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僑夢苑”:建設為國為僑服務平臺 打造互助雙贏創業生態圈

今日財富報記者 邵川東

“‘僑夢苑’建設既要為國, 也要為僑服務。 ”這是國僑辦主任裘援平2016年在廣州舉行的“推進僑夢苑建設工作交流會”上提出的。

自2014年11月第一家“僑夢苑”在天津掛牌以來, 短短兩年內, 全國已有13家“僑夢苑”陸續落成,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吉林、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增城、江門)、四川, 基本輻射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國家重要經濟帶。

因地制宜

各地“僑夢苑”創新模式多

分佈於我國重要經濟帶的“僑夢苑”, 依託當地產業特色, 發展定位各不相同。 東部“僑夢苑”產業園集中在沿海東部, 擔任著“排頭兵”的作用, 強調各領域技術突破、科技改革並推廣運用;中部地區擔任著“特種兵”的作用, 強調依據區域自身特色, 發展相近或類似產業, 目標特點強, 轉化週期快;而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 起著“後勤兵”的作用, 立足于利用“僑商”優勢促進創新合作。

2016年9月, 西部第一個“僑夢苑”在四川成都揭牌;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東北當下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等諸多難題。 圍繞當前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戰略, 2016年, 東北首個“僑夢苑”落戶長春新區。

各地“僑夢苑”建立後, 積極引進僑商僑資, 發展迅猛。 據國僑辦資料顯示, 2015年, 南京“僑夢苑”383家企業中有120家僑資企業, 占31%, 企業總產值為17.66億, 其中僑資企業創造了其中的10億, 占56.6%。

與此同時, “僑夢苑”也為僑商高端產業和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入搭建了平臺。 例如, 長沙“僑夢苑”共有海外人才5000多人, 其中90%以上屬華僑華人、歸僑及留學人員。 天津“僑夢苑”共有1000多件專利技術, 其中僑資企業擁有400件左右。

共同發展

打造僑商圓夢的雙創平臺

“僑夢苑”不是一個地域概念,

也不是僑商的簡單聚集, 越來越多的中外媒體和業內專家把它定位于為僑商高端產業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服務的重要平臺。 經過兩年多的運行, 各地“僑夢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僑商企業和具有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 為僑商創業創新投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除了促進僑商歸國投資創業, 各地還圍繞“僑夢苑”的企業, 積極打造為僑服務、惠僑便僑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海外華僑華人並不熟悉中國的發展環境, 回國創新創業面臨較大的困難, 單槍匹馬較難成功, “僑夢苑”正好搭建了一個共同發展的平臺, 為海外僑商團隊創業、合作創新創造了條件, 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僑商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

互幫互助, 攜手共進。

而對於廣大的海外僑商而言, “僑夢苑”的設立, 既是推動自身創新發展的契機, 又為創業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 各地“僑夢苑”不僅為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發展提供創業培訓與人才支援, 還為海外僑商回國投資興業提供融資支援與市場對接服務。

與此同時, “僑夢苑”寬鬆而又靈活的投資創業形式也惠及廣大僑胞。 海外華僑華人可以以各種形式到“僑夢苑”投資創業——既可以當“海歸”, 也可以是兩頭跑的“海鷗”和“海燕”。 寬鬆靈活的投資創業形式, 調動了華僑華人的投資熱情, 也為“僑夢苑”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集聚僑資僑智僑技 長春新區積極打造“僑之家”

吉林“僑夢苑”於2016年正式落戶長春新區, 成為全國第11家、東北首家“僑夢苑”。 長春新區將依託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區三大主導產業及四個開發區, 建設“一核四區多點”的“僑夢苑”, 集聚一批帶專案、帶資金、帶技術的高層次華僑華人及團隊, 推動區域經濟優質快速發展, 致力於將其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示範性僑商產業聚集區和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基地。

吉林“僑夢苑”自獲批以來,首先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僑夢苑”建設的若干政策15條,通過重點扶持行業龍頭僑資專案、實施“長白慧谷”英才計畫、鼓勵僑企建立技術創新平臺等措施,為僑資、僑智、僑技落位提供政策支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5+6+2”產業體系,通過打造國際領先的光電和智慧裝備產品生產研發基地、打造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為華僑華人發展提供創業平臺。

推動國際合作,突出創新優勢

通過建設國際合作產業園、東北亞商務中心、長春空港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華僑華人發展提供創新平臺。與此同時,強化個性化服務,突出品牌優勢。通過打造長春新區“僑之家”,為華僑華人企業量身設計金融產品,協助解決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措施,統籌優化華僑華人生活環境。目標是把吉林“僑夢苑”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僑夢苑”,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回國創新創業發展的首選之地。

據瞭解,吉林“僑夢苑”目前已吸引了2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位元海外留學人員,其中博士177人,領辦創辦了金賽藥業、百克藥業、瑞光科技、普萊醫藥、太陽鳥等200多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企業,使長春新區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混合型愛滋病疫苗”、“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曲面無模多點成型壓力機”、“長效乙肝疫苗”等提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新區政策幫你看

對新入區僑資專案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助

對新入區僑資項目,按照投資強度、投產達產、產值稅收等主要考核指標,給予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1%~5%的投資補助,最高2000萬元;投資額度大、產值效益好、建設速度快的行業龍頭專案,補助比例可適當上浮,補助資金最高5000萬元。

