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古代漆器(三)

技法(四)鑲 嵌

唐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漆器工藝的第二個發展高峰。 這一時期, 古老的漆器鑲嵌工藝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 逐漸成為漆器的主要裝飾手段之一。 漆器中最常見的鑲嵌物稱為螺鈿, 這樣的漆器也稱螺鈿漆器。 螺鈿漆器早在西周時期就已出現, 但直到唐代, 這項工藝才真正成熟並開始廣泛應用。 明代時, 螺鈿鑲嵌工藝被用於傢俱製作。 清代初年, 螺鈿傢俱曾經繁盛一時。

唐代漆器製作還出現了金銀平脫工藝。 所謂金銀平脫, 就是將金片或銀片鏤裁成各種紋樣, 用生漆將這些金銀片粘貼於胎體表面。 然後上漆若干層, 使漆層與金銀片平齊。 最後, 將金銀片表面的漆層磨除, 使其顯露出來。

唐代還有戧金工藝。 製作戧金漆器需要經歷四道主要工序:製作出一件普通的漆器;用針或細刻刀在漆器表面刻劃出纖細的紋樣;在刻出的凹槽中嵌入金絲, 經過打磨, 使金絲與漆面平齊, 漆器表面形成金色的線描圖案。

技法(五)雕漆

在漆器上不斷上漆, 漆層會逐漸變厚。

在較厚的漆層上, 可以雕刻出類似浮雕一樣的立體裝飾, 這一漆器裝飾工藝稱為雕漆。 雕漆工藝始于唐代, 它的出現標誌著漆器裝飾技藝從平面走向立體, 裝飾手段更加豐富。 按照入漆顏色和雕刻技法, 雕漆又可分為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剔彩、堆紅、剔犀等多種工藝。

剔紅、剔黃、剔黑是指用於雕刻的漆層分別由紅色、黃色、黑色漆構成。 剔彩時, 先在器物胎骨上以不同顏色的漆分層塗飾, 每層各塗若干道, 使各顏色漆層都有一定的厚度。 然後雕刻, 每一部分都剔除其他色彩的漆層, 只保留或露出所需要的色彩漆層, 並在上面雕刻花紋。

中國古代傳統雕漆以朱紅為主,色澤純正、鮮亮華麗、圖案生動、飽滿精細。

北京繼古雯風文化藝術中心

中國古代傳統雕漆以朱紅為主,色澤純正、鮮亮華麗、圖案生動、飽滿精細。

北京繼古雯風文化藝術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