮演著“第三度創作”的角色。 也難怪許宏宇如此闡述剪輯師在影片創作中的角色:真正的剪輯師是在為影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事實上,

早在上世紀20年代, 當偉大的俄國理論家們探索電影這種新的彈性媒體能夠做什麼的時候, 他們就已經把著重點放在了剪輯的敘事潛力上。 作為電影蒙太奇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前蘇聯著名導演普多夫金更是直言:“電影的藝術基礎在於剪輯”。 普多夫金認為, 蒙太奇意味著多個鏡頭組成一個場面, 多個場面組成一個段落, 多個段落組成一個部分, 一個個片段間具有顯而易見的聯繫。 人們不覺得中斷和跳躍, 得到一種無意的刺激。

剪輯師有時候更懂觀眾要看什麼

在無聲電影時期, 一般是導演本人來負責影片的剪輯。 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 聲音和音樂素材的剪輯也進入了影片的製作過程, 這就導致剪輯工藝越來越複雜,

剪輯設備也越來越進步, 於是由專人來做剪輯就顯得很有必要, 從而催生了“剪輯師”這個獨立工種的誕生。 另外, 由於剪輯師沒有參與拍攝, 所以他們往往比導演更客觀, 在創作過程中也更為冷靜, 這就進一步凸顯了剪輯師存在的必要性。 對此,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副會長劉淼淼曾說:

“導演因為太熟悉素材, 浸淫太久的情況下, 容易對這個東西失去判斷, 他拍完片後就讓別人剪。 剪輯師相對冷靜很多, 作為一個觀眾的代言人, 剪輯師看導演拍的素材, 第一直覺更準確, 能抓住或補充一些精彩的東西。 ”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副會長劉淼淼

然而,如前文所說,儘管在敘事的方法選擇(直敘、倒敘、插敘等)和畫面細節的取捨等諸多方面,剪輯師都有一定的自主發揮權,剪輯師卻並不能脫離原有劇本內容和導演的創作意圖進行天馬行空的隨意剪輯。相反,為了能夠準確傳達出導演的創作意圖,實現影片的藝術價值,作為導演的親密合作夥伴的剪輯師通常都需要與導演共同切磋、交流。正如許宏宇所言,做剪輯師就像一部雙卡雙核的電話,既需要有自己的思維,也要有容量把導演的腦子放進去,這就為自己當導演打了很好的基礎。

而在導演和剪輯師的協同創作過程中,如果導演給予剪輯師足夠的信任,影片還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實現1+1>2的合作互補局面。

儘管《大空頭》是剪輯師漢克·科文(Hank Corwin)跟導演亞當·麥凱(Adam McKay)的第一次合作,但是導演對於漢克·科文的給予的充分信任很是感慨:“我覺得自己可以嘗試任何事情,他非常信任我,跟我一起工作……這部電影不可能只有一種形式,必須要隨時處於變化之中,這部電影的開頭是個喜劇,但後來變成了一部安靜的悲劇。”

剪輯師漢克·科文(Hank Corwin)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提名,該片剪輯師瑪麗安·布蘭登(Maryann Brandon)和瑪麗·喬·馬基(Mary Jo Markey)兩人已經跟導演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合作多年。“艾布拉姆斯是一位真正的合作者,他對剪輯師的想法非常感興趣,”馬基說道,“當剪輯一個鏡頭時,我們經常會一起做出很多決定。”布蘭登也同意這種說法:“我覺得這就是《星球大戰》成功的秘密,大家都對彼此非常信賴。”

從剪輯師轉行做導演的劉淼淼打了一個比方:導演好比是軍長,剪輯師就是參謀長,把作戰計畫訂得更完美,“導演提出一個大思路,你給他完善得特別好,這是有利於電影行業發展的。”面對浩瀚的拍攝素材,剪輯師首先要讀懂導演,才能進行再次創作,所以對於後期轉型做導演的剪輯師而言,前期的剪輯經驗積累無疑為此種轉型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擁有剪輯經驗的人在電影執導過程中也確實會在畫面預設、場面調度和節奏把控等方面有很多優勢,正如鐘義娟所說:“腦海裡面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畫面,每場戲的銜接,然後鏡頭的剪切什麼的,去拍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得比較周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電影剪輯學會副會長劉淼淼

然而,如前文所說,儘管在敘事的方法選擇(直敘、倒敘、插敘等)和畫面細節的取捨等諸多方面,剪輯師都有一定的自主發揮權,剪輯師卻並不能脫離原有劇本內容和導演的創作意圖進行天馬行空的隨意剪輯。相反,為了能夠準確傳達出導演的創作意圖,實現影片的藝術價值,作為導演的親密合作夥伴的剪輯師通常都需要與導演共同切磋、交流。正如許宏宇所言,做剪輯師就像一部雙卡雙核的電話,既需要有自己的思維,也要有容量把導演的腦子放進去,這就為自己當導演打了很好的基礎。

而在導演和剪輯師的協同創作過程中,如果導演給予剪輯師足夠的信任,影片還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實現1+1>2的合作互補局面。

儘管《大空頭》是剪輯師漢克·科文(Hank Corwin)跟導演亞當·麥凱(Adam McKay)的第一次合作,但是導演對於漢克·科文的給予的充分信任很是感慨:“我覺得自己可以嘗試任何事情,他非常信任我,跟我一起工作……這部電影不可能只有一種形式,必須要隨時處於變化之中,這部電影的開頭是個喜劇,但後來變成了一部安靜的悲劇。”

剪輯師漢克·科文(Hank Corwin)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提名,該片剪輯師瑪麗安·布蘭登(Maryann Brandon)和瑪麗·喬·馬基(Mary Jo Markey)兩人已經跟導演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合作多年。“艾布拉姆斯是一位真正的合作者,他對剪輯師的想法非常感興趣,”馬基說道,“當剪輯一個鏡頭時,我們經常會一起做出很多決定。”布蘭登也同意這種說法:“我覺得這就是《星球大戰》成功的秘密,大家都對彼此非常信賴。”

從剪輯師轉行做導演的劉淼淼打了一個比方:導演好比是軍長,剪輯師就是參謀長,把作戰計畫訂得更完美,“導演提出一個大思路,你給他完善得特別好,這是有利於電影行業發展的。”面對浩瀚的拍攝素材,剪輯師首先要讀懂導演,才能進行再次創作,所以對於後期轉型做導演的剪輯師而言,前期的剪輯經驗積累無疑為此種轉型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擁有剪輯經驗的人在電影執導過程中也確實會在畫面預設、場面調度和節奏把控等方面有很多優勢,正如鐘義娟所說:“腦海裡面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畫面,每場戲的銜接,然後鏡頭的剪切什麼的,去拍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得比較周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