對新落戶的衛星遙感和航太資訊集成應用、軟體及資訊服務、旅遊業僑資企業,年營業收入達到一定額度,給予50萬元獎勵。

入駐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並經考核認定符合條件的僑資企業,給予房租價格50%的補助,最高每月20元/平方米,補助面積最高2000平方米,最多連續支持三年。

對知名僑資企業在新區設立省級以上總部和銷售中心,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自入區年度(或第二年度)起,連續三年給予區級財政貢獻60%~80%的運營補助。

符合新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僑資企業,從新區外新引進的優秀人才,經認定,連續三年給予每人每年年工資性收入的10%最高6萬元補貼;新錄用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連續三年給予每人每月800元、500元補貼。

對新區內引才工作貢獻突出的僑資企業授予“伯樂獎”榮譽稱號並給予10萬元獎勵;對在新區創新創業三年以上且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高層次人才,經評審認定,授予“長春新區傑出創新創業人才貢獻獎”榮譽稱號,並給予20萬元獎勵。入選區級以上各類引才計畫,及經新區認定的急需緊缺優秀人才,優先安排其未成年子女在區屬公辦學校內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習。

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僑資科技型企業,擁有獨立研發機構,近3個會計年度的年研發費用總額占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低於5%,按照上年度研發費用的5%給予獎勵,單個企業每年可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對新區內新建並經認定的僑資企業公共技術平臺、中試基地、開放性實驗室,按照投資總額的20%,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運行良好的公共技術平臺、中試基地、開放性實驗室,按實際服務區內企業服務費總額的20%,給予最高50萬元的補助;僑資企業設立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市級聯盟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僑資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在購置安裝關鍵工藝裝備、試化驗檢測儀器等設備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給予5%~10%的投資補助,最高100萬元。

節選自《關於推進“僑夢苑”建設的若干政策(試行)》

致力於將其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示範性僑商產業聚集區和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基地。

吉林“僑夢苑”自獲批以來,首先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僑夢苑”建設的若干政策15條,通過重點扶持行業龍頭僑資專案、實施“長白慧谷”英才計畫、鼓勵僑企建立技術創新平臺等措施,為僑資、僑智、僑技落位提供政策支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5+6+2”產業體系,通過打造國際領先的光電和智慧裝備產品生產研發基地、打造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為華僑華人發展提供創業平臺。

推動國際合作,突出創新優勢

通過建設國際合作產業園、東北亞商務中心、長春空港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為華僑華人發展提供創新平臺。與此同時,強化個性化服務,突出品牌優勢。通過打造長春新區“僑之家”,為華僑華人企業量身設計金融產品,協助解決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措施,統籌優化華僑華人生活環境。目標是把吉林“僑夢苑”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僑夢苑”,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回國創新創業發展的首選之地。

據瞭解,吉林“僑夢苑”目前已吸引了2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位元海外留學人員,其中博士177人,領辦創辦了金賽藥業、百克藥業、瑞光科技、普萊醫藥、太陽鳥等200多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企業,使長春新區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混合型愛滋病疫苗”、“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曲面無模多點成型壓力機”、“長效乙肝疫苗”等提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新區政策幫你看

對新入區僑資專案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助

對新入區僑資項目,按照投資強度、投產達產、產值稅收等主要考核指標,給予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1%~5%的投資補助,最高2000萬元;投資額度大、產值效益好、建設速度快的行業龍頭專案,補助比例可適當上浮,補助資金最高5000萬元。

對新落戶的衛星遙感和航太資訊集成應用、軟體及資訊服務、旅遊業僑資企業,年營業收入達到一定額度,給予50萬元獎勵。

入駐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並經考核認定符合條件的僑資企業,給予房租價格50%的補助,最高每月20元/平方米,補助面積最高2000平方米,最多連續支持三年。

對知名僑資企業在新區設立省級以上總部和銷售中心,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自入區年度(或第二年度)起,連續三年給予區級財政貢獻60%~80%的運營補助。

符合新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僑資企業,從新區外新引進的優秀人才,經認定,連續三年給予每人每年年工資性收入的10%最高6萬元補貼;新錄用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連續三年給予每人每月800元、500元補貼。

對新區內引才工作貢獻突出的僑資企業授予“伯樂獎”榮譽稱號並給予10萬元獎勵;對在新區創新創業三年以上且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高層次人才,經評審認定,授予“長春新區傑出創新創業人才貢獻獎”榮譽稱號,並給予20萬元獎勵。入選區級以上各類引才計畫,及經新區認定的急需緊缺優秀人才,優先安排其未成年子女在區屬公辦學校內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習。

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僑資科技型企業,擁有獨立研發機構,近3個會計年度的年研發費用總額占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低於5%,按照上年度研發費用的5%給予獎勵,單個企業每年可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對新區內新建並經認定的僑資企業公共技術平臺、中試基地、開放性實驗室,按照投資總額的20%,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運行良好的公共技術平臺、中試基地、開放性實驗室,按實際服務區內企業服務費總額的20%,給予最高50萬元的補助;僑資企業設立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市級聯盟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僑資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在購置安裝關鍵工藝裝備、試化驗檢測儀器等設備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給予5%~10%的投資補助,最高100萬元。

節選自《關於推進“僑夢苑”建設的若干政策(試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